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829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与农作学重要知识点自我总结文档格式.docx

有时称致死水量。

16田间持水量:

又称适宜水分上限,当土壤被充分饱和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渗漏,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甚至停止时土壤所持的含水量。

17土壤年龄:

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18绝对年龄:

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19相对年龄:

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20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21导热性:

土壤具有对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性质,称为导热性。

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

22土壤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23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

24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称为压力势。

25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称为溶质势。

26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的水势称为重力势。

2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以土壤水吸力为纵坐标绘制的相关曲线

28土壤水分入渗是指在给土壤供水期间,液态水自地表进入土壤的过程。

29土壤耕作(soiltillage),就是通过机械的物理作用,调节土壤松紧度、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技术措施。

30土壤粘结性:

土粒之间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

31土壤附着力:

指土粒附着在外物上的性质。

32土壤塑性:

在一定水分下,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形状,外力撤消后仍保持其形状的性能。

33土壤松紧性(坚实度)是指在垂直载荷作用下,土壤不同深度的抗压能力。

(即土壤抵抗物体压入的能力)

34相对湿度:

自然土壤的含水量占田间总持水量的百分比

35适耕湿度:

对于旱田来说,土壤的相对湿度在40~60%的范围内时,较适宜于耕作,此时的土壤湿度称为适耕湿度。

36表土耕作或称次级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37土壤中含盐量在0.1%-0.2%以上,或者土壤胶体吸附一定数量的交换性钠,碱化度在15%-20%以上,有害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属盐碱土类型,或称盐渍土。

38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

39脱盐化过程—是指盐渍土中可溶性盐在降水、人为因素等作用下降低或排出土体或迁移到下层的过程。

40土壤中盐分过多对植物的伤害称为盐害。

41抗盐性是植物对盐分过多的适应能力。

42避盐:

植物使周围环境的盐浓度降低到遭受盐害以下的浓度水平的一种抗盐方式。

43耐盐:

指植物通过生理或代谢的适应,忍受已进入细胞的盐分。

44潜育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形成潜育层,此层次呈蓝灰色,又称灰蓝层。

45土壤污染的定义

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状况。

46自由水:

距离胶体颗粒较远,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

47束缚水:

较牢固地被细胞胶体颗粒吸附,不易流动的水分。

48溶质势(渗透势):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又称渗透势。

49压力势:

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

50衬质势:

衬质势(matricpotential)ψm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

51主动吸水:

由于根本身的生理活动引起的植 物吸收水分的现象,与地上部无关。

其动力是根压。

52被动吸水:

由于地上部的蒸腾作用而引起的根部吸水,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

53根压:

指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54蒸腾作用指水分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汽状态向外散失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55.蒸腾强度:

又叫蒸腾速度、蒸腾率,即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

一般用每小时每平方米蒸腾水量的克数来表示。

56.蒸腾效率:

亦称蒸腾比率,指植物消耗每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

57.蒸腾系数:

亦称需水量,指植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需要水分的克数。

蒸腾系数与蒸腾效率互为倒数关系。

58旱害:

是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抵抗旱害的能力称为抗旱性。

59湿害:

指土壤过湿、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水量,根系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这种涝害叫湿害。

60涝害:

典型的涝害是指地面积水,淹没了作物的全部或一部分。

61作物需水量:

作物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所需要的水量。

62需水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二.简答

1水层的作用

(1).在水层下,造成土壤还原状态,有机物分解慢,积累多,氮素呈铵态氮存在,磷、钾、硅等也易于释放,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2).水层对稻田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通过水层深浅及落干可以直接起到促进或控制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

(4).水层的存在,有利于发挥许多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5).盐碱地种稻通过水层灌溉,可以起到压盐排碱的作用。

2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很多,按其性质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减少输水损失的措施,这一环节的节水措施主要包括渠系配套和渠道衬砌防渗措施。

(2)节水型灌水方法,节水型灌水方法主要有:

喷灌,微灌,渗灌和改进的地面灌溉等技术。

(3)提高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①作物种类;

②作物生长发育阶段;

③地区自然气象条件;

④农业技术措施,灌排措施;

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的温度;

