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13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docx

高中化学《环境保护》2课时教案备课资料附综合能力训练题

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通过参加环境教育活动,学习一些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2.通过收集、调查、发言,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科研实践、组织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水污染、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组织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自备图片、软件资料等

  ●资料准备

  课前按组分配,收集、查寻资料解决相应问题

  1.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

  3.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家宠”与疾病

  4.地球人采取的行动

  从身边做起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由指定学生,结合大屏幕图片,有感情地引出.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一幅多么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屏幕按文字顺序逐一显示图片):

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呼:

“SaveOurSoul”(拯救生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板书]第四节 环境保护

  [说明]“环境保护”四个字写大一些,其中“环境”二字用绿色粉笔写出以突出主题.

  [屏幕显示]联合国决议,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

  [讲述]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宇宙空间.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界是四大环境要素.

  曾经,人们是那样和谐愉快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今,“潘多拉的魔匣”被打开了.请看,“天堂”被蒙上了阴影;请听,生命之泉的呻吟;母亲河在哭泣,苍天在流泪……我们的家园正在忍受着魔鬼的蹂躏.

  [师]生活和生产中的很多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例如,汽车排放尾气、吸烟、燃烧含硫煤、食物腐烂等.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本节课我们将共同讨论学习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造成污染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污染的办法.

  [学生活动]讲述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由第一小组同学完成).

  [归纳]屏幕显示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

  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煤尘、放射性物质等.

  1.来源:

煤、石油的燃烧,矿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

  2.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植物生长

  破坏建筑材料

  改变地球气候等

  [录音回放]见资料1、2,危害事件举例(可视学生资料而定,需作充分准备,避免重复).

  [学生活动]概述“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概括]录音回放,见资料3.

  [过渡]那么有哪些治理办法呢?

  3.治理:

  综合治理:

调整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订标准、加强监测.

  [投影练习]1.造成大气污染的SO2主要来源于( )

  A.自然界硫化物的分解B.大量含硫燃料被燃烧

  C.火山喷发D.金属矿石的冶炼

  答案:

B

  2.实验室中制取下列气体,不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O2 B.Cl2 

  C.SO2 D.H2S

  答案:

A

  [过渡]有一句出自医学名著《东医宝鉴》的名言——“身土不二”.它的意思是:

人身和土是不能分离的,人生活在土地上,食用土地上长出的东西,如果适应环境,就会身体健康.而当人们离开故土,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去学习、去旅游,往往会不适应.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身土不二”说明了人和环境互相依托的辩证关系,当环境遭受破坏以后,人类自身也会受到影响.

  请听来自生命之源的呼唤.

  [学生活动]讲述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由第二小组同学完成).

  [归纳]屏幕显示.

  二、水污染的来源、危害、治理.

  主要污染物:

无机物,碱、盐等,重金属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石油,难降解有机物等.

  另外还有氰化物、酚类、病原体、放射性物质、悬浮固体物等等.

  1.来源:

石油炼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地面淋洗固体垃圾等.

  2.危害:

  污染水源,改变水质,加剧水源危机.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海滨风景区.

  危及人体健康等.

  [录音回放]见资料4、5、6、7,危害事件举例;

  [学生活动]概述“赤潮”与水体富营养化;

  [概括]录音回放,见资料8.

  3.治理:

  控制污水任意排放,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改善用水制度,研究无污染新工艺,合理、科学地施用化肥、农药等.

  [总结]以上我们从来源、危害、治理三方面讨论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可以看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是人的活动.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不仅于此.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城市,可谓高楼林立,居室装饰豪华气派,可就在人们享受优美舒适和温暖时,却不知身边也隐藏着无形的杀手——居室污染.

  那么居室污染有哪些?

其危害是什么?

如何防治?

我们下一节讨论.请同学们继续准备.

 

第二课时

 

  [引言]俗话说: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难防,不等于不能防.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究竟是什么?

下面请第三小组同学代表给大家讲讲.

  [学生活动]讲述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归纳]屏幕显示

  三、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污染物:

CO、CO2、SO2、NOx、NH3、醛类(如甲醛)、酚类、烟雾、烟尘、放射性稀有气体氡、电磁波、螨虫、细菌、病毒等.

