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755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米预制T梁施工技术方案Word下载.docx

钢筋在钢筋场加工,在台座上成型骨架,支立模板,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集中拌和,砼输送车运输,龙门吊吊放入模,由T梁一端向另一端顺次浇筑,分层阶梯状推进。

应在下层砼初凝或重塑前浇注完成上层砼。

浇筑后喷淋养生(冬季封闭蒸汽养生),拆除侧模后继续养护总时间不少于5天,T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张拉预应力钢束。

2、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T梁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预制T梁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台座及底模

规划T梁预制台座24个,采用C20混凝土台座,两侧预埋角钢,上铺6mm钢板做底模。

台座两端设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底座下定距50cm预留下拉杆孔,台座布置详见梁场平面布置图。

台座预挠值参考设计计算拱度及以往施工经验中跨10毫米,边跨20毫米,按抛物线分配。

2)普通钢筋加工和安装

(1)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且所测结果必须符合现行相关规范要求后才能使用。

(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醒目标志牌。

钢筋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3)钢筋在工棚内成型,现场绑扎、焊接,钢筋接头连接使用电弧焊,搭接后两钢筋轴线一致,双面焊缝的长度应≥5d,单面焊缝长度应≥10d,并错开布置,使同一截面上的接头率≤50%;

钢筋下料时,避免在跨中设置焊缝。

(4)钢筋绑扎在制梁台座上进行。

在台座边设置角钢模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制作,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5)预制T梁时,桥面纵横向钢筋在顶板束张拉预留槽处截断,以方便施工。

待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毕后再等强度原则恢复。

3)钢绞线安装

(1)材料进场控制

钢绞线采购、贮存、防锈除应满足要求外,还应符合GB/T5224-2003的规定,并在开工前,按每批重量不大于60t的数量截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并通过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钢绞线截取、切割采用砂轮切割机,禁止使用电焊或氧气切割。

(2)钢绞线预留孔道(波纹管)

波纹管材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安装位置准确。

a.管道保证平顺,端部预埋锚垫板与管道中心线垂直

b.管道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使其能牢固地设置于模板内的设计位置,以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不发生位移

c.定位钢筋按40cm设置一组

d.接头衔接处缠裹紧密,以防水泥浆渗入阻塞。

穿入塑料管防止漏浆后堵塞管道,应清孔道内的杂物为穿预应力钢绞线创造条件。

(3)钢绞线安装

在T梁混凝土施工完毕、混凝土初凝后进行钢绞线安装。

将一束预应力筋中的全部钢绞线制作编束,整体装入管道中,卷扬机牵引穿束或单根人工穿束。

(4)钢绞线安装质量控制

a.钢绞线穿束前,全面检查锚垫板和孔道,保证其位置正确

b.管道内畅通、无水及杂物,且完整无缺

c.钢绞线束绑扎牢固,端头无开叉、弯折现象

d.钢绞线束按孔位和长度编号,穿束时核对长度,对号穿入孔道

e.所穿钢绞线束长度正确,并保证锚固后有一定的外露长度

f.钢绞线安装在管道中后,管道端部开口密封以防止湿气进入

(5)锚具、夹具

①锚具、夹具进场后,除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检验合格后,应放置在通风干燥、不易受损处分类储藏。

②锚具或其附件上应提前设置有足够截面面积的压浆孔或排气孔。

③锚具、夹具的安装质量控制

a.锚具使用前检查其尺寸型号,保证加工精度;

锚塞保证具有规定硬度值;

锚环逐个进行探伤检查,保证其足够刚度。

b.锚具安装位置准确,锚垫板承压面、锚环、对中套等的安装面与孔道中心线垂直,锚具中心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

c.锚具安装前清除杂物,刷去污垢。

d.张拉前,对锚具、夹具的安装位置、牢固性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模板制作及安装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在厂家统一定做,其刚度和强度均满足施工要求。

模板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试组装,确保各部分结合紧密,尺寸无误,组装完成后应对各类模板进行编号。

施工时,模板的加固采用上下拉杆加固,并加部分斜支撑,以保证施工后截面尺寸符合图纸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安装后的模板尺寸正确、稳定性强、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在使用前进行刨光打磨,保证平整、光滑、无锈蚀,内面平整。

