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18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经泸州市龙马潭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发展思路与目标1

第一节发展基础与形势1

第二节指导思路、基本原则6

第三节发展目标8

第二章 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10

第一节发展定位10

第二节 功能分区11

第三章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促进经济科学发展13

第一节 优化工业区域布局13

第二节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14

第三节 优化商贸物流区域布局15

第四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16

第一节 加快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17

第二节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18

第三节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8

第四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

第五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20

第五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

第一节 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21

第二节 着力推进“物流兴区”战略,强力提升现代服务业23

第三节 全面推进“新村惠民”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8

第六章 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0

第一节 构建科学合理城镇体系31

第二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31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32

第七章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3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3

第二节 实施科技强区、人才强区、品牌兴区战略34

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36

第四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37

第五节发展广播电视事业37

第六节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38

第七节 积极扩大就业39

第八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9

第九节增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41

第十节 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41

第八章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龙马潭42

第一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2

第二节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43

第三节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员管理服务43

第四节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44

第五节强化信息网络建设管理44

第六节稳定社会治安秩序45

第九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46

第一节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6

第二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46

第三节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47

第四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48

第十章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48

第一节发展外向经济48

第二节深化区域合作49

第三节承接产业转移49

第十一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50

第一节加强生态建设51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51

第三节节约利用资源51

第四节强化节能减排52

第十二章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52

第一节强化组织与要素保障53

第二节健全规划评估与考核机制53

附件一:

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一五”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附件二:

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附件三:

名词解释

附件四:

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附件五:

泸州市龙马潭区功能分区规划示意图

附件六:

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示意图

附件七:

泸州市龙马潭区“十二五”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示意图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二O一一年至二O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龙马潭区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目标的重要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把握好龙马潭区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述“十二五”期间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发展布局,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任务及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

《纲要》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约束性,是未来五年龙马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区域行业规划、实施政府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纲要》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规划由《纲要》文本及图件、指标体系、重大项目规划表、说明等组成。

本《纲要》经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第1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1节 发展基础与形势

1、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发扬“激情超越、龙马奔腾”的新时期龙马潭精神,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的预期发展目标,开拓创新,攻坚破难、奋力跨越,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区“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好于预期,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96.12亿元,是2005年的3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4%,高于计划目标4.4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8455元,是2005年的2.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4亿元,是2005年的5.9倍,年均增长4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7.58亿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2010年,全区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4.2:

52.8:

33.0调整为6.5:

67.7:

25.8。

“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42.6%提升到63.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5家增加到102家,食品、化工、机械三大优势产业形成。

商品流通、金融保险、交通邮电等传统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旅游、房地产、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现代物流业等服务行业蓬勃兴起。

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生姜、高粱、生猪、龙马土鸡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产业园区迅猛发展。

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2005年的104户增加到249户,销售收入达到135.6亿元,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园区。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建成区面积五年增加11.4平方公里,建成龙西大桥、沱江一桥复线桥、泰安长江大桥,小市麻沙桥片区旧城改造、学士山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泸州客运中心站、泸州大剧院已开工建设,城北新区、龙马新城、城东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区城镇化率由2005年63.34%提高到2010年的69.1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区广播覆盖率达95%以上;城东110KV变电站及其扩建项目、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建成运行。

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西南商贸城、进港铁路专用线均已开工建设。

2010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666公里,境内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到12.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5公里,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形成5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的目标以内。

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87.39%,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均衡+特色办学思路不断凸现,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不断增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基本覆盖各类群体,农村社会保障较快推进。

妇女儿童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妇女儿童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民主法制水平不断提高。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5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1.8倍。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2010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8.5%。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区外国内项目916个,实际到位资金187亿元。

外贸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1469万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5201万美元。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以龙溪河和濑溪河流域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收到明显成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道溪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7.46%,流入长江、沱江、龙溪河、濑溪河的泥沙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分别保持国家Ⅱ级和Ⅲ类标准。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契民心,全区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攻坚克难,坚定地走出了一条符合龙马潭实际、符合龙马潭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路子,为加快龙马潭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创新务实;坚持以建设“工业发展先行区、商贸物流核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为重要方向,放眼长远完善规划;坚持实施“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三大战略,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坚持以争取上级支持与扩大招商引资为抓手,扩大开放增强活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实力、活力、宜居、平安”龙马潭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坚持弘扬“激情超越、龙马奔腾”的龙马潭精神,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所有这些都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龙马潭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龙马潭面临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经过“十一五”的发展,龙马潭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三大战略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新跨越的基础条件。

