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37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大班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教案.docx

《大班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数学教案.docx

大班数学教案

2、顺数与倒数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

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

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

车牌号不同)

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

5、《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一)教师自我介绍,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

(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

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

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

如:

比2多1的数是几?

比9少1的数是几?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报数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感知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并进行小结:

我们把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

从大数到小数排列,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l,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

(二)教师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观察、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

(三)复习巩固:

1.教师以神奇的口吻,导入青蛙,以寻找青蛙不同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有的青蛙胸前没有数字,并启发幼儿进行按规律填数字。

2.以青蛙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练习。

3.教师以乘坐小火车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方法,导入小火车,引导幼儿对车牌号码变换方向进行观察,再次感知由于方位的变化,数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并引导幼儿根据车牌号的排列规律结合报数乘坐火车,以参与的形式体验、感知顺数与倒数。

4.以观察楼房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顺接数与倒接数的练习。

如:

住在5楼的**想到1楼的**家串门,要走哪几层楼?

……5.教师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再次进行顺接数与顺倒数的练习,如:

“拍拍手,来数数,123,接着数……”(456),“拍拍手,来数数,987,接着数……”(654)。

三、结束部分拓展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哪里有顺数与倒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共同寻找、查阅资料,顺数与倒数还应用在哪些方面,下周一大家共同分享。

2、认识单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

《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

《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

《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

《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

《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大班数学教案:

学习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

①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  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铺地砖:

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围围墙:

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

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

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

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

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比较宽窄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活动一:

比比看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

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小客人“皮皮”导入活动:

(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戏:

帮助小客人(课件)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

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游戏:

小小修路工(课件)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

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

(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

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

找找看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二:

排排队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出物体的宽窄,并用相应的词描述物体的差异,体验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操作比较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能够熟练比较物体的宽窄。

  2、物质准备:

不同宽窄的彩纸,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宽窄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小客人“皮皮”,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2、游戏:

比一比

  幼儿运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并正确描述。

  3、游戏:

排一排

  4、幼儿出示全部彩纸,请幼儿讨论:

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宽→窄;窄→宽;宽窄宽窄……;窄宽窄宽……;等等)游戏:

变一变

  

(1)幼儿按教师出示宽窄差异排序好的图示进行宽窄排序操作。

  

(2)幼儿按教师出示符号规律,进行相应宽窄排序。

如:

(X→宽、O→窄)XXOXXO……;OXOOXOXOOX……等。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宽窄。

  2、美工活动:

折宽窄不同的扇子。

  

3的组成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

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

(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

同时用语言表述:

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

并用语言表述:

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

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

“要把3个球放在2  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

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计意图:

本次活动从幼儿喜爱的卡通角色入手,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表达、交流、互动,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水到渠成地让幼儿掌握口头编减法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进一步掌握加法应用题的结构,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应用题由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和一个问题组成

2、尝试创编完整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重难点:

尝试创编完整的加法应用题。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动物、水果磁铁卡片

一、引入课题

1、师:

孩子们早上好!

今天你们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来我们班里做客,你们可要表现的特别棒哦!

因为今天你们是小主人翁,现在孩子们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向叔叔阿姨们问声好!

(叔叔阿姨你们好)

2、复习4的分合:

说分与合、拍手组4

3、这节课老师将带领你们到数学城堡里去寻找神秘的宝藏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出发吧

二、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1、来到哪里啦?

花园里原来有几只蝴蝶?

又飞来了几只蝴蝶?

用什么法来算?

用加法来计算,应该问一个什么问题?

请问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2+2=4

2、孩子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

现在老师请你们继续跟着老师走吧、我们来到哪里啦?

山洞里来了3只熊、又来了1只熊、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3+1=4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说说这幅图上的内容,山洞里来了3只熊,又来了1只熊,现在一共来了4只熊、

3、出示鳄鱼图(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像刚才这样说出图的内容、再提一个问题就是编应用题。

孩子们看、这就是数学城堡、神秘的宝藏就藏在里面、不过、数学城堡里的大门是由一条凶猛的蛇把守着的、要想进入城堡、得先编出蛇身上的应用题、编对了蛇就会放你进去、编错了蛇就会把你吃掉、大人不准进去、那只有你们自己来了、你们敢闯关吗?

看谁最有勇气。

三、尝试看图编应用题

1、第一关2、第二关3、第三关4、第四关5、第五关

师:

孩子们、恭喜你们顺利地进入了城堡、看看宝藏是什么?

(勇气、合作、智慧就是动脑筋)终于取到了宝藏、就让我们把宝藏运用起来吧、带着你们桌子上的卡片和勇气、开动小脑筋、根据手中的卡片与爸爸妈妈合作创编一道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算式

四、创编应用题

1、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孩子回答

(整理操作材料)请小朋友们将小卡片都放回小盆。

2、小结:

原来我们的身边存在很多的数学问题,有空时,我们可以编一编考考边上的小朋友。

下次我还会带着你们到数学城堡里寻找更多的宝藏、你们愿意吗?

活动名称:

二等分四等分

活动目标:

1.能把物体平均分成二分,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乐意探索多种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3.初步了解等分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

本袋(每袋8个本)。

教学过程:

1.利用故事引入、随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提问:

故事中大黑和小黑为什么会让狐狸大婶帮忙分面包?

