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25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 通过神经调节新题.docx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通过神经调节新题

高中生物教版物必修3通过神经调节

2016学年最新名校题汇集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

1、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

C.B的轴突→A的胞体D.A的轴突→B的树突

2、你在进行英语听力考试时,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哪个区域的关系最小(  )

A.W区B.V区C.S区D.H区

3、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

A.大脑B.脊髓C.脑神经D.脑干

4、多起酒后驾车造成特大交通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

A.大脑 脑干小脑B.大脑 大脑 脑干

C.大脑 下丘脑 小脑D.大脑 小脑 脑干

5、神经递质释放并发挥效应后即被相应的酶水解,否则会导致持续的(  )

A.兴奋B.抑制C.休克D.兴奋或抑制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C.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7、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物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某人摄入了较多的碱性食品后会使血浆的pH明显上升

B.如果某人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C.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8、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方向是(  )

A.单向B.双向C.发散D.都可以

9、如果某人可以讲话,但是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哪个区出现问题(  )

A.W区B.V区C.S区D.H区

10、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B.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C.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11、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

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

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

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

12、图甲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两者均属内环境成分

B.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是毛细血管腔

C.若图乙中C为抑制性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可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D.若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受体,C的释放体现了突触前膜的结构特点

13、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B.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4、如图是下丘脑与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a与c两者的分泌物可对某一生理活动起促进作用

C.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15、德国科学家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图),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秒,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1×10﹣3秒.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1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

B.刺激2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没有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C.没有刺激时图中灵敏电流计可测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

D.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20米/秒

16、生物膜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过程不能体现生物膜(  )

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具有排泄功能D.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17、如图表示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18、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图乙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①→②→③B.②→③→②→①C.③→②→①→②D.③→②→①

19、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

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20、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

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21、图2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

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2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

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

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

22、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

ac=db)(  )

A.先左后右,再向右B.先右后左,再向左

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

23、如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以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二、非选择题(必修)

24、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种类型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图1中共有      个突触,神经冲动由图中C点传到D点远比从A点传到C点慢,其原因是      .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会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率      .由此也说明,突触小泡内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     ,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    .乙酰胆碱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脂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    .

(3)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AD的方法之一,其原因是      .

25、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相关问题:

(1)当一些人伸手欲拿别人物品被口头拒绝时,脸通常变红,其原因是听觉或视觉等感受器兴奋,沿神经元传至 ______ ,经其综合分析,一方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_____ 的形式传导,最终产生缩手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2)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神经递质合成后首先储存在 _________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被释放并与位于 _________ 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因此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_________ .

(3)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①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_________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_________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_________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②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____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______ .

③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_________ 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26、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9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靶细胞C之所以能接受神经细胞传来的信息是因为细胞膜上有      ,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等共同构成      .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为      ,膜内的电流方向是      ;若刺激M、N点,电流表将分别偏转      、      次.

(3)若图中的物质A是胰岛素,则研究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4)靶细胞C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5)分离靶细胞C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27、如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b、c、f分别表示反射弧中的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部分.

(2)乙图是甲图中 _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为A _________ B(填箭头).

(3)突触间隙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才能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 _________ (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后者再与 _________ 融合,而将神经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_________ .

(5)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脂酶所破坏.研究发现某些有机杀虫剂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导致突触后膜 _________ ,动物常处于震颤、痉挛之中,直至最后死亡.

28、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

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其生理意义是。

29、图甲中a部位为神经纤维与肌细胞接头(突触的一种),图乙是a部位的放大图,乙酰胆碱(ACh)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引起肌肉收缩。

将2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1)刺激e处,e处膜外电位的,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

(2)在b、c、d、e、f点处施加刺激,能够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是点,刺激d处,兴奋传到b处的速度,比相同强度刺激e处兴奋传到b处的速度慢,说明在脊柱中存在结构。

(3)实验证实,只刺激肌肉,肌肉也会收缩,推测此时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原因是。

(4)图乙中会被自身产生的抗体免疫掉导致重症肌无力,如果刺激e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但肌肉无反应,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损伤部位是肌肉还是a处?

写出实验简要方案。

30、如图甲表示人体内进行神经调节的局部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 _____ (能、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 _________ .

