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98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docx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

Irrigationareasafetysystemdocument(latestversion)

灌区安全制度文档(最新版)

前言:

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在防洪保安、排涝除碱、生态保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灌区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骨干工程整体效能愈显突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以灌溉水价为主题,结合灌区实际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见,供大家商榷。

1、石堡川灌区概况

石堡川水库工程始建于1969年,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供水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功能的中型水库。

水库总库容6375万m3,有效库容4585万m3。

工程控制面积3.47万公顷,设施面积2.67万公顷。

设计灌溉保证率50%。

灌区惠及延安市洛川、主要担负着陕西省澄城、白水两县18个乡镇、178个行政村40万亩农田灌溉和30多万人口生活用水任务。

目前灌区在灌溉管理和工程管理上实行的是专管和群管的管理模式,灌区成立专管机构,负责支渠(含支渠)以上的骨干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即灌溉管理上管理局负责配水到支口,各管理站直接送水到农户、收费到农户的一条龙管理模式。

斗渠以下(含斗渠)的末级渠系则由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

水库投运30多年来,为改善澄白两县农业基础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灌区粮经比由开灌前的1:

9调整到4:

6,灌区群众对水的依赖日益增强,特别是优质苹果、花椒、棉花等经济作物给灌农带来了巨大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灌区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灌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灌区无论骨干工程还是末级渠系的建设与运行管理,都是以政府行政主导为主,虽然勉强维持了灌区的基本运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推行,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现行的灌区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灌溉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工程运行机制不顺,维护经费无法落实,灌区承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补偿机制,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基本上要靠灌区管理单位自己解决。

灌区经费入不敷出,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缺乏,导致灌区骨干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区管理生存与发展面临困境。

2.2灌区未级渠系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末级渠系是灌区供水与灌农用水的联结,管理主体模糊,是当前末级渠系运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未级渠系维修养护由政府通过“两工”组织农民实施,未级渠系勉强运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取消,农民对未级渠系维修养护投入急剧急剧减少,同时末级渠系工程有人用没人管,工程状况持续恶化,农民灌溉用水难以保证。

每年灌区冬修原来由政府行政组织农民对渠道进行的清淤等维修养护任务,现在基本都是灌区自己完成,由于缺乏相应的协调和组织,上游农民当然没有维修养护渠道的积极性,而下游农民自身又不可能单独去完成,这就导致本来就已破损严重的末级渠系更为壅堵。

加之灌区斗渠老化、破损、不配套,“上通下堵”“水在农田上游一公里”“大水漫灌”时有出现。

无形中加重了灌农用水负担。

2.3灌区水价运行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农业水价是促进节约用水最重要的经济杠杆。

灌区水价改革先后经历了政策性无偿供水阶段、政策性有偿供水阶段、水价改革起步阶段、水价改革发展阶段。

03年,国家颁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水价改革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水利工程供水是商品的概念正式得以明确。

05年物价局、水利厅组织的大型灌区水利工程供水和公益服务成本核算,02年供水成本0.769元/方、03年供水成本0.779元/方、04年供水成本1.028元/方,07核算年供水成本为0.832元/方。

当前灌区水价由省物价局核定,灌区单位无权调整水价,因而水价无法准确反映供求关系,也使灌区管理单位陷入“用水量越大,亏损就越多”的两难境界,社会效益巨大,自身效益低下;加之灌区大部分农村大量的青壮劳力出外打工,加之物价上涨,基层管理费、群管费标准低,专业浇地队伍建设稳定性差,农户用水组织困难加大,基层用水组织运行困难,田间用水渠道及建筑物损坏严重,部分衬砌较差的渠道流程损失大,造成灌水定额大,浇地成本相对增加,影响灌农灌溉积极性,灌区灌溉用水量呈下降趋势。

同时由于水价长期倒挂,管理单位不仅无力按规定提取折旧费、大修费,而且无法按标准及时兑付国家的调资政策和福利政策,与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相比,与全省整体社会工资水平相比,灌区干部职工的收入和待遇明显偏低,严惩影响了行业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社会整体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灌区职工微薄的收入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一些业务骨干不得不外出打工,招来的大学生纷纷调离或停职,新毕业的大学生因工资待遇低而不愿到灌区来,从而造成队伍不稳,人才流失。

