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01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

明年稔,偿不愆素。

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

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纮每议狱,必傅经谊。

又论:

“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

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

请治妄谳者。

”不从。

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

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且不跪受诏。

纮责之曰:

“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

”夏人畏惧加敬。

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

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

纮曰:

“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

”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

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

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

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

“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

彼无能为也。

”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纮事兄纯礼甚备。

在郓州闻讣,泣曰:

“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

”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

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

杜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

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郎中,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为尚书锜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用以表示年份。

表,古代文体中奏章的一种,用于陈述较重大的事件。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杜纮体恤百姓,重视亲情。

任永年县令时,他设法帮助百姓渡过饥荒;

侍奉兄长礼节周到,并悉心照顾兄长的家人。

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

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

对于懦弱无能的官吏,他建议朝廷加以惩处。

杜纮忠君爱国,不辱使命。

担任夏国母祭奠使时不卑不亢,维护国格;

面对西夏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严辞驳斥。

杜纮足智多谋,沉着冷静。

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有人妖言惑众,妄图引起民变,他以静制动,成功阻止了动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②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答案】

(1)C

(2)A

(3)D

(4)①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

②没过多久,抓住了盗贼,原来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像他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

【解析】【分析】

(1)“医”是“视”的主语,排除A项、D项。

“或”作为“以为嫌”的主语,“不自恤”是不顾惜自身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

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城等待选官调职,在旅社中卧病,杜纮接他回家,请医生为他诊治。

马随最终死亡,杜纮在自己家中为其办理丧事。

有的人认为犯忌讳,不顾惜自身,他的高风亮节大概出自他的天性啊!

故选C。

(2)A项,“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

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错。

结合文本内容“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分析可知,平息动乱的事情发生在杜紘担任郓州知州的时候。

故选D。

(4)本题赋分点:

①“以”,介词,把;

“对”,应答,引申为汇报;

“翌日”,第二天;

“语”,交谈;

“嘉”,称赞;

“其”,代词,指杜纮;

“明白”,简洁明了(古今异义词);

“果用”,最终采用。

②“居”,过了;

“无何”,不久;

“乃”,是;

“为”,扮为、装为;

“所揣”,预料的情况;

“遂”,连词,于是;

“按诛”,查实处死;

“之”,代词,指坏人。

⑴C;

⑵A;

⑶D;

⑷①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

【点评】⑴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⑵此题考查文化常识,涉及到的考点是科举常识、官职、年号、文学作品体裁等。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识记。

⑶考查对文言文语段的理解,一般来讲考查的是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经历事迹等。

要联系文段进行判断,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官职等信息。

⑷考查翻译。

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采分点的翻译。

杜纮字君章,刚考中进士时任洺州永年县令。

当时正值灾年,老百姓想逃往外地谋生,杜纮让人对老百姓说:

“我不能一定不让你们出去,但假如你们能留下来,我一定让你们不挨饿。

”老百姓欣然听从他的劝告。

杜纮就让官府出面印制票据,平价向富豪大户借贷粮食,约定丰收之年监督偿还。

于是老百姓都得到粮食,没有人逃往外地。

第二年粮食丰收,向富户偿还借贷时不超过原来约定。

宋神宗听说他很有才干,于是任命他为大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并负责撰修《武经要略》。

杜纮就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汇报简洁明白,但最终没有采用。

杜纮每次与人商议讼案,一定引经据典妥善办理。

又说:

“天下的囚犯应该被处死的,吏员软弱无能不能执法,总归结于疑难案件。

杀人后而定为疑难案件,这是放任刁民去杀人啊。

请求惩治胆大妄为的断案之人!

”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杜纮升任刑部郎中。

宋哲宗元祐初年,他担任夏国国母的祭奠使。

当时西夏刚向大宋进献贡品,杜纮来到夏国,夏国人态度十分傲慢,接待者身穿兽皮做得衣服,给他安排下人坐的座位,座位上蒙着灰黑色的饰物,并且不下跪接受诏书。

杜纮斥责他们说:

“宋朝皇帝吊唁礼物十分丰厚,今天就不能上礼了。

”夏国人畏惧才开始恭敬。

后来,夏国使臣来到宋朝,请求归还宋朝占领之地。

杜纮将他迎接到宾馆,夏国使者想入见宋朝天子并有所陈述,杜纮制止他,夏国使者出语十分没有礼貌。

杜纮说:

“夏国国王假如有所请求,一定会写在奏表之内,这是国家大事,朝廷怎能用使臣的口传决定能不能吗?

”接着连续驳斥他,夏国使者才不敢发言。

任郓州知州,曾有人在城角高举旗帜,并在旗上书写妖言,妄图引起民变,全州百姓都十分震撼。

不久,草场大白天发生火灾,与妖言上所载之事相同,百姓更加恐慌。

有人提出在城内大肆搜捕,杜纮笑着说道:

“奸计正在此,他们希望趁着我们惊扰发动变乱,怎能落入他们的圈套呢?

