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971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docx

高三语文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

2015届高三上学期双周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曾同我争论:

中国的▲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

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

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

我承认我不是▲,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

A.燃眉之急诟病理直气壮B.当务之急诟病义正词严

C.当务之急弊病理直气壮D.燃眉之急弊病义正词严

【答案】C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

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答案】C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诗句与“山当日午回峰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腻山春节气柔

B.海浸城根老树秋

C.乌啄风筝碎珠玉

D.草带泥痕过鹿群

【答案】D

考点: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籍店铺真是只有米粒大小,在一道小街上。

▲有时也遇见克莱曼答斯基女士,匆匆地来匆匆地去。

①犄角儿上还有一张桌子,坐着一个戴近视眼镜的,和蔼可亲的,圆脸的中年妇人。

②屋子有点黑,四壁是书架,中间桌上放着些诗歌篇子,木刻画。

③桌前装着火炉,炉旁蹲着一只大白狮子猫,和女人一样安静无言。

④铺子在一楼,只一间,可是和读诗那座楼远隔着一条甬道。

⑤篇子有宽长两种,印着诗歌,加上些零星的彩画,是给大人和孩子玩儿的。

A.①②④⑤③B.④②⑤①③C.④①③②⑤D.①④⑤③②

【答案】B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对下面这幅丰子恺漫画蕴含的道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不能模式化,否则抹杀学生个性,阻碍特长发展。

B.教育只有遵循一定的套路,才能保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C.只有教育能够改变人,把人培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才。

D.教师不能眼睛盯着结果,要关注教育的过程。

【答案】A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

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

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飱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

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

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

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

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

“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

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

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

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

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

”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

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

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

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

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

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

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

及桓疾困,举营忧戚。

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

吏士男女,无不号慕。

又家无余财,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节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未到而仁奄至奄:

讨伐

B.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罢:

疲劳

C.乘油船别袭中洲别:

另外

D.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恚:

发怒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外示虚弱,以诱致仁”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仁欲以兵袭取州上

B.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

C.以逸待劳

D.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小题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

(4分)

(2)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4分)

【小题4】面对曹仁大军来犯,朱桓如何分析己方优势鼓励将士?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

(1)到任遇到疫病流行,粮食歉收而昂贵,朱桓分派属下好的官吏,用医药抚恤安慰。

(4分)

(2)但是(朱桓)轻视财物看重德义,加上记忆力很强,和人见一面,数十年不忘。

(4分)

【小题4】将帅智勇;士卒以逸待劳;占据城池地形之利。

(每点1分,答三点得4分)

试题分析:

 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

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

孙权为将军,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职,被任命为余姚县县长。

朱桓前往余姚上任正遇上当地瘟疫流行,粮食缺乏价钱昂贵。

朱桓分派正直的官吏去各地慰问关心,赠予医药,粥饭供应不断,士人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

他被升为荡寇校尉,带兵二千员,让他在吴郡、会稽两地招募。

他收集散兵游勇,一年之间,得到一万余人。

朱桓后来接替周泰为濡须督。

黄武元年(222),魏国派遣大司马曹仁率领步、骑兵数万进军濡须,曹仁打算用兵袭击攻取濡须口水洲上吴军营寨,却先放出消息,说要东往攻打羡溪。

朱桓分出部分兵力赶赴羡溪,兵卒已出发,突然得到曹仁已进军至濡须仅离七十里的消息。

朱桓赶紧派人去追回去羡溪的部队,部队未赶到曹仁大军已突然杀来。

当时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兵卒,在原地者只五千人,诸位将领心中悬悬,各人都很畏惧,朱桓向他们喻解形势,说:

“凡遇两军交战对阵,胜负取决于将领,不在兵卒多少。

各位听说曹仁用兵作战的才能,与我朱桓相比如何?

兵法上所说的客军超过守军一倍的情况,是说双方都处在平原地带,无城池可以据守,又指双方的兵士勇怯状况相同的情况而已。

如今敌人既非智勇之将,加之他的士卒都很胆怯,又千里徒步跋涉而来,人疲马惫,而我与各军共据守在高城,南面濒临大江,北面背靠山陵,以逸待劳,作为主人抵制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优势。

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不值得忧虑,何况曹仁等人呢?

