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46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docx

《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docx

中考

2021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糖罐的秘密

糖罐的秘密

  李晓琴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

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但也极其A(piān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

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xián)的好吃的东西。

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

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

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

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

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

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

“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

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

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

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

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

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⑦我看得目瞪口呆。

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⑧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

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

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⑨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

信是这样写的——

  晓琴: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

现在,居然有人愿出五万元买它呢!

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

  那个偷糖吃的女孩儿,她其实觉察到了花丛中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

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曾妄动过一回。

  ⑩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己任深圳一家电脑公司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选自(现代交际)2003年第11期)

  15.清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

(2分)

  A.piānpì()B.chuíxián()

  16、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

”中两个需要重读的词浯是、。

(2分)

  17.第⑦段写道:

“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请发挥想象,把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4分)我想:

  18.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⑨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

”的含义。

(3分)答:

  19.本文以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

喝糖、、、、等四件事。

(4分)20.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在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

(3分)

  答:

  15.2分A.偏僻B.垂涎

  16.2分总是永远(或:

似乎)(各1分)

  17,4分答案要求:

至少表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担心秦霜看见自己,造成秦霜的尴尬难堪;另一方面担心别人知晓秘密,会给秦霜带来伤害。

(各2分)示例:

秦霜,我就在窗外,你可不要向外看啊!

此地不宜久留,赶紧走。

我一定要装着像没有看到一样。

绝不能让别人知道!

  18,3分“我”的行为对秦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所表现出来的真诚、善良、宽容的品质是无价的。

  19.4分糖罐(或:

糖)偷糖(或:

吃糖)补糖(或:

倒糖)念糖(或:

谢糖、想糖、感糖)(各1分)

  20.3分可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角度示例:

①能宽容同学的一时过失并能真心帮助其改过自新。

②知错能改。

2021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

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

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

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

“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

“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

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

”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

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

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

她曾动情的说: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

”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

她微笑着说:

“让我们记住一点:

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

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

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

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注〕修女:

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20?

阅读文章,要把握人物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21?

阅读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

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4分)

  22?

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

联系课文《麦琪的礼物》或课外阅读,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4分)

  23?

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辞语言精练、饱含情感,极具感染力。

2004年2月20日,十大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入选人物是杨利伟、钟南山、陈忠和、尾山宏、梁雨润、巴金、高耀洁、达吾提·阿西木、成龙和衡阳武警消防官兵。

请你选择其中之一(尾山宏除外),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为他设计一段精彩的颁奖辞,100字左右。

(6分)

  人物:

  颁奖辞:

  【帮帮你】若设计有困难,可参照评选委员会授予尾山宏的颁奖辞:

“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

  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

  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

  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20?

示例:

特蕾莎修女是一位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的人。

  (点明投身慈善事业或救助穷苦人1分,其它能体现人物精神风貌的信息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1示例1:

第②段的事例描写了特蕾莎修女去世时人们悼念她的隆重场面,借雨和泪突出了人们对她的真挚情感,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示例2:

第⑥段中特蕾莎修女面对诺贝尔奖巨大的荣誉,她只是用朴实的语言提醒大家关注贫穷世界。

这个典型事例突出了她对穷人的关心,表现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点明作用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2分,语言表述1分,共4分)

  22?

示例:

美不仅是外在的容貌、漂亮的衣着,美更应该是爱的代名词。

简爱容貌普通,却赢得了最美好的爱情;德拉剪掉了美丽的金发,在杰姆的眼中却更加动人,这都是因为她们心中有爱。

美,只有与爱结合,才能散发永恒的魅力。

  (点明美与爱的关系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2分,语言表述1分,共4分)

  23?

示例:

人物——杨利伟。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但他却是实现中华民族数千年飞天梦想的第一人。

当成功的花环将他簇拥的时候,我们没有忘记他为这一天流下的汗水,做出的牺牲;没有忘记他超乎常人的坚毅、执著和镇定。

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我们都能回忆起他自信的目光和灿烂的笑容。

  (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分,个性化的语言2分,共6分)

2021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天职

天职

  ⑴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

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

  ⑵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⑶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

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小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

“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⑷“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

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⑸助手说:

“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⑹“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⑺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

他说:

“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

我愿再次得到你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

“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⑻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

海尔曼一愣:

啊,是她?

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

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

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⑼女人泪流满面地说:

“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⑽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

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⑾“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您的手术刀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⑿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

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

  ⒀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⒁“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

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⒂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⒃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惭愧地说:

“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⒄海尔曼说:

“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⒅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

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

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

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

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⒆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学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

然后拿起他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

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那把手术刀结束了这个法西斯刽子手的生命……

  ⒇在受审时,德国人说:

“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21)“没有,它用得其所。

  (22)“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23)“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的天职!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24)海尔曼牺牲了。

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选自《读者》2002年第8期)

  17.(3分)本文共写了3个小故事,每个故事的前面,都有一个词语表示故事的开始,请分别找出这3个词语;再分别给这3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①第一个故事:

词语:

小标题:

  ②第二个故事:

词语:

小标题:

  ③第三个故事:

词语:

小标题:

  18.(1分)第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9.(2分)第⑵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看这儿运用比喻手法的好处是:

  ,句中的“坚硬锋利”表现了海尔曼的。

  20.(3分)第⑿段说海尔曼“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请结合上下文,在30字内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21.(2分)文中第20至第23段中,德国人和海尔曼对“天职”的理解分别是:

  ①德国人:

  ②海尔曼:

  22.(3分)阅读完全文后,谈谈你对海尔曼的认识。

  17、(3分)①一天夜里连夜为小偷做连肢手术

  ②又一天为情敌做修补颅骨手术

  ③这年用手术刀结束法西斯刽子手的性命

  18.(1分)总领全文

  19.(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尔曼医生的性格特征倔强、爱憎分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20.(3分)如:

“此刻海尔曼想起那些被列夫斯基夺去爱妻痛苦不堪的日子,曾被他们侮辱的难堪,但内心更多的是自己作为医生的天职,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手术刀……”

  21.(2分)①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②反法西斯、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公民的天职。

  22.(3分)如:

海尔曼是一个珍爱生命,不为个人私情玷污医德,为人类和平敢于献身的医务工作者。

2021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我的名字,我的心痛

我的名字,我的心痛

  我一直觉得,“遭遇”离婚,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父母离婚那年,我12岁。

也许是觉得我还小,他们一直没有告诉我,要不是母亲突然带我搬回了姥姥家,要不是那天无意中在母亲衣柜里发现了那本离婚征,我还真不知道他们会瞒我到什么时候。

当时,真的很伤心,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我。

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我刚要睡着,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说要跟我聊聊。

我拉亮了台灯,看到母亲蓬乱的头发,红肿着双眼,顿时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谁知母亲却开始滔滔不绝的抱怨父亲,说他没出息,不会关心人,懒惰,吝啬……好像父亲成了天下恶人的典型。

母亲憔悴的脸庞由于愤怒而变得扭曲,我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刻薄的女人竟是我昔日美丽善良的母亲,也不敢相信那个被母亲说得坏透顶的男人竟是我慈爱有加的父亲。

我哽咽着打断母亲求她不要再讲下去。

她顿了顿,说只是想让我知道离婚是出于无奈,而且他要我改掉名字随她姓,理由是我被判给了她,那一夜,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回想起从前全家其乐()(róngróng)的情景,泪水打湿了枕头。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离婚是如此可怕。

  第二天,母亲真的拿给我一本字典让我选字改名,我怯怯地说用不着字典,其实要改,光改姓就行了。

母亲发起了火,怒气冲冲地说要我和父亲彻底划清界限,连名代姓一个字不留。

看着母亲不容()(zhì)疑的表情,我别无他法。

  那天,我在书桌前坐了一整天,被泪水浸湿的稿纸写满了我最熟悉的两个字——吴娟,揉成了团的废纸丢了一地,摊开的字典也被我画得一塌糊涂。

不是我找不到合适的字,而是我觉得,多年来这两个字已成为了我身体的一部分;小时候,父亲总是咬着这两个字叫贪玩的我回家,母亲总是哼着这两个字哄我入睡。

这一切让我如何割舍得下?

  母命难违,最终还是在这两个字上画上了一个巨大的“╳”,“血淋淋”的像是刻在我的胸口。

交到母亲手中的纸,名字已经改成了“田婧”母亲宽慰地笑了,也许她永远发现不了新名字里的秘密。

“婧”字里,“女”旁“月”底仍取自于“娟”因为我永远无法忘记为我取名的父亲,而那个“青”头,上面一横是我,下面两横是父亲和母亲,中间那一竖就是一个家,能把我们拴在一起,虽然我知道,那已经永远成了过去。

  阅读记叙文回答问题:

  29.注音并解释(2分)

  刻薄吝啬

  30、为文中()填汉字(2分)

  31、文中加点的“如此”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2、第三段中的省略号与文中哪个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3、第三段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发挥你的想象,为第二段“也许是觉得我还小”后面在加两个句子。

(2分)

  

(1)也许;

(2)也许。

  35、如何理解“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你认为母亲做得对吗?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用第二段加点的“要不是……,要不是……,还真不知道……。

”造句。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bó尖酸、小气;lìnsè小气、不大方

  30.融融;置

  31.父母的离婚对于家庭造成重大的伤害。

  32.滔滔不绝

  33.表明母亲受离婚的打击之大。

  34.

(1)他们觉得我不懂事。

  

(2)他们怕伤害我。

  35.父母的痛苦只是暂时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是无穷的。

  36.说明“我”的家庭也曾经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庭。

  37.略

  38.略

2021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文具盒

文具盒

  司玉笙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

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

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

  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

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

  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

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

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莫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

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

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

  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

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

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

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

  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

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

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

当时妈

  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

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

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17.小说开头一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3分)

  答:

  18.面对三件捐物,娘为什么选择红毛衣?

英为什么选择文具盒?

(4分)

  答:

  19.“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

”请解释“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说说“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

  答:

  20.英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为什么?

(3分)

  答:

  21.英原先执意选择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红毛衣”,你对此有何看法?

(6分)

  答:

  17.(3分)

  说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贫困。

(大意对即可)

  18.(4分)

  娘选择红毛衣,因为它可以御寒,实用。

英选择文具盒,是因为英要读书,向往现代文明。

(每点2分。

第一问能答“御寒”即可;第二问能答“要读书”即可。

  19.(4分)

  “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紧紧地盯住”(或“专注地看”)。

“扎”字生动地表现了英对文具盒的喜爱,对读书的渴望。

(解释2分,只解释为“盯”“看”等给1分;作用2分。

意思相近或大意对即可。

  20.(3分)

  因为文具盒为英打开了一个她所向往的现代文明的学习天地,给了她无尽的慰藉。

(大意对即可)

  21.(6分)

  略。

(开放性试题。

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红毛衣”表现了姑娘爱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

对美的看法,不论是理解、赞赏,还是批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21年中考: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为生活设定目标

为生活设定目标

  ①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

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

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②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

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

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

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

  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