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15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docx

官亭泵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结报告

 

民和县灌区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总结报告

 

民和县水务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

 

一、灌区基本情况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端,是青海省的东大门,东南与甘肃省相邻,西北与乐都县接壤,西南与循化县隔黄河相望,西以拉脊山为界与化隆县为邻。

南北两端通过黄河和湟水河,境内以浪塘山为界分为黄河流域和湟水流域。

西部最高海拔4220米,东部最低海拔1650米。

全县国土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18个行政村。

2009年总人口39.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0%,农业人口35.59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22.67亿元,耕地面积70.50.万亩,粮食总产13290.9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元。

官亭泵站灌区位于民和县县城以南约89km的黄河北岸,东临寺沟峡,西至积石峡,北依公伯山,南与甘肃省积石县隔河相望。

海拔高程在1700—1800m之间,地理坐标东经96°40′34〃,北纬31°30′34〃。

距省会西宁175km左右,距县府驻地川口镇87km。

区内有三级路面的川官公路和官亭—中川四级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灌区水资源除有濒临灌区南部的黄河水可供取用外,还有较大沟道鲍家沟、吕家沟、岗沟、大马家沟等,虽属黄河一级支流,但都因集水面积不大,源短坡陡,径流很小,属季节性河流,灌溉期间,沟内干枯无水,加上上游节节拦截引用,下游可利用水量不大,另据调查,灌区内地下水源也不丰富,且埋藏较深,所以灌区利用地下水灌溉希望不大,黄河水是理想的灌溉水源。

官亭泵站灌区内有官亭、中川2个乡镇18个行政村4495户,人口22050人,各类大小牲畜3.44万头(只),人均耕地2.3亩,平均单产302公斤,人均收入1821.44元,居民以土族为主,间有零星回族、汉族和藏族。

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其它工副业和乡镇企业,农业生产是本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支柱。

项目区灌区水利工程建成于1969年10月,由动力渠引水至水轮泵站,经水轮泵机组提水至支渠后灌溉农田。

灌区供水工艺流程为:

渠首控制闸→输水渠(2.07km,Q=32m3/s)→进水、冲砂闸→动力渠(10.79km,Q=16m3/s)→压力前池→水轮泵站→支渠→田间渠系→农田。

现工程控制面积为5.8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2万亩,其中动力渠1.42万亩,峡口支渠0.37万亩,为自流灌溉;一支渠0.80万亩,二支渠1.69万亩,三支渠0.88万亩,为提水灌溉。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水利工程始建于1951年,1963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属无坝引水自流灌区。

工程以湟水河为水源,干渠设计流量为5m3/s,全长30.15km,支渠5条共24.15km,斗渠63条共长128km;沿渠修建电灌站21座,配套电机总容量2650kw;干渠各类渠系建筑物103座,支渠建筑物136座,斗渠建筑物座。

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

区内有民和县松树、核桃庄、川口、马场垣四乡镇23个行政村,61000人,有效灌溉面积3.24万亩,生态面积1.49万亩。

古鄯水库位于民和县古鄯镇境内,距民和县城34公里,离古鄯镇3公里。

水库坝址在柴沟和案板沟汇合处,河沟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

水库工程于1976年动工修建,1979年下闸蓄水,总库容量780万方,兴利库容650万方,防洪库容100万方,死库容30万方,是一座引隆治沟流域七里寺峡水源为主的半注入式年调节水库。

水库枢纽工程有:

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除引水入库蓄水外,控制自流灌溉面积4750亩)、大坝(黄土均质坝、坝高38米,坝顶长371米,坝顶宽8米,坝底宽240米,坝基防渗形式为粘土截水心墙)、放水竖井和输水洞(放水检修闸门为电动启闲,闸门竖井深46米;输水洞前162.3米为圆形有压(钢筋砼)洞,后192米为¢850的压力钢管,现最大泄水量为8m3/s)、泄洪道(总长434米,侧堰长21米,设计溢洪量:

侧堰20.2m3/s,陡坡73.2m3/s;最大溢洪量:

侧堰62.4m3/s,陡坡122.4m3/s)和排砂渠(渠长1.961公里,比降1/145,设计过流量60m3/s)。

古鄯水库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325亩,征费灌溉面积11325亩,属二类灌区。

灌区干渠工程有:

引水干渠(长11.37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5m3/s)、总干渠(长3.83公里,比降1/2000,设计流量2m3/s)、北干渠(长17.4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500亩,比降1/1000—1/100)、南干渠(长18.88公里,包括隆治沟老灌渠改造15.2公里,灌溉面积11450亩)和西干渠(长9.62公里,比降1/1000,设计流量1.0m3/s,设计灌溉面积6600亩)。

干渠总长度为61.12公里,已衬砌51.82公里,占总长的84.8%。

支渠工程有古鄯支渠、朱家岭支渠及引水渠上的3条支渠(引水一、二、三支)和南干渠上的四条支渠(南干一、二支和哈家支渠及下川口支渠)。

支渠总长23.52公里,已衬砌18.58公里,占总长的78.9%。

全灌区现有树木39400棵。

2003年对水库大坝及其枢纽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稳固了水库效益的发挥。

2009年8月,隆治、总堡、马场垣三乡及工业园区生活用水正式通水,标志着古鄯水库由原来单一的灌区灌溉转变为集灌溉和人饮一体化供水综合性效益的水库。

水库管理所现有职工24人(国家正式职工10人,临时职工14人),其中:

工程师4名,农民技师1名,共产党员5名。

群管人员27名。

多年来,水库管区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沟水库灌区位于湟水下游南岸支流巴州沟北侧的山麓丘陵地带,距省会西宁115公里,距民和县城25公里,海拔高程2200~2600米之间,属西北高原沟壑区,为青海省湟水流域典型的浅山区。

灌区的总土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

灌区行政上隶属于巴州、西沟、川口三乡镇,共有22个行政村,居住有汉、回、藏等民族,人口3.08万人。

现有耕地43542亩,其中沟岔水地13834亩。

这里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约5000~7000t/km2年,全区内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蒸发量大,作物前期缺雨干旱,后期多雨常涝,降水不能很好利用,且区内水源紧缺,造成粮食连年歉收,群众生活困难,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土质肥沃,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民和县米拉沟灌区管理所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主要职责是为灌区农田灌溉供水和人畜饮水供水,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灌区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本灌区属山区地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干渠一条长24.25公里(未衬砌),支渠一十八条62.1公里(其中衬砌14.4公里,渠道支渠衬砌率为23%),各类建筑物129座,更新改造15座,更新改造率为11%,灌区基本无配套设施。

2009年底,经人事局核定人员编制8人,现有在编职工8人,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工人2人,临时工7人。

灌区土壤以栗钙土为主,间有少量灰钙土、黑钙土,成土母质为黄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够丰富,质地以中壤为主,肥力中等,耕性良好,利于农林业生产。

民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深居内陆,受太平洋与印度洋水气影响不大,所以除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冷季长,暖季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寒夏暑,昼热夜凉,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等内陆高原的气象特性外,还具有气温与雨量垂直变化大,地区间差异明显等山地气候特征。

根据《民和县农业气象手册》,灌区平均气温6℃,极端最高气温为3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2℃。

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361毫米,降水地域差异大,且季节变化分配极不均匀,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平均年总蒸发量为1682毫米,大于年降水量。

二、项目规划与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民和县项目总投资4.46亿元,五年计划完成4.32亿元。

其中续建项目:

完成东垣渠灌区配套项目和湟水河干流民和段治理续建工作。

共2项,总投资10837万元,至2005年底已下达1963万元。

十一五计划:

投资9937万元,建防洪堤28.93KM,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

新建项目:

共9大类149项,总投资3.37亿元。

完成重点水源工程及骨干工程河西沟水库和满坪水库,满坪水库扩大灌溉面积3万亩,河西沟水库改善灌溉面积1.25万亩。

完成张铁水库、古鄯水库等六大国营灌区改造节水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1.18万亩。

