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63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7.5.2现场节能减排措施31

8应急预案32

8.1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32

8.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34

8.3应急救援物资、设备34

8.4日常检查和演习36

8.5应急响应与预案管理36

 

综合管廊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范围

1.1编制依据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2)《通港大路道路、管廊及地下空间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通港大路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208-2011);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建筑防水构造》(10J301);

(7)《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2-2000;

(8)《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09;

(9)本企业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资料。

1.2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通港大路综合管廊工程(TGK7+623~TGK8+090)范围内的主体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2.工程简介

2.1工程概况

通港大路管廊(滨河东路-新城大街)为干线管廊,全长4.3公里,沿通港大路敷设,沿途与滨河东街支线管廊、松花江胡同缆线管廊、兴港大街干线管廊、建兰街支线管廊以及新城大街支线管廊相接。

与城市地铁空港线在通港大路段平行敷设,途径民俗馆站,中央广场站及建兰街站。

TGK7+623~TGK8+090段综合管廊,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

基坑开挖深度4.8~8.3m。

基底标高198.615~188.29m。

基坑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即开挖至坑底后浇筑结构底板、外侧墙和顶板。

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外包防水采用自粘湿贴式全外包防水卷材。

底板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侧墙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50厚苯板保护层,顶板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干铺油毡,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处理。

综合管廊位置示意图

2.2地质概况

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60.Om,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场地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白垩纪泥岩和砂砾岩(K)三大类。

并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8个小层,各土层概述如下:

人工堆积填土层(Q4ml):

素填土①1层:

黄褐色,稍湿,N10=27,主要由主要以耕田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含少量碎石、石块。

厚度0.40~1.8Om。

(冬季冻土深度1.5m,实际施工未见,参见周边地质资料。

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Q4a1+pl):

粉质粘土②A1层:

黄褐色~褐黄色,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物结核,Es1-2=5.72Mpa,1-2=0.346MPa-1,中等压缩性;

本层土厚度2.30~16.30m,层底标高170.73~203.78m。

粉质粘土②AZ层:

灰黑,可塑偏软,稍光滑,摇振无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含锰质结核,Es1-2=4.45MPa,1-2=0.437MPa-1,中等压缩性。

本层土厚度2.50~6.90m,层底标高172.28~182.88m。

细中砂②A3层:

灰褐,中密,N=17,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分选性好,级配差,均粒。

本层土厚度2.20~11.60m,局部存在不连续,层底标高161.31~175.12m。

管廊地质地层示意图

2.3水文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深度为60.0m,本次勘察布置专门水位测量孔,共观测到一层地下水:

河谷冲积砂砾石孔隙水承压含水层

(二)。

承压含水层

(二):

水头埋深1.20、5.2Om,水头标高170.51~191.48m,观测时间:

2016年12月30日,以粉质枯土②Al层、粉质粘土②A2层为相对隔水顶板,其含水量较大。

含水层为砾砂②6层及全风化砂砾岩④1层,主要赋存于砂层孔隙内及砂砾岩裂隙内,为浅层承压水,该层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小,其主要接受上层水的渗透及侧向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相对含水层中的径流形式及人工开采。

地勘察时未发现上层滞水

(一),受季节的影响,局部可能会存在上层滞水。

本工程勘察未发现上层滞水

(一)层,但由于大气降水、管道渗漏等原因,不排除局部存在上层滞水的可能性。

3.施工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前提;

以先进适用的配套机械设备和试验先行的手段为基础;

以成熟、配套、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为指导;

以建立质量、安全、工期、环保保证体系为载体,按照“一流工程,一流设备,一流管理”的要求,坚持“安全、优质、快速、有序”和“规范、科学、和谐、有为”的工作原则,创建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经得起运营和历史的检验。

3.1施工进度计划

本段管廊长度467米,计划开工开始时间为5月5日,计划完工时间9月25日,施工工期140天;

3.2施工材料计划

物资设备管理遵循“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精细管理”的原则,确保物资设备质量、供应及时、采购供应成本最低。

4.施工方案

综合管廊采用C40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P8。

采用全外包防水方案。

底板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侧墙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50厚苯板保护层,顶板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干铺油毡。