他们做不了什么的。

”没过多长,就抓住了盗贼,原来为坏人妖言惑众,正如他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

后来杜纮又调任应天府知府,死到任上,终年六十二岁。

杜纮对其兄杜纯十分敬重。

在郓州任上听到其兄逝世的消息后,哭着说:

“兄长教育我长大成人,今天他去世我不能亲自陪在他身边,我死不瞑目呀。

”正赶上奉旨进京,于是在京门迎接其兄的灵柩,他的哀哭声感染到行路之人。

他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寡嫂,并向朝廷陈述其兄功劳,让其兄一个儿子为官。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

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

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

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

“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

”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

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

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

“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

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

”帝不听。

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

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

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薨:

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搢绅”:

“搢”,插;

“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原意是插笏于带,文中借指官宦。

行在:

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经之地。

京师:

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京畿”则是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

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张倚之子张奭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

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

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

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苗晋卿屡历要职,深受器重。

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

①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②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答案】

(1)B

(3)C

(4)①苗晋卿拜见皇帝时。

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皇帝听任他退休回家了。

②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1)“河北采访使”是固定官职名,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入计”“谒归”是两件事情,结合句意分析,排除C项。

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

他在任三年,政令教化广泛推行。

曾经入朝汇报有关工作。

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

故选B。

(2)A项,“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错误,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C项,“杨国忠……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苗晋卿拜见皇帝时,用年迈来推辞,违背皇帝的旨意;

另外,苗晋卿也并不是杨国忠任命的。

(4)①“见”译为拜见;

“以”,介词,用;

“辞”译为推辞;

“忤”译为违背;

“听”译为听任、听凭;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②“稽”译为考查;

“故事”译为旧例(古今异义词);

“则”,连词,就;

“之”,助词,的;

“听朝”译为临朝听政。

⑴B;

⑶C;

⑷①苗晋卿拜见皇帝时。

②考查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代以儒学著称,考中进士,调任修武县尉,多次升官后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当时天下太平。

参加选官的常有一万人,李林甫任吏部尚书,专掌国家大政,将选官的事委托给苗晋卿和宋遥,但每年命令其他官员共同考定,审核官员的实际才能。

天宝二年,考判入等者共六十四人,分甲、乙、两三科,以张奭为第一。

张奭,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倚新近得到皇帝的宠幸,苗晋卿想要攀附他,张奭本来没有学识,因此舆论喧器不平,安禄山趁机奏告皇帝,皇帝为此在花萼楼复考核实,考中者才十分之一二,张奭一整天都拿着试卷,不能下笔应答,人们称之为“曳白”。

皇帝大怒,贬张倚为淮阳太守,宋遥为武当太守,苗晋卿为安康太守。

第二年,苗晋卿调任魏郡太守,即任河北采访使。

请假回到壶关,望见县门就下马步行,属吏劝阻,苗晋卿说:

“过官府应当下马,更何况是父母之邦呢?

”郡太守迎接犒劳他,让属下县令巡行劝酒,酒一送上,苗晋卿必然一口喝完,侍奉的老人有献酒的,苗晋卿走下西阶拜谢后才饮酒,当时人们赞扬他的恭敬。

安禄山反叛了,窦廷芝放弃陕郡不去防守,杨国忠本来就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便上奏说:

“东道是叛军进军的要害,非大臣不能守住。

”朝廷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苗晋卿拜见皇帝时。

皇帝入蜀,士大夫官员大多陷入叛军之手,苗晋卿抄小路透到金州。

唐肃宗到达扶风。

把他召到驻地,任命为左相。

平定京城,封苗晋卿为韩国公,享用封邑五百户,改任侍中。

唐玄宗去世了。

唐肃宗病重。

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他坚决推辞说:

“先帝有遗诏,叫皇帝三天后听政,考察祖宗的旧例,就没有冢宰的条文,奉行遗诏就应当处理朝政。

希望皇上顺应变化,而使天下幸运。

”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

几天后,唐代宗即位,又下诏苗晋卿代理冢宰。

他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

这时苗晋卿年老行动迟缓。

请求隔日来一次政事堂。

皇帝优待他,听任他入阁不快步行走,皇帝专门为他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

宰相在小延英殿召见对话,从苗晋卿开始。

永泰初年苗晋卿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师,命京兆少尹办理丧事,谥号叫懿献。

元载未显贵时,为苗晋卿所知遇,元载这时任宰相,因此婉言劝说有关部门改谥号为文贞。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

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

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

帝因问蕃曰:

“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

”蕃对曰:

“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

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

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临诀去,谓容曰:

“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众怪,不知其故。

林宗曰:

“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

《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

徐稚传》)

【注】①玄䌲:

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又/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孺子是徐稚的字。

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

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

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

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

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

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

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

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①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

②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

【答案】

(1)D

(2)D

(3)A

(4)①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②(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1)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也”“诗云”“为”“当”。

(2)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3)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

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4)此题中的①“征”征召、“并”都。

②“能言语生”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轻骑”骑马。

⑴D;

⑵D;

⑶A;

⑷①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