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145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8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docx

注册测绘师地图编制重点

地图编制

Ø地形图编制的工艺流程

Ø普通地图编制的工艺流程

Ø专题地图编制的工艺流程

Ø地图集编制的工艺流程

Ø电子地图的数据组织结构

Ø一、地图的成图方法

Ø实测图:

编绘图:

Ø1:

5001:

100000

Ø1:

10001:

250000

Ø1:

20001:

500000

Ø1:

50001:

1000000

Ø1:

10000普通地理图

Ø1:

25000专题地图

Ø1:

50000

地形图基本知识

Ø一、地图投影

Ø地球椭球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的,研究投影的目的就是解决曲面转换为平面的变形问题。

要借助辅助投影面,如圆柱,圆锥等。

投影的变形性质分为等角、等面积,任意。

Ø我国系列比例尺地形图除1:

1000000外,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

 

Ø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圆柱投影,即圆柱面切于地球椭球的一条经线上,由椭球的中心将椭球面上的点依等角条件投影到圆柱面上。

为了使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经差将椭球表面划分为若干带,使圆柱面依次与每一带的中央经线相切,并把各带的经纬线网依次投影到圆柱面上,再从两极沿圆柱的高切开展平,便得到各带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的图形。

我国1:

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图采用3度带投影,1:

2.5万及更小比例尺地图采用6度带投影。

 

Ø高斯坐标系

每带中央经线投影当做纵坐标轴(X),赤道投影当做横坐标轴(Y),两者交点投影当做每带平面直角坐标的原点。

 

Ø高斯投影特点

1.赤道与中央经线的投影是相互垂直的直线,其余各经纬线的投影均为曲线,并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以中央经线为轴东西对称。

2.投影后经纬线正交,无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与圆柱面相切,长度不变。

其余经纬线的投影长度均增大。

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4.经线投影与纵坐标线之间有一夹角,即子午线收敛角。

5.由于各带投影完全一致,所以一个投影带的计算数据各带均可适用。

 

Ø公里网

Ø通用坐标

Ø三北方向

Ø坡度尺

Ø比例尺

Ø图幅结合表

Ø图例

 

坐标网重叠的规定

由于高斯投影是分带进行投影的,各带自成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相邻两代坐标网互不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在两带边缘一定范围内的图幅绘出邻带坐标网,以便接图时使用。

规定:

1:

2.5万—1:

10万地形图每投影带的西边缘经差30’以内,东边缘经差7’30(1:

2.5万)或15’(1:

5万)以内的各图幅,加绘邻带坐标网。

1:

1万地形图每带西边缘经差7’30’’以内的各图幅加绘西带坐标网。

 

二、地形图分幅编号

Ø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以经纬线分幅制作的。

以1:

100万地图为基础,按一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

1:

100万地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度和纬差4度。

纬度从赤道起,每4度为一列,至88度共22列,用罗马字母A,B,C,D,---V表示。

经度从180度算起,自西向东每6度为一行,共60行,依次用1,2,3,,4----60表示。

列号—行号相结合,即为1:

100万图编号。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现行分幅编号

Ø

 

Ø1:

50万---1:

5千地形图分幅编号均以1:

100万地形图为基础,采用行列编号方法,即将经差6度和纬差4度划分成若干行和列,横行从上到下、纵列从左到右按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行列代码均采用三位数表示(不足三位的前面补0),行号在前、列号在后。

用不同的字符作为各自比例尺的代码。

1:

50万---1:

5千比例尺分别用BCDEFGH代表,加在1:

100万图幅号和其他各比例尺图幅行列号之间。

如J50E001003,是1:

5万地形图。

 

Ø老图号

Ø1:

50万J--50--A

Ø1:

25万J--50--[2]

Ø1:

10万J--50--5

Ø1:

5万J--50--5--B

Ø1:

2.5万J--50--5--B--4

Ø1:

1万J--50--5--(23)

Ø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一般采用50*50厘米正方形分幅或40*50厘米矩形分幅,编号一般采用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在前,Y在后,也可采用流水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