(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气孔开放,有利于光合作用中CO2固定。

5.气孔的形态结构和特点:

①气孔数目多,分布广。

②气孔的面积小,蒸腾速率遵循小孔律。

③保卫细胞的体积小,膨压变化迅速。

保卫细胞与周围细胞联系紧密,便于物质及水分的交流。

6化学农药污染危害

(1)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

(3)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中,产生了农药污染环境问题。

(4)农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动物体内,经过生物富集浓缩,使其毒性更大,这就不仅使得害虫的天敌更易受到毒害作用,而且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的健康。

7土壤污染的控制与综合防治

首先应严格控制污染源(三废、污水灌溉、农药),对污染土壤可采取措施改良和利用:

①改革耕作制度。

根据不同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效应的特点,有选择地种植作物,有利于降低土壤重金属对农产品的污染。

②合理利用污染土地。

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

③施用石灰、磷酸盐、氧化铁等化学改良剂,可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

采用稀酸和氯化铁处理土壤可加速排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④客土或深埋等工程措施,是快速和较彻底地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但工程量较大

8红壤低产原因

(1)质地粘重,保水、保肥力强,但耕性较差;

(2)酸性强pH4.5~5.5;

(3)土壤养分一般不高,缺乏有机质和养分元素,速效磷缺乏。

(4)易受干旱

9盐碱土改良途径:

(1)因地制宜地采取井、沟、渠相结合的灌排水利措施排水洗盐;

(2)放淤改良、平地翻松、化学改良;

(3)综合治理,培肥改良,提高土壤肥力。

(4)抗盐锻练,使植株逐步适应,如稀盐浸种,苗期处理。

(5)选育抗盐品种;

(6)改良利用结合,抗盐碱栽培,如种稻改良。

10盐碱过多的危害

(1)盐土中含有过多可溶性盐类,增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2)某些盐类离子,直接毒害植物根系,造成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

(3)使植物生理代谢紊乱,质膜透性增大,蛋白质水解加快,氨基酸与氨积累,光合与呼吸变化。

(4)碱土中土壤胶体含有大量交换性钠,增加土壤碱度和恶化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湿时膨胀泥泞、干时收缩坚硬,通透性、可耕性极差。

盐碱土改良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井、沟、渠相结合的灌排水利措施,同时结合各种农业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排除过多盐碱和提高土壤肥力。

11选用耕作措施的依据

(1)看天:

气温、降水、风;

因地、因时制宜;

(2)看地:

土壤特性、水分状况、地形;

(3)看庄稼:

对土壤松紧度、耕层厚度的不同要求;

(4)看效益:

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12少耕法的实质:

减少或免去犁耕作业,使耕层只松不翻。

13少耕法优点:

①土壤表面紧密,不易被雨水冲走,也可抵抗风蚀;

②覆盖的前茬作物残茬,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当降水时可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击,故大大提高了保土、保水、保肥的能力;

③深松土层,可破坏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又可调节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便于作物生长;

④减少耕作次数,可降低作业成本,节省能源,还可减少机组对土壤的压实。

缺点:

少耕法会带来土壤板结,草荒和病虫害。

配套技术:

①播种时,种子宜用种子包衣剂包衣,防止虫害提高出苗率;

②需用广谱型除草剂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以防治病、虫、草害。

③每隔2—3年犁耕一次。

通过上述方法可减少病虫害和草害。

14旋耕法

作用:

利用犁片的转动松碎土壤,同时切碎残茬、秸秆和杂草。

优点:

节省动力,作业效率高,成本较低,完成后地面松碎平整。

作用深度浅,一般在10-15cm。

技术要点:

掌握宜耕期。

15深松耕法

松土。

a不乱土层,减少跑墒和因耕作造成的土壤侵蚀,特别适合旱地、丘陵、土层薄和白浆土地区;

b可间隔深松,虚实结合;

作用深度大,可打破犁底层;

c耗能少,成本低;

可分散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必集中作业;

d盐碱地深松可保持脱盐位置不动,减轻盐碱危害。

不能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菌。

掌握宜耕期;

