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694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docx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将、主要阵地;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理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及原因。

3.探究:

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等收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体现有效的历史信息;组织学生分析历史史料并提出问题总结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课重点,对比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意,

探究本课难点问题。

3.师生互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讲解为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探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使学生得出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2.在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事迹过程中,感受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

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

3.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把握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理解它既是资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北京大学旧址和蔡元培的照片,提问:

中国之大学,首推清华、北大,对北京大学你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时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促进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

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

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特别是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学风生生相息,代代相传。

在北大光辉的历史上,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其重要的一幕。

讲授新课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自然段,联系前面所学知识: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辛亥革命的结局等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政治方面: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3)思想方面:

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探究一:

有人说: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

”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不赞成。

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说明:

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为一定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分析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设问。

(1)为什么说1915年《新青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得出结论──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首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

(2)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原因:

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

教师可介绍陈独秀《敬告青年》片段和蔡元培的有关论述

(1)陈独秀《敬告青年》中的两段文字:

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呜呼!

欧罗巴铁骑,入汝室矣;将高卧白云何处也?

吾愿青年之为孔墨,而不愿其为巢由;吾愿青年之为托尔斯泰与达噶尔(RTagore印度隐遁诗人),不若其为哥伦布与安重根!

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维科学。

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像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

青年勉乎哉!

(2)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的有关论述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礼记》《中庸》曰: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足以形容之。

如人身然,官体之有左右也,呼吸之有出入也,骨肉之有刚柔也,若相反而实相成。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问:

什么是民主?

为什么提倡民主?

分析:

陈独秀指出,民主就是人权。

此口号源于法国《人权宣言》,也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

在中国也不怎么新鲜,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期间就在宣扬。

而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它有了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民主的、平等的、博爱的思想观念。

它不是政府给人民哪些权利,而是人们应该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权利。

这便是“德先生”新之所在。

集中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之“新”,是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更加彻底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已经认识到只在技术上制度上学习西方,反封建是不够的。

必须在更加深刻、更加彻底的角度来学习西方,反对封建。

提倡民主,是为了给中国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扫除思想障碍,开通前进的道路。

(2)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提问:

什么是科学?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要提倡科学呢?

分析:

“科学”主要指与愚昧、落后、盲从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

为什么提倡科学?

是因为陈独秀认为只有懂得自然科学,每个人有了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反对愚昧和落后,只有消除了愚昧和落后,才能真正的做到反封建。

他用科学精神作为反封建的武器,以此来启迪民智,使民众成为现代国民,为民主创造条件。

这在中国还是首次,给中国的反封建增加了一面新的旗帜,这也是新文化运动“新”之所在。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问:

什么是旧道德?

为什么反对旧道德呢?

分析引: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忠、孝、节。

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培养“不犯上作乱”的顺民的工具,旧道德束缚下的人们就无法从骨子里去反封建。

要反封建、反专制,就必然要反对旧道德对人们的愚弄,反对作为旧道德的精神支柱的孔子学说。

在此旗帜下,展开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讨论。

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期间,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你怎样看待这一口号?

这个口号今天还适用吗?

孔家店是指孔子学说,实际上是封建文化的象征,要倡导新文化,“打倒孔家店”在当时是必要的、正确的,但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

教师可介绍“2005全球联合祭孔”: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年纪念日,山东、上海、甘肃、吉林、福建、香港、台湾等地都举行了祭孔典礼,规模最大的当属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山东省政府等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举办的“2005全球联合祭孔”。

这也是1949年中共建国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祭孔活动。

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对曲阜等地的祭孔大典进行了现场直播。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问:

为什么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分析:

文学革命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主张从内容、形式上对旧文学进行改造、创新。

要反对旧思想,必然要反对旧文化的载体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同时,新思想也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

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传统的主要载体,因此不能全面抛弃。

注重文史结合:

介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够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

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

封建宗法制度“吃人”。

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他沉痛地写道: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集结时,取名为《呐喊》。

(5)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得到空前得到解放。

(2)中国知识份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探究三:

近代以来中国有过几次思想解放潮流?

