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824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40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

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

漫溢的样子。

13.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4分)

片断一:

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

片断三: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15.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16.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17.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4分)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20分)片断二:

望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以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

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两个片断各2分,意合即可)

14.(4分)(“一枕”扣住了“夜”“不眠”(2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

(2分)。

(言之成理即可)15.(4分)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

(意合即可)16.(4分)动作描写(1分),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1分),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奏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2分)。

17.(4分)B(A项只强调了感动影响的深远;

CD项只强调了此刻瞬间的感受)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

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

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

小吴不是这样。

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

“你干吗?

”他捏着衣角,嗫嚅道:

“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

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

“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

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

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

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

“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

我问他:

“不是吗?

”他失望地答道:

“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

“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

”我安慰他说:

“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

”他笑道:

“回家?

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

”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

远远

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

我立即赶了过去。

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

“他是我老乡,绝对的

老乡!

”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

“老乡?

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

”小吴说:

“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

”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

“神经病。

”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

我心中不禁想:

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

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

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

“你找到老

乡了?

“没呢。

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

“那加我一个吧。

”小吴狐疑地问:

“你?

”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4分)

怀疑→

()→()→认同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答: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

他总是一脸黯然。

16.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17.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一)(20分)13.(4分)

(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各2分)

14.(4分)理解关心(或关爱、挂念)

15.(4分)

(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分)。

(2)“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2分)。

16.(4分)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I7.(4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深化了主题:

以小吴为代有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多彩陶碗

【新加坡】尤今

①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②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

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

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

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③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④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⑤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

我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⑥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

“我要买。

”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⑦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

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⑧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

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

每一只碗都掇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

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

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

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⑨大碗、中碗、小碗,各挑了八个。

⑩沉甸甸的多彩陶碗,非常坠手。

我提醒女儿:

“这些碗,不能托运啊,只能手提。

”她露出了“赴汤蹈火也心甘”的表情,说道:

“没问题,我别的东西不买,就买这个。

”又问:

“妈妈,您为什么不买呀?

”我微笑不语。

旅行经年,我早已过了看见奇珍异物就买的人生阶段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看过了,便算是拥有了。

1女儿将多彩陶碗一层一层地用报纸包了,千山万水一路上呵护备至地提着返回伦敦,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好似手里提着的是一个初生的巨型婴儿。

返回伦敦不久,女

儿便呼朋唤友前来用餐。

事后,在电话中告诉我,多彩陶碗把一桌朋友的眸子都照得晶晶发亮,大家击节叹赏。

女儿很起劲地侍弄着她的多彩陶碗,每逢周末,便烹煮各式各样的菜肴与碗进行搭配。

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村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女儿发现,多彩陶碗用以盛放白白的大米饭或者是清澈的汤水,最能凸显它的美丽;

如果放的是汁液浓稠的肉类,会玷污它的色彩,会糟蹋它的图案。

我心想:

嘿,这不是本末倒置呜?

原该是配角的碗碟,现在,不但喧宾夺主地成了饭桌上的焦点,而且,还主宰碗里乾坤哪!

过了一段日子,女儿竟然绝口不提多彩陶碗了。

问起时,她意兴阑珊地说:

“在碗柜里搬出搬进,很麻烦;

再说,沉甸甸的,清洗也不容易呀!

多彩陶碗完完全全地失宠了。

对于处在见了“宝贝”就心喜必买阶段的旅者来说,这是必经的道路,也是必交的学费。

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而这些“昔日的宝贝”

,都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提着,跋山涉水地捎回来的!

(本文有改动)

8.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女儿对陶碗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3分)

A→B.小心挑选,反复取舍→C→D.起劲地侍弄→E

9.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她意兴勃勃地说,每只碗都有自个儿的性格,唯有煮出与它们情投意合的食物,才能衬托出它们超尘绝俗的美丽。

(2)在我家里,被打入冷宫而不见天日的东西,数不胜数。

10.第⑧段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陶碗?

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11.如何理解第18段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

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5分)

8.A.—见钟情C.呵护备至,兴奋异常E.意兴阑珊9.

(1)食物与陶碗的风格搭配得自然和谐。

(2)不再喜欢,闲置—旁。

10.写了陶碗风格各异,内涵丰富,既表明取舍困难的原因,又表达了对陶碗的喜爱之情;

与后文陶碗失宠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文章主题。

11.句意理解:

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喜欢就想拥有,拥有后热情随即消退的阶段,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结合体验谈看法:

略。

(一)阅读《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完成文后习题。

(17分)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

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

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

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

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

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

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

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

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

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

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

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

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

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

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

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

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

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

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

“妈——我鞋都湿了!

”我懊恼地抱怨。

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

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

“快脱了!

脚不能沾凉水的。

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

”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

“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

“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

”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

“你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

”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

”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

“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

“爸,晚上有雨。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

梭罗说:

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5.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

事?

(至少四件)(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6分)

(1)“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2)“爸,晚上有雨。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8.选出与梭罗的“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在本文中的

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3分)

A.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

(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B.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余秋雨《洞庭一角》)

C.孩子们懂得了怀念:

以往的铃声,它到哪儿去了?

惟有一点是确定的,它随着记忆走进了未来。

(史铁生《庙的回忆》)

D.一旦作出决定,实际上便坠入了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这洪流会把你带到一个你作决定时从来没想到的地方去。

(保罗·

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5.(l)妈妈为睡梦巾的家人做早餐;

(2)“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找”把脚

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

(3)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卉玩姐上的小轴承;

(4)妈妈要

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

(5)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

(6)爸

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

(7)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

6.(l)"

本能地”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

已成习惯,表现了母爱之深。

(2)“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

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

况;

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7.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

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

这些生

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8.C

(一)喊魂(17分)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

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

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

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

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

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

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

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

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

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

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

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

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

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

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

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

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

二丫!

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

回来了呀!

  听见娘

又叫: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

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

早听别人说:

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

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

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

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

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

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

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

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

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

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

东京文学>

》201

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

徐建英)

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