地形图编制

特点

Ø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图式,严格遵照执行,设计工作相对简单而具体

Ø采用MAPGISARCINFON等地理信息软件

有精确地地理坐标系统

可生成各类投影的地图网格,坐标网、图廓等数学基础均由计算机软件解决。

一、准备工作:

1.确定制图区域范围

2.准备资料

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其全要素矢量数据,作为基本资料。

控制点资料、基本资料的图历簿或元数据文件

最新的影像资料(航空影像、数字正射影像图)

最新的勘界、交通、水利、地名等现势资料

3.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测制单位、成图年代、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和精度、现势性、可靠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确定各级资料的使用方法。

4.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研究

制图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图要素的基本特征也不同。

研究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制图区域地理概况,以便制作制图综合参考图,指导地图编制。

如:

居民的的分布特点、密度差别、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道路的等级、通行情况、分布特点、密度差别

水系的结构特征、河网密度

地貌类型

二、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1.任务概况:

说明任务的来源、制图区域范围、任务量、完成期限

2.作业区域的地理概况

3.资料情况:

分析的结果和使用方法

4.设计依据:

说明设计书编写中所依据的标准规范

5.工艺方案:

说明作业所需的软硬件配置规定作业流程

6.制作综合参考图

 

三.地形图数据采集

1.基本资料处理:

(纸质地形图、地形图数据)

用1:

1万地形图做基本资料的,有一部分需将3度带换为6度带

将相应4幅或9幅(1:

10万编1:

25万)拼接,形成新编图底图

2.现势资料的处理:

扫描纠正,转换成相应的比例尺和数据格式

3.各要素的采集与更新:

Ø编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采集地形图数据,再进行符号化编辑;二是采集地形图数据的同时进行符号化编辑。

Ø地图数据编辑之前,要按照图式把各种符号做成符号库,以便随时调用。

Ø数据采集的顺序:

控制点、水系、居民的、交通、地貌、各类管线、境界、植被

 

4.数据接边

5.地图整饰

 

制图综合:

由于地图比例尺逐步缩小,相同尺寸的地图要表示的地表范围越来越大,编图时如果只是简单将原图缩小,图面将拥挤不堪,为了使地图清晰易读,就必须进行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的方法分为选取和概括。

选取就是将主要的、有用的内容保留在图上(资格法、定额法)

概括就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

(删除、合并、夸大)

 

四、普通地理图编制

Ø基本要求:

Ø1.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地图编制的方法和原则。

Ø2.根据地图的用途,收集并分析评价制图资料,合理利用,确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以及制图综合原则。

Ø3.根据地图设计书,分析评价试验样图,确定样图的符合性,,分析评价制图过程及地图成果,评价地图质量。

Ø4.根据不同产品形式,确定地图制作的后续工作,进行电子地图及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

Ø5.运用地图数据库和现代地图编制与出版一体化技术进行地图生产。

Ø6.确定普通地图(集,册),专题地图地图(集、册)和特种地图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普通地理图的编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工作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地图印刷

一、准备工作:

1.了解用户的具体要求,包括地图用途、开本、比例尺、范围、地图形式,工期等

2.根据要求收集资料

资料分为

基本资料:

新编图上的主要内容来自这种资料,通常是比例尺大于新编图的同类地图或地形图

补充资料:

引用其中部分内容来补充基本资料的不足

参考资料:

在新编图上没有直接引用,只是在内容的选取或表示方法上作为参考

3.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测制单位、成图年代、地图投影、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和精度、现势性、可用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确定各类资料的使用方法和程度。

4.制图区域的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制图区域地理概况和基本特征,以便制作制图综合参考图,指导地图编制。

二、地图设计

在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将地图编制的原则、方法和工作过程写成技术文件,用于制图作业的技术指导。

无统一标准规范

地图设计的主要内容:

1.概述:

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图名称、比例尺、类型、制图区域范围,地图用途及对地图的基本要求。

2.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

制图区域的研究的结果。

Ø居民的的分布特点、密度差别、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Ø道路的等级、通行情况、分布特点、密度差别