比较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探究四:

“李大钊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探究目的: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伟人的爱国、爱民的情操和他们勇于探索、最求真理的学风等。

2.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1)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宣传马克思主义。

他还发表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1920年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湖南出现“俄罗斯研究会”等。

(3)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

在此期间,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中国共产党诞生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1920年夏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北京小组成立于1920年10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1921年初,1920年底至1921年初在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7月,毛泽东从北京回湖南路途中,在上海与陈独秀进行过交谈,受到很大影响。

返回湖南后,即着手建党工作。

8月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创办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此外,国外还建立了两个共产主义小组,一个是1921年2月陈独秀派张申府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另一个是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探究五: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思考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解题关键:

工人运动。

思路引领: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案提示:

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本课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以来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解放和发展之路的新探索。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铁肩担道义”,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不断探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引领着当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它虽然未能挽救民族危亡,却启迪了一场新的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巨大的。

学案参考答案

学法导引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梦想复辟帝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

1.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意义: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2.传入: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影响: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经典题型

1.(2007上海历史)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

“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

”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D.共和制

【解析】本题的审题要点是时间:

1915年;人物:

梁启超;事件:

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的梁启超,他要维护的国体自然是君主立宪制了,故选C。

2.(2007上海历史)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B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

其中英文单词Science是科学的意思。

选B。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

A.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张尊孔复古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2.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A)

 

ABCD

3.下列人物属于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的是

①陈独秀②蔡元培③胡适④李大钊⑤鲁迅⑥严复(A)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4.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宣传科学,主要目的是(C)

A.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发展B.使国民认识到世界科学发展水平

C.把民众从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D.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救国

5.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

A.鲁讯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争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6.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B)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7.在中国最早举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8.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的是(D)

A.民主与科学思想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C.问题与主义之争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D)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各地出现早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C.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10.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有计划的宣传,下列不是其宣传途径的是(D)

A.利用《新青年》等刊物公开的宣传

B.通过办工人补习学校宣传

C.通过工人识字班宣传

D.利用《文学革命论》等新形式的文章进行宣传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

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

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

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将为专制帝王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请回答:

(1)由上述的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根本原因?

(2)作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这一主张有什么影响?

(3)在新文化运动中,作者主要有什么贡献?

参考答案:

(1)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积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能力拓展

一、选择题

1.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社会根源在于(C)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入

C.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依旧

D.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2.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B)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3.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D)

 

ABCD

4.陈独秀指出: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A)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这种潮流”是指(D)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新文化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6.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D)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各地出现早期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C.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7.下列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

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社会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④尊孔复古的逆流泛滥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8.中国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剧烈说明了(D)

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多种新的政治力量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

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

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

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将为专制帝王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选集》第77页

请回答:

(1)由上述的材料分析“打倒孔家店”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6分)

(2)作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这一主张有什么影响?

(6分)

(3)在新文化运动中,作者主要有什么贡献?

(6分)

参考答案:

(1)直接原因是北洋军阀搞尊孔复古逆流;根本原因:

孔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2)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

(3)积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余座,许多孔庙在孔子诞辰日都举行祭孔活动,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2)有人说:

“孔子是打不倒的”,你如何认为?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材料一中的袁世凯祭孔反映的是袁世凯为了称帝,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材料二中鲁迅及其《狂人日记》,反映了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旧道德进行猛烈批判的新文化运动。

联系:

图一的现象直接导致图二,即袁世凯尊孔复古促使鲁迅、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观点正确:

两千多年来,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主干,孔子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与文化的象征,已经超越了时代。

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力,和以此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对解决中国和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因此,孔子是打不倒的。

观点错误:

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从汉武帝时起边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和历朝历代的“圣人”和正统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支柱,在近代,儒家学说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思想障碍,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因此,孔子是可以被打倒的。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