砼浇筑前均匀涂刷适量的脱模剂,保证拆模后梁表面平整密实、光滑美观、线条流畅、颜色一致。

模板支立完成后要进行尺寸、位置和稳定性的检验,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砼浇注。

5)砼施工

(1)材料分类堆放,标识明确,不能混杂。

水泥入库,做到防潮、防雨。

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用于永久结构中。

(2)混凝土应选择级配优良的配合比,以减少徐变和收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砼在拌合站集中拌和,使用强制式拌合机,配料斗配料,电子计量装置自动计量。

拌合前先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调整设计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确定每一盘混凝土拌合的材料用量。

计量要准确,水泥用量偏差不超过±

1%,粗细骨料不超过±

2%,水量偏差不超过±

1%;

拌和时间不小于2.0分钟。

在拌合站和浇注地点,都要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测。

(3)对加固好的模板和钢筋尺寸及预埋件与预留管道位置等进行全面检查,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图纸设计要求。

检查时做好现场检测记录,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并认可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砼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到浇注地点;

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装载量约占搅拦筒容量的2/3。

砼运至浇注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搅拌;

如第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时,则不得使用。

(5)龙门吊吊送混凝土入模进行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一次浇筑完成。

由T梁一端向另一端顺次浇筑,分层阶梯状推进。

(6)采用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动器配合振捣。

梁肋下部(以波纹管为界)及马蹄部分混凝土由附着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成折线形上下错开布置,保证覆盖面。

梁肋上部及桥面板混凝土插入式振动器配合振捣。

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

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

插入下层砼50-100mm,但应控制插入深度不超过40CM。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

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

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汽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振动过程中注意避免振动棒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并经常检查模板、管道、锚固端垫板及支座预埋件等,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施工时做好混凝土施工记录。

备用发电机以防停电。

(7)砼浇注完成后,对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消除缩水裂缝。

面板顶面,拉毛处理;

翼板侧面湿接缝位置进行严格凿毛。

(8)砼采取覆盖喷淋(蒸汽)养生,在砼收浆后尽快覆盖和喷淋(蒸汽)养护。

(9)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筑后,派专人进行养护,视气温的高低采用喷淋养护或蒸汽养护,养护须达到7天以上。

混凝土灌注完毕采用养护罩封闭梁体,并输入蒸汽控制梁体周围的湿度和温度。

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①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②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③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

④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气温较低时输入蒸汽升温,混凝土初凝后桥面和箱内均蓄水保湿。

升温速度不超过10℃/h;

恒温不超过45℃,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个别最大不得超过65℃。

降温时降温速度不超过10℃/h;

当降温至梁体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撤除养护罩。

箱梁的内室降温较慢,可适当采取通风措施。

罩内各部位的温度保持一致,温差不大于10℃。

蒸汽养护定时测温度,并作好记录。

每片梁数显式温度计6个布置在养护箱内。

恒温时每2小时测一次温度,升、降温时每1小时测一次,防止混凝土裂纹产生。

当砼强度≥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模板,严禁拆模时猛烈敲打和强扭。

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颜色不均、气泡、麻面等不良外观现象,应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按批准方案进行修饰。

拆模后应及时检查T梁几何尺寸,并做好检查记录。

砼试件随梁体同条件养生,以确定张拉时间。

6)张拉

(1)张拉设备的选择和检验

按设计、施工规范选择初应力为0.1δcon,锚固应力为δcon,据此选择张拉设备。

张拉用千斤顶最大顶力比最大控制力大30%,行程根据钢绞线伸长值确定,安全系数为1.2~1.5倍;

油泵要与千斤顶配套。

张拉千斤顶油表精度为1.0级,最大读数比施工读数大30%;

选用的顶压器与锚具、千斤顶配套。

千斤顶与油表均应到国家技术监督局或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定期校验,每台千斤顶、压力表作为一个单元在使用前同时校验,确定出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

各种张拉设备使用超过6个月或张拉超过200次都要进行校验。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时重新校验

①绞线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差异较大;

②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经常断丝;

③千斤顶严重漏油;

④油压表指针不回零;

⑤调换千斤顶、油压表。

(2)张拉操作工艺

当T梁混凝土养护7天以上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张拉预应力钢束。

张拉时采用4台千斤顶,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进行对称同步张拉。

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以张拉力为主。

使用穿束机穿好各预应力孔道钢绞线,安装锚具,带好夹片,安装限位板,然后安放千斤顶,安装好工具锚后即可张拉。

锚下控制应力σ=0.75R=1395MPa,张拉时当钢绞线预应力达0.1σcon时停止供油。

检查夹片完好后,画线作标记,作为引伸量和回缩量的起量位置。

各束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执行。

上述工作完成后,打开送油阀向千斤顶缸充油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

张拉值的大小以油压表的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加以校核,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应控制在+10%~-5%范围内。

