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186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5、春秋笔法:

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7、《国语》:

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楚、吴八国史事。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

既敬神,又重民。

8、《左传》:

《左传》是先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人物的活动。

有很高的叙事技巧。

9、《庄子》:

《庄子》是先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现存三十三篇,包括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篇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

《庄子》寓言丰富,想象奇诡,文风汪洋恣肆,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10、楚辞:

是战国后期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它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句和五字句为基本句式,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于表现力。

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表现楚国的民俗风情,又吸取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

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一群作家的诗歌总集名称。

11、《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一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等十一篇作品。

它保存了民歌原有的精神情韵,有独特的艺术风姿,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

语言清新秀媚,情味幽深。

12、《九章》:

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

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感情较为直接,奔放。

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13、宋玉:

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

宋玉作品篇目争议很大,大致可信的有《九辩》、《风赋》、《神女赋》等。

这些作品除《九辩》外,多是赋作,是汉赋的源头。

《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但对楚辞体也有新的创造。

14、散体大赋(汉大赋):

汉代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

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

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

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衡的《两京赋》等。

15、七体:

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七事。

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典型作品即《七发》。

后来模仿者甚多,以至于《文选》于赋体之外,另立“七体”。

例如傅毅的《七激》、衡的《七辩》、植的《七启》等,但都不及枚乘的《七发》。

 

16、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衡,其中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并成为后世效法的典。

17、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

汉无名氏作。

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大都作于东汉末年。

南朝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

18、《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东汉时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

《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是班固。

在体制上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分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19、互见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

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

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20、建安风骨: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

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有“三”、“七子”、蔡琰等。

21、之三祖:

该词见于勰《文心雕龙•乐府》:

“至于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三国武操、文帝丕和明帝叡。

由于操、丕、叡在政治上的极高地位和诗文上的较大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称之为之三祖。

22、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出自丕的《典论•论文》,他们是孔融、阮瑀、琳、王粲、徐幹、应瑒、桢。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同时也具有建安时代文学的共同特点,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23、晋风流:

晋风流又称晋风度,是在晋玄学的背景下出现的。

它是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的人格美。

它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为代表人物,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和颖悟旷达为代表特征,在政治上,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学术上,讲求言意之辨,在精神上,追求个性自由与心的逍遥。

人们把这一文化现象叫晋风流。

晋风流促进了思辨意识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24、正始之音:

正始,齐王芳的年号。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开始减少,表达个人忧愤的诗歌逐渐增多,同时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开始与玄理结合,呈现出厥旨渊放、寄托遥深的艺术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称之为正始体。

故后世将该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文学称为正始之音。

25、竹林七贤:

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

阮籍、嵇康、山涛、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他们以老庄思想为核心,返璞归真,率性自然,飘逸洒脱,放旷不羁,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逍遥,“放浪于形骸之外”,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26、三二陆两一左:

西晋武帝太康、惠帝元康时期,文学出现繁荣,其中以太康文学为代表,作家则以“三、二陆、两、一左”最著名。

三是载、协、亢,二陆是陆机、陆云,两是岳和尼,一左指左思。

在文学风格上,模拟古人,追求词藻的华美与对偶的工整,繁缛成为其基本特点。

也有一些作家如左思表现了一些现实的容和怀才不遇的情怀。

27、太康文学:

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首推岳和陆机。

28、玄言诗:

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缺少艺术形象和真情流露,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有绰、许询等。

29、左思风力:

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创作风格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咏史抒发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感慨深沉、情调激昂,笔力矫健,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30、元嘉三大家:

指的是宋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

灵运、颜延之、鲍照,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

颜延之喜用典故、堆砌辞藻,成就较逊;

鲍照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表现了寒士的慷慨不平,他们艺术成就高,影响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31、竟陵八友: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礼才好士,一时天下文士皆追随之。

其中文学成就较为突出、在当时名声最高的是“竟陵八友”:

萧衍、约、朓、王融、萧琛、云、任昉、陆倕。

其中约、朓成就最高,他们对声律的发明、诗歌艺术的精细起了重要作用。

32、体:

文学是指上自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年间为中心。

“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声律说。

代表人物有朓、约等。

33、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萧纲入主东宫之时,但约、鲍照、萧衍等人的艳诗已肇其端。

容上,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情调轻艳,风格柔靡,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

在艺术上继续了体的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34、徐庾体:

指南朝梁徐摛、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风和文风。

他们的诗文绮丽,多变旧体,故时称“徐庾体”。

“徐庾体”诗大多是奉旨应制之作,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品。

徐陵、庾信又工骈文,传统所谓“徐庾体”,更侧重于指“文”而言。

徐陵、庾信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将宫体诗所运用的隶事声律与缉裁丽辞文采的形式之美,完全巧妙地移植于“文”的创作中,使骈文耳目一新。

35、诗任笔:

该语出自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中:

“彦升少年为诗不工,故世称诗任笔,昉深恨之。

”南朝梁约以诗著称,任昉以笔,也就是无韵之文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诗任笔”。

36、北地三才:

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较著名的是温子升、邢邵、收。

他们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却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有些甚至开了唐朝文学题材的先河。

