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40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docx

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含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选考)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r(W)>r(Z)>r(Y)

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 D

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X,则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且原子序数大于Y,则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W为S元素,即X、Y、Z、W分别是O、Na、Al、S元素。

A项,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

r(Y)>r(Z)>r(W),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a2O也可能是Na2O2,Na2O只含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错误;C项,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

Y>Z,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错误;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

X>W,所以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正确。

2、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叙述错误的是()

A.某H2SO4溶液中

=1.0×10-8,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

B.将0.02mol·L-1盐酸与0.02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约为12

C.将一定体积稀盐酸与稀氨水混合,当溶质为NH3·H2O和NH4Cl时,溶液的pH≥7

D.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1稀盐酸,溶液中c(HCO

)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C

解析 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c(H+)·c(OH-)=10-14,由于

=1.0×10-8,解得c(OH-)=10-11mol·L-1,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A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与Ba(OH)2溶液混合,Ba(OH)2过量,混合后c(OH-)=(0.02mol·L-1×2-0.02mol·L-1)×

=0.01mol·L-1(混合后溶液体积可视为二者体积之和),那么c(H+)=

=10-12mol·L-1,pH=12,B正确;盐酸与氨水混合,当溶液中溶质为NH3·H2O和NH4Cl时,因未知两者相对量,溶液的pH可能大于7、可能等于7、也可能小于7,C错误;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依次为HCl+Na2CO3===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c(HCO

)先增大后减小,D正确。

3、Licht等科学家设计的Al-MnO

电池原理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Al+MnO

===AlO

+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K+向负极区移动

B.Al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

+4H++3e-===MnO2+2H2O

D.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1mol电子,负极质量减小9g

答案 D

解析 原电池工作时,K+向正极区移动,A项错误;Al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错误;溶液呈碱性,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

+2H2O+3e-===MnO2+4OH-,C项错误;每通过1mol电子,就有

molAl发生反应,D项正确。

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NaBr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AgNO3溶液,只生成淡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Br)

D

将双氧水滴入酸性FeCl2溶液中,溶液先变黄色,再滴加双氧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Fe2+既表现还原性,又有催化作用

答案 D

解析 Na2CO3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变红,加BaCl2溶液,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项正确;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生成C,发生反应:

4Na+CO2

2Na2O+C,CO2中C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2做氧化剂,被还原,B项正确;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NaBr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AgNO3溶液,只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先生成溴化银沉淀,则Ksp(AgCl)>Ksp(AgBr),C项正确;将双氧水滴入酸性FeCl2溶液中,溶液先变黄色,说明H2O2氧化Fe2+生成Fe3+,Fe2+表现还原性,再滴加双氧水,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Fe3+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D项错误。

5、常温下,实验测得1.0mol·L-1NH4HCO3溶液pH=8.0。

平衡时碳的分布系数(各含碳微粒的浓度占含碳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Ka1(H2CO3)>Kb(NH3·H2O)>Ka2(H2CO3)

B.pH=13时,溶液中不存在HCO

的水解平衡

C.pH由8~11时,

不变

D.pH=3时,有c(NH

)+c(NH3·H2O)=c(HCO

)+c(CO

)+c(H2CO3)

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越弱越水解原理,1.0mol·L-1NH4HCO3溶液pH=8.0,说明铵根水解程度小于碳酸氢根离子,应有Kb(NH3·H2O)>Ka1(H2CO3)>Ka2(H2CO3),错误;B项,只要存在碳酸根离子就存在HCO

的水解平衡,错误;C项,温度不变,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正确;D项,pH=3时,NH4HCO3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NH

)+c(NH3·H2O)>c(HCO

)+c(CO

)+c(H2CO3),错误。

6、已知反应:

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在一定压强下,按w=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

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与温度(T)、w的关系,图乙表示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w2>1

B.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为T1、w=2时,Cl2的平衡转化率为50%

D.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

答案 C

解析 由反应和图甲可知w越大,φ越小,w2>w1=1,A项正确;图乙中曲线A、B分别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正反应的平衡常数,B项正确;由图乙可知,T1时平衡常数为1,设起始时CH2===CHCH3和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和2amol,达到平衡时转化的Cl2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CH2===CHCH3(g)+Cl2(g)

CH2===CHCH2Cl(g)+HCl(g)

起始/mola2a00

转化/molxxxx

平衡/mola-x2a-xxx

=1,解得x=

a,则Cl2的平衡转化率为

a÷2a×100%≈33.3%,C项错误;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正反应放热,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题述反应,体系内温度升高,根据pV=nRT知,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D项正确。

7.对下列由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的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M、Q分别是H2SO4、Pb和PbO2,a、b连接后两极都有PbSO4生成

B.若X、M、Q分别是滴加酚酞的Na2SO4溶液、C和Fe,a、b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则通电后Q周围溶液颜色变红

C.若X、M、Q分别是CuSO4溶液、Cu和Fe,a、b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则可在铁上镀铜