3 构建良性运行机制的几点建议

(1)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体,建设科学的灌区未级渠系管理体制。

即通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供水管理体制。

也就是说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民-主”的未级渠系工程产权制度,将改造完成的未级渠系工程产权(或使用权)明确归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最终使农民用水户协会成为未级渠系工程的产权主体、改造主体和管理运营主体,全面实现农民用水自治。

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人员,节约了管理经费,参与式管理程度得到提高。

工程管护、用水管理责任更加明确,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提高维护资金的有效利用。

(2)推行水价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具体体现。

推行水价改革,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减支、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水管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涉及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涉及农民投工投劳,涉及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措施,涉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方面面,这方面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与科学发展观要求是一致的,所以说水价改革是重点,是关键,目前石堡川灌区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的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有较好基础、能够组织会员投工投劳建设末级渠系、实行农民用水自治的,这些条件已具备了水价改革的前提;在水价改革中要遵循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原则。

在维持现行水价不变的前提下,参照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助等办法,对农灌水价按成本予以补偿,以解决灌区管理单位政策性亏损的问题。

政府先按水价成本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然后根据财力状况,分年度进行补偿,逐步实现全成本补偿。

为保证水价改革取得切实成效,灌区水价改革项目的选择要体现粮食产量品质、水土条件和集中连片优势,集中资金和技术,连片建设,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确保改革实效,也是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体现。

(3)规范水价执行程序。

在水价执行过程中,石堡川灌区严格执行上级批复的水价政策,将国营水费、基层管理费和浇地费纳入统一价格管理,并将三费按规定统一结算,建立专帐,分项使用。

在具体执行中坚持斗口计量、分类计价、一价到户、明码标价制度,严格执行水费廉政监督机制,全面落实送水、计量、收费、开票四到户和填写并公布用水花名册的办法,靠全新机制和管理制度规范供水收费行为,有效杜绝了价外加价和乱收费现象。

同时在灌区各站及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四账、两册、一票制度,即水费、基层管理费、改造金、浇地费四本账,用水花名册、水量结算册和终端水价用水到户票据。

对水费收缴实行斗、段、站、局四级确认制度,加强了斗自查、段检查、站抽查、局稽查的四级核查力度,确保水费收缴透明、廉政。

同时各站以用水到户花名册为收费依据,由管理站实施计算机开票,站干部职工包村送票,这样以来增进了行水干部与灌农的感情交流。

(4)推行农业水价改革需要政府出台配套措施。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末级渠系改造水价改革是一项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物价、水利、水管单位干部职工和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个人等多层次、多部门、多个利益群体的`系统工程。

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证水价改革工作取得成功。

课题组通过调研建议:

建立由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水价改革领导协调机构,及时协调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工作机制,从规划审查、项目申报、方案审批、协会建设、工程改造、体制机制建设、水价改革验收、资金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约束机制,才能保证灌区水价改革取得成功;研究出台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保证水价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灌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灌区在保证粮食安全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我们坚信:

在学习科学发展活动中,灌区通过水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必将对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手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对灌区的管理和运行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

油灌区安全管理规定

1、油罐区内严禁烟火。

2、严禁在罐区内从事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3、不得携带危险品进入油罐区。

4、油罐顶上禁用手机和无线通讯设备。

5、操作人员应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术和防火要求,精心操作,防止油品的渗漏、外溢、溅洒。

6、油罐车的排气管应安装火星熄灭器。

在卸油时发动机应熄火,雷雨天停止卸油。

7、测量油量要在卸完油30分钟以后进行,以防测油尺和油液面,油罐间的静电放电。

8、在卸油前要检查油罐的存油量,以防止卸油时冒顶跑油。

卸油时严格控制流速,在油品没有淹没进油管口前,油的流速应控制在0.7~1m/s,以防止产生静电。

9、在装卸油前,油罐车都要先接好静电接地线。

使用非导电胶管输油时要用导线将胶管两端的金属法兰进行跨接.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