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97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届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于个人生活是如此,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更是如此。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李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万圣节的浓烈气氛,为接下来的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进行了充分的预热。

B.我们过西方传统节日时,既要关注其形式,更要关注其内涵,否则容易失去自我的独立性。

C.吃个苹果,打打麻将,就是过节,我们的节日往往源于商业宣传,又经历了层层包装。

D.艰难岁月中,我们未失去文化自信;

今天我们更应努力寻找符合自己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时下社会,尤其是学校的热衷过洋节的现象,自然引出了“洋节崇拜”的论题。

B.文章从人的主体性丧失和忽略文化底蕴两方面深刻揭示了“洋节崇拜”很多只是娱乐的本质。

C.文章引《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的话,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制度根基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后,详细分析了“洋节崇拜”的实质,论证了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是洋节充斥校园,成为每年学校的重头戏,我们还未觉察到洋节崇拜问题的严重性。

B.洋节崇拜有自身局限性,所以过洋节,还要深入了解其特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

C.要辩证地看待洋节崇拜,就是要求我们对于洋节有正确的认识,过洋节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D.置我们传统节日于不顾,只在商业驱动下迷恋洋节,这中间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原因。

材料一:

【最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

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名在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委员均在提案签名。

提案认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其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其推进阅读的方式,主要为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国家元首亲自倡导阅读等三个方面。

提案建议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并提出五项具体建议。

【最新】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自【最新】6月起实施。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

(注)各个柱形色块由下至上依次对应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

(摘自【最新】中国全民阅读市场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中国报告网》

材料三:

【最新】起,“全民阅读”已经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的提法更是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

倡导全民阅读,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浅显易懂的名人名言充分说明了读书的好处。

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

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浓郁的书香社会,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何祥《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四:

今年全国两会,扎实推动全民阅读、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表示,倡导全民阅读恰逢其时。

如果一个民族失去阅读,将会失去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

关于如何深化全面阅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包括设立国家阅读节、政府推动书目研制、支持举办共读活动、倡导“高铁阅读”等。

全民阅读是一项普遍而持久的公共事业,而阅读是由个人决定、承担和完成的私事。

全民阅读这项公共事业的落实,最终要体现于个人的阅读质量。

因此,无论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引领阅读风尚、提供阅读服务、实施阅读推广的过程中,都要遵循阅读规律,以保证个人阅读的权利、提高个人阅读的质量为宗旨。

(摘编自洪兆惠《加强阅读推广,促进全民阅读》,2018-03-13光明网时评频道)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纸质图书日均阅读时长,从2009年的14.7钟到【最新】的20.2分钟,七年来只增加5.5分钟,中间还经历了起伏。

B.2009年互联网日均阅读时间为34.1分钟,一直到【最新】都呈快速增长态势。

手机日均阅读时间则基本在加速增长中,至【最新】增至74.4分钟。

C.对比各媒介日均阅读时长,2009年到【最新】纸质媒介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而数字化阅读则正好相反,逐年大幅增加。

D.我国日均阅读时长,从2009年的不足100分钟,到【最新】的将近200分钟,约增长一倍,七年来国民阅读状况有了极大改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最新】6月,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的,有115位委员联合签名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由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B.全民阅读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的重视。

而由“倡导”到“大力推动”的提法的变动,则证明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些名人名言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由古至今都把阅读作为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

D.全民阅读是一项普遍而持久的公共事业,而阅读则是由个人决定的私事,所以推行全民阅读,要充分尊重个人的阅读权利,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主动干预。

6.有效促进“全民阅读”,需要哪些相关方相互协作?

请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字的故乡

周伟

故乡是一篇干脆的散文。

故乡里最长最长的一个字是等,最深最深的一个字也是等。

等太阳爬上树梢,等月亮落到水里。

等油菜开了花,等稻子抽了穗。

等黑发染成白发,等背脊弯成弓犁。

你看,八太婆不还在村口那棵树下等吗?

一棵小小的桃树等成枝繁叶茂的一棵老树。

八太婆被抓了“壮丁”的崽还没有回来。

有人劝她,不要等了。

她说:

“等!

等着等着就回来了。

我常常看见村口的路尽头,有木娃欢蹦乱跳的身影……”有人替八太婆伤心,要是真等不着呢?