  1.来源:

煤、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燃烧,煎、炒、烘、烤等高温烹调加工中产生的烟雾,烟草的燃烧,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地毯中的螨虫,建筑装璜材料产生的甲醛、放射性稀有气体氡,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家宠等.

  2.危害:

引起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导致各种癌症、皮肤病、传染病,影响婴幼儿智力和发育等.

  [录音回放]见资料9、10、11、12

  [过渡]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遣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近年来兴起的家庭宠物热.当我们观赏着鱼儿的嬉戏,聆听着鸟儿的鸣唱,抚摸着温驯的小猫小狗,生活确是情趣盎然,惬意非常.然而,在这惬意的后面却潜伏着疾病的隐患.

  [学生活动]讲述“家宠”与疾病.

  [小结]录音回放,见资料13.

  [引导]由居室污染而引起的种种人身伤害事件,媒体时有报道,因此,为使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安全,必需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3.防治措施: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对电器辐射采取防护措施,并保持距离.

  厨房要有通风换气设施.

  宠物要经常洗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注意及时清除.

  女性朋友要慎用化妆品和日常化学用品.

  建议男士少抽烟或不抽烟.

  [投影练习题]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Cl2,为除去废水中的游离氯,而且使废水变成中性,如果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案处理废水,在A、B处分别注入一定流量的废烧碱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处理.

(1)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气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试写出A、B处应加入处理液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并说明原因.

  解析:

(1)处理含游离氯的废水,所发生的两个反应方程式不难写出.其中氯气的作用有所不同.Cl2与Na2SO3溶液反应,将+4价硫氧化成+6价,而氯元素由0价态还原为-1价,Cl2是氧化剂.而在Cl2跟NaOH溶液反应中,Cl2不仅被还原成-1价氯,而且被氧化成NaClO中+1价氯,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正是本题易错之处.

  

(2)正确选择A、B处应加入的处理液,关键应注意三个箭号所示的液体的流向和题目“使废水变成中性”的目的.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两点,便会做出先加Na2SO3后加NaOH的正确选择.

  答案:

(1)Cl2+Na2SO3+H2O====Na2SO4+2HCl

  Cl2作氧化剂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Na2SO3;NaOH;A处反应生成盐酸,随废水流经B处被一定流量的NaOH中和,使废水呈中性.

  [过渡]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我们不能束手待毙,联合起来,定能将潘多拉的魔匣关上,正所谓众志成城.请看地球人的行动.

  [学生活动]由第四小组代表发言.

  [概括]屏幕显示

  

(1)1972年6月5日至16日,探讨保护人类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交流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同时联合国大会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在这一天发表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以期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求各国政府和公众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全世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共同努力.

  

(2)1973年8月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环境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保工作方针.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3)1985年,在联合国规划署的倡导下,各国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相聚在维也纳,签订了维也纳公约.1987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24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它规定工业国家必须在2000年以前禁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延长10年.1990年,大约有60个国家在伦敦签署了到2000年停止使用和生产氯氟烃及其他几种制品的协议.1992年11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有86个国家的部长和官员们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会议.会议达成协议,发达国家停止生产氯氟烃的日期,从2000年提前到1996年.研制氯氟烃的代用品,寻找“修补”臭氧空洞的方法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无氟致冷设备也成为众多工程师的新设计.

  (4)1991年6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会议就全球环境与发展这一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磋商、讨论.最后,会议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旨在推进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北京宣言》,它表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5)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的盛会.与会者有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近800名与会代表和记者.在这里召开的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大会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或“里约热内卢会议”.会议产生了保护地球环境的5个重要文件,它们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宣言》、《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和《21世纪议程》,其中核心文件便是《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它是文件的纲领,被誉为“地球宪章”.它的中心是:

环境保护应作为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际合作,合作是唯一的选择.正如大会秘书长克里斯·斯特朗所说的:

“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如一个富裕的孤岛漂浮在贫困苦难的海洋上.”

  在这次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前的广场上有一块最引人注目的“地球誓言”的签字墙,墙高达2.5米,宽5米,整个墙面为白底绿字,白色象征着洁净的天空,绿色象征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墙面上用中文、英文等7种文字写着:

“我保证竭尽全力为今世后代把地球建成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家园而奋斗.”醒目的文字表达着全球50亿人的心愿和决心.

