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111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贯彻执行党、国家、省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拟定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拟定全市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指导、管理全市文化艺术事业;

规划、引导市重点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指导艺术创作、研究与生产,促进各门类艺术发展;

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

组织参加省重大文化艺术赛事;

指导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

(四)拟定全市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普及工作,负责全市文物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工作。

(五)拟定全市新闻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国图书发行系统业务建设,负责对网络书刊等业务的审批和监管,负责全市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管理和国内媒体盘锦记者站的监管,指导并对从事出版文化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六)管理全市著作权工作,代表政府处理涉外著作权关系,查处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和涉外侵权案件。

(七)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全市文化和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有关规定并组织实施,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和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

(八)拟定全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发展规划并监督执行,推进文化科技信息建设;

管理全市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指导全市广播电视网络分级建设和开发工作;

负责监管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监测和安全播出;

指配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功率等技术参数;

指导、管理全市电影发行和放映工作。

(九)负责全市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服务机构和业务监管;

监管全市广播电视节目、信息视听节目和公共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

指导对从事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规划和和指导全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数字化转化。

(十)拟定全市文化市场发展规划,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全市文化市场、文化场所、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及管理工作,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指导并对从事演艺活动的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指导相关协会工作。

(十一)拟定全市文化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十二)负责管理全市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十三)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二)政策法规科(行政审批办公室)

(三)文化艺术科

(四)文化产业科

(五)新闻出版科

(六)文博科

(七)传媒机构管理科

(八)影视管理科技科

(九)财务科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文化广电局编制29名(含工勤编制3名)。

核定局长(兼局党委书记)职数1名,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职数1名,副局长职数3名;

正科级职数9名,副科级职数1名。

1.2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2.1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

(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7)《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委发改办〔2005〕2297号文件;

(8)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盘锦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2.2项目研究范围

a.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b.工程技术方案

c.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d.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3总体目标与建设要求

本项目是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盘锦市博物馆的文化价值,重点宣传盘锦、推介辽宁乃至东北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东北文化博览、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省市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确保功能先进、方案合理、立足长远、规模适宜。

1.4建设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其中:

一层建筑面积4231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3734平方米,夹层面积为1345平方米。

建筑密度13%,容积率0.26%。

1.4.1总体规划

本项目位于盘锦市南部辽滨经济开发区,南经三路以东,南经四路以西,纬八路以南,滨湖路以北地块。

地上二层的盘锦市博物馆建筑,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5705.8平方米,建筑面积9310平方米,建筑密度:

13%,容积率:

0.26%。

盘锦博物馆将以湿地生态为主打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生动展示地域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服务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浓缩地域精神,推动生态和谐的基地、窗口,成为盘锦的一张地域名片、一个文化品牌,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盘锦博物馆藏品可达到5000件套。

其中历史人文类1000件;

湿地生态类2000件;

五七知青类1000件;

农垦类500件;

石油化工类500件;

来源:

原有库存、民间征集、考古发掘、标本收藏、复制、制作等。

1.4.2给水工程

本项目水源引自市政给水管网,总用水量约为0.63立方米/日。

1.4.3排水工程

本项目采取雨水、污水分流方式排放,就近排入现有市政污水管网,总排水量为0.63立方米/日。

1.4.4电力工程

本项目电力工程主要为配电及照明供电,由市政电网提供,日总用电量约为1.2万KW。

1.4.5供热工程

本项目冬季采暖由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换热站提供,不新建锅炉房。

1.4.6电讯工程

本项目电讯工程与市政配套网络相接。

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人民币,包括:

建安工程费、工期前期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预备费等,不考虑征地费。

本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拨款5000万元。

1.6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14个月,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详见第九章。

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内容

单位

规模

说明

1

用地面积

平方米

35705.8

2

建筑面积

9310

其中:

一层

4231

(包括一层附属用房)

中间夹层

1316

二层

3734

二层夹层

29

3

容积率:

%

0.26

4

建筑密度:

13

5

总投资

万元

5000

6

建设期

14

2011.8-2012.12

1.8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是盘锦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盘锦本地的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辽宁、推广和营销盘锦,推动本区域乃至东北三省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东北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盘锦市概况

盘锦市是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

地处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是辽宁省西部沿海的一座新兴石油化工城市,也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辖双台子、兴隆台区和盘山、大洼县,区域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

总人口137.8万。

盘锦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地下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现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5亿吨,天然气储量1612亿立方米。

坐落在这里的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2010年产原油1430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

这里有充足的土地资源,现有耕地180万亩,其中水田150万亩,年产水稻8亿公斤左右,是辽宁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大米基地。

境内有绵延百余公里的苇田,资源面积120万亩,年产芦苇40万吨左右,是辽宁省主要的造纸原料基地。

区域海岸线长118公里,沿海滩涂达55万亩,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条件,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地下还蕴藏着约16亿立方米的井盐,可为发展盐化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料。

新近勘探、查清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境内河流纵横,坑塘星罗棋布,有适于淡水养殖的水面百万余亩,盛产河蟹、淡水鱼等水产品,境内辽阔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

这里自然景观优美。

辖区西南部的双台子河口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黑嘴鸥等在内的野生动物200多种。

距市区40公里有一处世界罕见的天下奇观——红地毯,景色十分壮观。

位于浅海的二界沟蛤蜊岗,涨潮为海,落潮为陆,被誉为“渤海金滩”以盛产“天下第一鲜”的文蛤驰名。

盘锦交通便利。

沈山、盘海营两条高速公路,秦沈高速、沟海两条铁路穿境而过。

区域公路密度为53.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位于盘锦市最南部,辽东湾东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右岸,南与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隔河相望,是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中心区域,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4.6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是将其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北方湿地水城特色的生态型滨海新城区。

2.1.2盘锦市发展情况

2006年6月,辽宁省政府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纳入“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

这里傍河临海,靠港接城,土地资源丰富,区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极佳。

依托独特的资源和优越的区位,这里既有临海开发之便,又有傍河建设之利,还有依港发展之机,这里具有宏大的建设与发展空间。

经过三年多的开发建设和40多亿元的投入,水城的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可接纳各类项目的入驻。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建设重点发展区域的重要节点,辽滨水城依据自身优势与特点,确立以船舶制造产业为特色、以石油化工产业为支撑、以高科技光电产业为亮点、以现代物流产业为羽翼、以水城旅游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大主导产业,既撑起了水城建设的脊梁,又托起了辽滨水城的未来。

盘锦市政府认真贯彻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城(辽滨水城)一港(盘锦港)四区(辽滨沿海经济区、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大洼临港经济区)’协调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沿海临港经济,实现沿海重点区域率先崛起,使盘锦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

”随着《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稿)》的出炉,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思路愈加清晰。

水城建设:

树起滨海城市崭新形象“围绕建设滨海大城市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牵动和城市功能支撑,坚持以港兴区(城)、港城联动,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辽滨水城……”规划纲要中,辽滨水城的建设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

作为辽滨建设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辽滨水城不仅是实现盘锦“海之梦”的地方,更是树起滨海盘锦未来开放发展的新形象。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紧紧围绕建设滨海大城市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牵动和城市功能支撑,坚持以港兴区(城)、港城联动,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辽滨水城,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树立形象,努力打造现代化、多功能、生态型滨海水城,加快实现由经济区向行政区的转变,建成全市的行政中心;

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标准,发展沿海临港产业,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形成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建成全市新型产业聚集区;

以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为牵动,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和产业,建成全市文化中心。

港口牵动:

提高沿海对外开放水平, 

港口不仅是沿海城市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更是辽宁沿海临港产业带、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引擎。

盘锦海港的建成通航,为盘锦沿海经济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根本上实现了从“内河时代”向“滨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围绕“一核、一带、一轴、多点”布局,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沿海开发开放为牵动,以内陆转型发展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构建由沿海到腹地、对外开放与国内合作并举、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