”朱桓因而偃旗息鼓,外表上显示自己兵力薄弱,以此诱骗曹仁前来。

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另分派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

而中洲是军中将领家属所在的地方。

曹仁亲自率领万人留守橐皋,又作为曹泰等人的后盾。

朱桓所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分队攻击常雕等,朱桓等人则亲自前迎抵御曹泰,烧毁曹营后敌军败退,于是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押送武昌,在战斗中斩死和溺死的敌兵千余人。

朱桓性格喜爱护短,耻于落在人后,每次临阵对敌交战,受到节制约束不得自由,他就动辄发怒激愤。

然而他轻财好义,且强记能力好,与人见过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他的部下万多人,他们的妻小他都认识。

他爱惜养护官兵,赡护他们的亲属,俸禄财货,都与他们共同分享。

及至朱桓病重,全军忧伤悲戚。

朱桓六十二岁时去世。

军中官兵及亲属男女,无不痛号思念。

他家无积余财产,孙权赐给食盐五千斛以接济丧事。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本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至德二载(757)李白因参与李璘军事行动系浔阳狱,次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小题1】请分析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3分)

【小题2】古人评尾联说:

“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又有人说:

“赠字说得精神,若用予字,则浅矣。

”请作简析。

(4分)

【小题3】“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为何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4分)

【答案】

【小题1】奠定了全诗悲愁的情感基调(2分),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关心和思念(1分)。

【小题2】用“予”用“吊”只写出同情(2分),用“赠”才能写出李白和屈原同冤(2分)。

【小题3】通过形象的比喻手法,富有情感的议论,(2分)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来才华出众者命途多舛的历史事实,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2分)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

 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

“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有“怅望千秋一洒泪”之痛:

“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

此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高步瀛引邵长蘅评:

“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地。

”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2)▲,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5)▲,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寄意寒星荃不察,▲。

(鲁迅《自题小像》)

(8)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答案】

(1)而御六气之辩

(2)乘骐骥以驰骋兮(3)枯松倒挂倚绝壁(4)侣鱼虾而友麋鹿(5)天街小雨润如酥(6)庭下积水空明(7)我以我血荐轩辕(8)则孤陋而寡闻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水波卖牛

朱雪

(1)初秋,一大早,水波就把牛从家里赶走了。

(2)水波赶着牛路过里湾,路过石嘴。

他望着苞谷地、望着稻田,望着路边的树……苞谷地一片浓浓的绿,稼秆上的苞谷穗,还是青壳子。

田里的早稻已熟了,黄亮亮儿的一片。

油桐树和橡树、柿树上都缀着果实。

油桐叶就像人的手掌似的,伸了几个尖尖儿出来。

有的油桐叶是心形,托着又小又圆的青桐籽。

橡子比桐籽还小,长圆形的,外壳扎乎乎的。

最招人喜爱的是柿子。

挂在树上红了,黄了的柿子,可以让人馋得流口水。

(3)水波走在石嘴上的柿树下,两只红柿落在他的脚跟前,一只立刻变成了柿泥,另一只蹦了几下,躺着了。

水波把没有摔烂的那只红柿捡起来。

一看,柿子有虫不能吃,又猛地扔出去了。

扔在了路下面的苞谷地。

他拉了一下牛绳,看见牛也在看苞谷地。

牛还回头朝池塘的方向看去。

它像是在看它喝过水的池塘,又像是在看池塘边黄了的稻田。

水波也跟着牛看去。

他又用手拍了下牛背。

牛抖了抖身,牛尾巴翘起来,刷了下他拍过的地方。

  

(4)牛突然对着田,对着苞谷地,长哞了几声。

样子似乎在跟它的朋友打招呼。

它欢快地走了一会儿,又回头看着水波,好像不懂主人要把它朝哪里赶。

因为平常它是在河滩上和山坡上吃草,那是它熟悉的,不从这条路经过。

  

(5)走完了村里的庄稼地,水波仍然牵着牛顺着大路走。

牛站着不动了。

它回头,像在问水波到底要去哪里。

  

(6)走!