D.若X、M、Q分别是NaCl溶液、C和Fe,则a、b连接后,M电极上有气体产生

答案 D

解析 A项,若X、M、Q分别是H2SO4、Pb和PbO2,说明该装置类似于铅蓄电池,故负极为Pb失电子,即Pb-2e-+SO

===PbSO4,正极为Pb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PbO2+2e-+SO

+4H+===PbSO4+2H2O,正确;B项,提供的条件相当于电解水,阳极(a)H2O放电,生成O2,阴极(b)生成H2,故阴极周围溶液碱性增强,滴加酚酞后溶液颜色变红,正确;C项,Cu接正极,为阳极,Cu失电子变为Cu2+,Fe接负极,为阴极,Cu2+在该电极得电子,析出Cu,正确;D项,若X、M、Q分别是NaCl溶液、C和Fe,则a、b连接后,铁发生吸氧腐蚀,M电极上没有气体生成,错误。

二、非选择题

8、氧化锆(ZrO2)可用于生产压电陶瓷制品、日用陶瓷、耐火材料,还可用于生产钢及有色金属、光学玻璃和二氧化锆纤维。

以锆砂(主要成分为ZrSiO4,含少量Fe2O3、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氧化锆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ZrO2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2ZrO3,Na2ZrO3与盐酸反应生成ZrO2+。

②部分离子在溶液中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

离子

Fe3+

Al3+

ZrO2+

开始沉淀时pH

1.9

3.3

6.2

沉淀完全时pH

3.2

5.2

8.0

回答下列问题:

(1)ZrSiO4为硅酸盐,其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锆砂中加入NaOH熔融,锆砂成分中不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加入过量盐酸酸浸时生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滤渣Ⅰ的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4)第一次加入氨水,调节pH=a时,若用广范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则a的值应该取________(填字母)。

A.3.2B.5C.5.2D.6

(5)滤渣Ⅱ为混合物,写出其中为白色的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6)为了操作方便,调节pH=b时可不考虑b的大小,直接加入过量氨水,这样操作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ZrO2·SiO2

(2)Fe2O3

(3)H++OH-===H2O、ZrO

+4H+===ZrO2++2H2O、AlO

+4H+===Al3++2H2O、Fe2O3+6H+===2Fe3++3H2O H4SiO4(或H2SiO3)

(4)D

(5)Al(OH)3

(6)Zr(OH)4不溶于氨水 ZrO2++2NH3·H2O+H2O===Zr(OH)4↓+2NH

解析 

(1)ZrSiO4可写为ZrO2·SiO2。

(2)Fe2O3不能与NaOH反应,而ZrSiO4、Al2O3、SiO2分别与NaOH反应生成Na2ZrO3、NaAlO2、Na2SiO3。

(3)酸浸时ZrO

、AlO

、SiO

、Fe2O3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ZrOCl2、可溶于水的AlCl3、难溶于水的H4SiO4(或H2SiO3)、可溶于水的FeCl3。

(4)广范pH试纸测定的pH只能为整数,而第一次加氨水的目的是使Al3+和Fe3+完全转化为其对应的氢氧化物沉淀,且不使ZrO2+沉淀,故应调节5.2≤pH<6.2,所以a的值取6。

(5)Al(OH)3是白色的。

(6)Zr(OH)4不溶于氨水,故可加过量氨水,使溶液中的ZrO2+完全转化为沉淀,同时有NH

生成。

9、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工业上可用NO与Cl2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如表:

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2NO2(g)+NaCl(s)

NaNO3(s)+ClNO(g) ΔH1

K1

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ΔH2

K2

2NO(g)+Cl2(g)

2ClNO(g) ΔH3

K3

则ΔH3=________________(用ΔH1、ΔH2表示);K3=________(用K1、K2表示)。

(2)3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lNO(g)

2NO(g)+Cl2(g),其正反应速率表达式v正=k·cn(ClNO)。

测得正反应速率和对应浓度的数据如表:

序号

c(ClNO)/mol·L-1

v正/mol·L-1·s-1

0.30

3.60×10-9

0.60

1.44×10-8

0.90

3.24×10-8

则n=________,k=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后,若减小压强,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5℃时,向体积为2L且带气压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08molNO和0.04molCl2发生反应:

2NO(g)+Cl2(g)

2ClNO(g) ΔH。

已知:

反应起始和平衡时温度相同。

①测得反应过程中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曲线a所示,则ΔH________(填“>”“<”或“不确定”)0;若其他条件相同,仅改变某一条件时,测得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曲线b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②图2是两位同学描绘的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曲线是________(填“甲”或“乙”);m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1)2ΔH1-ΔH2 

(2)2 4.0×10-8 减小

(3)①< 加入催化剂 ②乙 2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③=2×反应①-反应②,则ΔH3=2ΔH1-ΔH2,K3=

(2)3.60×10-9=k×0.30n,1.44×10-8=k×0.60n,解得n=2,k=4.0×10-8;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减小。

(3)①分析图1曲线a知反应过程中压强先增大后减小直至不变,压强先增大是因为正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压强又减小直至不变,故ΔH<0。

曲线b与曲线a相比,反应速率加快,平衡状态不变,故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lgK减小,故曲线乙正确,设反应达到平衡时,Cl2转化了xmol·L-1,由三段式法计算:

2NO(g)+Cl2(g)

2ClNO(g)

起始/mol·L-10.040.020

转化/mol·L-12xx2x

平衡/mol·L-10.04-2x0.02-x2x

根据反应起始和平衡时温度相同,且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则有

,解得x=0.01,故25℃时平衡常数K=

=100,lgK=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