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32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docx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分析

1.1.1事件的特征

溶剂库基本情况:

人员配置:

每班1人,管理员1人,共3人。

储存危险品类型:

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乙酰乙酸乙酯、氢溴酸、三氯甲烷、硫酸、氯化亚砜、冰乙酸、醋酐、环戊酮等有机溶剂储桶及连接阀门、管道。

位置:

位于厂区中部,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东边。

有机溶剂直接通过管道供给工艺设备使用。

可能发生的季节: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事件的可能

周边环境:

溶剂库西边为小容量注射剂车间、东面与南面为污水处理站调节池与全厂应急池、北面为废弃车间。

事件类型:

发生危险化学品储桶泄漏;因操作不当叉车刮破储桶造成泄漏;管道、阀门泄漏等安全事件;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相关火灾、爆炸事件。

1.1.2危害程度

1、二氯甲烷

(1)健康危害

①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

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

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

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

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

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

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2)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甲醇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

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

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

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2)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乙醇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致癌性:

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

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2)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4、甲苯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2)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丙酮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2)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6、盐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引起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刺激皮肤发生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变。

误服盐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胃穿孔、腹膜炎等。

(2)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7、乙酰乙酸乙酯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毒性:

属中毒类。

(2)危险特性:

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氢溴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2)危险特性: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H发泡剂立即燃烧。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

溴化氢。

9、三氯甲烷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

急性中毒:

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

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

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

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

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

(2)危险特性: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光气。

10、硫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至溃疡形成。

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

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危险特性: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硫。

11、氯化亚砜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对眼睛、粘膜、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灼伤。

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和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头晕、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2)危险特性:

本品不燃,遇水或潮气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刺激性的有毒烟气。

受热分解也能产生有毒物质。

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硫化氢、氯化氢、氯气。

12、冰乙酸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

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2)危险特性: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铬酸、过氧化钠、硝酸或其它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具有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3、醋酐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眼和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

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2)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4、环戊酮

(1)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影响:

受该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有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2)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1.3事件前的预兆

二氯甲烷、甲苯、丙酮等具有芳香气味;甲醇、盐酸、氢溴酸等具有刺激性气味;各类危化品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不同的外观、气味可在发生泄漏时,辨别区分。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地面可看到液体流出,地面潮湿等均可能是发生泄漏的前兆。

1.1.4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及其预防措施

本公司溶剂库中危险化学品采用塑料桶或镀锌桶储存,根据化学品不同的性质分别分开存放,溶剂库有屋顶遮盖,避免有机溶剂受日晒雨淋的影响。

所有化学品装卸采用叉车,在装卸中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包装桶的破裂,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或者因取用原料时阀门、管道发生腐蚀,导致危险品泄漏。

所有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应在管理中预防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1)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

①装卸危险化学品时,因操作不当造成包装桶的破裂,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

②因设备腐蚀老化,造成管道、阀门等发生跑、冒、滴、漏等;

③装卸过程中发生震动,导致包装桶封口松动,发生挥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至大气环境中,造成污染事件。

(2)预防措施

①溶剂库根据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分区设置围堰,并配置控制雨水与泄漏污染物的阀门,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超过围堰容积,来不及回收至备用桶中时,可打开通往应急池的阀门,将泄漏物收集至应急池中;

②卸车过程中一定要有人员协助叉车操作,避免发生突发事件;卸车完毕后,应检查储桶是否密封完好;

③溶剂库设置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生泄漏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处置;

④危险化学品均设置安全周知卡,注明危险性与应急处置措施;

⑤除一般的日常巡查之外,还需定期对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腐蚀的部件,确保设备安全;

⑥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减少人为事件发生。

⑦为操作人员配备耐酸碱手套、耐酸碱鞋子、防护服等保护用品,现场还配有应急砂、灭火器等应急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