施工工艺流程

综合管廊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4.1施工指导

(1)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防水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气候条件等,采取相适应的防水措施。

(3)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的防水为重点,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4)选用的柔性防水层应具有环保性能、经济实用、施工简便、对土建工法的适应性较好、能适应当地的天气和环境条件。

成品保护简单等优点。

(5)优先选用不易窜水的防水材料和防水体系,减少窜水对后期堵漏维修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4.2防水等级

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

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

4.3施工准备

4.3.1技术准备工作

熟悉施工图纸及操作规范,编制作业方案,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防水技术要求。

试验室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送检,确保采用的原材料满足相关防水规范要求。

防水工程主要施工人员上岗前需进行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3.2材料准备

工程部根据作业要求编制材料计划,物资部门根据材料计划进行原材料采购,由作业班组到材料部门领取所需材料。

防水施工材料提前采购,进场后对其外观、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防水材料进入现场进行见证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为防止防水卷材在储存或领用过程中损坏,作业班组领取防水卷材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有无断裂、变形、孔洞等缺陷,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4.4施工缝及变形缝施工防水

4.4.1施工缝防水施工

(1)管廊纵向设置两道水平施工缝,位置在底板与侧墙连接处上50cm处。

水平施工缝新旧混凝土交接面应清除垃圾;

水平施工缝埋设钢边止水带,钢边止水带须定位牢固,保证止水带预埋线型及高度。

(2)止水带施工中采用钢筋对中埋式止水带进行定位,避免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移位。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避免混凝土中的尖角石子和锐利的钢筋刺破止水带。

在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用钢丝刷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刷毛,并将接缝处清理干净。

在下次混凝土浇筑前先将接缝混凝土洒水润湿。

纵向施工缝防水构造

必须对进场的止水带进行认真检验,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检验内容包括产品合格证,各项指标的检验报告,止水带断面尺寸以及止水带有无破损和断裂等,止水带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规范《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2-2000的要求。

4.3.2变形缝防水施工

管廓施工时变形缝设置应按图施工。

1)变形缝定位弹线

先在底板垫层上弹出每条变形缝中心线位置,并外移500mm作为施工控制线。

施工中采用铅锤线来控制止水带位置。

(2)背贴式止水带铺设

底板细石保护层浇筑完成后铺设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要求铺设平整、洁净。

根据变形缝的中心位置放置背贴式止水带,将止水带的中间与变形缝中心对齐。

背贴式止水带采用热熔焊接连接。

(3)背贴式止水带安装前必须对止水带铺设面清理干净,不得有尖锐物体,以免损坏止水带。

(4)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并与止水带底部防水卷材密贴,不得出现空鼓、翘边等现象。

4.1.2中埋式钢边止水带施工

(1)变形缝定位弹线

(2)钢边止水带布置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沿底板、侧墙、顶板兜绕成环设置,钢板止水带水平安装时(底板和顶板)呈盆形安装,以防止止水带下面存有气泡,形成渗水通道。

(3)止水带安装

将钢边橡胶止水带插入定位钢筋中间的凹槽内,防止止水带上、下移动,同时通过通过方木、竹胶板加紧止水带,使止水带与模板支撑系统形成一个整体,防止钢边橡胶止水带左右移动,可以保证止水带的位置正确、固定牢固而不损伤止水带。

(4)止水带连接

连接时,先切除止水带端口部分约130mm范围的橡胶,对准两端止水带的橡胶部分将钢板搭接约100mm,橡胶部分预留约30mm的宽度,钢板搭接部分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连接固定。

而后将焊接好的接头放在热熔器的下夹片正中,30mm宽度部分用生橡胶片填满,盖上热熔器上夹片,通电使橡胶充分热熔粘合成型。

4.1.3浇筑半幅混凝土

在模板安装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即可浇筑混凝土,在浇注底板变形缝处混凝土时,宜分两次浇筑,先将止水带下方混凝土灌注密实,止水带下混凝土浇筑采用赶推法浇筑,确保止水带下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后浇筑止水带上方混凝土,确保下方混凝土密实和防止止水带变形;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浇注时,应避免泵出混凝土直接冲击变形缝位置,确保浇筑过程止水带固定良好。

