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45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docx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

(一)单元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意义、背景、出发点)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有关“黄河”的几个掠影。

为什么选取黄河掠影为素材呢?

这里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考虑的:

(1)母亲河----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是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有人把长城喻为中华之静脉,把黄河喻为中华之动脉(母亲啊,地位够显赫了,母亲的动脉,可见,黄河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让孩子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就更有必要了。

(2)地域的接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众所周知,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彦喀拉山,流经9个省,最后一站是我省的东营,是从东营的利津流入渤海的。

从地域的接近性上看,与我省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中国这么大,黄河入海口偏偏就在我的家乡。

(3)现实性---数据真实

素材中所提供的黄河的新增土地、七日漂流、流域面积等都是一些真实的确凿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真实的、数学是有价值的。

(4)唤起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每况愈下,那么,给母亲河营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则刻不容缓。

这也是编写者为什么选取黄河为素材的目的之一。

综上所述,以黄河掠影为素材,视点独特,数据真实,选材大气,寓意深刻。

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中华文明,增长历史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景串

黄河三角洲

黄河漂流

黄河流域图

 

(二)单元知识分析

本单元新学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公式

·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已学知识

·加法的意义与计算

加法结合律的雏形。

·用字母表示单位名称

后续学习知识

 

简易方程(四下)

乘法运算律(第二单元)

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

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第五单元起义的克隆牛---小数加碱法)

 

 

说明:

从单元知识结构的安排上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知识结构方面的编排很有特色:

(1)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

以往教材大都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虽然比较系统,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代数,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把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有利于分散难点。

(2)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整合在一起学习。

以往人教教材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分开在两个单元学习的。

先学运算律、再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编排,既不利于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理解代数的意义。

本教材将运算律与用字母表示数整合在同一单元,且先学用字母表示数,再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同时为用字母表示定律奠定基础。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管是数量、数量关系,还是运算定律,归根结底都是字母与数之间的关系。

因此,用字母表示数是用字母表示数量、表示数量关系、表示公式和加法运算律的基础。

所以,我们把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的重中之重。

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其他的问题则迎刃而解。

]

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

 

第二单元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

 

(一)单元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

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

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

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2、情景串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二)单元知识分析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乘法结合律的探索和归纳方法。

[在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的有关定律,也掌握了用猜测、举例、验证来探索规律的方法,因此学习乘法的运算律应该是困难不大,难点是用如何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抽象和归纳乘法运算律的概念。

而教材中三个定律的探索模式基本是一样的,解决了第一个定律,后面两个自然就不攻自破,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乘法结合律的探索和归纳方法]

难点:

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第二单元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

(四)单元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1(19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

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送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另外,在自主练习中也还安排了个小知识点: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3.教学建议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

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

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

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

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

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

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2)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方面不要做硬性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并没有提出记忆要求。

因此在学习知识的掌握目标及考试评价中,都不需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用青版教材这么多年了,关于概念教学的把握尺度,想必大家已经心中有数。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个红点(19页例1),由于受素材和情景串的局限,我们所列举的例题,都是式题,教师可以另外补充一些有简算必要的例子,或者运用自主练习22页第5题,让学生体验简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2)。

综合应用

———消费知多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搜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教材解读

小学生的消费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本综合应用的设计以图为:

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三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引起学生对自己消费情况的关注,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意识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本综合应用的编写特点有两个:

1、

本综合应用内容的确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消费是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一个小学生每学期大约要消费多少钱,学生往往不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本综合应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面对这一课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2、

将问题解决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课题的确定——方案设计——调查访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观察发现——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收获与感想的过程,既是一个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统计的全过程。

本综合应用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制定活动方案;第二个板块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调查的结果,是活动的主要部分;第三个板块是交流与反思,是本次活动的总结与升华。

(二)学与教建议

对本综合应用的实施建议如下:

1.以同学们的消费为话题引入。

活动前教师可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消费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大约是多少,激发学生了解自己消费情况的兴趣,然后转入到本活动中去。

2.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

课题确定后,引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首先明确一学期的消费包括学习消费、生活消费和其它消费(如:

生病、捐款等)等方面;然后确定收集相关的数据的途径和方法(调查对象:

家长、老师等,调查方式:

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月为单位);最后指导学生设计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调查表格,以便于调查结果的填写。

3.切实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真实有效数据。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所制订的方案开展活动,活动时可让学生向家长和老师进行调查,也可查阅自己家中的消费记录,注意提醒学生收集真实、准确的数据。

4.数据的整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将调查取得的数据用分段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在全班进行数据汇总,再用条形统计图进行呈现,然后完成父母的收入与我的消费比较表。

5.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反思。

综合应用的最后呈现了三个问题,一是看了上面的统计图表,你有什么发现?