八太婆先是一怔,继而喃哺自语:

“等,就一定等得到!

等过了,也算等到了。

等到了,是一种胜利和满足;

等过了,是一种踏实和美丽。

等,不单单是等一个人,不仅仅是等一种结果,更重要的是用整个心在等。

心与心的等待,超越时空,超越语言,比什么都重要。

故乡里最美最美的一个字是怀,最暖最暖的一个字也是怀。

高兴了,汉子们就开怀大笑,在火塘边,大碗大碗地喝着苞谷烧,咬着猪头肉。

嫌不过瘾,干脆伸出手去抓,肉肥汪着哩,也把手弄肥滑了,晶亮晶亮地流着油,脑门上的汗一线一线地,从满脸的黑土地上流下来。

火塘里的火,旺旺地,开怀地呼呼呼地笑。

就是有个鸡零狗碎的事,乡里乡亲谁也不放在心上,袒露胸怀,总是检讨自家的不是。

姑娘开了怀,小伙喜癫了,欢快地追逐着,嬉戏着。

山川田野上,走一路,笑一路,写下一路抒情的篇章。

有过一回,让人美丽感动一生。

一生再也难以忘怀。

故乡开怀的日子,大多选在金色秋天的收获季节里,甚或把欢乐陶醉在油亮亮香喷喷的腊月里。

也许,他们的春天太忙碌,夏天太多情。

故乡里最怕最怕的一个字是单,最真最真的一个字也是单。

走山路,最好多凑几个人,一个人太单了。

还记得,晚婆婆总在山路这头送走一起一起的过路人。

白天,她定要过路的人先歇上一会儿,喝口水,呷杆烟,养足劲才走。

晚上,给过往的行人点一个火把。

这时,一律地说,不怕!

你只管往前走,不要回头,我看着你走,我就站在你的身后,你就不觉得单了。

后来,我晓得晚爷爷有一天也是从山路这头走过去,再也没有走回来。

晚婆婆哭得山摇地动,“一七”(七天)水米不进,一句话也不言语。

后来,就常见晚婆婆唠叨:

单,单了,啥都不怕,就怕单了。

老鬼走了,我一个人,单了;

老鬼在那头,就他一个,日夜里过,也太单。

要走,总得一块走,手牵着手。

故乡的文章里,要说的字还很多很多,都储存在我的脑海里。

动不动,就会一个一个地蹦出来。

故乡的山川土地,雄浑,肥沃,壮美无边。

在乡人眼里,就不仅仅是山,就不仅仅是水,就不仅仅是地。

是亲人,最亲最亲的人!

是父亲,是母亲!

他们一个字就把人生说透,世间看穿。

父亲是山,母亲是地。

父亲的伟大都长在山上,母,亲的慈爱都生在土里。

是的,他们再没有办法,故乡的字都是生长在父亲山母亲地的土壤中,一个字一个字都是打磨了几千年的。

一个字就是浓缩的一页历史,沉甸甸的。

要读懂她,其实,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

要说,只轻轻地说一个想字,在梦里说了千万次的那个想字。

一个想字,说起来很轻很轻,看起来很淡很淡,却要胜过浓浓的爱字千倍万倍,千锤百炼,千万钧地重。

一辈子望穿秋水,日思夜想,行色匆匆,几千里路云和月,到头来,投到故乡的怀抱里,只会捧一杯黄土,贴着胸;

掬一捧山泉,甜着心。

啊,故乡!

回,回了,我回到你的身边来了!

回,四四方方的两个方圈,大圈套小圈,不管走到何方,思想却在故乡。

记住一个回字,就能走准一生,方方正正地做人。

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无论贫穷和富有,得意或失意,风光也好无名也罢,都一样地走了一圈,回到原地,回到最后的安居地。

一个回字,一生的体验,尽在不言中。

故乡,年年月月,日复一日,总是这样吝啬,吝啬到不肯多用一个字。

哦,我一个字的故乡!

(原载《散文·

海外版》,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太婆喃喃自语“等,就一定等得到!