水波不看它,用棍子抽了一下牛。

  

(7)牛挣脱着绳子,步子跨向了路边,仰着头。

水波拽着牛绳,又抽了它几棍子。

牛一个转身,气汹汹地冲水波瞪眼。

水波一愣,蹲下来,把头埋下来。

有些懊恼。

牛把脖子伸过来了,用牛脸磨擦着他的胳膊,眼神温和。

水波摸了摸牛脖子,站起来,牵着它,继续朝前走。

  

(8)牛又是一声长哞。

(9)走出梅花塘。

走过三道弯,再过三道梁。

一路上,望见庄稼,望见绿水,望见行人。

只有踢蹬踢蹬的脚步声。

水波和牛都沉默着。

(10)快到秀水街时,水波让牛在路边吃了一会儿草,又找了个干净的水坑,让它喝饱,才朝街上牵去。

(11)街上很少有牵牛的。

客车和小车子,半天才看得见一二辆。

自行车、摩托车、货车要多一些。

虽是水泥路面,扬起的灰尘,依然从车碾子中间扩散开来。

(12)在大街道一侧的岔口深处,水波找到了一个小型屠宰市场。

水波拉着牛,在屠宰场站了一下,一个一脸黑肉的生意人朝他靠近了。

水波捡了个干净的位置站定,跟生意人谈价。

在他的旁边,地面是红色的。

血迹染红的,飘着腥味。

是猪血、狗血、羊血,还是牛血,很难分得清楚。

粪便,却是一目了然的。

牛把头扎在地上,嗅着血,又对着不远处一泡同类的粪便,一声长哞。

那叫声很悲凉。

(13)谈定了,一千二百块。

够水波的学费了。

(14)牛大滴的眼泪掉落着,眼巴巴地看着主人。

水波不看它。

  

(15)在生意人要牵牛绳时,水波紧握着牛绳不放。

牛卖了,家里的地用什么耕种!

它是家里的一个好帮手啊!

没它不行啊!

水波犹豫起来。

生意人抱怨水波不该做事婆婆妈妈的,说再给他加一百块。

水波想卖。

他蒙着头,想了半个小时,拍拍牛头,说,回家啦。

  

(16)回来的时候,牛很高兴,就连叫声也是快活的。

走在街上,它挣开绳子,仰起脖子叫了一声,叫声引来了他人的目光。

路上过来了一辆车。

它停下来看车。

车驶过去了,它嗅着扬起的灰尘。

水波追上来了,它撒着欢子。

  

(17)水波唤着:

牛娃儿,妈儿呀,妈儿——呀!

  

(18)牛站着等水波。

  

(19)水波重新把牛绳攥在了手里。

出了秀水街,牛又撒欢跑着,水波紧紧地跟着它。

跑一阵,歇一阵。

太阳洒在水波的背上,也洒向牛;秋风抚着水波赤着的胳膊,也抚摸着牛的身子。

快晌午了,水波赶牛又经过石嘴大柿树的时候,他把牛绳解了。

野鸡翅、茅草芽子、小檀树叶、狗尾草、枸杞叶。

牛在树下跑来跑去,寻着可吃的草。

(20)水波站在树下。

如果真的不可以再去上学,他打算出去打工。

(节选自长篇小说《梅花塘》)

【小题1】第(6)段与第(14)段两次写到“水波不看它”,分别表现了水波的什么心理?

(4分)

【小题2】第(7)段描写牛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3】小说中的水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4】“牛绳”在水波手中由“牵”而“解”,请探究这一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1】第一处:

矛盾、犹豫而难以决断。

(2分)第二处:

伤心与不忍。

(2分)

【小题2】牛愤怒而温情的表现衬托出水波的矛盾和犹豫,(2分)通过客观物象表现人物内心丰富而曲折的感受,心理刻画细微而有情致。

(2分)

【小题3】水波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不安于命运安排、又知变通的淳朴善良的农村青年。

(6分)

【小题4】“牛绳”由牵而解的细节,表现了水波追寻理想、思考如何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

(2分)作者选取富有象征意味的细节,在极具层次的推进中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要从根本上改变生存困境,只有走出乡村,闯荡世界,才可能改变命运,实现理想。

(4分)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

由牵而解的细节,表现了水波追寻理想、思考如何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

在极具层次的推进中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

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文章达意

徐建融

作文无定法,“辞达而已矣”。

“辞达”,也就是作者必须把自己所要讲的意思表达清楚,让人看了能够明白。

但欧阳修说:

“得者各以其意,披图所赏未必是秉笔之意也。

昔梅圣俞作诗,独以吾为知音,吾亦自谓举世之人知梅诗者莫吾若也。

吾尝问渠最得意处,渠诵数句,皆非吾赏者。

以此知披图所赏,未必得秉笔人之本意也。

”梅尧臣的诗,应该说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了吧?