Ø水系的结构特征、河网密度

Ø地貌类型

3.制图资料:

资料的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及各类资料的使用方法

4.地图的数学基础:

选择地图投影

5.图例符号设计

确定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并对各类符号的图形、尺寸、颜色进行规定,各类注记的字体、大小、颜色的规定

要体现各要素的分类分级

 

6.各要素的选取指标

地图各要素的编绘是在基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基本资料的内容要多于新编图的内容,编图的过程就是对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取舍,同时补充现势资料的过程。

这部分主要规定各要素取舍的方法和指标。

必要时制作选取指标图、综合样图。

7、图面设计

8.分幅设计

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制图区域范围,计算新编图上尺寸并与相应规格纸张的尺寸相比较,在充分考虑空白边、花边、重叠边的条件下,设计图幅的编排方法,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

 

*9.制图工艺方案

这部分是详细的工艺流程,说明作业所需的软硬件配置规定作业流程,包括资料的处理,投影变换,比例变换,数据格式转换,变换后的数据如何调用等。

 

流程

Ø资料的加工处理,形成编绘原图数据

Ø地图各要素的编绘与资料更新,形成印刷原图数据

Ø发排

Ø印刷

 

三、地图编绘:

作业人员按照设计书进行作业

Ø首先是按照设计书中制图工艺方案的要求对制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新编图的基础底图。

Ø按照设计书对各类符号的图形、尺寸、颜色的规定制作符号库。

Ø在此基础上进行各要素的编绘,同时按照设计书要求增补现势资料。

编绘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通常是水系、居民地、交通、境界、地貌

印前准备:

调整图层处理压盖关系

设置印刷规矩线,

最终成果数据转换成PS格式或EPS格式。

四、地图印刷:

数据发排出片(彩色桌面出版系统)

晒版印刷

样题

Ø分层设色地图

Ø将地貌高度分层设置不同的颜色表示地貌的方法,称为分层设色法

Ø划分高程带时应尽量考虑地貌类型的分界线;我国地貌分类的高度分界线一般定为200、500、1000、3500、5000,分别是平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和极高山的分界

 

Ø地貌晕渲

地貌晕渲是根据假定光源对地貌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的色彩沿斜坡渲绘阴影,形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起伏和形态。

 

专题地图的编制

地图按所表示的内容分类,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详细的表示,其他要素概略表示,甚至不予表示。

各种自然现象和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专题图的形式表示。

专题地图由地理底图和专题要素构成

专题地图的编制

Ø编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Ø准备工作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地图印刷

Ø一、准备工作:

Ø*1.了解甲方的具体要求,包括地图用途、开本、比例尺、范围、地图形式,工期等

Ø2.根据要求收集资料

Ø地理底图资料专题资料

Ø3.资料的分析整理

 

二、地图设计:

1.地理底图的设计

内容的选取和表示方法(普通)

2.专题内容的设计和表示方法

采用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统计数据分级表色彩比例

统计图表的形式与分级

3.图面设计(图名、图例、附图、插图、主图、的摆放位置及各部分的尺寸)

4.工艺流程

Ø地图的制作过程:

 

三、地图编绘

河北省粮食产量及构成为例

地理底图

统计数据

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

1.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是在各分区单元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比例

2.分级数据的表示方法-------分级统计图法

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区划单元内,根据各分区资料统计的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

一般用于表示现象的相对指标。

●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合法

●以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符号表示各自独立的事物。

Ø线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合法

Ø水系、交通、境界、地质构造线

定性数据的表示方法--------质底法

 

Ø呈间断片状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

Ø分散分布的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点数法

Ø用点子的疏密表示现象的集中或分散程度

Ø动态现象的表示方法--------运动线法

Ø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数量和质量特征

地图集的编制

Ø依据统一的编制原则编制的一组地图并汇集成册,称为地图集。

Ø地图集的组织领导一般是由制图和各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底图编辑委员会,共同负责地图集组织领导工作。

编委会的职责是:

讨论和决定编制地图集的原则性问题,审定总体设计方案,组织并领导地图集编辑部,组织阶段性的检查,最终成果的评审和总结。

 

