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978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管理学全套笔记Word下载.doc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和有关的社会及个人现象。

因此,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和其他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大同小异,所采取的角度和面对的问题极为相似,只是多角度分析的问题和层次有所不同。

管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可以分为哲学层次上的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论。

方法论的第一层次是哲学层次上的方法论。

泰罗(F.W.Taylor)创立的管理学研究应以科学调查为指导原则的研究思想。

古典管理学的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方法论。

管理学哲学层次上的方法论的危机

管理学研究的主流方法

研究方法论上的是实证科学的角度(positivistperspective)和诠释范式的角度(interpretiveparadigm)。

实证主义的理论逻辑立场的特点。

管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往往被称为研究设计法(researchdesign)。

诠释范式方法的冲击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学的研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对或者错的方法,重要的是能够采纳不同的看法,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考虑管理问题。

四、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间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管理学的焦点问题是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问题,因此,早期的管理学文献及研究大多集中于如何改善组织内的工作方法和组织结构,以使一般的生产力得以提高。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统称为组织理论(organizationaltheory)。

以“人”为本的研究和讨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学发展的重点课题。

这包括了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behavior)和人力资源管理学(humanresourcemanagement)两个方面。

战略管理学(strategicmanagement)是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型企业的管理(smallbusinessmanagement)。

比较管理(comparativemanagement)和跨文化管理(cross-culturalmanagement)问题。

近十年来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可以反映在组织理论的发展几个方面,相继出现了种群生态理论、制度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代理理论等主要理论流派,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各种学科对管理学的不断渗透。

五、管理学应用的热点课题

近十年来,管理学的热门课题指出了管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广泛性应用问题,在西方企业组织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组织的再造工程(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

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s)。

领导风格(LeadershipStyle)。

无疆界的世界(BorderlessWorld)。

第二章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Culture)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起源、作用、组织文化的形成、组织文化的分类、组织文化与组织的成效的关系和我国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问题。

一、组织文化理论概述

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组织内各种由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期望、理想、价值观、态度、行为以及思想方法、办事准则等。

这些由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belief)、期望(expectancy)、理想、价值观(value)、态度(attitudes)、行为准则(ageneralguidetoactions)能够使员工凝聚在一起,帮助他们了解公司的政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组织规范、组织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

组织文化的层次:

位于组织文化最核心的是文化基本假设;

其次是价值层面;

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

位于最表层的是组织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

组织文化在其最表层,在表面上是可见物像和可观测到的行为——即组织成员之间共享的有关人们穿着和行动的方式、表征、故事和仪式。

文化基本假设和价值层面问题是组织价值观一般化的问题。

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实际上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

组织文化兴起于80年代初期。

组织文化兴起的原因是当时美国的企业受到日本企业的挑战,生产力和创新力明显下降。

80年代初期组织文化理论讨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的管理人员可以创造或改变一家企业的文化。

80年代初期组织文化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二是假设一家企业只有一种单一的组织文化。

80年代初期组织文化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三是假设一家企业只有一种单一的强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作用。

组织文化对于员工行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代组织渐渐拓宽了控制幅度,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引入了工作团队,降低了组织的制度化、形式化程度,授予员工更大的权力,这些都要求一种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提供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从而保证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一般认为,组织文化的作用是可以使组织的运作更加成熟;

可以使员工更投入公司;

可以为组织带来利润和成效。

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特点。

二、组织文化的形成

组织文化形成于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文化也会发展变化。

组织文化形成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其一是适应外部环境和生存的要求;

其二是内部整合或一体化(internalintegration)的需要。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组织文化在组织中发挥两个关键的作用:

1)整合组织成员,以使他们知道该如何相处;

2)帮助组织适应外部环境。

在强化和维系组织文化的方式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社会化是向新来的员工传递组织的基本经营哲学和管理理念的过程。

利用组织的奖赏制度。

经理人员的个人操守、品德和信念也是重要的一环。

企业的礼仪典章也是促进组织文化深化的有效方法。

企业面临危机的应变方法,也对促进组织文化的建立有一定的意义。

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尤其是组织的创始人对组织的早期文化的形成影响巨大,往往因为其个人的经营哲学而建立一些特定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互相配合而产生的,其核心是管理层所希望达到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以及他们理想中的组织生活。

三、组织文化的种类

如果要对一家企业的组织文化进行分类,首先要假定的是这家企业只有单一的组织文化,或者只有一种主流文化。

如果组织内有不同的次文化或亚文化,首先要克服的是找出不同次文化或亚文化的基本单位,才可能进行有效地分类。

早期的组织文化分类比较粗略,多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分类。

丹尼逊和梅士拉非常注重组织管理中的战略和外部环境这两大要素。

丹尼逊和梅士拉利用了莫顿和布莱克的管理方格图(managerialgrid),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来划分出四种不同的文化特性。

