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57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1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知识重难点突破文档格式.docx

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内部圈层

地壳

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梯度练习】

B组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当太阳直射A点时,广州的昼夜状况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B.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图1—1--4

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和C时,对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B点比C点处快B.B点比C点处慢

C.B点和C点处都是最大值D.B点和C点处都是最小值

9.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岩浆的比重不同B.各层的厚度不同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D.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C组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A点夜长__________小时。

图中晨昏线是___线。

(2)B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B点地方时是__________点,B点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

(4)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___附近(近日点或远日点),上海昼比夜___。

图1—1--5

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易错辨析】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

太阳照大地(太阳短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例如,晚上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易出现霜冻;

晚上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1-2-2或图1-2-3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图1—2--2图1—2--3

(2)气候的成因

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

地区

季节

风向

形成原因

特征

东亚

冬季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3)关于寒、暖流的区分:

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

②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

③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1)物质循环

 

(2)板块构造学说: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

板块内部:

地壳运动稳定;

板块交界处:

地壳活动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此。

板块张裂处形成裂谷和大洋中脊;

碰撞处形成褶皱山系、岛弧和海沟。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边界类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

巨大高原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海沟、岛屿、

海岸山脉

亚洲东部岛弧

马里亚纳海沟

(3)、地质作用分类:

按其能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类型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重力、化学作用

使地表变得平坦

内力作用:

背斜:

岩层上拱、中心岩层是老岩层――储存石油、天然气;

建隧道

地质构造向斜:

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

断层:

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

注意:

背斜成山:

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

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

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

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作用因素

流水作用

(季风区典型)

流水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流水沉积作用

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入海口)

风力作用

(西北地区典型)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

风力沉积作用

黄土高原、沙丘、

(4)、热力环流

图1—2---4

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

高温上升,低温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

高压吹向低压.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

(5)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速越大。

地转偏向力:

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影响风速。

近地面: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之间成约45°

夹角。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6)气压带、风带

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1-2-6所示。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其移动规律如图1-2-7所示。

(7)常见的天气系统

冷、暖锋面与天气

冷锋

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春、夏季,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图1—2---8

分类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控制气团

气温

气压

阴晴

暖气团

阴雨

冷气团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压状况

气流状况

中心气流

天气状况

举例

低气压

气旋

上升

台风、飓风

高气压

反气旋

下沉

晴朗

秋高气爽

(8)洋流分布的规律

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

空间分布:

以风海流作为主体。

1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中高纬,逆时针向。

③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

(9)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响

气候

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都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都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使海底营养盐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

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

欧洲北海渔场都形成于寒、暖流交汇处;

秘鲁渔场则受上升流的影响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海洋污染

扩大污染范围,加速污染物扩散

油轮发生泄漏

B组

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实施的“母亲水窖”工程在拦蓄和利用大气降水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5-6题。

5.人为拦蓄大气降水会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A.水汽蒸发B.径流输送C.大气降水D.水汽输送

6.在宁夏南部山区实施“母亲水窖”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的

A.空间分布不均B.产业间利用不平衡

C.地区间利用不平衡D.时间分配不均

7、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8.关于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B.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图1—2--13

C.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陆东岸是寒流

D.北半球副极地海区大陆西岸是暖流

9.读“水循环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A.、

C.、

F.。

图1—2—14

(2)三种水循环类型共同具有的环节是和。

(3)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循环。

(4)人类可以通过改造(环节)来改变水循环的空间分布为人类服务。

C组

读右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下列不属于图内反映的是

A.断层B.褶皱C.滑坡D.岩石运动方向

11.下列不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庐山

C.天山D.东非裂谷

图1—2---15

12.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读图1—2--16,回答问题:

图1—2--16

(1)若图1—2--16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白天、夜晚)。

该气流运动产生的原因是。

(2)若图1—2--16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是

,其风向是。

13.读图1—2--17,完成下列问题:

图1—2--17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______。

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图1—3—1所示)。

图1—3--1

(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较直观的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

荒漠带

图1—3--2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热量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6.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人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盛始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文

8.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们湖南景观相符的是

A.地表河流多,且为外流河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

C.风力侵蚀作用显著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9.山东半岛种梨和苹果,珠江三角洲种甘蔗,影响其布局的自然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是

A.热量——光照——水源——降水B.光照——热量--水源--降水

C.热量--光照--降水--水源D.光照——热量---水源--降水

C组

10.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

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

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

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等。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

(2)在上述材料中,可以说明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3)下图是“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

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制约作用。

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会沿河或者沿海分布;

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②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

公路和铁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

(2)全球气候的变化及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地质时期:

冰期与间冰期相交替

人类历史时期:

15、17、19世纪冷;

16、18、20世纪暖。

仪器观测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变暖,到70年代变冷,到现在变暖。

原因:

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植被破坏。

影响:

导致生态系统调整;

海平面上升;

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

危害人类的健康。

(3)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①采猎文明阶段:

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这一阶段,人类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来求得生存,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②农业文明阶段: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一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③工业文明阶段:

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越来越严重。

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4)以洪灾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

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图1---4----3

注:

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5—岩溶、塌陷为主

6.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7.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8.洪涝灾害频发,除了自然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由关。

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是

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

9、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用电量剧增,许多地区出现了电力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

仅2003年,全国就有21个省(区)先后实行不同程度的限电。

与此同时,中西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煤炭开发。

对于下列开发方式,你觉得哪一种相对合理?

A 直接销售煤炭B建坑口电站,出售电力

C 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D 发展高耗能工业

读我国某地地貌发育示意图,回答10-11题。

图1—4--4

10.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A.冻土和冰川B.地质基础不稳固C.沼泽、软土D.流沙和水土流失

11.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A.蜀道难,难于上青天B.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右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地理必修Ⅰ参考答案

第一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A2.C3.A4.A5.A6.A7.C8.B9.C

10.

(1)正南,16,晨

(2)600E,8,900(3)(23.50N,1200E)(4)远日点,长

第二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C2.B3.D

4.

(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

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

(2)A、B、C、E、F,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主导。

(3)D、太阳辐射、重力能,削高填低。

5.B6.D7.A8.D

9.

(1)A、水汽蒸发C、水汽输送F、地下径流

(2)蒸发、降水(3)海陆间循环(4)地表径流10.C11.D

12.

(1)夜晚夜晚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近地面气压高于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冬季偏北风(西北风)

13.

(1)B,A

(2)b,a(3)B(4)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第三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B2.A3.A4.A5.C6.C7.B8.A9.C

10.

(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生物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另一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它给人类的启示是:

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3)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关联。

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

第四章梯度练习参考答案

1.A2.B3.C4.C5.C6.A7.C8.C9.B10.B11.B

12.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人口稠密;

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