因此人们将这三人号称北地三才。

37、骈文:

中国古代晋以后产生的、盛行于六朝的、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

以四六句式为主,又称为四六文。

在声韵上,讲究对仗工整与韵律和谐;

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注重形式技巧。

38、志怪小说:

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

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总体看,志怪小说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但某些优秀作品在人物刻画、叙述故事、语言使用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30、志人小说(轶事小说):

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晋南北朝盛行。

这与晋以来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社会风尚大有关系。

今存比较完整的是义庆的《世说新语》。

39、《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集,宋义庆撰,今本三卷,分三十六篇。

容为汉末至东晋名士们的遗闻轶事、清谈玄理、疏放举动的记录。

在刻画人物和语言使用上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代小说和小品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40、上官体:

以初唐上官仪为代表的诗歌风格。

上官仪诗歌格律工整,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

词藻华丽,“绮错婉媚”。

时人多仿效。

上官体的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41、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人峤、融、味道、杜审言。

他们基本上是武后时期的宫延诗人,其中、诗中浮艳气息更浓一些。

杜审言成就较高。

“四友”专力写作律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22、吴中四士:

唐代开元初,若虚与贺之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四人当中,以若虚成就最高,今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首,被誉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4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杰”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四杰”作诗,重视抒情,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但“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风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43、宋:

指初唐诗人佺期、宋之问。

宋都曾为宫廷诗人,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容虽无甚可取,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粘对规律逐渐为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贬谪期间也写了不少情韵俱佳的作品。

44、沉郁顿挫: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感情慷慨悲凉,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征。

杜甫将个人的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凝注成厚积的感情力量,缓急回环,跌宕起伏,形成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

人们把这个风格叫做沉郁顿挫。

45、三吏三别:

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作品,“三吏”是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是指《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些作品,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史诗般动人的艺术力量,被后世称为诗史的典。

46、大历诗风:

唐代大历年间,诗人以冷漠的眼光来抒写人生、社会,描写视野从广阔的社会转向个人周围的生活和心,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心的惆怅。

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

边塞诗,多了些哀怨低沉,少了些慷慨与悲壮。

47、大历十才子:

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端、卢纶、吉中孚,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峒、夏侯审、耿湋,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

大历诗人创作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48、永州八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情趣的结晶。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在永州贬所写的八篇游记散文。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精心刻划,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

描写中贯注了浓烈的寂寥心境,借山水写作者凄苦的心地。

49、孟诗派:

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叉等,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

50、元白诗派:

是指中唐元和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籍、王建、绅等在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

这一群体,继承杜甫、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语言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学特征。

这一诗派的创作在当时与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1、王乐府:

籍、王建都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所作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传统,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时弊,同情人民,题材广泛,主题深刻,倾向鲜明,善于运用比兴等手法,语言通俗而凝炼,韵律善于变化,形成了他们共同的诗风。

后人将之并称为王乐府。

52、新乐府: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

它用新题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故称为新乐府。

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

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并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给当时以极大影响。

53、中吟:

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讽喻诗之一,共有10首,元和五年左右作于长安。

这组诗反映社会现实,抨击黑暗势力,严肃深刻,发人深省。

后世评论者常以其与杜甫诗相提并论。

白居易自己在《与元九书》中也说:

“闻《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33、唐代古文运动:

古文是上承先两汉散文传统、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新型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是唐贞元、元和年间由愈、柳宗元倡导的一场散文革新运动。

从贞元到元和的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所谓的“唐代古文运动”。

54、不平则鸣:

是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作为古文运动向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理论根据。

他说: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指出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愈是强烈,郁积愈是深厚,那么他的鸣声也就越高,愈畅愈勇,这就是不得其平而鸣。

这里指明了文学是从时代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反映这种矛盾和斗争。

55、五原:

愈的五篇政论文,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

这五篇文章,是愈儒学修养日渐成熟的情况下写成的,表现了愈对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认识,展示了唯物主义的精神,是很有战斗性的文章。

56、三戒:

《三戒》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组寓言,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

这组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

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

这组寓言,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57、唐传奇: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远继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创作传统,是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发展。

它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更具现实意义。

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梗概.的状况。

从创作目的来看唐代传奇作家们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不像六朝小说那样,只是对人物轶事和怪异传闻作单纯的记录。

由于作家这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唐代传奇脱离古代小说的稚拙状态,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58、变文:

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伎艺称为“转变”。

转变,就是说唱变文。

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

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

59、郊寒岛瘦:

是轼对孟郊、贾岛诗歌风格的概括。

他们都属于苦吟派诗人,容多写饥寒穷愁,构思奇特尖新,意境清冷苦涩,风格孤峭瘦硬。

60、三十六体:

晚唐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称)。

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风格华丽浓艳。

以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其骈文宛转流畅,典丽清峻。

61、敦煌曲子词:

是二十世纪初在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唐、五代人的写本的一部分;

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证明“词起于民间”;

这些民间词题材较广泛,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阔,风格朴素、清新,是珍贵的原始资料。

62、花间集:

后蜀崇祚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共500首。

代表作者有温庭筠、韦庄。

容主要写男女情爱,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化,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