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101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方法doc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

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

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四、实战演练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二)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离歌:

离别之歌关城:

潼关、函谷关。

御苑:

皇家的宫苑。

砧声:

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三)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

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

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

水边的树。

③含滋:

湿润,

带着水气。

④散丝:

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分)

第二类借古讽今感怀身世诗

一、特点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解读要求:

(1)基础:

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

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

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二、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

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三、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

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四、分析鉴赏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

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

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

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与所抒之情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怀人伤己】

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今】

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理性反思】

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借题发挥、借古讽今)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五、鉴赏分析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注释:

①乌江亭:

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

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

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

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

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

过陈琳墓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即景抒情。

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鉴赏训练

八阵图(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惋惜中渗透了诗人“伤己垂暮无成”的抑郁情怀。

这首诗还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

而且不是空洞抽象的议论,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的议论。

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题乌江亭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乌江亭北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台城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第三类思乡念亲诗

一、重要景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用在乡思类诗词的鉴赏上,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词的特有景象。

景象一:

“月”。

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

练习: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请作简要的分析。

景象二:

“雁”。

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等等,都是以“雁”达乡思的典范之作。

陈均的《九江闻雁》(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中的“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

这样写是否合情?

景象三:

“柳”

《小雅·

采薇》篇中有这样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此为起点,后世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借用杨柳意象来抒情达意的作品。

“杨柳”,作为一个文学意象则象征着离别、送行、相思、想念、怀旧、回顾等人类社会的这类活动以及人们在这些活动进程中心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人笔下的“柳”是比喻什么样的人?

诗人“咏柳”实为“斥柳”,表达了何种思想?

景象四:

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武元衡的《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司空图的《华下》(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张郎中》(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等,都是用记梦来抒发乡思之情的佳作,

“阅读顾况《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

景象五、家信

杜甫有诗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

这样表达妙在哪里?

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

景象六、节日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辙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

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刘长卿的《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崔涂的《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

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景象七、声音

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模拟训练】

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颈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分析。

(2)请指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渔家傲·

寄仲高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1)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两句。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简要分析。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注]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蜀中九日登高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

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

武昌阻风宋·

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

这样写妙在何处?

南乡子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请作简要回答。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2)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落日怅望唐·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用横线画出。

2.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第四类边塞诗

一、边塞诗内容分析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雄浑、荒凉萧瑟)

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二、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三、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四、主旨: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

(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⑥注意矛盾心情:

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分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

起了什么作用?

诗的主题又是什么?

请做简要的分析。

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

其主题是:

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

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而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

例如沈佺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怨,但仍不失希望。

又如王昌龄的《闺怨》、陈玉兰的《寄夫》,岑参的《逢入京使》、高适的《别董大》等,都是这类诗中的顶尖之作,可细心琢磨之。

现即以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题曰“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在考虑怎样回答时,首先得抓住“觅封侯”这三个字,因为诗中只有这三个字和边塞有关系,征戍边塞是许多人猎取功名的有个主要途径;

其次得找到最能表现女主人公心情的那个字,就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

“诗眼是‘悔’字,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中“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其感情基调如何?

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晚饭过后,忘却一天的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

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传向远方。

再抓住表情的关键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分析出诗人采用了谐音和虚实相间的写法,极富韵味。

羌笛曲名《梅花落》,诗人将它分开来用,先取“梅花”二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