准备工作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印刷与装帧

一、准备工作

*1.了解的具体要求,包括地图用途、开本、地图形式,工期等

2.根据要求收集

资料分为:

普通地图资料专题地图资料

3.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二、图集的总体设计

(一)、总则

图集的性质、用途、读者对象

图集的开本、幅面大小、页数、出版形式

*图集的内容选题、图组划分、编排原则和目录

图面的配置原则及格式

各图组编辑工作的要求

(二)、地理底图

Ø规定地理底图的种类、投影性质、比例尺、所用资料、编图工艺方案,各类地理底图应表示的内容、表示方法.

 

(三)、图形和表示方法设计

Ø1.确定图集的内容分组、编排原则

Ø2.根据地图内容选定各图组的基本图形和可能使用的表示方法、各种表示方法配合使用的可能性和注意事项

Ø3.图集的色彩设计,规定图集所使用颜色系列

(四)、装帧设计

确定封面样式,扉页、环衬的色彩与形式、图集的装订形式

(五)、编绘工艺方案

1.规定每幅图的内容及表示方法并进行图面设计,说明所采用的资料,使用方法和程度

2.确定地图的编绘程序、方法和要求

3.各要素的综合原则、选取指标

 

三、地图集编绘

地图集的出版准备

拼版的式样及要求

制作样本

四、印刷与装帧

 

Ø深圳市地图集属于普通地图集,但有专题图的内容。

Ø区域详图图组,属于普通地图的性质。

Ø其余则属于专题地图的性质。

 

电子地图

资料准备:

Ø地图数据各类比例尺地图数据

Ø专题数据各类统计数据

Ø多媒体数据图像音频视频

制作流程

Ø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设计树结构

Ø封面设计

Ø各图组的界面设计

Ø系统集成(ATLAS)

Ø功能测试

Ø产品发布

地图编制部分

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分类

1)普通地图

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及其他标志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

2)专题地图

着重反映自然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专业要素的地图,集中表现某种主题内容。

制作地图的途径

1.实测地图

野外实测地图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地物、地貌测定,按一定比例缩小地形图。

摄影测量成图是利用航空影像或卫星影像来测绘地图。

2.编绘地图

1﹕1万~1﹕5万图一般采用摄影测量方法成图,是基本用图,也是编绘更小比例尺地形图或专题图的基础资料。

小于1﹕10万图是利用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和更新资料,采用内业编绘的方法成图。

编绘地图的技术已经由手工变为全数字地图制图,计算机制图有如下过程:

1.地图设计(编辑准备)

总体设计和地图其他内容设计。

收集地图资料和地图数据,并加以分析评价,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图面整饰和色彩设计,确定使用的软件和数字化方法,最后成果是地图设计书。

这阶段也称为编辑准备阶段。

2.数据输入(数据获取)

将作为编图的资料,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数字测量地图数据、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等)、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

其目的是将制图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的形式记录在计算机的可存储介质上供调用。

3.数据处理

对数据加工处理,建立新编地图数据。

一是数据预处理,对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进行投影变换,比例尺转换;二是为了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计算机处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数据的符号化,地图要素的制图综合,图形编辑、地图符号、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等。

4.图形输出(数据输出)

图形输出是将地图数据变成可视的地图形式。

输出方式:

(1)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

(2)打印机喷绘地图;(3)地图数据传输到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CYMK)片;(4)传到数字制版机(Computer-to-Plate,CTP),制成印刷版;(5)传到数字印刷机可直接印出彩色地图。

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1.新的分幅方法

1:

100万地形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它采用国际统一的行列式编号方法。

横行:

从赤道起算,每纬差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分为22行,依次用大写拉丁字母A、B、C、…V表示其相应行号。

纬度0°~60°:

经差6°,纬差4°,单幅

纬度60°~76°:

经差12°,纬差4°,双幅

纬度76°~88°:

经差24°,纬差4°,四幅

纬度88°以上:

合为一幅

纵列:

从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每经差6°为一列,全球分为60列,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60表示其相应列号。