4.1.4拆除变形缝模板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即可将变形缝处模板拆除,拆除变形缝处模板,先拆除木支撑,然后拆除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应从底板变形缝角部位置开始拆除,先拆止水带以上模板,后拆止水带下部模板,下部模板应顺着变形缝方向,沿模板侧向撬开;

拆模过程应严禁使用硬物对止水带进行触碰,严禁将止水带当作撬棍使力的支点,作好对外露部分止水带保护。

变形缝预留凹槽构造

变形缝钢边橡胶止水带详图

施工缝钢边橡胶止水带断面构造图

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

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

4.5底板防水

底板防水层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单层铺设。

5.1.1基面处理

(1)开挖至基底后对处理后的基底进行5方报验,满足设计要求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采用150厚C15混凝土,对混凝土表面抹光,混凝土垫层表面不得有明水。

(3)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找平层表面应平整。

(4)找平层表面应坚实、基本干燥,不得有明水,允许出现局部潮湿部位,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缝、剥落和污物等位存在。

5.1.2防水层铺设顺序及方法

(1)首先当底板基层处理完毕后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在阳角处加设250mm宽相同材质的防水卷材附加层。

(2)当底板铺设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后,铺设50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6侧墙防水

侧墙防水层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单层铺设。

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1:

2.5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然后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进行施工,最后设置50厚苯板保护层。

4.7顶板防水

顶板采用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干铺油毡。

5.3.1基层处理

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反复收水压实,使基层表面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进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

5.3.2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1)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涂刷一层1:

2.5水泥砂浆找平层。

(2)然后立即铺设1.2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卷材铺设要平顺、舒展、无褶皱、无隆起。

(3)防水卷材铺设完成后,及时铺设一层干铺油毡隔离层,并进行混凝土保护层施工,保护层采用7c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浇筑时要注意对防水层的保护,严禁使用铁质工具进行混凝土抹平。

4.8接缝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要求

接缝方式材料包括中置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密封胶、衬垫板材料等。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施工技术要求: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为变形缝用止水带。

止水带宽度均为400mm。

(1)止水带采用铁丝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固定间距40cm。

要求固定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固定点脱落导致止水带倒伏、扭曲影响止水效果。

(2)水平设置的止水带均采用盆式安装,盆式开孔向上,保证浇捣混凝土时止水带下部的气泡顺利排出。

(3)止水带的现场接头不得设置在距结构转角两侧各50cm范围内,现场接头应尽可能少,现场接头应采用热硫化对接。

(4)止水带任意一侧混凝土的厚度均不得小于15cm,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应与接缝对齐,两者距离误差不得大于1cm。

止水带与接缝表面应垂直,误差不得大于15o。

(5)浇筑和振捣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时,应注意边浇筑边用手将止水带扶正。

(6)止水带部位的模板应安装定位准确、牢固,避免跑模、涨模等影响止水带定位的准确性。

(7)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充分,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咬合密实,振捣时严禁振捣棒触及止水带。

5.4.2密封胶

综合管廊变形缝上表面采用密封胶进行嵌缝时,应采用密封胶。

(1)嵌缝前,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嵌缝深度除掉变形缝内一定深度的衬垫板,并将缝内表面混凝土面用钢丝刷和高压空气清理干净,确保缝内混凝土表面干净、干燥、坚实,无油污、灰尘、起皮、砂粒等杂物。

变形缝衬垫板表面无堆积杂物。

(2)顶板迎水面嵌缝胶必须与侧墙外贴式止水带密贴粘贴牢固。

(3)注胶应连续、饱满、均匀、密实。

与接缝两侧混凝土面密实粘贴,任意部位均不得出现空鼓、气泡、与两侧基层脱离现象。

(4)密封胶表面应平整,不得突出接缝混凝土表面。

(5)嵌缝完毕后,密封胶未固化前,应做好保护工作。

验评标准: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防水混凝土

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蜂窝、露筋等缺陷;

表面裂缝宽度≦0.2mm,并不得贯通;

混凝土厚度允许偏差-10mm~+15mm;

保护层允许偏差±

10mm;

水泥砂浆防水层(找平层)

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做成圆弧形;

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5%;

