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21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docx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各原则之间的关系

(1)有三条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要使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

相应措施:

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

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和经营预测。

合法经营。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相应措施:

保持银行一定的清偿能力,以应对日常提现(特别是突然大量提现)需要。

赢利性是指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相应措施:

增加收入:

①合理调整头寸→尽量压缩现金准备;②开辟资金来源→用于高收益贷款和证券投资。

减少支出:

①尽量避免坏帐损失;②尽量降低管理费用开支。

(2)三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的,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

对此,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

安全性是流动性和赢利性的基础。

2.通货膨胀及其对策

(1)通货膨胀:

一国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从而过多的需求拉动物价普遍上涨。

可通俗地说成“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表现为信贷规模膨胀导致货币过剩,从而打破原来的总供求平衡。

具体成因有三:

①赤字膨胀:

政府财政赤字靠央行透支弥补。

②投资膨胀:

国内总投资>国内总储蓄+外资流入。

③消费膨胀:

国内总消费>消费品供给+进口消费品。

对策:

A.需求紧缩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道义劝告。

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开支、提高税率。

B.供给政策:

压缩总需求的同时,通过刺激生产增长来增加总供给。



内容:

①削减政府开支;②减税、提高折旧率;③限制货币量增长率。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过程中的成本提高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

和需求拉上型相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非货币因素引发的,根源在于供给侧的垄断因素。

即,在无超额需求情况下,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致通胀。

成本提高的原因有三:

①工资推进:

工人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生产成本↑(工资-物价螺旋)。

②利润推进:

垄断企业依靠其垄断市场的力量提高商品价格。

③进口成本推进:

进口原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对策:

A.收入政策

实行以管制工资和物价为内容的收入政策。

强制性做法→立法;自愿性做法→劝导

B.反垄断政策

针对利润推进型→反垄断立法,以限制垄断高价。

供求混合推动说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

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3.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

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剑桥方程式:

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2)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

强调货币需求仅为名义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剑桥方程式:

强调微观主体要在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4.金融市场的功能

(1)配置资源的功能:

投资者通过证券价格波动所反映出的信息来判断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决定其资金的投向。

而资金总是流向最有发展潜力的部门和企业。

这样,通过金融市场,有限的资源就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风险管理的功能:

①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②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转嫁风险,实现风险的再分配。

(3)价格发现的功能:

①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发现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

②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

(4)提供流动性:

金融市场的存在帮助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发挥流动性的功能。

(5)降低交易搜索成本和信息成本:

金融市场帮助降低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发挥的。

5.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

货币供给量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内生变量。

6.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因和调节措施(中外)

(1)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一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进口大量的劳动,技术,原材料,设备等,又由于生产

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本国不能出口增长,因而出现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

第二:

经济结构的影响。

世界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能及时调整

第三:

受物价和本币的影响。

通货膨胀→出口成本↑,进口收益↑→出口↓,进口↑→逆差

第四:

受汇率的影响。

本币升值→进口↑,出口↓→逆差

第五:

受利率影响。

利率↓→资本流出→逆差

第六:

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

繁荣/衰退:

进口增加/减少;资本流入/流出。

(2)调节措施:

1.债券政策:

债权人可通过债券信息定期收取债券金额。

2.金融政策:

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或者改变法定准备金。

3.外汇政策:

可以通过国家改变外汇价格来控制国际收支失衡。

4.外汇缓冲政策:

央行购买外汇,来填补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导致的外汇供给缺口。

5.直接管制:

政府发布命令,对国际经济贸易进行干预,平衡国际收支。

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7.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关系(即金融资产的特征)

(1)特征:

流动性(货币性)、安全性、收益性

流动性一般只用来作为货币或者可以转化成货币—变现。

收益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金融资产的投资获得超过本金的部分。

可用收益率表示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平均收益率。

安全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是否具有亏损的风险。

(2)关系:

功能:

第一是配置资源的功能:

帮助是实现资金在盈利部门和赤字部门之间的调剂,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下,实现有序的资源配置。

第二是金融风险的分散和转移:

在金融市场中,可以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将风险分散分到别处,转移到其他地方。

但是总体上金融的风险并没有消失。

第三是价格实现的功能:

例如一个股票的价格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买卖双方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的。

8.中央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

(1)商业银行:

1.信用中介:

调剂余缺(避免闲置浪费);风险中心

2.变储蓄为资本:

扩大社会资本总量

3.支付中介:

高效支付网络(节省现金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4.信用创造:

创造流通工具(替代现金流通;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业务)

(2)中央银行:

发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拥有发行银行券的特权,负责全国本位币的发行,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稳定币值。

1.央行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的需要,保证及时供应货币。

2.央行必须根据经济运行状况,合理调节货币数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3.央行要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银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主要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提供信用,以及清算服务。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

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不论它的所有制形式是国营的、私人的、股份的或国家与私人合营的,其管理权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处于国家监督之下,成为国家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9.中央银行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量吗?