2.新的编号方法

(1)1:

10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新系统规定:

横向为行,纵向为列,称为“行列式”。

表示为“J50”,中间不用连接号。

我国地处东半球赤道以北,图幅范围在经度72°~138°、纬度0°~56°内,包括行号为A、B、C……N的14行、列号为43、44、……53的11列。

比例尺

1:

100万

1:

50万

1:

25万

1:

10万

1:

5万

1:

2.5万

1:

1万

1:

5千

经差

1°30′

30′

15′

7′30″

3′45″

1′52.5″

纬差

20′

10′

5′

2′30″

1′15″

图幅间数量关系

1

4

16

144

576

2304

9216

36864

1

4

36

144

576

2304

9216

1

9

36

144

576

2304

1

4

16

64

256

1

4

16

64

1

4

16

1

4

选择地图投影应考虑以下条件:

1.制图区域

(1)地理位置——决定投影的种类

极地附近——方位投影。

中纬度地区——圆锥投影。

赤道附近——圆柱投影。

(2)范围大小——影响的投影选择

对于范围较小的地图,无论采取什么投影方式都无太大变形差异。

对于面积很大的地图,则需要慎重地选择投影。

2.地图用途

地图用途不同,对投影的要求也不同。

(1)要求方向正确——选择等角投影。

(2)要求面积对比正确——选择等积投影。

(3)要求距离正确——选择距离投影。

3.地图比例尺

不同比例尺地图对精度要求不同,投影亦不同。

(1)大比例尺地形图,对精度要求高,宜采用变形小的投影,如分带投影。

(2)中、小比例尺地图范围大,概括程度高,定位精度低,可有等角、等积、任意投影的多种选择

4.出版方式

出版方式不同,对投影的要求也不同

(1)单幅图——投影选择比较简单。

(2)系列图——投影选择应保持一致。

(3)地图集——地图集应该尽量采用同一系统的投影,再根据个别内容的特殊要求,在变形性质方面予以适当的变化。

制图数据

基本类型

1.按性质分为:

①空间数据:

构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②属性数据:

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地理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作为制图数据时分为:

①点位数据:

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在地图上以点(坐标)来描述,称为点位数据。

实体:

三角点、河流交叉点抽象:

定位图表、居民地等

②线性数据:

以线状存在的事物,用坐标串来描述,具有一维特征,称为线性数据。

实体:

道路、河流等抽象:

磁力线、风速、境界等

③面积数据:

描述区域范围的数据,用封闭的线性数据描述,具有二维特征,称为面积数据。

实体:

湖泊、水库、森林等抽象:

几何形、自由轮廓等

④体积数据:

在面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维的值,具有三维特征,称为体积数据。

实体:

土石方、降水量等抽象:

城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

一、地图资料

1.地形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研究制图区域地理情况,鉴别其它地图质量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编图时作为基础底图的主要依据。

2.各种专题地图不但可以将它们用于研究地理环境,也可以作为编绘同类型较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的基础底图。

如:

地质图、土壤图等

3.全国性的指标图为统一全国的制图工作,配合编绘规范,编制出一套全国性的指标图。

如:

山系图、河系类型图、河网密度图、居民地密度图、典型地貌分布图等,是确定各要素选取指标的重要依据。

4.国界(系列)图为确保我国国界的正确描绘,国家颁发了整套系列国界标准样图,规定了各种比例尺地图上国界的画法。

凡公开出版的地图,国界描绘必须与其一致,并且须报送测绘主管部门审核。

如:

系列国界标准样图。

二、影像资料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和更新地图的基本依据

1.卫星像片2.航空像片3.地面摄影像片

三、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制作专题地图中统计地图的基本依据。

如各种《统计年鉴》。

四、文字资料

1.地理考察资料2.各种区划资料3.政府文告、报刊消息4.各种地理学文献

地图符号的系统设计要求和步骤

1.分析和研究地图的基本内容,拟定分级、分类原则。

2.确定各项内容在地图整体结构中的地位,排定它们应有的感受水平。

3.选择适当的视觉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