但知音若欧阳修,居然未能明白他的“最得意处”。

这就是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并不是因为梅诗或莎翁的表述未能达意。

一千个读者面对同一部《王子复仇记》,尽管有“一千个”,但只要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有人读出了“李尔王”,有人读出了“奥赛罗”,那么,这部《王子复仇记》也还是达意的。

每有美术家请评论家为自己的作品写评论,美术家往往不满:

“评论家根本不懂画,他写的根本就不是我的意思!

”这就是“披图所赏未必是秉笔之意也”。

其实,就是美术家本人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各以其意”,对景写生未必是物象之意呢?

即使撇开时空立场的不同,面对同一时空中的黄山,也是“有一千个画家就有一千座始信峰”。

黄山,是绝不会责怪画家没有得山之本意的。

清代时,罗聘为袁子才画肖像,画成,妻子僮仆皆不识所画者是谁,罗聘独以为形神兼肖袁子才。

子才不能自见,乃作“二我论”,以为我之为我,实有两相,妻子僮仆眼中所见为一我,罗聘眼中所见为又一我。

所以说,美术家的创作是一件独立于对象之外的作品,它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以对象为依据的一件“作品”;评论家的评论是一件独立于作品之外的作品,它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以作品为依据的又一件“作品”。

假设以马为对象,第一件作品只要不是“指鹿为马”,则即使把白马画成了黑马,把牡马画成了牝马,虽未必是对象之“本意”,也还是可以称之为达意的。

而以《马图》为对象,第二作品“按图索骥”所得,只要不是蛤蟆,则即使把黑马认作了白马,把牝马认作了牡马,虽未必是《马图》之本意,同样可以称之为达意的。

当然,再有第三者来读评论家的作品,所得的同样有可能不是评论家之本意。

前人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又谓“诗无达诂”,有以哉!

【小题1】第一节中引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何作用?

(6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全文的结构思路。

(6分)

【小题3】作者认为“达意”的含义是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1】证明“各以其意”未必“秉笔人之本意”的观点,(3分)为下文针对美术家等的分析论述提供依据。

(3分)

【小题2】首先以典型事例引出论题;(2分)再以美术创作与评论为例具体阐述“各以其意”与“秉笔之意”的关系;(2分)最后,得出结论,揭示“文章达意”的内涵。

(2分)

【小题3】依据对象(2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2分)与理解(2分)。

【解析】

【小题1】

考点: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

依据对象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与理解。

理解词语含义不要总停留在某个词上。

要仔细把句子读完,根据全句的意思、邻近句子的含义甚至前后段落的段意确定语言环境,然后从这些语言环境中找出与词语相关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推知词语含义。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它显示了深度的有限。

【答案】

比成功更宝贵

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

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

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长在。

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

 

  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不必说世俗的成功,社会和历史所承认的成功,即便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标。

在这里,目标即寓于过程之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这种追求愈执著,就愈是超越于所谓成败。

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哲也许更是贤哲,一个身败名裂的圣徒也许更是圣徒。

如果一定要论成败,一个伟大的失败者岂不比一个渺小的成功者更有权被视为成功者?

  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

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在艰难中创业,在万马齐喑时呐喊,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这是一种追求。

在淡泊中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贫,这也是一种追求。

追求未必总是显示进取的姿态。

  船舷上,一个年轻的僧人面朝大江,合目伫立。

望着他披带青灰色袈裟的朴素身影,我想起刚才在船舱里目睹的一幕,不禁肃然起敬。

船舱里闷热异常,乘客们纷纷挤到自来水旁洗脸。

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

终于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

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

“请,请。

  我知道,这也是一种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