奎因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应用竞争价值结构来分析组织文化。

学者们也建立起了一套量表来应用此结构,其信度和效度也被接受。

早期的组织文化分类实质上重视现实,可惜对组织文化的实质性问题的揭示并不深入和深刻,但不能否定他们在组织文化分类方面所起到的先导性的作用。

丹尼逊和梅士拉、奎因和他的同事们却利用了谢恩的研究成果的思路,选择了若干对极点来进行分类,各个极点之间实质上是可以撞击的,撞击的结果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类组织的文化。

四、组织成效与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能够调准组织内个人的目标,在大家互相认同的某些价值观之下,每个人的办事方法和目标导向便可以得到一体化,因而比较能够同心协力地完成组织的目标,从而提高组织的成效。

而且,有效的组织文化更可以增加员工的投入感和起到激励作用,使员工更加注重组织的利益,因而达到优秀的表现。

然而,困难的是,组织的成效有多个指标,衡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衡量组织的成效方面,有多种方法:

目标方法、系统资源方法、利益相关者方法和内部过程方法。

从组织内部过程方法来看,衡量组织成效的指标有:

(1)浓厚的组织文化和积极的工作氛围;

(2)团队精神、群体、忠诚度与团队工作;

(3)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信心、信任和沟通;

(4)决策靠近信息资源,而不管这些资源处于组织图上的什么位置;

(5)非扭曲的横向和纵向的沟通(long-linkedcommunication),共享相关的资料和知识;

(6)管理者因业绩、成长和组织分支机构的发展以及创造了有效的工作团队而受到奖励;

(7)组织与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组织利益解决因超越计划而引起的冲突。

组织文化的研究者强调内部过程方法对组织成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目标决策是多目标决策。

因此,在设计组织文化的目标时,必须有所取舍,不要奢望能够制造出一种组织文化来实现组织所有的目标,或者说,在组织文化与组织成效关系上,只存在着次优解,而不存在着最优解。

但并不排斥一个企业组织朝多个目标来塑造组织文化。

五、我国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

在我国企业的组织文化中,受到传统中国文化和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组织文化的双重影响,因而具有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

所以,我国企业组织文化的形成既受传统中国封建文化及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历史的烙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和过渡,组织文化这种建立在特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也开始产生位移,形成了在当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组织文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市场机制及其经济杠杆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我国企业组织文化的具体表现。

——无文化现象。

——文化愚民现象。

——文化理想主义现象。

——许多企业的组织文化抑制了人的个性现象。

——许多组织存在着文化的惰性和组织价值理念变成僵化准则现象。

——注重组织文化的表层形式,忽视了组织文化的内涵。

 

我国企业组织文化重构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强调从增强企业主体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入手,因而在组织文化中应注重创新的观念,只有创新才能取得并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是要使企业组织的员工有归属感和努力地投入工作,这必须从奖励制度和团队工作入手。

三是要杜绝组织文化中的狭隘观念。

 四是要防止企业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管理制度发生碰撞。

五是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要强调物质基础位移的重要作用。

 六是在组织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要防止组织文化的“水土不服”现象。

六、组织文化理论小结

组织文化的实用价值已被众多的研究者肯定,它对组织成效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组织文化理论是顺应时代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它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对组织管理者来说,不能照搬别人成功的模式,文化并不能随便移植,不论国内外成功组织的文化,并不一定适合于本组织。

因此,要求管理者不断尝试和摸索自己的路向,才能塑造出适应本组织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的组织文化来。

第三章战略(Strategy)

本章介绍学习战略的环境理论分析框架;

战略构造分析框架;

竞争战略的产业选择与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

竞争战略的市场定位理论;

竞争战略的行为与过程分析理论。

各种战略理论的分析方法都是站在特定的角度对无限的现实世界所做出的选择,每一个学派都试图从战略要素的某一方面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诠释,他们所用的分析方法事实上都是对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一、战略的环境理论分析框架

战略的环境理论分析框架是战略管理环境学派对管理理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环境学派就是以外部环境为重点的战略观念所形成的一个学派。

它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作用,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其生存的环境,充分了解并掌握环境变化的特点,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广义地讲,环境是无限的,并且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个因素。

企业的外部环境按层次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作业环境、竞争或行业环境、一般环境或宏观环境。

组织的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level)来分析:

(1)组织集(organizationsets);

(2)组织人口(organizationalpopulations);

(3)生态社群(ecologicalcommunity)。

组织环境的理论及其演变。

分析环境类型及演变的一般理论,其代表性理论有伊麦里与特里斯特的理论和安索夫的理论。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的反应。

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组织设计的问题。

组织与环境两者相关联的主要理论。

战略选择模式(strategicchoicemodel);

群体生态模式(populationecologymodel);

工业组织模式(industrialorganizationmodel)。

二、战略构造分析框架

战略构造框架的理论设计。

安德鲁斯的“TOWSMatrix分析构架”。

战略适应概念的发展。

内外配合协调是指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不但要达到内部协调(internalfit),又要外部适宜(externalfit)。