”其实老人也知道这种等待毫无希望,她的等更多是一种心安的态度。

B.文章第七段通过火塘边的场面描写,刻画了故乡的汉子们的形象,大碗喝酒,大手抓肉,大汗淋漓,洋溢着开心与快乐。

C.晚婆婆哭得山摇地动,“一七”又水米不进,这夸张的表达,传递的是晚婆婆刻骨铭心的伤痛和对晚爷爷的一片难舍难离的深情

D.本文以“故乡是一篇干脆的散文”开篇,以“我一个字的故乡”收束,首尾呼应,在构思行文上形成回环,结构完整严谨。

8.故乡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概括分析。

9.作者说“故乡是一篇干脆的散文”,你如何理解?

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

成化末进士。

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

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

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

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

五年上疏言:

“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

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

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

光禄金钱,悉民膏血。

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

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

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

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

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

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

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

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

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

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

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

“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

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尚书王恕又特疏救。

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竞无所减。

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

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

“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

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

祈少矜怜,全其母子。

”不许。

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

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

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

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

罄产不足,则并女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

彭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B.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C.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D.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

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叩阙:

扣击宫门。

指官吏百姓受冤屈时,在皇宫外叩击宫门向朝廷申诉的行为。

C.乡试:

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D.论:

此处意为判罪、判决,文中“不宜当以死”中的实词“当”,也应取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

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

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

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

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理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2)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

三、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小题。

丰乐亭游春三首

欧阳修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4.这三首诗各有用字之妙,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的“荡漾”一词,写出了春风如水的动态,也表现了游人的愉快心境。

B.其一的“鸟歌”“花舞”运用拟人修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

C.其二的“拂”有轻轻拂过之意,传神地描绘出了春色依依,春意撩人的情态。

D.其三的“老”字有的版本作“尽”,但“老”字更妙,它更能表现春意阑珊的程度。

15.这三首诗都写出对春天的深情,但是又略有不同。

请简要赏析。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接受邀请,出山辅佐刘备时,正逢天下倾覆。

他在《前出师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他接受辅佐使命二十一年来他所面临的蜀汉危局。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情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古诗中有“_______________”,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_______________的“山踟蹰”,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而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

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

看来花虽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_______________。

(),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

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

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

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本应_______________的,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杜鹃花中杜鹃啼花枝招展附会甘拜下风

B.杜鹃枝上月三更花枝招展附和自惭形秽

C.杜鹃花中杜鹃啼姹紫嫣红附和甘拜下风

D.杜鹃枝上月三更姹紫嫣红附会自惭形秽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B.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

C.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耳边便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从浅水湾头传自山边。

D.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各色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虽已四月立夏,我从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到山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鹃这种鸟从情感上说,还是非常可怜的

B.杜鹃这种鸟从认知上说,是很与众不同的

C.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的

D.杜鹃这种鸟在生存学上,是很懂得借力的

六、语言表达

20.某中学将举行高考备考冲刺大会。

以下是一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一处格式不妥,一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最新】4月1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最新】高考备考冲刺大会,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高考,意味着成长;

高考,意味着蜕变。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考需要您的支持与帮助,也需要您的监督与指导,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

请您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最新】4月8日

一班班委会

格式不妥的一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一处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9月,湖南德江的老张脑溢血突发住院,治疗期间,四名子女轮流照顾。

出院后,老张生活不能自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调解和见证下,四名子女达成协议,协议写明老张随小女儿生活,费用等由老张名下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小女儿一人承担,如老张去世后有剩余财产由小女儿一人继承等内容。

11月22日,老张病情恶化去世,小女儿依照协议继承遗产。

【最新】12月中旬,老张的其他三名子女提出诉讼称已尽赡养义务,主张调解协议无效,请求法院依法平均分割遗产。

子女赡养老人既是美德,也是我国《继承法》明文规定的应尽义务。

此案涉及伦理亲情,即便协议表述真实,但以放弃继承而不赡养或以继承遗产为目的而赡养,有违公序良俗,不应倡导和支持。

《继承法》规定,有赡养能力和赡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法院在查明事实基础上,释法明理,从亲情、道德角度加以引导,让双方珍惜亲情,互作让步,最终达成和解。

根据你的理解,推断双方和解所达成的大致结果,并简要陈述推断理由,然后用一个对偶句对此事作出简要评价。

(1)和解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2)推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个字),

(3)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