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7526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备课学Word下载.docx

土壤

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

遇水易崩解,抗侵蚀力低

降水

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冲刷作用强,易造成水土流失

地质构造

历史上构造运动强烈且多地震,使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

加剧了水土流失

植被

早期为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后经长期人为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稀少,使土壤失去保护层,易引起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现代时期的主导因素)

不合理土地利用

轮荒

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地表裸露,失去植被保护、土壤紧实度下降,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蚀

加重、加速水土流失

露天开矿

无计划地修建窑洞

破坏植被

陡坡开垦

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

樵采

拓展提升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少雨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2)人为因素中“植被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矿、建窑洞”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貌千沟万壑 地表物质疏松 植被覆盖较差 

(2)毁坏树木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破坏林草植被

解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从地貌来看主要是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易受流水的侵蚀;

从黄土的特性看主要是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崩解;

再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疏,易造成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植被和表土层的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方法技巧

 综合分析法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原因,进入人类社会之后,尤其是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引起的。

当然,自然原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位于河南省的小浪底水库为什么每年都要进行调水调沙?

答案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导致黄河下游水库及河道淤积严重,库容减小,河道阻塞,雨季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每年黄河流域雨季到来之前,小浪底水库都要放水排沙。

同时将下游河道中的泥沙冲入海洋,从而保证雨季黄河泄洪畅通无阻。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

3.治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在坡面上修建水平梯田有什么作用?

答案 在坡面上修建水平梯田可减小坡面径流流速,拦截泥沙,减轻水土流失;

也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

1.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完成下图。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

2.读教材39~41页案例,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完成下图。

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________处:

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修筑梯田;

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______地最适宜建窑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答案 

(1)d b c a

(2)丙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冬季风影响小,且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3)煤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4)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危害。

解析 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陡坡地植树种草,在缓坡地修筑梯田,在一些塬面上,平整土地。

图中a为塬,b、c为坡,d为沟。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附近,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本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在开发煤炭资源、发展经济时,一定要注意生态保护;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时一定要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教材P34 探索

提示 从图中的自然景观,可以清晰地看到植被稀少、沟壑纵横的黄土墚、黄土峁地貌,水土流失严重。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当地的气候特征(夏季多暴雨或降水集中等);

当地居民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开垦陡坡、过度放牧、开矿等)严重破坏了植被,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坡面的土质疏松,则极易受流水侵蚀和搬运。

教材P41 思考

提示 两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主要方法有: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生物措施主要是利用退耕大于25°

的陡坡耕地用以造林、种草。

造林乔灌结合,讲求实效。

在沿沟和沿坡上均采用工程措施与林草生物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

陕北韭园沟是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三道防线综合治理模式。

陕北高西沟的治理模式是坡沟兼治,以治坡为主。

在坡度25°

以下的地段修水平梯田,作为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林果基地;

坡度大于25°

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通过修水平沟、水平阶、梯田、鱼鳞坑等整地工程,营造乔灌林木,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

教材P41 复习题

提示 1.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

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逐渐消失,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

在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诸多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中,以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

此外,历史上这里还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争夺的战场,焦土遍野。

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必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20世纪,伴随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黄土高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压力很大。

吃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不可能获得增产增收,农民又没有或很少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于是就要开辟新地,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的边际土地(如陡坡地或林地、草地)要粮,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2.如下图:

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有利于水土保持。

水平梯田的坡面保护是应注意的问题,应采用植树种草为主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知识小结

下图表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是(  )

A.③②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

地表遭到侵蚀,会导致沟谷纵横,地表起伏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

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

第2题,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①种草护坡B.②打坝建库

C.③平整土地D.④修筑梯田

4.“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

C.下渗D.蒸发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根据①②③④四处的位置可知,①处较平坦可以平整土地,②处是陡坡应种草护坡,③处为沟谷,应打坝建库,④处是缓坡可修筑梯田。

第4题,平整土地可减小坡度,从而减少地表径流。

下面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据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

6.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由图知,该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6题,由乙图对照甲图不难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专项提能4 我国土地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

图表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其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及部分湿润、半湿润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危害着农田、牧场、交通及人民生活,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环境恶化。

中国荒漠化土地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找图例。

找出图例中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矿产资源。

(2)找位置。

根据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判断区域位置。

(3)找分布。

图中有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有黄河中上游不同位置的分布,找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分布区。

(1)析特征:

根据区位条件分析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如该区域地处内陆高原区、降水少、植被稀疏等。

(2)析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

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3)析措施: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如旱地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应加强水土保持;

沙地主要问题是土地沙漠化,应合理利用草场。

内陆地区;

高原地形;

气候较干旱;

植被稀少等。

耕作和牧草地。

沙地:

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

旱地:

水土保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至600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成因。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