  [引导]亡羊补牢未为晚,人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屏幕显示]①开发“绿色能源”是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至少有10多个国家在开发“绿色能源”,以缓解本国能源不足的矛盾,同时也显著地改善本国的环境.开发“绿色能源”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洁净、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将发展能源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②兴建“绿色建筑”是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潮流.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风能、光能等自然能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室内布局非常合理,在装饰时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如油漆要求不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地毯应为无污染、无胶的100%纯毛毯等.为此,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还开发了K玻璃,一种节能玻璃,热量透过这种玻璃时的损失可比普通玻璃减少70%,由于K玻璃隔热性能相当于几英寸厚的砖墙,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将窗做大以充分利用阳光,节约能源.专家对此作过测算,如果英国所有的家庭将普通单层玻璃窗全部换成双层窗户,每年可节省价值10亿英磅的能源费,并使取暖或发电时排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1100万吨,这样节省的价值将更大,生态效益更为突出.

  [讲述]另外还有,如在德国兴起的“多吃豆腐少吃肉”潮流,即要吃“环境餐”,以间接保护自然环境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人们还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成立垃圾管理中心,将垃圾分门别类,以便重新加工、回收利用,达到变废、变害为宝的目的.人们不断研究设计节能的新工艺,开发清洁生产技术,还大力推行城市绿化政策,以绿制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观点.“天”指的是大自然,“人”指的是人为因素,“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天人合一”的观点其实包含着一种持续发展的思想.当今的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爱护地球,关心和解决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必由之路.

  [过渡]“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这是人类共同的呼唤,是当今世界的最强音.那么,作为人类中的一员——一个中学生,我们该有何思考,作何行动呢?

  [学生活动]由第四小组代表发言.“从身边做起与社会责任感”问题的探讨.

  [总结]“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这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环境保护这一功在千秋大业的工作,决不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的责任.地球上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来维护周围的环境.

  作为肩负新世纪历史重任的青年一代,我们应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并自觉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古人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做起,会是怎样的结果?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算术题:

如果把世界上所用纸张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可满足人们对新纸张需求量的75%,这样不仅可使8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免于因造纸而惨遭砍伐的厄运,而且可使环境污染显著减轻.又如,使用易拉罐作为饮料容器将消耗大量的铝,而炼铝又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环境污染.而节纸用纸、不喝易拉罐饮料、回收易拉罐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事件.因此,环境保护就在我们每一位的身边.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胸怀大志的青年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做起吧!

  [歌曲回放]《众人划浆开大船》

  “一根竹蒿,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浆,开动大帆船……”

  [布置作业]调查本地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种类、危害、处理办法和回收价值.

 

  ●教学说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1.学习知识;2.学习做事;3.学习为人处世;4.学习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着做人的根本、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因此,如今的课堂除知识、能力外,不容忽视的是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借此可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增强其环保意识,培养其主人翁责任感意识.

  环境污染虽然多由化学物质引起,与化学知识关系密切,但在学科知识向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转化的今天,笔者认为本节课堂应是开放型的.因此,教学中,结合主要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设置了3个题目,其中居室污染问题中包含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这些可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间的联系.

  采用课前调查、收集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实践、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借助计算机、大屏幕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信息量,有助于学生更多、更全面地认识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治,从而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备课资料

  [资料1]“伦敦烟雾事件”

  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1952年12月5日至8日,又被浓雾笼罩.在这一段时间里,许多人突然患呼吸系统疾病,伦敦的各家医院一下子住满了病人.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4000多人.死者中,45岁以上者居多,约为平时死亡人数的3倍;1岁以下的死亡者,较平时增加约1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而死亡人数,分别为事件前一周中同类病症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因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死亡者,较平时成倍增加.该事件与伦敦当时大量烧煤有关.煤烟尘经久不散,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遇到逆温,靠近地面处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大量聚集,大雾变成了刺激性很强的酸雾.

  伦敦公害事件发生以后,1956年、1957年又连续发生烟雾事件.1962年12月3日至7日,烟雾再度发生,又有约11000人患病,其中136人魂归西天.

