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970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1 大小:9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1页
亲,该文档总共1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1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乘法

课题

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总课时: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笔算44×15

行间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师:

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错者说明原因。

并相互说一说

指名口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读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条件和问题?

2.启发思考:

要解决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怎样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

144×15

3.激励探索

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

4.提问计算方法,并由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及书写格式。

5.追问:

为什么十位上的1乘144的积的个位与1对齐?

6.总结算法

师:

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

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

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指名口答

三、拓展练习

1、笔算375×24=309×26=248×45=

2、想想做做

(2)

错误原因

(1)用2去乘时积的末尾应和十位对齐。

(2)2没有和中间的0相乘。

(3)3成248的结果是744。

3、想想做做(4)

从表格中知道什么信息?

怎样求总价?

先做第一题

个别板演

相互检查

完成下面2题

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观察表格

口答,填写

汇报交流结果

四、评价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

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52×157=456×23=

二、一列火车有12节旅客车厢,每节车厢可坐114名乘客。

这列火车一共可坐多少名乘客?

教学反思:

1.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总课时: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想想做做第5-10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口算练习

32×350×943×232×30500×920×34

32×3050×7060×80320×35×1104×900

口答结果

二、笔算练习

28×7645×207575×14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题怎样计算?

为什么?

第二题运用简便方法的给于表扬学生独立计算

板演

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之处

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火车每小时行112千米,大约13小时行完全程,北京到上海的公路汽车每小时行105千米,大约12小时行完全程。

告诉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铁路长多少千米?

公路长多少千米?

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第3页(8)

人均年收入和人均月收入各是什么意思?

3.思考题:

(1)观察题目,已经知道哪些数?

(2)你觉得哪些方框里的数可以确定,根据是什么?

(3)然后你又能知道哪些方框里的数?

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

独立解答

学生口答问题

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

独立解答

观察后指名口答

独立填写并算一算填的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

四、评价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明白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54×78=29×164=

二、解决问题。

1、某超市今年一月份共用电325千瓦时。

照这样计算,今年大约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

2、某小学校园是一个长123米、宽89米的长方形。

(1)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为了扩建操场,要将校园的宽增加8米。

扩建后的校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学反思:

课题1.3、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总课时: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计算、比较的过程,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新课。

笔算:

32×4050×33

检查练习情况。

独立计算,板演

交流计算过程。

二、自主探索,交流算理。

出示例题

1、图中告诉了哪些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百和苑小区有850平方米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15克,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怎样列式?

板书850×15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两种方法对吗?

哪种简便?

为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

2、如果如果每平方米每天大约释放氧气20克,那么这个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怎样解决呢?

积的末尾为什么写2个0?

如果草坪面积是800平方米呢?

小结: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试一试:

白菜老师问:

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要怎样列式计算?

850×20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提问:

积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为什么?

指出:

在简便计算时,有几个0不参加计算,就要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观察图

学生尝试练习

竖式不同的学生板演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在练习本上练一练。

板演两种做法。

口答

学生试一试

独立解决并全班交流

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380×22170×60500×3018×400

2、第5页(3)

怎样计算的。

3、第5页(5)

发现什么?

独立计算

口答过程

介绍简算得方法。

填写表格

相互交流,汇报结果

四、评价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类题目如何计算?

你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0×360=90×107=

二、将下表填写完整。

每筐千克数

筐数

总千克数

番茄

25

180

萝卜

30

250

青菜

20

130

教学反思:

课题1.4、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总课时: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及算理。

2.通过对比计算,感知并归纳出乘数与积的大小的变化关系。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

教学步骤

一、创设比赛情境

师:

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哪一组同学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学的最好。

完成第6页的第7题

说说你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

学生在书上直接写结果

汇报交流口算结果和方法

二、乘数与积的大小变化关系想想做做5

1、让学生在书上填好答案。

2、指明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3、和第一栏的两个乘数比,后面的乘数分别有什么变化,积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想想做做6

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算出下面的算式的积各是多少吗?

汇报计算结果,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第8题的第1组:

列式计算

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在书上填好答案。

2、指名的学生说出答案,其他人注意听他说的是否完整。

3、同桌两个人讨论对比的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直接写结果,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独立计算并比一比

同桌相互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三、解决问题

1.第9题:

读题:

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36吨废纸能造出多少千克再生纸?

怎样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计算?

2.第10题:

想一想,方框里可以填什么样的数,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告诉大家吗?

生口答并列式计算

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口答并列式

独立填后,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乘数和积的大小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五、作业设计

一、用竖式计算。

24×650=940×15=

二、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20米,宽45米。

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2、某果园的一块长方形地里有200行果树,每行40棵。

这块地里的果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课题1.5、练习一

(1)总课时: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数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整理算理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0的乘法,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怎样来乘。

末尾有0的乘法要怎么乘。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二、口算

创设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同时选出“计算能手”。

完成书上第7页第1题。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做。

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书上完成口算。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中20×50013×300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三、竖式计算260×1467×189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

乘数末尾有0呢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随堂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4、在随堂本上列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口答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一第3题

怎样算每小时出生的婴儿数量?

为什么用140乘60?

2、第4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京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

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交流

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交流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六、作业设计

一、填表。

乘数3954623478

乘数12438302147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45人。

如果学校组织四年级同学看一场足球赛,已知每张门票16元,买足球赛门票要花多少元?