二是我国进入了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有利于龙马潭进一步发挥产业基础较好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优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利于龙马潭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国家和省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以及川南经济区,为龙马潭依托自身发展基础,融入沿江产业带和“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综合竞争力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五是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泸州市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将有利于加快龙马潭依托区位、港口优势,以长江黄金水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四大通道为基本构架,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水、公、铁、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善发展条件。

六是泸州市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加快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建设,将有利于龙马潭城区扩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

七是泸州市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将为龙马潭提升商贸物流核心区地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龙马潭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少,发展受土地、资金制约还比较严重。

二是财税结构单一,财政税收主要依靠房地产和酒类税收,保持快速持续增长的难度比较大。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受各种因素影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偏低,与龙马潭区位优势不相符合。

四是发展规划滞后,城市发展、开发区建设、交通枢纽建设等规划还需优化和完善。

总体看,经过改革开改三十多年、西部大开发十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积淀,龙马潭已具备“加快”、“率先”发展的坚实基础。

发展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总是大于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紧紧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第2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主动融入泸州“四个四”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三大战略,把龙马潭建设成为港口新城、产业重镇、发展高地和泸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

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培育推动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促进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二是坚持统筹发展。

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矛盾和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发展、改革和稳定相协调。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

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系统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开发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促进绿色增长。

五是坚持开放发展。

把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作为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和扩散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互利共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六是坚持共享发展。

把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富民强区。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区经济综合排位力争进入全省丘陵县区前10位、县级前30位,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实现GDP、地方财政收入、园区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四个翻番”,缩小区域竞争力与强县之间、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两个差距”,初步建成泸州市的工业发展先行区、商贸物流核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55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9.8亿元,年均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522亿元,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5%。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向“6:

54:

40”的目标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提高到65%。

——城镇功能更加完善。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泸州大城市组团进程,到“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万人,城镇化率达75%,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水土流失治理得到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水域水质得到巩固和提高,主要江河出境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稳定在Ⅱ级,森林覆盖率达29.6%。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95%,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75%,单位GDP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本得到控制。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教育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住房、养老和社会救济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市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成片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把龙马潭区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优质酿酒专用有机原粮生产基地。

到2015年,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片2个,新民居示范村庄6个,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1.5万吨,生猪年出栏达到35万头,龙马土鸡年出栏810万只,特色肉鸽年出栏200万只,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专业合作组织100个,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

第二章  发展定位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 发展定位

——建成泸州核心主城区。

以泸州建设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契机,城区沿长江而下、沱江而上及龙马大道北延线发展,全面融入泸州主城,积极参与主城功能分工,注重与主城各组团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聚合发展,到2020年建设常住人口达50万人口以上的“两江两河”区域性中心城区。

——建设川南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产业布局,促进集群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化工、先进制造、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基地。

——建设西南重要的港口新城。

以泸州机场迁建、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建设、反侧子码头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水、公、铁、空”立体交通联运优势,加快机场、港口码头和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和成渝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港口。

——建设泸州城乡统筹示范区。

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突破口,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项目带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和城乡管理制度一体化,促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  功能分区

龙马潭区作为泸州市主体功能定位的重点开发区域,要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人口分布、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依托中心城区和长江黄金水道、机场、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城市综合经济区、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四大功能区”。

——加快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区。

地处龙马潭区域南部,包括泸州大城市主城区范围内的小市街道、红星街道、莲花池街道和安宁镇、鱼塘镇、罗汉镇的部分区域,该区域是龙马潭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龙马潭政治、经济、文化体育、金融、医疗服务中心,是全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依托正在建设泸州教科城、西南商贸城、泸州客运中心站以及开工建设的泸州大剧院等,重点发展服务城市的第三产业,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泸州市(教育)文化体育中心、金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重点发展临港经济区。