盘锦港在加强泊位建设、扩大吞吐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一类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力争港口通关效率和管理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盘锦的沿海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引资引智并重,更加注重把引资引智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重点吸引大外企、大央企、大民企落户盘锦,设立总部、生产工厂、研发中心等,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

不断策划包装推出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展主题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专业招商,实现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围绕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强出口产品基地建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双百”工程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并购和上市,增强跨国经营能力。

扩大腹地支撑,加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在区域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实现沿海开发开放的率先隆起。

“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50亿美元,引进域外资金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

“四区”发展:

协调互动打造开放平台, 

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推进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着力把国家战略机遇和省里的政策支持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展好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晋升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经济区(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不断提高试验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把辽滨沿海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向海发展的先导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

把辽河口生态经济区作为盘锦西部向海发展的重要区域,按照空间—规划—产业—项目的路子,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加快三道沟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以东郭造纸产业园、生态旅游区、三道沟临港产业区为依托,打造以纸制品、包装印刷、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使西部地区成为新增长区。

加快规划建设经济区基础设施,形成城区功能,努力建设宜居宜游西部新城。

加快推进红海滩湿地旅游度假区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依托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和天下奇观红海滩,整合辽河、大辽河、大凌河三个入海口旅游资源,整体谋划全域旅游项目开发,重点加快建设集休闲、娱乐、运动等于一体的赵圈河生态旅游风情小镇和红海滩湿地温泉小镇,努力使盘锦成为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国际湿地休闲之都。

加快推进大洼临港经济区建设。

依托沿海临港区位优势,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制造基地”的发展思路,按照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重型装备、轻工医疗器械、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机械制造产业,建设辽宁重要的机械加工基地。

加快规划建设59平方公里大辽河生态新城。

2.1.3盘锦市的湿地生态资源

湿地是盘锦永恒的风采,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盘锦湿地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湿地之一,被誉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北国湿地之都”。

盘锦湿地总面积为314857公顷(3149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396000公顷的79.5%,其中,以芦苇沼泽湿地和滩涂湿地为主的天然湿地面积为15991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0.8%;

以水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为15493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9.2%。

盘锦湿地里栖息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据科学统计:

鸟类263种(其中有丹顶鹤、大天鹅、黑嘴鸥、白鹭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鸟类36种);

兽类18种;

鱼类124种;

昆虫类299种;

甲壳类49种;

两栖爬行类12种。

盘锦芦苇荡、红海滩驰名中外。

诸如此类,决定了盘锦不但应该有一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其提供生态环境,也应有一流的“湿地博物馆”整理、积淀、宣传、弘扬盘锦的湿地文化。

湿地是大自然恩赐给盘锦的福祉和风采,熔铸了盘锦人包容、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

用“湿地博物馆”来打造盘锦名片,是盘锦人的最佳选择。

盘锦市是一个人口约137万人的地级市,随着盘锦正进入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的全新阶段,招商引资和各项建设项目的实施,把为民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把发展成果普遍惠及全市百姓,便民利民,打造幸福盘锦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盘锦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打造浓厚文化氛围环境的态度和决心。

博物馆的建设,对于盘锦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升软实力,全面增强竞争力,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

大部分市民对这座百万人口城市缺少城市博物馆反映强烈。

盘锦市人民政府为了完善城市功能,顺应民意,整合盘锦市文化场所资源,决定为市民建设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造型新颖独特、使用功能齐全、设施设备优良的城市博物馆,以满足广大市民文化需求

2.1.4本项目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研究的热潮。

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盘锦市政府非常重视盘锦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作用,早在2001年就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因种种原因,搁浅至今。

现经政府主管部门多次研究,对盘锦的远古红山文化、现代的石油文化、自然的生态文化等,用一种建设浓缩城市的灵魂,展现城市的形象,特别是那片最大最美的湿地生态文化,决定建设一座综合类博物馆,使之成为盘锦市的城市窗口、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地域名片。

由此,提出本项目即盘锦市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要求。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

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

这些方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1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我听了,但我忘了;

我看了,我记住了;

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

”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发人们利用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

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

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

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

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

2.2.2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