2、一辆卡车装了44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25千克。

这辆卡车一共装了多少千克大米?

合多少吨?

教学反思:

课题1.6、练习一

(2)

总课时: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练习所学的计算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计算是细心的好习惯,应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4×7×250250×32125×64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反馈情况。

二、解决问题练习一8

1、板书题目。

读题:

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然后算什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练习一9

1.第一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

需要先算出什么?

2.第二个问题要什么条件可以解决?

比一比,这两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练习一12

从题目中你知道些什么?

1.先算出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3.怎样省钱,为什么?

三、思考题

1、用1234组成两个数,乘积最大是多少?

2、得出结论,两个越接近的数,乘的的积越大。

3、用5个数组成三位数和两位数。

指名学生读题目。

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口答

板演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交流

三、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四、作业设计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7×29×25×4125×16

二、解决问题。

1、水果店运来14箱苹果和17箱橘子,每箱苹果20千克,每箱橘子18千克。

(1)运来的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2)运来的橘子比苹果少多少千克?

2、东明和华刚两家批发市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一种品牌的洗发液。

为了促俏,各自打出了优惠广告(如下图)。

某小店要购进145瓶这种品牌的洗发液,应该选择哪家批发市场?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2、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制作量器,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选用学生生活中的学具,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寓于其中,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充实,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

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

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

(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

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

(板书:

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

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

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

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知识。

关于升,你还知道什么?

你还了解什么?

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加深印象,说明理由。

感受容量的含义。

小组交流。

探讨1升到底有多少?

说出思考过程

继续认识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和14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让学生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4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感知1升有多少。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理念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容器,培养对升的感受。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教学调整

一、复习引入

二、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三、运用新知,展示能力

四、解决问题,升华提高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升可以仪用什么符号表示?

(L)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升

1、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一升的量器?

2、出示题目要求:

做一个一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3/4升

(1)分组合作,以组为单位根据手中的材料讨论。

(2)每组选一人汇报可以怎样做

(3)教师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

(4)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

提问。

(1)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制作的结果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

4、用自己做的一升的容器来量一量。

(1)量一升水,试一试能倒几杯?

提问:

一升水能倒几杯?

你一天能喝几杯水,有没一升

(2)估计桌上放着的一碗水比一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升。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碗锅,盆等

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再量一量,看哪组的估计水平高。

2、解决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

(1)谈话:

在找几个容器,先估计能盛多少水,再用自制的容器量一量

(2)汇报估计和测量结果

1、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谈话:

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

让学生读书上的题目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

指名说答案,全班共同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三题

谈话:

知道了一升水有多少,想不想知道一升水有多重?

想一想怎样知道一升水的重量?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体会

同学们回家找一些容器,先估计能盛多少水,在实际量一量,向家长汇报。

学生回答

容量的含义

认识升

棱长一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是一升

学生自主讨论,通过议论,争辩得出最优方案

小组内适当分工,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生将一升水倒入所带的杯子里,小组内合作完成。

让学生把前面获得的感受和经验把一碗水与一升水进行比较,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用自制容器量一升水。

把水倒入自带的容器中,观察水面的高度。

观察本组其他同学水面的高度

学生估计并动手量

学生各自判断,做在书上

学生自主发言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到17页

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和毫升的单位换算。

2、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对毫升有正确的感知

教学难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毫升理性的认识。

教学理念在生活中感悟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对毫升理性的感知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教学调整

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

二、观察实验,体验1毫升的概念

三、再次实验

四、生活应用

五、小结延伸1、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一升有多少?

升还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2、填空:

下面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水?

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钩

(1)电饭锅(图)

1升5升50升

(2)金鱼缸(图)

3升30升300升

(3)饮水机(图)

9升19升190升

1、初步认识毫升。

(1)揭示: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另一个容量单位毫升(板书课题)

(2)交流:

毫升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你在哪里听过或看过毫升?

(3)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

这是老师在超市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能从中了解哪些信息?

(4)介绍: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符号ML表示

(5)小结:

现在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呢?

2、逐步体验1毫升

(1)引导描述:

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毫升有多少吧,先猜猜看,你认为一毫升大约有多少呢?

(2)教师演示,这是一个长宽高都是一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里面盛满了水,把水全部倒进这个量筒,可以看出这些水大约是多少?

(一毫升)

(3)学生实验:

用滴管向小正方体容器里滴满水,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一毫升。

(4)想象:

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毫升有多少。

探索1升=1000毫升

1、实验发现

(1)逐步出示1毫升10毫升100毫升500毫升的容器。

装满水演示。

(2)交流:

一升等于多少毫升?

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

1升等于1000毫升)

2、感知体会。

(做想想做做第3题)

(1)估测:

下面每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

(10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

(2)计算:

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一升?

(3)谈谈你的收获

活化毫升的知识

1、猜数游戏

(1)谈话:

下面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你能猜出来吗?

(2)这是一只针筒,里面的药水比10毫升少,猜猜,可能是多少毫升?

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课件出示两只小药瓶,其中一瓶的药水是10毫升,你能猜出另一瓶吗?

(4)课件出示100毫升的药水袋,说说这袋药水有多少毫升吗?

3,估测实验,做想想做做第2题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5、阅读你知道吗读后指名说体会

拓展毫升的知识

1、提问,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

2、倒100毫升饮料,实验多少口喝完。

再算算一口多少毫升。

学生用手势或身边物体表示一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