第一,从技术性和可能性上来看,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的能力可以是无限的,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内生变量,即不完全受中央银行控制,而是由经济主体决定。

第二,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派生存款来创造信用货币,其业务决策影响货币乘数及货币供给量。

第三,除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外,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业务调控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来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并不直接或者说并不十分管用。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时,中央银行想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增加准备存款,也无从发挥这样的能力。

第四,流通中的现金量最终取决于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央行实际上只是被动地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现金的发行数量。

10.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1.规定货币币材(规定本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本位制)

2.确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的基本单位及价值标准)

3.规定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铸造/发行方式有2种:

自由铸造/发行和垄断铸造/发行)

4.规定货币种类及其支付能力(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只具有有限的法偿能力)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优缺点和作用过程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优缺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优点:

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因为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但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而且也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缺点: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个具有很强行政特点的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具有突然的震动性

(2)再贴现率。

优点:

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借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意向;发挥告示作用,以影响商业银行及大众的预期。

缺点:

①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②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结构。

③在正常情况下,再贴现率不宜随时变动。

④告示作用具有局限性。

⑤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对商业银行缺乏积极的强制影响。

(3)公开市场业务。

优点:

①央行能以此影响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中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以进行微调。

④可以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出现经济形式的变化,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的操作。

缺点:

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①中央银行必须强大,具有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力量。

②金融市场发达,证券种类齐全。

③要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2)强调:

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利率在中国是货币政策工具而不是中介目标。

作用过程:

1.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降准→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降息→下调基准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

其他手段→如变动汇率或外汇储备等。

2.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升准→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加息→上调基准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国债

其他手段→如变动汇率或外汇储备等。

12.银行信用如何克服商业银行信用局限性

1.资金来源于社会,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上的局限性

2.借贷双方一方是银行,另一方是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的限制

3.与社会联系广泛,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13.利率的决定性因素和作用

(1)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供求和竞争对利率的影响;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利率的决定性因素

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

实物资本的供求决定

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

货币供求

(2)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

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

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1)决定性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马克思指出,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二)资金供求状况

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贷者和借者之间的竞争决定着利息率的高低。

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下跌;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三)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着借贷资本的供求,因而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性因素。

在资本主义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利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危机阶段:

由于货币资本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减少,会使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到最高限;萧条阶段:

资本需求下降,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利率下降到最低程度;复苏阶段:

经济开始恢复,但借贷资本充足,利率不会上升;繁荣阶段:

繁荣初期,生产迅速发展,但信用周转灵活,商业信用扩大,利率平稳,繁荣后期,生产规模扩大,信用投机出现,资本需求增加,利率迅速上升。

(四)物价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利率与物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利率与物价的变动具有同向运动的趋向。

(五)国家经济政策

利息率成为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受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六)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实现的。

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引起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国内利率的变动。

(2)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

存款利率↑——存款人收益↑——吸收闲置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经济发展↑

(二)利率对投资规模的作用

规模上:

利率水平↑——企业经营成本↑——投资规模↓——信贷规模↓

结构上:

差别利率↑——信贷资金流向↓——部门投资规模↓———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协调发展

(三)利率对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由于利息影响利润,对企业形成压力,银行利用利率杠杆,促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调节货币供应量;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五)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有图示)

14.商业、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

15.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给的关系

1.货币需求是社会各部门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

市场总需求(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市场总供给(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2.①社会总供给决定了货币需求。

任何商品都需要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其价值量的大小,有多少商品,就需要有多少货币与之相适应。

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只有以货币需求为前提和基础,才能保证物价稳定。

③货币供给形成社会总需求。

货币进入流通后,形成现实有支付能力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④社会总需求客观上要求社会总供给与其保持平衡。

即社会需求多少,生产的供给才能生产多少。

知识点:

货币、资本市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价格尺度、消费信用、投资、贴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元式、中央银制度、直接间接、M1、M2、资产业务、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陷阱、实际利率、浮动利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终极目标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全国只设一家中央银行,并下设若干分支机构的中央银行制度。

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全国设立中央一级机构和相对独立的地方一级机构,作为一个体系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