地处龙马潭区东部,包括鱼塘、罗汉两个镇和安宁镇、特兴镇的部分区域,该区域是全区工业、物流业集聚区。

依托现有产业、港口和“水、公、铁”联运优势,重点发展化工、食品、机械、出口制造业和临港物流业,打造泸州工业发展先行区、川滇黔渝结合部物流中心。

——有序开发空港经济区。

地处龙马潭区中北部,包括泸州大城市拓展区的石洞镇、双加镇、安宁镇、特兴镇的部分区域。

该区域是未来泸州机场所在地及辐射地,重点依托即将建设的泸州机场优势,加快泸州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临空产业,打造空港经济区。

——积极发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地处龙马潭区西部和北部,沿沱江、龙溪河、濑溪河和三级路网外环线,包括胡市镇、金龙乡、长安乡和石洞镇、双加镇、特兴镇的部分区域。

该区域农牧渔业资源丰富,是全区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

重点发展优质稻、有机高粱、果蔬等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优质生猪、龙马土鸡、特色肉鸽等优势畜牧产业带,建成优势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特色水产业等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第三章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科学发展

着眼于提高集聚规模效应、集约利用资源、培育新经济增长极和保护环境,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着力构建“一区三园多基地”工业功能区,“两片五基地”农业功能区,“一批市场、两个网络、三大集群、四个中心”商贸物流功能区,促进重点产业和新建项目相对集中发展,逐步形成符合区域空间功能定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节 优化工业区域布局

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形成“一区三园多基地”的工业发展格局。

“一区”即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

该区是龙马潭区建设410亿元工业强区的主战场。

抓住省市新一轮产业园区规划拓展机遇,争取到2015年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成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24.45平方公里。

“三园”即组成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的罗汉工业园、鱼塘工业园、安宁工业园三大功能园区。

罗汉工业园:

位于城东新区及罗汉高坝片区,包括罗汉、高坝进港公路沿线和特兴镇奎丰片区,规划面积13.15平方公里。

依托泸州北方公司、四川硅峰公司、中海沥青、鑫福化工等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有机硅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川南重要的新材料基地、石油化工基地。

重点发展以硝化棉、纤维素、氯碱、有机硅为主的精细化工和以重交沥青、改性沥青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

鱼塘工业园:

位于鱼塘镇,包括石堡湾片区以及沿泸永路向特兴的拓展区域,规划面积5.73平方公里。

依托区域内伊顿流体连接件、宝光药业、青岛啤酒(泸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发展无污染的机械、配变电成套设备、太阳能光伏玻璃、生物医药化工、电子产品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优势产业,打造川南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产品基地、生物医药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小商品生产基地。

安宁工业园:

位于安宁镇内,紧邻泸州火车站,规划面积5.57平方公里。

以隆叙铁路东侧分别向鱼塘、石洞方向拓展,分别与鱼塘机械工业园、石洞工业园区连接成片,重点发展食品、食品包装、建材等,打造食品加工业、新材料产业基地。

“多基地”即加快发展石洞镇、特兴镇、长安乡、胡市镇、罗汉镇等酒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第二节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结合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形成“两片五基地”农业发展格局。

“两片”即新农村建设金胡示范片、龙溪河示范片。

金胡示范片:

包括胡市镇、金龙乡和双加镇部分村组。

重点发展有机高粱、优质龙眼等主导产业,同时配套发展优质油菜、特色甘薯、优质水稻、冬季蔬菜等种植产业和无公害生猪养殖产业。

龙溪河示范片:

包括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和双加镇部分村组。

重点发展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健康水产、林下土鸡和生猪等养殖产业,建设蔬菜加工基地,发展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五基地”:

坚持走精品、特色、高效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以胡市镇、金龙乡为核心的酿酒专用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以特兴镇、长安乡为核心的优质蔬菜种植基地,以双加镇、石洞镇、长安乡为核心的健康水产养殖基地,以长安乡为核心的肉鸽养殖基地,以特兴镇、石洞镇、胡市镇为核心的近郊休闲旅游基地。

第三节优化商贸物流区域布局

着力构建“一批市场、两个网络、三大集群、四个中心”商贸物流发展格局。

一批市场,即集中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设西南商贸城小商品批发物流市场,培育壮大方兴钢材、汽贸汽配、石材加工、粮食流通、医药物流、农产品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