当油压达到张拉吨位后,关闭送油阀油路,并保持压力2分钟,测量钢绞线伸长值加以校核。

若油压稍有下降,须补油到设计吨位的油压值,千斤顶顶压器顶紧夹片锁定钢绞线,及时做好记录。

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基本保持一致。

预应力理论和实际伸长量的计算

(1)、预应力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及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L=PP×

L/(AP×

EP)

(1)

PP=P×

〔1-e-(kx+μθ)〕/(KL+μθ)

(2)

式中:

△L----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mm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长度,m

A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磨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25。

(2)、实际伸长量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一般可取控制应力的10%~15%),伸长量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实际伸长值除张拉时量测的伸长值外,还应加上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量,对于后张法混凝土结构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量一般可省略。

实际伸长值的量测采用量测千斤顶油缸行程数值的方法。

在初始应力下,量测油缸外露长度,在相应分级的荷载下量测相应油缸外露长度。

实际伸长值△L的计算公式如下:

L=2A+B

A—10%σcon~20%σcon应力下的千斤顶的实际引伸量

B—20%σcon~100%σcon应力下的千斤顶的实际引伸量

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误差控制在+10%~-5%范围以内。

超过此数值要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预应力钢绞线不得出现断丝现象,出现此类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张拉时分级加载,按照10%σcon→20%σcon→100%σcon→0对应的张拉力分别量测伸长值。

张拉控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以张拉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当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差超过+10%~-5%时,应停止张拉,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施工。

张拉程序为:

0→10%σcon→100%σcon(持荷3min)→补拉100%σcon(测量长度)→锚固

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作全面检查,如有缺陷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承压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多余钢绞线使用切割器在距锚具30mm以外的位置切割,严禁采用氧气乙炔火焰进行切割。

张拉锚固后应及时灌浆,一般在应24小时内完成,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灌浆,则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锚固装置及钢绞线不被锈蚀。

高压油表须经校验合格后方允许使用,千斤顶必须经过校验合格后使用。

高压油泵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检查,严禁在千斤顶工作时,拆卸液压系统的部件和敲打千斤顶。

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

张拉时,应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张拉完毕,卸下千斤顶及工具锚后,要检查工具锚处每根钢铰线的刻痕是否平齐,若不平齐说明有滑束现象,如遇有这种情况要对滑束进行补拉,使其达到控制应力。

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

7)压浆及封锚

(1)孔道压浆采用掺HE-U高效复合型膨胀剂的水泥浆,水泥强度等级52.5,水泥浆强度60Mp,使用前必须进行过筛。

水灰比宜采用0.3~0.4,水泥浆不受约束的自由膨胀应小于10%,稠度控制在14~18s,泌水率不超过3%;

泌水应在24小时内全部吸收,水泥浆拌和时先下水再下水泥,拌和时间不少于1min,水泥浆自调制到压入管道的间隔时间不超过40min。

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吹净管道内杂质,保证管道畅通。

真空压浆工艺

①、张拉施工完成后,切除外露的钢绞线(钢绞线外露量不小于30mm),进行封堵。

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封堵,封堵时必须将锚下垫板及夹片、外露钢绞线全部包裹,覆盖层厚度大于15mm,封头后24~48小时之内灌浆。

清理锚下垫板上的灌浆孔,保证灌浆通道畅通。

确定抽真空端和灌浆端,安装引出管、球阀和接头,并检查其功能。

②、搅拌水泥浆使其水灰比、流动度、泌水性达到技术要求指标。

加设筛网。

③、启动真空泵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6~-0.1Mpa并保持稳定。

④、启动灌浆泵,当灌浆泵输出的浆体达到要求的稠度时,将泵上的输送管阀门打开,开始灌浆。

⑤、灌浆过程中,真空泵保持连续工作。

⑥、待真空泵端的空气滤清器中有浆体经过时,关闭空气滤清器前端的阀门,稍后打开排气阀,当水泥浆从排气阀顺畅流出,且稠度与灌入的浆体相当时关闭抽真空端所有的阀门。

⑦、灌浆泵继续工作,压力达到0.5~0.6Mpa,持压2分钟。

⑧、关闭灌浆及灌浆端所有阀门,完成灌浆。

⑨、拆卸外接管路、附件,清洗空气滤清器及阀等。

⑩、完成当日灌浆后,必须将所有粘有水泥浆的设备清洗干净。

(2)压浆合格后,即可按设计进行封锚,封锚前再次检查梁的长度,并将梁端混凝土、锚垫板等清扫干净,混凝土面还要凿毛、清洗,割除多余钢绞线,留头长度不小于3cm。

混凝土浇筑后还应注意养护。

3、质量检查控制重点

a.钢筋保护层

b.钢束预留孔道和锚垫板位置

c.钢绞线张拉力控制

d.护栏、伸缩缝、过桥管线、等预埋件位置、数量;