答案 

(1)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

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

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

(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

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

冬季地表积雪较少,利于牲畜越冬。

(3)破坏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减少;

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

解析 第

(1)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为温带沙漠,自然成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外力作用等角度作答。

(2)题,冬季牧场的形成,从气候、牧草和地表积雪等角度分析。

第(3)题,应从土地面积、农牧业生产、交通等角度分析。

40分钟课时作业

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1~3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红色荒漠”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水蚀)的结果。

第2题,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加剧了土壤侵蚀。

第3题,江西省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应依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发

展立体农业。

读图,完成4~5题。

4.从图中的信息看,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  )

A.地形B.降水

C.水源D.土壤

5.从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是(  )

A.防洪B.发电

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地区,而该地区有大量的水井,故为保障农业稳产,改良的因素是水源。

第5题,该地区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防治水土流失。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矿区(位置见下图),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据此完成6~7题。

6.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类型内部分化显著,其成因分异主要表现为(  )

A.泊尔江海子镇以水力侵蚀为主

B.哈巴格希兼具水力、风力侵蚀双重特征

C.铜川镇以风力侵蚀为主

D.东胜城区以水力侵蚀为主

7.有利于治理东胜矿区水土流失的措施是(  )

A.在铜川镇沟道两侧缓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

B.在哈巴格希东部沟道两侧陡坡种植油松、沙棘、拧条为主的混交林

C.在泊江海子镇荒漠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增加植被覆盖率

D.严格控制小煤窑开采,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堆弃沟道以降低地表崎岖度

答案 6.B 7.B

解析 第6题,东胜矿区北部、东部降水多,以水力侵蚀为主,地形破碎,沟谷发育,西南部分布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中南部位于西部风蚀地貌与黄土水蚀地貌的过渡地带,为风力、水力侵蚀过渡区;

东胜城区硬化地面多,水力侵蚀微弱。

第7题,在沟道两侧陡坡修筑水平沟、鱼鳞坑等防护工程;

缓坡修建梯田及种植经济林等;

本区应发展畜牧业;

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堆弃在沟道会加剧水土流失,缓坡可种植牧草,修筑水平梯田,陡坡种植沙棘。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为20°

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

~40°

,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

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9.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图中曲线显示,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是0°

,随坡度的增大,侵蚀强度增大;

40°

~90°

,随坡度增大,侵蚀强度减弱。

第9题,图中的鱼鳞坑由于地势低洼,可以拦截径流,起到保持水土作用,在其上方植树,成活率高。

读“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和种草植树面积(虚线)的关系图”,回答10~11题。

10.黄河三角洲侵蚀和堆积平衡的临界值约为(  )

A.年降水量约为320~340毫米,种草植树面积约为1300~1350平方千米

B.年降水量约为430~450毫米,种草植树面积约为550~580平方千米

C.年降水量约为550~580毫米,种草植树面积约为430~450平方千米

D.无法估量

11.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主要与下列哪一地区的种草植树面积有关(  )

A.山东境内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D.太行山区

答案 10.A 11.C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种草植树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其侵蚀与堆积平衡的临界值应从图中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为0时读出年降水量和种草植树的面积。

第11题,黄河三角洲的形成主要与黄河的泥沙输送密切相关,而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13.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是(  )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②耕地质量下降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淤积下游河床 ⑤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 12.D 13.A

解析 第12题,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由图中可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第13题,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不是水土流失的危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

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份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答案 

(1)山西、陕西、甘肃土壤侵蚀面积大,而内蒙古、宁夏、河南土壤侵蚀面积小

(2)黄土覆盖面积大,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流失;

夏季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多暴雨等。

(3)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库等,可短期、直接地防治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可长期、间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两者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解析 第

(1)题,描述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首先需要明确图中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然后根据图例判断数量差异,并将位置与数量特征结合,总结分布特征。

(2)题,分析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应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

第(3)题,比较具体措施的差异应考虑水土的运动特点,结合不同措施对水土运动的具体影响分析。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对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材料二 每年的7月初黄河中上游各大水库都要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减轻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为了防治此环境问题,某乡广泛征集治理措施。

有人提出要在黄土高原广泛修筑梯田,你认为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

(2)为何黄河每年在汛期来临前要进行调水调沙活动?

答案 

(1)不合理。

 梯田适宜在坡度较缓、土层深厚的山坡上修建。

(2)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大增,大量泥沙淤积下游河道,形成地上悬河,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经过调水调沙,减少河道和库区泥沙淤积,避免洪水灾害。

解析 第

(1)题,在黄土高原广泛修筑梯田不合理。

因为只有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修筑梯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应在陡坡上封坡育草,种植护坡林,在沟内打坝淤地,营造防护林等。

(2)题,调水调沙可以减少淤积在河道中的泥沙量,减少洪水灾害。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XX文库的上传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