(他们要平分面包)结果怎么样?

(面包让狐狸大婶骗着吃了,哥俩只剩下一点点面包)他们是不是两只笨狗熊?

假如请你帮忙,你怎样分呢?

 2.教师操作,二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任意对边折。

怎样验证圆形二等分?

折好后完全重叠。

说明两份一样大。

(课件讲解,实物展示。

引出概念:

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小结:

详细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

哪个小?

幼儿讲述,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和一个完整的圆形,重叠比较得出结论: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分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小。

幼儿园大班分类统计教案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

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

(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本文来自织梦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根据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

车棚——车有几辆?

自行车几辆?

摩托车几辆?

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

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

前、后操场各几棵?

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

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

白色的几根?

绿色的几根?

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

电脑室——电脑有几台?

在场办公的有几位?

其中长头发几个?

短头发几个?

(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

办公室——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

椅子有几张?

哪个多?

多多少?

哪个少?

少多少?

(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六组:

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

(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

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

共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学习简单的测量测量

今天,我利用下午区域活动的时间让孩子继续练习测量,并把昨天没有进行下去的环节或表格上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完成。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测量,单这一次孩子们还是表现得非常活跃,兴致也比较高,说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一类活动。

这次测量中,孩子们的技法明显熟练了起来,手、眼协调性也明显提高,有的孩子运用了多种方法去测量。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孩子们运用到了手中的铅笔,本来铅笔是给他们做记录用的,但是有的孩子却想到了利用铅笔来画记号,达到了一物多用的功效。

他们量好一段就在接口处画一个铅笔印,再从铅笔印处开始量第二段……我们班的门上、桌上、椅子上、窗户上都留下了孩子们测量的痕迹。

上次活动时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记录问题。

今天测量前,我把典型的几个孩子的记录板展示了出来,让孩子们来交流,看看谁的记录方法很清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用什么材料量的,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通过比较、讨论,孩子们觉得胡陈超、赵铮等孩子的记录方法很好,从他们的记录纸上一下就能看出他们用筷子量的桌子是2根筷子多一点,用牙签量的桌子是7根牙签多一段……。

在量和记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法也掌握得越来越好。

特别是那些用牙签、小积木量的孩子更值得鼓励,因为他们选的量具特别小、特别短,需要量很长时间,这就要考验孩子们的耐性和更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孩子们都很具好胜心,好多孩子都选择了那些特短、特小的量具去量,一边量一边记,而且记录纸上记得也非常清楚。

经过这几次不断地测量、记录,孩子们从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测量和记录的好的方法,更培养了他们的耐性和坚持性。

我想,测量活动还不应到此结束,孩子们还可用这些方法去测量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让测量走进大自然,相信孩子们会从中悟出更多。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活动:

学习5的组成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

  3、能按要求边操作边讲述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教学准备:

 

1、教具:

黑板上范画,数字卡片1-5。

  2、学具:

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每人一份苹果娃娃。

  教学过程:

  1、运用找朋友的游戏,复习4的组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有要求,音乐一结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为什么找他做朋友2、幼儿操作,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们学了4的组成,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呢?

那就请你们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

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3、进一步学习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图,观察画面,提问:

图上有什么?

有多少苹果?

这些苹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启发幼儿根据右边的标记特征,说出苹果的数量,教师记录。

  引导幼儿竖着观察分合式,你发现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再看右边,你又发现了什么?

  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左右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倒数和顺数排列的,最后带幼儿读一读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动5、活动评价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练习,教师对操作认真以及大胆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延伸:

  先完成的幼儿到区域里去玩关于5的组成的活动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部分学生记住了5的分解和组成。

大班数学5的加减

教学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问题.

3.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

碰球(复习5的分合)

师:

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生:

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来是5。

(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课件,老师边操作边讲解:

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4只小鸟,现在,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1+4=5)

6.提问:

如果树上先飞来4只小鸟,后来又飞来1只小鸟,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4+1=5)

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

2+3=?

3+2=?

B1.老师再次出示课件,操作并讲解:

草地上有5条小蛇,有2条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条小蛇?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5-2=3)

5.提问:

如果先游走了3条小蛇,还剩下几条小蛇?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

(5-3=2)

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

你问我答

师:

小朋友,我问你,2+3=?

生:

╳老师,告诉你2+3=5

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

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三、幼儿操作

完成有趣的数学5的加减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左右》区分左右

教育教学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进一步感知空间。

活动准备:

1、海底图大的1份,小的与幼儿人数相同 

2、红圆点20张(上课之前反面双面胶先撕开)

3、图示6张(教师可随意编),黏贴的小图片每人各六张

4、课前认识生字:

左、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区分左右手

1、猜谜导入: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

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

(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

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

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色贴纸。

(2)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

(3)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1)请把有红色点点的手举起来;

2)请把有红色点点的右手举起来;

3)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

(4)再次强调:

我们的贴有红点点的是什么手?

(右手)

5、教师请幼儿思考:

为什么你的右手红点点在这边,而我的右手红点点在那边呢?

小结:

站的方向不一样,(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和你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我们的右手就一样了

二、基本部分: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

(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问:

陈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

小结:

我和你们的是相反的,你的左边我的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

(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纠正个别不对的幼儿,此环节教师应面向全体,看看是否每个幼儿都对)

(4)、看图区分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