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04250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docx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构建体系]

知识诠释思维发散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18世纪,英国①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②圈地运动使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手工工场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

2.主要成就

(1)棉纺织业:

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③珍妮机,并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动力方面:

1785年,瓦特制成④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交通方面:

发明蒸汽机车与⑤轮船。

3.影响

(1)工厂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加快:

随着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⑥工厂出现了,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2)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社会分化成⑦工业资产阶级和⑧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主义开始兴起。

【易错扫描】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2)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要求有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

2.过程:

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一个以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易错扫描】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时期,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时期。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逐步扩大的。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繁。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

2.主要成就: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发电机、电动机等,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化学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制成了炸药、塑料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技术突飞猛进;除了原有的 有线电报外,还发明了新型通讯工具 电话和无线电报。

3.影响

(1)垄断组织的出现:

A.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许多 新兴工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资本需求多,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

B.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表现:

一些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原有的 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D.影响:

垄断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世界市场的发展:

A.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表现:

世界贸易迅速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基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易错扫描】

(1)垄断组织的出现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推敲细节】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思维点拨]

从文明传承角度看工业文明

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它体现了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

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从根本上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额社会财富。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和现代化。

基础达标

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有

①圈地运动的推进②海外市场的形成③垄断组织的出现④民主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圈地运动开始于16世纪,海外市场是新航路开辟之后16世纪开始形成的,民主制度是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确立的,①②④符合题意。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不符合17、18世纪的要求,故应排除③。

B

2.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人。

这一现象说明()

A.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解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德开始了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题干中1882年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此后电力工业工人人数增加。

据此可知C项正确。

题干中并没有提及以蒸汽动力为内容的从业人员。

C

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是科学对于技术发展的影响,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核心突围技能聚合

一、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确立了现代工厂制

确立了公司制、垄制

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

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

以轻纺工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

从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在多个国家同时开展(美、德是两个发源地和“中心”),见效快

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

迎来的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科学和技术结合不紧密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史料链接

材料一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着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速发展。

学习探究

材料一表明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完成不仅使英国完成了社会转型,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两则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文明的发展。

【归纳总结】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异同点以及封建社会以来手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大生产;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3)变化:

①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家庭作坊。

②16~18世纪:

生产力发展→手工工场。

③18~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

⑤二战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如何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殖民扩张与掠夺。

2.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雏形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倾销,扩大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总体认识

(1)(总)不公正、不平等:

在世界市场中,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地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其经济附庸(宏观)。

(2)(对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角度)。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双重作用:

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贫困、屈辱(道德角度);另一方面,瓦解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客观作用)。

史料链接

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木材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放牧着我们的羊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材料三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

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

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学习探究

材料一表明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独立开始走向整体;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材料三说明了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以上材料说明了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和影响。

【知能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成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④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

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也就是工业国剥削农业国、西方统治东方的历史。

【思维激活】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认识:

(1)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

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瓦解着东方各国旧的经济结构,促进了东方各国的近代化。

(3)给东方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的长期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一、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美各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自由主义思想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思想。

(2)使西欧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3)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东方的侵略,奴役东方人民,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4)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欧美国家的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成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

(5)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2.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

”这表明()

A.近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大工厂制的出现

B.大工厂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故而推广

C.大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工作机的发明

D.工业革命的开展是为了发展大工厂制度

[解析]A项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说法不符,C、D两项说法错误。

A

2.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萨夫里蒸汽机纽可门蒸汽机瓦特早期的蒸汽机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过程曲折

B.瓦特其实是照搬了别人的蒸汽机技术

C.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

D.蒸汽机是瓦特等三人合作完成的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蒸汽机的发展变化,而非工业革命曲折问题,A项错误;说“照搬”是不合适的,B项错误;前两种蒸汽机是在瓦特之前出现的,因此D项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

3.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之后还使用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最新农业技术的广泛使用

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解析]1790~1845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使用新技术与新机械,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故选D项。

D

4.“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

从那时起引发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

”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

1759年到1830年。

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发展,生产了大量产品,运河的开凿主要是商品运输的需要。

C

5.有学者认为: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引发“历史性变革”的经济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语“经济因素”,四个选项中只有A、B两项属于经济范畴,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属于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内容,所以本题选B项。

B

6.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解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B

7.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

“□□□□”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解析]抓住题干中所描述的特征:

“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三者都与题干的特征不符。

答案为D项。

D

8.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

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场革命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A.把人类从自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B.加速了世界性贸易市场的完全形成

C.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开始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局面

[解析]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成为现实,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的束缚,推动了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B、C、D三项都是具体的意义,而A项是最主要的意义,所以答案是A项。

A

9.“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运输骤被弃置,失业农民和游民数目剧增。

运河运输被沿海轮船代替。

运河河道成为废物,沿河城市衰落。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解析]材料反映了铁路运输和轮船运输开始取代原先的交通工具,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旧的交通运输工具被废弃、失业农民大量出现、运河河道被废弃、沿河城市衰落等。

促成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应选B项。

B

10.“就在这个时候,技术才真正是女王;她与科学的喜结良缘,使她得以改变世界。

”下列图片属于“女王”与科学“喜结良缘”成果的是()

A.珍妮纺纱机B.蒸汽机

C.三轮汽车D.火车机车

[解析]科学与技术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而A、B、D三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有C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答案是C项。

C

11.(视角拓展)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解析]分析材料“组成……吞并”可知,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垄断组织的形成并不断扩大。

C

12.(视角拓展、高度提升)“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

”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A.法国——德国B.德国——日本

C.日本——英国D.英国——美国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位于大西洋上的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国家——美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88年迫于王权膨胀和天主教在英国复活的现实危险性,议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向荷兰的执政威廉亲王发出邀请,请他到英国来接管王位。

威廉接受邀请后率军在英国登陆。

根据议会条件,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随后和妻子玛丽一同登上了英国王位。

——《英国: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机械纺纱机,次年获得专利。

采用水力驱动,又叫水力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特建立了近代的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德比郡、兰开夏郡、诺丁汉郡、苏格兰开设纱厂和织布厂。

——《世界文明史》中册

材料三在远东的印度,从1793年起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一步步地受到侵略,到1813年时,英国政府彻底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自由贸易”原则在未来的帝国中心——印度次大陆初步建立起来。

——《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近代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

(2分)

(2)根据材料二,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分析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

(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外贸易制度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8分)

(4)从面积不大的岛国到世界头号强国,英国的发展之路给人类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从制度的角度加以说明。

(6分)

[答案]

(1)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2分)

(2)贡献:

发明水力纺纱机,首创工厂制。

(4分)

(3)变化:

从实施贸易垄断制度转变为实施自由贸易制度。

(4分)

原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竞争。

(4分)

(4)经验:

制度创新是国家崛起的关键。

(2分)

说明:

英国正是通过君主立宪制、工厂制、自由贸易制等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4分)

14.(高度提升、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及英国殖民地示意图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发展,大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商业信息的沟通和商品在世界各地的流通。

大机器生产使世界工业的增长速度大大地高于以往。

1781~1790年间与1701~1710年间相比,世界工业生产指数增长了2.3倍,而1812~1870年间与1802~1812年间相比,世界工业生产指数又提高了5.1倍,近代世界市场这时也基本形成,市场经济也开始由古典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市场的外延也大大扩展,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已成了囊括全球的统一体系。

国际交通和通讯条件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从1870年开始)的推动下有了巨大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信息流通;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支付体系和统一的世界价格,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三均摘自张书琛《从工厂到市场再到厂市合一:

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晚期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英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各处于什么位置?

(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推动近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导致世界市场成为“全球的统一体系”的主要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