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113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复习笔记打印Word下载.docx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颜泽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实际上半夜,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内容(一般性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获得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时间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生理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啥,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7年9月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外设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是主义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间隙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重要以马毛邓三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力量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

1、发展才是硬道理

原因:

1)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返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

3)是属于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在自己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复杂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科学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质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

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

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或只讲程度和水平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在发生“左”或右的错误,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基本路线:

劳动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基本原则: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基本经验&

重要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全方位——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过程。

宽领域——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3、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高方式: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金额“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选择原因:

客观条件——我国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主要弊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体现方面:

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其作用:

1)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失的条件;

2)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3)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还带了了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践中常常被李安老分配而带有相当程度的平均主义色彩,改革卡放后,邓小平坚持安老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以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亚欧球“好”与“快”有机结合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创新型国家——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系统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决“三农”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应,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由社会的那个阶级或那些阶级掌握;

政体——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其特色:

1)从证券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要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族资产阶级。

进入社会主义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用户社会主义和用户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从概念描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根本不同:

1)本质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河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展现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那个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展现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

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下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第二节依法治国,见色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三点:

1)看国家的证据是否稳定,2)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3)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

邓小平曾经指出:

“什么是人权?

首先一条,是多杀人的人权?

是少数人的还是多数人的还是人民的人权?

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将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

”西方发达国家人权理论强调的主要是个人的政治权利,二不大讲经济和社会权利。

我们强调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了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由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