泄水孔、吊装孔、伸缩缝预留槽、等预留孔位置、尺寸。

4、雨、热、冬期施工措施

1)雨期

a.准备遮雨设施

b.钢材、水泥遮盖防水防潮

c.预制场地修建完善排水系统

d.注意收集天气预报资料

e.电气设施要有可靠防漏电、触电措施

2)热期

a.混凝土拌制,对拌和水遮荫,砂石料遮荫喷水降温

b.混凝土运输,缩短运输时间,搅拌车慢速搅拌

c.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充分,设备备足保证快速连续施工;

选择一天中温度较低时进行;

加快整修速度,可喷雾少量水防表面裂纹

d.混凝土养护,覆盖保湿养生,连续不间断,由专人负责

3)冬期

A钢筋工程

a.钢筋的存放:

钢筋存放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搭设的平台上,并加以覆盖,以防接触到冰雪。

b.钢筋的加工:

冷拉钢筋时,气温不低于-15度。

c.钢筋的焊接:

冬季焊接钢筋在室外进行设置挡板,减小焊件温度差,焊接后的接头待冷却后再移动,防止立刻接触冰雪。

二级钢筋采用电弧焊。

B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的拌和:

搅拌混凝土时,采用锅炉对水进行加热,骨料清除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的料,使混凝土达到较高的出盘温度,以适应运输、浇筑等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达到要求的入模、养护温度。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投料前,先用热水清洗拌合设备,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时间满足需要时再对矿石材料加热。

水泥只保温不加热。

混凝土拌和物出机温度不低于10度,入模温度不低于5度。

配制混凝土时,优先选用早强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水灰比不大于0.5。

b.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应尽量缩短运距,减少装卸次数和覆盖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损失。

c.混凝土的浇注:

浇注前,清除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运输和浇注的容器要有保温措施。

混凝土在运输、浇注过程中的温度和保温材料均参照有关规范进行热工计算。

当不符合要求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d.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立即覆盖进行保温,通入蒸气升温养护。

五、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钢筋弯曲机

GW40

2台

钢筋切断机

GJ40

电焊机

BX-500

4台

砼输送车机

6m3

龙门吊

100T

5T

1台

千斤顶

YCW300

油泵

ZB4-500

插入式振捣器

50

6台

附着式振捣器

HZ2-5

20台

发电机

120KW

装载机

ZL50

砂轮锯

卷扬机

砼拌和机

1500L

六、人员配置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有序的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项目部拟投入以下人员以进行宏观控制及现场施工控制:

编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备注

1

苗春才

项目副经理

施工负责人

2

韩波

技术负责人

现场技术负责

3

钟华强

4

王培显

现场负责人

现场管理

5

袁高生

6

赵晓楠

质检工程师

质量检查

7

周晓东

8

王学辉

钢筋班长

9

张庆繁

10

崔节余

混凝土班长

11

钱谦普

电工

12

曹玉新

模板班长

13

尚照刚

安全员

14

姜志青

预应力班长

15

陈文红

 

七、工程质量、工期保证措施

1.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T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1.2加强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加强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再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和施工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1.3严把原材料质量控制,对工程材料质量实行三阶段控制,一是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其所供材料进行检验或取得合格证明文件;

二是工程材料到现场后,进行全面检验和试验,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三是工程材料使用阶段,对持有怀疑或外形有缺陷的材料进行复检或停止使用。

1.4.对各分项工程的作业内容、安全质量标准、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具体和细化,列表下发至施工队,施工队下发至工班,挂牌施工。

以便于工班按质量标准开展自检,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1.5施工作业前,认真编制施工方案,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6配齐测量与试验人员和设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程序,建立完整的测试、检查、试验等记录,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1.7加强工程质量检查与检测。

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

每道工序必须经质检人员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8建立旁站监督检查制度,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对工程关键工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检查,进行24小时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