意图是让学生发现本班学生的整体消费情况,即在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多,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少。

二是你一学期的消费是多少,这些消费都是合理的吗?

意图是把自己的消费与全班作比较,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

三是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主要是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体会爸妈的工作辛劳,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实践活动建议课时数:

1课时。

 

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

---三角形的认识

 

(一)单元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以两个小学生参观建筑工地的所闻所见为素材,引起学生对角与三角形的认识的学习。

以此为素材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

(1)三角形在建筑领域中应用的广泛性。

三角形在建筑业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比如说房梁,大桥上的拉索,体育馆、飞机场的顶棚支架,铲车上的铲斗臂,塔吊上的脚手架,升降机上的变形架等等,到处都是三角形。

因此,我们选择了建筑工地为素材,应该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2)启迪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材设计了两个参观的孩子,将整个单元串在了一起。

通过2个孩子的对话,不仅引出对角与三角形认识的学习。

而且还能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要像情景图中的小学生一样,树立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的意识。

2、情境串

挖掘机施工现场

塔吊施工现场

(二)单元知识分析

已学的知识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下3)农妇与牧童

角的初步认识(二上3)小制作

角的分类

(二上3)锐角、直角、钝角直观感知没有量化。

直线、射线和线段(三上8)

垂线(三上8)我跟爸爸学设计

 

本单元新学知识

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周角)

量角器的认识及使用(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

角的画法

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3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后续学习的知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角的度量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之所以确定这三点作为教学重点,一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认识和学习使用量角器的;二是三角形的分类是以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

三是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是“数学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载体。

这三个重点处理好了,其他的概念就很容易解决]

难点:

角的度量

三角形内角和推导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

---三角形的认识

(四)单元信息窗解读

 

信息窗1(32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挖掘机施工现场”。

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参观挖掘机施工现场的场景。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

只有一条:

铲斗臂上各种类型的角。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进一步认识角(平角、周角的初步认识及角的意义的概括)

(2)角的度量(认识和使用量角器)和角的分类(3)角的画法。

3.教学建议

(1)可以先学习角的度量,再学平角、周角的认识。

(见教材32页)教材呈现的内容顺序是:

角的认识(平角和周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度量(认识和使用量角器)---角的分类---画角。

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传统知识体系,应该说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改革和创新,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都是先学习量角器的使用,再学习平角、周角的认识,然后是学习角的分类,最后学画角。

想必是它是有一定道理的。

(2)注意区别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关系

(3)测量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是难点,教学时要浓墨重彩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线,在度量角的大小时,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学生很不容易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让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实验,多练习,切实突破难点。

(4)角的画法不能忽视

我们经常说教材是一种平面媒体,那么,它就一定有它的局限性,虽然教材在学习角的画法这一内容时,试图用几个箭头体现出画角的流程,但是还是不够清楚,所以教学时,教师要示范演示或者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画角的全过程。

让学生明白画角的步骤有哪些,先画……再……然后在画……

4.注意的问题

(1)亲历活动、丰富感知、建立表象。

几何教学需要直观,动手操作又是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的有效途径。

所以,教学时,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这里老师要注意的是,为学生提供操作材料,比如说认识平角和周角时,要给学生准备一些活动的角或者做活动角需要的材料。

(2)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认识周角、平角及量角、画角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活动的角、三角板、量角器等都是本节课必备的用品);在量角器的认识教学环节中,有条件的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的呈现出1度的角。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度”的含义。

另外,用量角器量角、画角都需要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

(3)注意操作的有效性:

适时、适度、适量。

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

动手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着教学目标。

动手操作不能等同于探究,要看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付出了多大的思维代价,否则就不能体现探究的真正价值。

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其思维的提升,操作是手段不是目的,操作只有适时、适度、适量,才能充分体现其有效性。

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

---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2(40页)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塔吊施工现场”。

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参观塔吊施工现场的场景。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

只有一条: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

(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4)三角形三边长度间的关系。

3.策略建议

(1)灵活处理教材提供的活动形式

本信息窗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完成对所有概念的学习。

(40页)第一个活动是用拉一拉框架的方法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第二个活动,用搭一搭木条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先剪一剪,再分一分,然后再量一量的活动,给三角形分类;第四个活动是用先量一量,再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一个活动是用摆一摆、量一量的方法探索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这些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特别用拉一拉的活动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用拼一拼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活动非常有必要。

拉一拉让加深了孩子们对三角形稳定性的体验),拼一拼,比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更有说服力,因为量角器的测量是有误差的,而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证明既科学又直观。

但是第二个操作活动,用木条搭三角形方法说明三角形有三条边,起点太低,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已经接触到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已成为不争的真理,用不着再搭一搭,因此这个活动必要性不大。

第三个活动,给三角形分类,先让学生动手剪,然后再分类,这个剪的必要性也不是太大因为通过剪来感受三个角的具体有多大,也不是太合适。

可以直接给孩子一些三角形去分,就可以了。

(2)让学生掌握实验验证的一般方法。

实验验证是概念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所以,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边之间的关系时,交流环节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操作的,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

(3)难点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角形的内角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的探索并非是一件容易的是,因为一般的学生很难想到“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平角,这种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交河。

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即便告诉他可以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看看能发现什么?

他也不知道把其中的两条边加起来在与第三条边相比较。

(用孙晓天老师的话说,经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和风风火火闯九州以后,学生还是研究不出来个钉卯来,教师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作必要的提示和点拨,以避免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率。

(4)三角形分类的教学要把握好分寸。

三角形的分类分两个不同的标准进行编排,第一个标准是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个标准按边分,认识特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又包含等边三角形。

但按边分类难一些,为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内角的特征。

4.注意的问题

(1)适度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

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这里对三角形的认识的落脚点应该放在: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由原来的直观的感性认识,提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如在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等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升上到理性认识。

诗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的以提升。

(2)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探索新知所用。

a.研究三角形特性所需要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模型框架。

b.研究三角形分类和三角形内角和所需要的各种三角形纸片,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所需要的小棒。

(3)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本信息窗设置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操作目的。

(也就是你这个操作活动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才能在边操作的过程中观察、思考、归纳和提升,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要完成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单凭个体的活动是有一定的困难的,需要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开展。

提高思维能力。

 

(五)本单元提出研讨的几个问题

1.在实验和验证时,经常用到“归纳法”,教学中应如何体现这一方法?

2.小组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是,“有形式,无实质”的小组学习时有可见,你认为,应如何走出这个误区?

3.在角和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中,如何处理“手—口---脑”三者的关系?

第四单元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本单元,我们以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蛋为素材。

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个载体呢?

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的:

(1)体现小数在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鸟蛋、龟蛋的质量,这些数据不仅真实、可靠,而且神奇,同样是鸟蛋,鸵鸟蛋1.65千克多重,蜂鸟蛋才0.46克(2粒黄豆差不多、3000倍)如果没有小数,蜂鸟蛋的大小都无法描述,体现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2)重视学科整合,实现数学教育的多维价值。

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观。

在小学各学科中,彼此之间有着前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整个教育教学的体系,如何将各学科的信息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这正是值得我们去潜心研究的问题,本单元选取“形形色色的鸟蛋、龟蛋等”为素材,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的合力,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这也正是我们青版教材这套“百科全书”的伟大之处。

2、情境串

鸟蛋

龟蛋

鸟蛋

天鹅

龟蛋

 

(二)单元知识分析

本单元新学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化简与改写)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名数的改写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已学知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1/2,3/4

三上8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上3

 

后续学习知识

·小数四则运算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三)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用“四舍五入法”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小数读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化简和改写的依据,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又是名数改写的依据,所以,这3个教学重点学好了,其他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