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20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1课时3Word下载.docx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知道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在初中物质认识的基础上回顾并总结,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和化学思维习惯的初步养成,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完善

2.了解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3.认识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而对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等不作要求

5.知道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

能运用胶体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不作要求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暂不作要求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知识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

7.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较复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暂不作要求

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8.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及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方面的应用等内容在选修模块中学习

9.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逐步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暂不作要求

10.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1.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学会用双线桥法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在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暂不作要求

1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提示

1.围绕中心话题组织学生活动

运用好:

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实验、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等栏目,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除了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外,还可以组织资料展示、辩论等学习活动。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思考,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获得新知,提高认识。

2.组织学生活动的方式要多样性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在物质的简单分类与运用中使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组内或班内相互交流补充,达到教学目的。

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胶体、离子反应的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法,通过分组实验或教师演示的方式完成单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的第一节,本节内容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高中化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对物质进行分类,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本节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物质的分类已经大体地讲过,但只是涉及了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九种分散系,进而得出胶体的概念,又介绍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于胶体的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课时分配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1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受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2.能力目标

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道德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难点:

教学器材

多媒体

导入新课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

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与整理]

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

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

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2)树状分类法

提示:

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

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已学知识?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

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

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A.盐酸B.氧气

C.黑火药D.干冰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H2OB.NH3C.NaHD.H2SO4

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正确)。

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A.KHSO4B.Cu2(OH)2CO3

C.Ca(H2PO4)2D.NH4NO3

5.下列物质:

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4·

7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属于碱的是_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

属于盐的是________。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

6.胆矾(CuSO4·

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

①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②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1)加热胆矾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成蓝色沉淀:

(3)生成红色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2.D 3.D 4.D 5.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6.

(1)CuSO4·

5H2O

CuSO4+5H2O↑ 分解反应

(2)CuSO4+2NaOH===Cu(OH)2↓+Na2SO4 复分解反应

(3)CuSO4+Fe===Cu+FeSO4 置换反应

[学生作业]教材P29第1题和第2题。

教学设计

(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初中所学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并且经过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物,我们也在不断地研究着这个世界,研究着与我们的生存和生活有关的物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我们就必须对这些物质进行一定的分类,认识这些物质间存在的联系,最后才能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帮助。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结论]根据物质的属性来分,可以分为:

氧化物,有SO2、CaO;

酸,有HCl、H2SO3;

碱,有KOH;

盐,有Na2SO4。

根据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所处的状态分:

固体,有CaO、KOH、Na2SO4;

气体,有HCl、SO2;

液体,有H2SO3。

[思考]我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位名家——公孙龙,他曾提出“白马非马”的论断,从分类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这种说法有合理之处吗?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

一天,他牵着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就让他过关了。

公孙龙说:

“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说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就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

亡则白马竟非马。

[回答]有合理之处,如果从颜色的角度来分类的话,白马属于白色的。

如果从物质种类来讲的话,白马属于马。

[分析]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

[回答]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

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分析]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1.交叉分类法

[例题]1.连线

2.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物质找出来。

(1)NaCl  KCl   NaClO   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空气N2HClCuSO4·

解析:

1.

2.

(1)只有NaClO是含氧酸盐,其余三种都是无氧酸盐,且都是盐酸盐。

(2)只有Cl2是单质,其余三种都是化合物。

(3)只有HCl是无氧酸,其余三种都是含氧酸。

(4)只有空气是混合物,其余的都是纯净物。

[设问]如果是同类事物,那又应该如何进行分类?

[分析]如果是同类事物,我们还可以进行再分类,如树状分类法。

生物学中把动植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的方法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之一。

2.树状分类法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化学课上曾学习了哪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举例]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

[问题]纯净物根据组成怎么分类?

[分析]

纯净物

[过渡]单质和化合物还可以继续分类:

单质

化合物

[思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分析]组成上:

是否含有碳元素。

性质上:

大多数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固体加热会发黑,难溶于水。

[设问]无机化合物如何来分类?

无机化合物

[讨论]我们能不能用树状分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结论]

[讨论]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结论]1.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作一简单介绍),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2.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3.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4.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设问]那大家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总结]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练习]1.从Ca、H、O、S等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金属氧化物:

⑤非金属氧化物:

⑥金属单质:

⑦非金属单质:

2.观察你所写的化学式,选择出相互间能够反应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①酸:

H2SO4 ②碱:

Ca(OH)2 ③盐:

CaSO4 ④金属氧化物:

CaO ⑤非金属氧化物:

H2O、SO2 ⑥金属单质:

Ca ⑦非金属单质:

H2、O2、S

2.①Ca+H2SO4===CaSO4+H2↑ ②CaO+SO2===CaSO3 ③H2SO4+Ca(OH)2===CaSO4+2H2O ④SO2+Ca(OH)2===CaSO3↓+H2O ⑤CaO+H2SO4===CaSO4+H2O ⑥CaO+H2O===Ca(OH)2

[思考]1.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

2.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3.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结论]

(1)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 ④什么类型都不符合 ⑤复分解反应 ⑥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3)再如根据物质在反应中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像C+O2

CO2这个反应,按照前一种分类方法属于化合反应,按照后一种分类方法属于氧化反应(在高中阶段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还会有新的界定)。

不同的分类方法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需要。

[思考]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

[分析]初中学习的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比如:

CO+CuO

Cu+CO2反应就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标准。

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现在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中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探究活动]物质的树状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请分别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

Ca→CaO→Ca(OH)2→CaCO3   C→CO2→H2CO3→CaCO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图来表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吗?

[分析]Ca: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

C+O2

CO2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结论]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发现:

金属氧化物+水===碱,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碱+酸===盐+水,非金属氧化物+水===酸,酸+金属氧化物===盐+水,碱+盐===新碱+新盐,酸+盐===新酸+新盐

课堂小结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分类是研究的需要,同时分类又促进了研究的发展。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制成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

3.下列物质: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

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D 3.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分类是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运用分类法可以更好地研究物质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课本列举了图书馆图书分类的例子,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分类法带来的好处,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分类法,学生的答案是十分丰富的。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