可以分层深松。

16翻耕

翻土,松土,碎土。

土壤松碎,利于翻埋有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菌。

跑墒,耗能高,成本高,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17耕作机具的作用

a松碎土壤b翻转耕层c混拌土壤d平整地面e压紧土壤f开沟、培垄、打埂、做畦

18土壤耕作与管理的意义

a调节耕层三相比,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因素。

b创造深厚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c翻埋残茬、肥料和杂草

d保持水土,培肥地力,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19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

1)土壤比表面

2)土壤含水量,对于某一特定土壤,粘结力的大小取决于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

干时粘结力最大。

2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意义: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时,但土壤水吸力相似。

达到萎蔫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15atm或15bar,pF为4.2;

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吸力为0.3atm或0.3bar;

pF为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水力相差很大。

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

21土壤空气特点: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22土壤质地的意义:

1)不同质地的土壤,毛管水传导度不同:

2)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类型;

3)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气和热,影响养分转化.

23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

a土壤机械吸收作用:

定义:

土壤孔隙能把大于孔隙的物质留下来的作用。

意义:

某些土壤淀积层的发育与机械吸收作用密切相关,只能保持不溶性物质,不是土壤主要保肥方式。

b土壤物理吸收作用:

胶体借表面能从溶液和空气吸附和保持一些分子物质的作用。

吸收部分养分,免于淋失,使土壤溶液浓度不均,有利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

c土壤化学吸收:

土壤溶液中可溶性物质生成难溶性物质的沉淀过程。

固定养分,有效性降低。

d生物吸收作用:

生物有机体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吸收,并以有机质形式在土壤中积累的过程。

积累灰分元素和含氮有机质,再通过微生物的分解,重新释放,以供植物利用。

对土壤肥力很重要。

24物理化学吸收–离子代换吸收,是土壤胶体作用的结果。

25土壤容重的用处:

①计算土壤孔隙度根据实测土壤的容重与密度,按下式计算:

孔隙度=1-容重/密度

②计算工程土方量

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26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A.土壤质地:

沙土>

壤土>

粘土

B.土壤结构:

无结构土>

有结构土

C.有机质含量:

含量越低,容重越小。

重中之重

一概念

1地质大循环:

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2生物小循环:

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者关系: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

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3.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4次生矿物:

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新生成的土壤矿物,如粘土矿物。

5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胶体可分为:

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无机有机复合胶体三中类型

7上升毛管水:

在地形低洼地区,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可借毛管作用而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空隙中。

这种由地下水沿毛管上升的水分叫上升毛管水。

8悬着毛管水:

在地形部位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旱地,降雨或灌水后借毛管力而保持在生层土壤中的水分叫悬着毛管水。

9生理需水:

是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水分。

10生态需水:

是指用于改善作物环境条件所需的水分。

11凋萎系数:

又称有效水分的下限当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12盐基饱和度:

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的百分数。

13土壤导热率:

土壤吸收热量以后,除升高温度外,同时还能将热量传给临近的土层,这种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土壤导热性。

14土壤导温率:

导温性的大小用导温率表示,通常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距离的土壤温度相差1度时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值。

15作物抗盐能力可分为:

排盐,积盐,拒盐等三种。

16土壤水势一般由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溶质势等构成

17农田的耗水途径可以包括作物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流失和杂草消耗等

18农田灌溉要根据气候土壤作物等三方面指标

二简答题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有哪些作用?

答:

(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2)有机质能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3)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有明显的间接作用。

2盐碱土改良利用的原则与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原则:

(1)采取综合性措施

(2)要统一规划(3)采取综合治理(4)培肥土壤与用土壤相结合(5)排盐与培肥土壤相结合。

技术措施:

(1)开沟排水

(2)灌水冲洗(3)放淤改良(4)种稻改良(5)耕种施肥改良(6)物理化学改良(电化处理,磁化处理,使用化学改良剂)(7)生物改良

3辽壤土低产的原因?

怎样改良?

低产原因:

(1)质地凝重,风化作用深,土壤物理性差

(2)酸性强PH=4--6,导致养分淋蚀快,对作物微生物不利(3)缺乏有机质和养分(4)易受干旱影响,有明显的旱季

改良:

(1)修筑梯田,保持水土

(2)建库蓄水,发展灌溉(3)增施有机肥,施用磷钾肥(4)合理耕作(5)使用石灰,改良土性

4干旱和洪涝对作物会产生哪些危害,怎样解决?

