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39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docx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某些

一、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对的理论。

2.邓小平同志屡次强调:

"法治是咱们目的"。

3.咱们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人民民主制度。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国内社会重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当代化在政治领域界碑。

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战略。

10.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必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节政治活动法律作为立法重点。

12.改革最后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

13.遏制腐败,监督是核心。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选取。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基本方略是随着农业文明兴起而浮现。

16.社会主义法治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

17.法律是具备内在联系、协调统一有机体。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

19.宪法规定国家主线制度和主线任务。

20.国内有权制定法律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种法律颁布后来,还需要一种或某些与之有关法律颁布,才干详细实行。

22.实行细则是指一种法律颁布后来,为了便于实行和详细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职权范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3.国内数量最大法律渊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一方面应当考虑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要树立法律权威。

26.党政策是社会稳定基石和社会矛盾调节器。

27.法治特性植根于民主政治普通原则。

28.法治核心某些是针对国家权力自身,规定权利监督与制约。

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对的地根据法律规定详细顺序、方式和手续来解决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规定统一开放国内市场,也规定市场国际化。

32.法制是法治基本和精髓。

33.改革党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领导与依法办事统一。

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唯一规定是:

违法必究。

二、选取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规定是(A)。

A.民主法制B.无产阶级专政C.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领导D.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命运与前程。

A.政策B.习惯C.法制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主线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领导B.公民义务履行C.人民民主权利D.改革开放

4.社会主义法制规定核心是(D)。

A.制定法律B.公正审判C.强化仲裁作用D.严格依法办事

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

A.制裁B.挽救C.教诲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B.高薪养廉C.强化监督D.注重服务

7.市场经济一种明显特性在于它经济秩序是通过(B)来形成和维持。

A.法制B.法治C.民主D.道德

8.只有在(C)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社会需求。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市场经济D.筹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一方面形成独立合理(B)。

A.主体设计B.运营机制C.社会保障D.宏观调控

10.军事法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权威就必要一方面树立(A)权威。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部门规章

12.法治功能在于(D)。

A.强化统治基本B.发展国民经济C.建设精神文明D.保障公民自由权利

13.国内国家权力属于(B)。

A.公民B.人民C.国家主席D.全国人大

14.市场法律原型是(B)。

A.物权凭证B.契约C.侵权D.亲权

15.市场经济命脉是(D)。

A.政治统一B.市场统一C.社会保障完善D.竞争

16.国内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B.政治协商会议C.全国人大D.人民

17.社会主义法治核心是(B)。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民主C.人民民主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

18.党政策指引作用重要体当前(C)

A.守法上B.执法上C.立法上D.法律监督上

19.社会主义制度是(ABCD)等方面构成统一体。

A.经济B.政治C.法律D.文化

20.党十三大提出:

社会主义应当有(ABC)

A.高度民主B.完备法制C.安定社会环境D.不断增长经济

21.社会主义本质是:

(ABCD)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规定法律工作者有较高(CD)。

A.经济素质B.道德素质C.政治素质D.法律业务素质

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AB)。

A.人治国家B.法治国家C.民主国家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CD)。

A.法律B.行政规章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

25.司法公正涉及(AB)。

A.实体公正B.程序公正C.证据公正D.立法公正

26.国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D)。

A.公民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C.乡民委员会D.村民委员会

27.法律对市场经济保障作用体当前(AB)。

A.利益保障B.秩序保障C.义务保障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哺育(ABCD)公民为目的。

A.有抱负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9.国内占统治地位道德分为(CD)。

A.资产阶级道德B.地主阶级道德C.社会主义道德D.共产主义道德

30.国内要发展面向(ABC)民族科学大众社会主义文化。

A.当代化B.世界C.将来D.老式

31.法律与党政策区别在于:

(ABCD)。

A.制定机关和程序B.实行方式和手段C.体现形式与基本规定

D.调节社会关系范畴和对人效力

32.法律是(ABC)党政策。

A.定型化B.规范化C.条文化D.教条化

33.党政策可以分为:

(ABD)。

A.总政策B.基本政策C.分政策D.详细政策

34.党领导涉及:

(ABC)。

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经济领导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解决上坚持(ABCD)方针。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

36.法律权威特性涉及:

(ABCD)。

A.法律至高无上性B.普遍实行性C.本源性D.崇高威望性

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因素有:

(ABCD)

A.层次分明B.体系完整C.构造合理D.规范协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法律制度》某些

一、判断题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和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2.没收财产在判决指定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分期缴纳。

3.判处死缓,在二年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体现,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4.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应当酌量发给报酬。

5.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6.死缓是国内刑罚中主刑一种。

7.被宣布缓刑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

8.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累犯不合用缓刑。

9.二人以上共同过错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论处。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区别在于行为人实行行为与否发生了预期犯罪成果。

11.首要分子必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公司、集体公司和人民团队管理、使用、运送中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13.犯罪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持续或继续状态,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4.犯罪后来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是自首。

对自首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犯罪较轻可以免除惩罚。

15.被判处拘役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6.假释考验期内没有犯罪,就以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所有合用刑法规定,可以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本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刑法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

18.国内现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

19.减轻惩罚是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规定,在法定刑如下判处刑罚。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体现,应当减轻或免除惩罚。

21.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法律。

22.只有犯罪成果发生在国内领域内才合用国内刑法。

23.刑法属人管辖是指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权管辖。

24.刑法保护管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5.国内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原则。

26.国内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

27.国内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

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本质特性。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本质特性。

30.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品体人和物。

31.危害行为、危害成果、犯罪办法、时间、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构成要件。

32.犯罪构成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33.犯罪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34.犯罪主体只涉及实行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自然人,不涉及单位。

35.犯罪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

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性质。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主体。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成果发生必然性。

40.合法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导致重大损害。

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导致重大损害。

4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

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本,辨认能力是核心。

4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年满18周岁。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故意和过于自信故意。

46.犯罪着手前和着手后都也许发生未遂。

47.犯罪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后来。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50.共同犯罪既涉及故意也涉及过错。

51.刑法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52.审判时不满18周岁人不合用死刑。

53.犯罪时怀孕妇女不合用死刑。

54.犯罪主体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和单位均有特殊身份规定。

55.合法防卫过当,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56.紧急避险过当,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57.犯罪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

58.犯罪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错犯罪之中。

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惩罚。

61.主刑涉及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和死刑。

62.附加刑涉及罚款、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刑罚办法。

二、选取题

1.国内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惩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惩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惩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惩罚

2.国内刑法对效力范畴规定以(A)为基本。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毕犯罪构成所有要件B.未发生任何成果C.未发生行为追求成果D.未达到犯罪目

4.管制合用于那些(BD)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

5.国内刑法规定期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期限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期限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期限

6.犯罪行为有持续或继续状态,追溯时效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B.犯罪终了之日C.犯罪完毕之日D.危害成果产生之日

7.被宣布缓刑犯罪分子,如果同步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B)。

A.免于执行B.仍须执行C.暂缓执行D.可以执行

8.依照刑法规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刑法分则有规定才负刑事责任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B)。

A.B.C.D.以上如下

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惩罚B.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惩罚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11.拘役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如下B.3个月以上2年如下C.1个月以上6个月如下D.3个月以上1年如下

12.国内刑法第13条"但书"中规定"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以为是犯罪",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不构成犯罪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特殊刑罚方略

13.一切犯罪都必要具备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B.危害行为C.危害成果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B.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惩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惩罚

15.国内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B.79年刑法以及后来制定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后来附属刑事法规D.97年修订后刑法

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劳改机关

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是(C)。

A.故意犯罪罪犯B.故意犯罪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罪犯D.严重经济犯罪罪犯

18.教唆不满(C)人犯罪,应当从重惩罚。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19.数罪并罚中"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取轻刑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布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刑罚为基本,再加重一定刑罚作为执行刑罚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如下惩罚

20.拘役缓刑考验期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如下不得少于1个月B.原判刑期以上,1年如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如下不得少于2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1年如下不得少于6个月

2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是(C)。

A.直接客体B.同类客体C.间接客体D.普通客体

22.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合用死刑(CD)。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人B.犯罪时怀孕妇女

C.审判时怀孕妇女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妇女

23.刑法上减刑指(C)。

A.减轻惩罚B.对原判刑罚改判C.减轻原判刑罚D.在法定刑如下判处刑罚

24.(C)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A.聋人B.哑巴C.盲人D.14-18岁人

25.国内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是(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26.犯罪行为最本质特性是(ABC)。