卷材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

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结牢固,密封严实,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卷材搭接宽度均不得小于80mm;

细部构造

中埋式止水带的中心线与施工缝、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固定牢靠、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防腐处理;

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密封材料应嵌填严密、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下塌现象;

5、资源配置

5.1劳动力配置

每个作业班组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数量

用途

1

模板工

2名

变形缝模板安装

2

混凝土工

变形缝混凝土浇筑

3

热熔工

1名

橡胶止水带连接

4

普工

配合止水带连接及变形缝填充、嵌缝

5

测量工

测量、放线工作

5.2主要施工机具配置

主要机具一览表

机具名称

型号

单位

热熔机

150℃

橡胶止水带橡胶热熔连接

电焊机

ZX5-400

钢板焊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高压水枪

12L/MIN

变形缝清理

插入式混凝土振动棒

50

变形缝混凝土振捣

木工机械

变形缝模板加固、支撑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1组织保证措施

6.1.1安全目标

1、安全生产目标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海口市经济建设服务。

其安全生产目标为:

无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无车辆行车责任重大事故。

2、安全责任目标

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安全工作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坚决扼制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恶性事故,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保证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6.1.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保证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及时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限期整改。

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则,实行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方位控制。

6.1.3安全生产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对本工程安全负责。

在其领导下,生产副经理、队长、班组长、操作工人,逐级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部设安质部,配备专职安质工程师(安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管理者坚持安全生产“五到位”,即:

健全机构到位,批阅安全文件到位,深入现场到位,检查到位,处理问题到位。

并实行四全(即: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管理。

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工程开工前对参加本项目的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学习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规则、规定。

制定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由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工程师(员)进行技术交底和讲课,并结合本项目各阶段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重点进行教育和宣传。

不定期组织安全讲课活动;

作业班组,每天班前进行安全操作讲话。

对特殊工种,如:

起重工、电工及各种机械操作司机等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坚持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月一次,工班一日一次。

检查时领导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填入检查记录表中。

重大问题,要签发安全隐患通知书,采取对策,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

6.2技术保证措施

6.2.1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⑴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

②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

⑵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

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负责人同意。

⑶电工、起重机司机和各种特种设备、机动车辆操作人员、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6.2.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⑴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全部架空,采用三相五线制。

⑵施工现场供电线路、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及拆除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经有关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的维修电工)进行。

⑶配电房内安全工具及防护措施、灭火器材必须齐全。

⑷对移动机具及照明的使用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机具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锁”,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7.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7.1质量保证措施

7.1.1质量目标

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确保工程达到合格质量标准要求。

7.1.2质量保证制度措施

制度是管理的灵魂和手段,建立以技术责任制度为中心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保证技术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手段。

(1)施工规划制度

施工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制定施工方案。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安排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选用施工机具等必须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为目标。

在施工方案中,必须设计出保证质量、进度、安全的技术措施,并要注意方案的对比和选优。

(2)设计文件审核制度

图纸审核作为一项技术管理制度,工程开工前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得到设计单位答疑后,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3)开工报告审批制度

工程开工前按合同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项目开工报告,在开工准备、工作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获得认可和批准、开工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监理工程师发布开工令,方可开工。

(4)测量复核制度

为加强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防止因测量失误造成质量事故,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及“换手测量”制度,确保测量结果真实有效,满足精度要求。

对测量计算资料必须经复核并签字确认后,现场施测。

(5)技术责任制度

建立以项目技术负责人负总体技术责任,各部门、各专业工程师以至施工员负相应技术责任的技术责任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负责,谁交底;

谁交底,谁检查”的原则划分技术责任。

安全、质量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出的问题首先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责任,然后再查一线人员的操作责任。

(6)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审确认后,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重点监控部位及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图

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工班长、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使技术要求、质量要求传达到每一位作业人员,作到每项工程无技术交底不开工。

(7)工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把好进料关。

各类建筑材料运到现场后,由试验人员进行现场取样试验,对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

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均应有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

进场后分类堆码,挂牌标识。

⑻工艺流程规范操作制度

建立以工班长为责任人的工艺流程负责制,使每一工序的工艺流程有专人负责,确保流程有效。

在每个工序实施作业前,由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工艺流程交底。

交底内容为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