内部协调是指企业各类运作流畅,职工之间合作顺利以及职工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

而外部适宜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行为标准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

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外部适宜往往比内部协调更为重要。

战略构架的构成要素。

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订和实施计划人员必须对高层管理者负责;

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等等。

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的基本构架是由战略、环境、组织三者构成。

三、竞争战略的产业选择与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

企业竞争战略(competitivestrategy),主要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向、目标、方针及其策略。

其内容一般由竞争方向(市场及市场的细分)、竞争对象(竞争对手及其产品和服务)、竞争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三个方面构成。

竞争战略领域及其分析框架的创建。

迈克尔·

波特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波特竞争战略模型(Porter'

sModel)。

波特提出的三种可供选择的竞争战略:

整体成本领先(overallcostleadership)、差异化(differentiation)和聚焦(focus)三大战略。

迈尔斯—斯诺战略模式。

迈尔斯——斯诺战略模式所提议的战略共有四个,分别是开发型战略(prospector)、防守型战略(defender)、分析型战略(analyzer)和被动型战略(reactor)。

竞争对手理论分析模式。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如何辨认和识别竞争对手;

二是如何分析竞争对手;

三是如何把握竞争对手的市场行动信号。

四、竞争战略的市场定位理论

竞争战略\,又称经营战略或商业战略\,其中心内容是寻找在某一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而所谓的竞争优势,不外是指企业具有某种其竞争对手所没有或相对缺乏的特殊能力,以便能更有效、更经济、更快捷地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竞争战略取向的选择。

企业可依据现时的产业竞争强度分析结果,考虑一种可成为努力目标的竞争优势,即低成本或差异化,再斟酌企业的竞争范围(competitivescope)即大(阔)市场或小(窄)市场,然后在下列四种取向中选择最适合企业本身条件的一种:

1、低成本配合大市场(成本领先战略取向);

2、低成本配合小商场(成本聚焦战略取向);

3、差异化配合大市场(广义差异化战略取向);

4、差异化配合小市场(聚焦式差异化战略取向)。

竞争力量模型及一般战略。

任何产业中的竞争强度(intensityofcompetition)普遍受到五种结构性因素(structuraldeterminants)所产生的互动力量的影响,其中包括:

⑴、新企业加入竞争行列的威胁力;

⑵、具有类似功能商品的取代压力;

⑶、买家的讨价还价力量;

⑷、供应商的讨价还价的力量;

⑸、现有竞争对手的角逐对抗力量。

一般战略的三种分类:

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三大战略。

日本式企业竞争战略。

1、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差异(intensityfunctionaldifferentiation)

2、利用对手的弱点(exploitcompetitor'

sweakness)

3、不断问为什么(ask“why—whys”)

4、为使用者寻求最大利益(maximizeuserbenefit)

竞争战略定位学派理论的评价。

五、竞争战略的行为与过程分析理论

随着战略思想意识的引入及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也在不断转移,逐步从注重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展到注重企业的内部条件,并最终转向以内部条件为重心的战略及战略管理观念的能力学派理论。

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与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的观念强调了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组织的内部,企业新战略的采纳则依赖于公司现有的资源水平及体现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与其说市场竞争是一种基于产品之上的竞争,还不如说是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

核心能力的产生与发展。

核心能力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核心能力观”。

二是“整体能力观”。

三是“动态能力观”。

能力学派的理论创新。

第四章计划(Planning)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学习计划的任务和内容、确定目标及其次序、目标管理、计划的编制、组织执行和战略规划等问题。

计划就是通过调查研究,预见将来,制定出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统一组织和指导组织内部各单位、各类人员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的宗旨。

计划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任何组织为实现自身使命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一、计划的任务与内容

计划的重要性。

1.组织宗旨的实现必须有计划;

2.计划贯穿于组织系统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组织活动的始终;

3.计划是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服务的;

4.计划职能具有领先性,为实现其他管理职能提供基础;

5.计划是调节和相对稳定一个组织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紧密联系的工具。

计划的任务。

1.确定目标;

2.分配资源;

3.组织业务活动;

4.提高效益。

计划工作的内容。

计划工作的内容分为:

宗旨或使命、目标、战略或策略、方针政策、规章、程序、规划、预算等。

从计划职能的实现过程来看,它们是一些相互关系的多层次关系。

二、确定目标及其次序

在确定目标时必须考虑三个方面:

目标的优先次序,目标的时间和目标的结构。

目标的优先次序。

目标的优先次序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组织的各个目标按主次轻重排队的顺序。

确定目标的优先次序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合理的方法来分配其资源。

目标的时间。

目标的时间因素意味着实现目标的时间长短有不同。

许多组织为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计划,这个做法就是考虑到目标的时间因素。

目标的结构。

组织一般分为若干管理层次及若干管理部门,这就要求为每个层次、部门规定目标,每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