A.刑事违法性B.严重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行为人主观恶性

27.犯罪客体体现是一种(D)。

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28.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B.危害成果C.犯罪时间、地点、办法、手段D.犯罪因果关系

29.国内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是(B)。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30.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利益,依然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追究,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惩罚(A)。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惩罚B.应当免除或减轻惩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

31.不是犯罪构成要件是(A)。

A.犯罪对象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32.犯罪罪过涉及(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错B.犯罪动机C.犯罪目D.犯罪意识

33.一切犯罪共同侵犯客体是(A)。

A.普通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34.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是(A)。

A.不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8周岁D.已满20周岁

35.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A)。

A.应当负刑事责任B.可以负刑事责任C.详细状况详细分析D.由直接负责人负刑事责任

36.明知自己行为也许发生危害社会成果,放任成果发生是(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错D.过于自信过错

37.犯罪集团必要在(B)以上。

A.10人B.3人C.15人D.20人

38.犯罪未遂也许发生在(B)。

A.犯罪着手此前B.犯罪着手后来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中断后来

39.下列人员不合用死刑(A)。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妇女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妇女D.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妇女

40.拘役期限是(A)。

A.1个月以上6个月如下B.15日以上6个月如下

B.C.1个月以上3个月如下D.6个月以上1年如下

41.管制期限是(A)。

A.3个月以上2年如下B.3个月以上1年如下C.6个月以上2年如下D.1个月以上1年如下

42.有期徒刑期限是(A)。

A.6个月以上如下B.6个月以上如下C.1年以上如下D.1年以上如下

43.犯罪主观方面必备要件涉及(ABC)。

A.罪过B.犯罪动机C.犯罪目D.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

44.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缓期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体现,2年期满后减为(A)。

A.以上如下有期徒刑B.以上如下有期徒刑

C.以上如下有期徒刑D.以上如下有期徒刑

45.独立合用剥夺政治权利期限为(A)。

A.1年以上5年如下B.3年以上如下C.1年以上如下D.6个月以上5年如下

46.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A)。

A.3年以上如下B.1年以上5年如下C.3年以上如下D.1年以上3年如下

47.驱逐出境合用于(A)。

A.外国人B.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外国人

C.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籍但在外国有居住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D.与外国人有婚姻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48.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涉及(A)。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人

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人D.已满10周岁不满16周岁人

49.对未遂犯,比照既遂犯(A)。

A.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B.应当从轻或减轻惩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D.应当减轻或免除惩罚

50.犯罪已完毕形态涉及(A)。

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断

51.共同犯罪不涉及(A)共同实行犯罪。

A.有责任能力自然人和一种无责任能力自然人B.两个以上有责任能力自然人

C.两个以上单位D.有责任能力自然人和单位

52.对从犯惩罚是(A)。

A.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惩罚

C.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53.对胁从犯惩罚是依照犯罪情节(A)。

A.应当减轻或免除惩罚B.应当从轻或减轻惩罚C.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D.可以减轻或免除惩罚

54.管制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A)。

A.3年B.2年C.1年D.5年

55.拘役数罪并罚不能超过(A)。

A.1年B.2年C.3年D.5年

56.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不能超过(A)。

A.B.C.D.

57.死缓执行期间应当从(A)起计算。

A.判决拟定之日B.判决执行之日C.判决决定之日D.判决核准之日

58.普通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B)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犯罪分子。

A.3年B.5年C.2年D.8年

59.对自首犯罪分子(B)。

A.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B.可以从轻或减轻惩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惩罚

60.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体现(B)。

A.可以减轻或免除惩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惩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

61.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D.基层组织

62.刑罚合用机关是(B)。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所有政法机关

63.管制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D.基层组织

64.缓刑由(B)负责考察。

A.基层组织B.公安机关C.所在单位D.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

65.刑法78条所称减刑不涉及(B)。

A.管制B.死缓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

66.依照刑法81条和关于司法解释,对死缓犯减刑后假释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B)年。

A.B.C.D.

67.被判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上,才可以假释。

A.B.C.D.

68.减刑由执行机关向(A)提出减刑建议书。

A.中级以上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执行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D.原审人民法院

69.无期徒刑假释后考验期是(A)。

A.B.C.D.

70.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