加强民营灌区老化失修水利工程的维修改造,完成水库、涝池和渠道机井维修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75万亩。

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加固处理4座病险水库。

建设全县23个乡镇2300亩雨水积蓄补灌菜棚工程,为每乡镇100亩菜棚供水。

新建积石峡北干渠,实现三川地区自流灌溉,实现旱变水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8万亩。

到“十一五”末,水浇地面积达到18.19万亩,保灌面积达到12.36万亩,基本完成现有国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继续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全县人民吃水难的问题。

实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4.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继续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

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林草封育

平方公里,保证供水水源安全;生态小流域治理面积

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2项:

寺纳沟、河纳沟流域坝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新修高标准坡改梯4.82万亩,以适应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发展;集雨利用工程23项,建水窖

眼,小涝池

座,解决无水源的

户饮水问题。

新建防洪工程隆治沟、巴州沟防洪堤38KM,保护耕地

亩,人口0.45万人。

非工程项目31项,投资632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办公条件、制度建设、用水管理方案的制定、节水技术推广等。

青海省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由2007年7月份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2009年4月份上报了实施计划,由水农(2009)349号《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青水农(2009)498号文、青水建(2009)764号《关于民和县农业综合开发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批准下达的。

2009年6月30日,由省财农字[2009]825号文《关于下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民和县官亭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通知》下达2009年建设投资为640万元。

项目自2009年12月5日开工至2010年10月25日完工,共完成防渗支渠4条长19.3公里,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

完成下达总渠系建筑物215座,完成下达总规模的100%。

改造衬砌动力渠3.47公里,维修水轮泵机房,建筑面积为356m2,更换上水钢管3条长1500m;维修引水渠渠首控制枢纽和动力渠进水冲砂闸各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砼与钢筋砼1.3万立方米;砌(干)石0.2万立方米;耗用水泥3640吨;砂石料20419立方米;木材140.6立方米;钢材40.23吨,累计完成总投资1440万元。

完成总达投资的100%。

1、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

青海省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2年)工程,位于民和县核桃庄乡、川口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050亩,扩大灌溉面积4600亩,生态林灌面积2000亩。

工程完成情况和主要工程量:

项目一期实际完成干渠砼“U”型槽防渗衬砌16.368km(其中:

干渠8.605km、支渠5.1km、斗渠8.405km,各类渠系建筑物284座(处)。

累计完成工程量为土石方10.43万m3、砼浇筑8045m3、钢筋砼预制构件88m3、浆砌石3040m3。

累计完成投资588万元。

2.民和县马场垣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民和县马场垣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位于民和县马场垣乡金星村,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952亩。

工程完成情况和主要工程量:

完成砼“U”型断面防渗衬砌金星渠长1704m,设计流量为0.98m3/s;斗渠5条8353m。

新建渠系建筑物264座。

其中:

斗门41座、分水口96座、跌水68座、公路桥1座、车桥7座、便桥51座。

完成土石方4.65万m3,砼与钢筋砼2419m3,浆砌石1438m3,完成投资180.74万元(其中:

国债100万元、自筹80.74万元)。

3.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6年)工程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06年)工程,完成砼“U”型渠衬砌干渠2280米、干渠隧洞改造430米、新建斗门9座、车桥1座、便桥2座。

完成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2.95万m3、浆砌石0.12万方、砼0.386万m3,完成投资235.75万元。

4.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7年)工程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07年)工程,完成砼“U”型渠衬砌干渠437米、新建斗门4座、公路桥2座。

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0.58万m3、浆砌石0.04万方、砼0.058万m3,完成投资110万元。

5.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08年)工程

民和县东垣渠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08年)工程,完成砼“U”型渠衬砌干渠2254米、新建斗门1座、便桥3座、退水2座。

完成主要工程量土石方2.58万m3、浆砌石0.56万方、砼0.21万m3,完成投资239.9万元。

东垣渠灌区累计实际完成建设内容为:

干渠衬砌13.576KM,支渠6.8KM,斗渠16.76KM,维修加固隧洞430M,渡槽1座,各类建筑物572座。

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354.4万元,其中:

国债资金1273.7万元、地方自筹80.74万元。

工程项目2009年,以青发改农经(2008)397号下达投资计划,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为:

干渠衬砌3.85公里(桩号0+106-6+810),改造建筑物35座,改善灌溉面积0.56万亩。

工程投资计划387万元,其中:

国债资金258万元、地方自筹129万元。

由于寒冷天气影响去年冬季未能实施,拟定于2009年8月招投标,本年11底完工。

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

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

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

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中:

国债1561万元,自筹818万元),尚有2121万元未到位。

2009年元月对计划未下达部分、计划下达未完成部分、可研漏项部分作了概算修正,概算总投资6810.08万元,并以青水建[2009]160号文件下达概算修正报告审查意见。

三、项目成效

项目实施后,使灌区农作物得到适时灌溉,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使灌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官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

新增产量292万kg,新增产值429万元。

项目实施后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55提高到0.65,年可节约用水

万m3。

消除过去由于灌溉工程供水能力不足,水量紧张造成的用水纠纷,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地区社会全面进步。

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而且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影响。

通过灌区改造,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由于采取节水措施,用多余的水搞庭院经济和生态林建设,使灌区小气候进一步改善。

四、灌区灌排保障能力及其变化总体评估

工程建设改灌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和农作物产量,给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对振兴地区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水的利用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施节水改造后,可极大地改善和保证灌区的灌溉条件,为当地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用水保障。

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五、主要做法和经验

民和县水务局在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水利政策、法规、办法的同时,依据《青海省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严格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施工承包合同制等“四制”,进一步完善了由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政府机构监督、施工单位保证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在工程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尽职尽责,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业资料、财务资金、外业施工、工程进度等方面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监督、检查、督促;在工程质量检测中,检测人员按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对施工程序、各单元工程、原材料、配合比、试块打压测试等环节进行了严格检测;在政府机构质量监督中,质量监督人员多次到现场指导、监督、检查,做到了工程质量监督到位;为核实工程建设规模,县水务局每年从设计单位、质监单位技术室中抽调人员对当年完成的工程建设规模进行复核检查,保证了计划建设规模的全面完成。

(二)项目资金管理

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我们做到了:

一是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青海省财务管理办法》和《青海省资金会计制度》进行了“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

二是实行了公示制。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工程建设受益区内,由县水务局对该项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资金、资金来源、工程建成效益及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采取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了公示。

三是实行了县级报帐制。

对于工程进度开支费用,待单项工程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填报“提款报帐申请单”,经监理工程师核实签字,财务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办理有关报帐手续,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四是实行了各项资金的审计制度。

工程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申请县政府委托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地审计,防止了挪用、滥支和浪费资金现象,杜绝了资金违规操作,把项目资金全部用到了工程上,确保了工程建设保质保量达到计划规模。

六、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续建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建于六十年代的大部分骨干工程特别是动力渠渗漏严重,急待改造。

比如民和县东垣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可研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

国债4000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

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

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项目建设投资2379万元(其中:

国债1561万元,自筹818万元,但县级配套资金到位100万元),尚有2121万元未到位。

2)各灌区现有建筑物只配套到主干渠和支渠,支渠以下均未进行配套。

灌区群众灌溉节水意识淡薄,灌溉方式落后(沿用大水满灌方式),水量损失严重。

而单靠水利一家难以完成,需要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来完成。

3)民和县各灌区虽然都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但运行问题较多。

如官亭泵站管理所已成立了官亭和中川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近两年的运行,因协会经费来源有限,运行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水费远低于供水成本,大多数协会管理和维护费主要来源是供水单位支付的水费手续费,致使协会日常经费不足,大多数执委补贴保障不够,缺少必要的收入,制约了协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下阶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建议降低或取消地方配套资金。

由于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使地方配套资金无力落实,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正因为如此,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在检查和审计中提出,要求整改落实。

建议加大国家投资比例,减轻地方配套资金压力,使灌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改造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协会对农村水利设施的管护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