干旱危害:

(1)破坏原生质的机能

(2)改变各种生理过程(3)引起体内水分重新分配(4)使细胞遭受机械损伤

抗旱措施:

(1)品种选育

(2)抗旱锻炼(3)苗期的“蹲苗”控制水分使根系发达(4)合理施肥料(5)覆盖栽培(6)化学调节剂

洪涝危害:

(1)根系吸水吸肥受阻

(2)有毒物质的危害(3)根系进行无呼吸,产生酒精,能量减少(4)造成倒伏

抗洪措施:

排水

5怎样给小麦灌水才能高产?

(1)底墒水(播前水)a前茬收获后灌水,b翻地后灌水c收割前灌水

(2)冬水:

水量不宜过多30--60m3/亩(3)返青起身水春水75摄氏度,结合施肥灌水30--45m3/亩(4)拔芽孕穗水,40--60m3/亩(5)抽穗扬花水,40--50m3/亩(6)灌浆麦黄水,30--40m3/亩

6水稻低产原因有哪些,怎样改良?

(1)水多水冷土温低

(2)有机质难分解,缺乏有效养分(3)土烂泥深结构差(4)还原性有物质多

改良措施:

(1)开沟排水,涝泽兼浴

(2)干耕晒田,客土掺沙(3)水旱轮作,合理施肥

7植物是怎样吸水的,水是怎样离开植物体的?

作物的吸水是同过细胞来完成的,作物细胞未形成液泡以前,主要靠细胞内胶体物质的吸胀作用进行吸水,当细胞形成液泡之后,主要靠渗透吸水,即通过渗透作用从外界吸收水分。

渗透吸水是作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作物叶片吸水数量有限,为了或得大量水分,大都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主要是砸根尖部分进行。

作物水分的散失住主要是蒸腾作用。

8玉米需水有什么特点,怎样合理灌溉?

在玉米一生中,发芽出苗期和苗期日需水量少,拔节以后大大增加,抽橞开花期达最高峰,灌浆期仍需较多的水分,成熟期以后才显著减少。

在抽橞以前10天和以后20天以后(共30天左右)的时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

如果这时期缺水受旱。

会对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玉米一生的总需水量,各阶段需水量所占比例和日平均需水量等。

都随品种类型,栽培制度及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等不同而异。

根据玉米需水情况,对玉米灌溉:

(1)底墒水,冬灌水量一般为60--80m3/亩;

吞灌水量30--45m3/亩

(2)苗期水,苗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65%,灌水定额20--30m3/亩(3)拔节孕穗水,含水量>

70%,灌水定额在40m3/亩,结合施肥(4)抽穗开花期,含水量70%--80%,灌水定额为40--50m3/亩(5)灌浆成熟水,田间持水量为70%--75%,灌水量为30--40m3/亩。

9为什么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最肥沃的土壤?

团粒结构的粒径为0.35--10mm,近似圆球形的土团,团粒之间排列疏松,接触面积较小,因而形成的孔隙较大,多为空气占据,团粒内部则是较小的毛管孔隙,当灌水或降雨时,水分很容易从孔隙中下渗并被团粒的毛管孔隙吸持,保蓄起来减少渗漏和地表径流的损失。

当蒸发时,由于毛管孔隙被团粒的阻隔而中断,水分能沿团粒接触处的孔隙向地面运行,所以速度慢,蒸发损失减少。

同时表层的团粒干燥后,体积收缩,接触点减少,使毛管联系中断,形成隔离层,降低蒸发损失,可期起蓄水抗旱作用,从养分与空气状况看,团粒间通气良好,适于好气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矿化迅速,有利于养分的释放。

团粒内部孔隙则主要为水分所占据,有利于有机质嫌气分解腐殖质化占优势,使养料物质得以保持。

这样就调节了土壤中的空气与水分,供肥与保肥矛盾,团粒结构较多的土壤,单位体积内,土壤的接触面积小,故能大大减弱土壤的粘滞性和粘着性,使土体结构疏松,从而改善土壤的耕性,并使其他一些性状良好而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