(2)在Ⅰ处施加一个刺激,请在图乙中画出该处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及恢复静息电位之后的电荷分布情况.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_________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不同,但最终都是通过改变 _________ 完成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在简单反射弧中,感觉神经元A就是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B就是传出神经元,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向传出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及突触的结构,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A、英语听力考试时,要用到W区书写答案,A错误;

B、英语听力考试时,要用到V区阅读试卷,B错误;

C、英语听力考试时,一般不用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C正确;

D,英语听力考试时,要用到H区听听力,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

3、【答案】C

【解析】大脑、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组成,考查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

(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

(2)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

(3)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行动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受损时的症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神经递质释放并发挥效应后即被相应的酶水解,否则会导致持续的兴奋或抑制.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较为简单,只要学生知道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就不难知道答案.要注意,作用后被灭活的物质除了神经递质,还有激素、抗体等,而酶是能反复利用的物质.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ATP,黑暗中不能合成ATP,A错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还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或叶绿体,B错误;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不同,进行的反应类型也有差异,C错误;反射活动中兴奋通过突触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D正确。

7、【答案】B

【解析】A、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因此血浆的pH不会出现明显上升的现象,A错误;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如果下丘脑受损就不能维持自身体温的恒定,B正确;

C、如果病毒侵入体液中,在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果病毒已经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则会引发细胞免疫,C错误;

D、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含量会增加,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应该减少,D错误;

故选:

B.

8、【答案】A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而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9、【答案】D

【解析】A、据题干判断,患者受损的是H区,并非W区书写中枢,A错误;

B、据题干判断,患者受损的是H区,并非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B错误;

C、患者能讲话,说明S区即说话中枢正常,C错误;

D、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

10、【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体温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正常情况下会保持相对稳定,故A正确;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组成,一个神经元内部存在兴奋的传导,而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兴奋的传递,故B正确;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故C正确;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与外因无关,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A、如果刺激c、a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A正确;

B、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B正确;

C、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受损或骨骼肌受损,C错误;

D、如果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D正确.

故选:

C.

12、【答案】D

【解析】A、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两者是生物膜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是肠壁细胞的内侧,因为肠壁细胞是细胞层,图示是细胞膜,B错误;

C、图乙中C为抑制性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受到抑制,不会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若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受体,C的释放体现了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正确.

故选:

D.

13、【答案】B

【解析】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而不是⑤→④→③→②→①,A错误;

B、②和④是神经纤维,所以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正确;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产生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是发生在完整反射弧上的活动,C错误;

D、③是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而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在大脑,D错误.

故选:

B.

14、【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腺体,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

B、则a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c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a是垂体,b是腺体,c是下丘脑,其中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大,C错误;

D、c为下丘脑,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如产生抗利尿激素,D错误.

故选:

B.

15、【答案】D

【解析】A、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刺激1传出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不属于反射,A错误;

B、坐骨神经﹣腓肠肌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兴奋,所以刺激2引起腓肠肌收缩过程中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错误;

C、静息电位是指膜外正电、膜内负电的电位,C错误;

D、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7﹣5)cm/(2×10﹣3s﹣1×10﹣3s)=20m/s,D正确.

故选:

D.

16、【答案】C

【解析】A、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传递功能,A能体现;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是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B能体现;

C、排泄功能是指细胞将有害物质或不需要的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在图示中没有体现,C不能体现;

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功能,D能体现.

故选:

C.

17、【答案】A

【解析】A、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刺激其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A错误;

B、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B正确;

C、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C正确;

D、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D正确.

故选:

A.

18、【答案】A

【解析】当刺激还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②;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①;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②→①→②→③→②.

故选:

A.

19、【答案】D

【解析】①由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所以损伤到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①正确;

②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②正确;

③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会导致血糖含量变化,③正确;

④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所以损伤下丘脑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④正确;

⑤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但抗利尿激素不是垂体合成的,⑤错误.

故选:

D.

2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氨酸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而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故A错误;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下一神经元不会兴奋,Na+通道不开放,故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但不会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故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故D错误。

2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兴奋在突触处经前膜传递到后膜,是由于后膜上钠离子通道的正常存在引起钠离子内流才可能形成,所以某毒素的作用于钠通道蛋白应该作用在突触后膜上,选A。

22、【答案】C

【解析】静息状态:

a、b处电位均为外正内负,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c、d同时刺激,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由d刺激引起的兴奋刚好传导到b,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cb之间时,a、b处均恢复静息状态,外正内负,即指针向右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b点时,b点为外负内正,而此时a处恢复静息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