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08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教案人民版

第18讲 两次工业革命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纲明示:

工业革命。

一、“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2)过程

2.工业革命的扩展

(1)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利用蒸汽做动力的汽船成为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到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5)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4.打造“世界工厂”

(2)表现

二、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1)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凯伊的飞梭吗?

试答 

提示:

否。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2.“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吗?

试答 

提示:

否。

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3.试概括工业文明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试答 

提示:

(1)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无产阶级运动兴起。

(2)经济: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文化:

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总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促使工业文明时代来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暴露,无产阶级运动兴起。

文学领域内出现了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4.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请问二者指的是什么?

试答 

提示: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殖民扩张、拓展市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吗?

试答 

提示:

否。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而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

2.发源地及中心:

美国和德国。

3.主要发明

(1)电气技术: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2)内燃机应用: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石油和化学工业:

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绝缘材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4)电信技术:

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4.影响

(2)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3)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4)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

三、瓜分世界的狂潮

1.原因

(1)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2)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3)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

2.美国的扩张

(1)建立美洲体系:

提出“门罗主义”,成立“泛美同盟”,把拉丁美洲变成了自己的“后院”。

(2)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得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也沦为美国的保护国;20世纪初,美国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3)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四、世界连接为一体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3)手段: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4)内容:

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2.历史影响

(1)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3)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4)世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6.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吗?

试答 

提示:

否。

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吗?

试答 

提示:

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8.殖民扩张不同时期呈现出怎样的阶级特征,其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什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如何?

试答 

提示:

(1)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并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展。

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以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为动力标志,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3)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微考点1 

一 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

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

……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这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的脚步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生产组织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答 

 

 

史料解读:

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二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因为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

——《列宁选集》第二卷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工业生产组织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答 

史料解读:

从“工厂”到“垄断组织”。

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区别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

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微考点2 

一 

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带来什么影响?

试答 

史料解读:

使英国市场遍布世界。

二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带来什么影响?

试答 

 

史料解读:

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技术成果的传播,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世界市场形成带来什么影响?

试答 

 

史料解读:

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②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美地区旧的生产方式解体,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影响:

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综合点1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下半叶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规模

从英国一国开始,后来拓展到其他国家

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动力标志

蒸汽动力

电力

能源

电、石油

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铁路等

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

经济结构

由农业国转到工业国(轻工业)

重工业得到发展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

汽车、飞机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以垄断(大企业)为组织形式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主要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针对训练]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

”这主要表现在(  )

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

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A项错误。

“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是指经济布局,C项错误。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指产业结构,D项错误。

只有B项符合题意。

2.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是(  )

A.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C.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末,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垄断组织产生。

这种组织形式虽然能够避免无序竞争,但因其垄断某一行业而使得正常竞争受到限制,故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答案为D项。

综合点2 运用新史观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史观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整体史观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文明史观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近代化史观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社会史观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

生态史观

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训练]

3.[2016·河北石家庄模拟]1852年英国修改的专利法,宣布凡属独创性的发明和见解均应受到法律保护并获得奖励,简化了申请专利的手续。

规定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之后必须付诸实施;如果发明人自己不实施或妨碍他人合法利用,就要强迫实施或取消专利权。

该法律的实施(  )

A.延缓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C.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

D.完善了英国民主政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1852年英国修改的专利法鼓励申请专利和应用专利,因此促进了科技发明。

4.[2015·辽师大附中模考]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

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

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关于种痘、煤烟、防止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的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的形象

答案 A

解析 由1848年可判断第一次工业革命才完成不久,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正是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故选A。

1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和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

正是有赖于后面这一优势,使得英国能够不受限制地与世界上的任何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从而获取财富。

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经过使欧洲其他地区陷入贫困的战争以后,英国显得日渐富强起来。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本段材料显示了英国科学家们从技术发展历史角度,认识到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国家的历史原因。

作者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这些因素主要有:

(1)文化传统:

英国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

(2)地理优势:

独立于欧洲大陆之外,受欧洲战事的影响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能够方便地与其他地区进行自由贸易。

(3)自然资源:

拥有丰富的、便于开采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具备发展新兴工业的原材料。

(4)历史机遇:

欧洲其他国家受战争的影响实力下降。

2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

——沃勒斯坦

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

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弗兰克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

史料显示了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是欧洲国家还是广大亚非拉国家起着关键作用。

史料显示:

沃勒斯坦认为欧洲国家起了关键作用。

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有:

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欧洲人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8、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最终将世界连成一体。

弗兰克则认为是广大亚非拉国家起着关键作用。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工业革命后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以及资本输出的场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不断繁荣。

真题典例

1.[2015·四川高考]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整个国家都一味追求金钱,甚至被金钱主宰,这说明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有一定的缺失,故选D项。

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2015·课标全国卷Ⅱ]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数据看,从1870年到1913年,四个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这说明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四个发达国家仍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A项错误;仅依据表格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表中内容不涉及其他经济门类,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

3.[2015·上海高考]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

答案 D

解析 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末”,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成为当时的主要动力,故答案选D。

4.[2014·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正值工业革命时期。

由材料信息可知,手纺车被弃置,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劳动,也就是说,在生产领域已出现革命性变化,故选A项。

5.[2015·江苏高考]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

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

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 

(1)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略

解析 

(1)第一小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使得流水线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产生。

第二小问可从劳动生产率、产量及推动垄断组织产生等角度分析。

(2)注意材料关键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其说明汽车普及前人口向城市集中,汽车普及后人口开始向城郊转移。

(3)注意题目要求,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撰写小论文,不能有过于偏激的言论。

师说高考

考频

工业革命是高考高频考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5年17考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5年14考

考过

①工业革命的内涵、条件、影响

②自由贸易的内涵

③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的关系

④1851年世博会的特点及原因

⑤评述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⑥垄断组织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⑦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不同特征

⑧新式交通工具对城市化的影响

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德国发展经济的趋势及条件

⑩从多种史观尤其是全球史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⑪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考向

①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从生产力角度和道德角度认识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淮北模拟]下表为18世纪英国议会圈地法案数量表(单位:

份)。

对此解读正确的说法是(  )

——李培锋《英国18世纪的农民反圈地模式与法治传统》

A.圈地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C.圈地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圈地破坏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

答案 C

解析 由表格中的时间可知圈地不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圈地法令表明英国政府全面推行圈地运动,故B项错误;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资本,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传统的经济结构,但很难说是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