  [资料2]“核试验的阴影”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好莱坞出产的巨片《征服者》刚投放市场,便立即引起轰动,由著名影星约翰·韦思领衔的剧组班子一时间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伴随着成功的喜悦竟是巨大的打击.3年后,在影片中担任角色的女影星苏珊·海华因身患恶性肿瘤遽然而亡.6年之后,剧组的另一位女影星阿格妮丝·摩海德同样被癌症夺去了生命.22年之后,当年的主角约翰·韦思也同样因癌症而魂归西天.奇怪的是,悲剧没有从此中止.到了80年代初,《征服者》原剧组220人中竟有91人患上了癌症,其中有46人离开了人世.悲伤的气氛笼罩着好莱坞影城,这一幕幕悲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一大批科学家迅速赶来了.经过反复调查,集中会诊,人们最后终于查出了原因.原来,影星们患上的癌症与圣乔治沙漠的沙粒有关.影片《征服者》所表现的是成吉思汗征服中亚的历史事件.当时摄制组在外景地圣乔治沙漠紧张地活动了2个月,拍摄了大量精彩的镜头.随后,他们又用卡车将许多沙子运进摄影棚,继续该片的内景拍摄.不料,这些小小的沙子竟然酿成如此惨剧,实在令人痛心和震惊.原来,在圣乔治沙漠200千米以外的内华达州,有个美国原子弹试验基地,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将放射性物质四处扩散,严重污染了圣乔治沙漠,才导致了众影星罹难的惨剧.

  [资料3]“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989年的主题便是“警惕:

全球变暖”.1991年的主题是: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气候的变化确实已经成为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

  “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呢?

在温室里,玻璃能让阳光进入室内,但它却吸收了一定比率的热辐射,并阻挡了这些入室的热辐射返回空间.这样,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加热补偿,温室内白天的温度就会比室外气温高出许多.农业生产上的塑料薄膜育秧、玻璃窗苗床以及北方的塑料大棚菜畦,都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大气中,有一些气体,具有与玻璃相似的作用——让阳光到达地球,阻碍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从而维持了地球表面的气温.这种效应,就如同温室的作用一样,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氯氟烃、臭氧等气体,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越高,保温作用就越强,会使地球温度升高.金星的大气层中CO2含量高达97%以上,因此,温室效应相当显著,其表面温度高达465℃~485℃,在那里,锡、铅、锌等金属都会熔化为液体.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燃料越来越多,向大气中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日俱增.加之,乱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对CO2的吸收能力降低,由此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某些专家已经提出警告:

到2057年,世界的热带雨林可能全部消失.那么,在不到100年至150年的时间里,大气中的CO2将显著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将愈演愈烈,全球将会变暖.据科学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4.5℃.

  全球变暖,非洲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森林消失,沙漠扩大,美国、中美洲和东南亚会遭受旱灾.恶劣的天气可能增多,它将破坏城市,夺去生命.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方蔓延,并可能使欧洲也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的缺水将出现半沙漠化,积雪在欧洲将全部消失,亚热带植被将北迁几千米,使农业生产失调.气候的变暖将会使南北极的高山冰川融化,而使海平面上升.海水的上涨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沿海城市被海水吞没,如我国上海、意大利威尼斯、泰国曼谷、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海滨城市将会遭到灭顶之灾,这将会使很多人无家可归,成为“生态难民”.地球变暖,会导致种种恶果.大气污染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于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警惕:

全球变暖”作为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提醒人们保护全球气候,减少或避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资料4]“疯猫跳海”

  从1953年到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一向温顺的猫变得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疯狂地跳入水中溺水而死,当时人们谓之“自杀猫”.更令人惊讶的是,人群中出现了大批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的患者,进而发展为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他们时而酣睡不醒,时而兴奋异常,身体弯曲成弓,高叫而死.各种猜测与流言不胫而走,恐怖笼罩着周围地区,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之一——“水俣病事件”.

  后经调查研究于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鱼贝类引起的甲基汞慢性中毒.这是由水俣氮肥厂排出的含氯化甲基汞(CH3HgCl)的废水污染海域后所造成的后果.

  继水俣镇之后,日本于1964年、1973年先后在西海岸的阿贺野川流域的新浮县境内,明海南部沿岸的有明町等地发生了第二次、第三次水俣病.据报导,第一次水俣病患者558人(72人死亡),第二次332人(14人死亡),第三次10人,前后共计900人,实际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就有1万人左右.三次事件均是由含汞废水污染水源后引起的.

  [资料5]“痛痛病”

  继水俣病之后,日本又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