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264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卷.doc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卷

闭卷考试

注意: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1.乔万尼·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它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薄伽丘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宪章运动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文艺复兴时期

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美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政,法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3.钱乘旦教授在论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说: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利,国家便无法进步。

”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为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而制定的文献有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宪法》 ④《拿破仑法典》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来源:

#%中^&教*网]

4.克劳利在《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说: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

但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

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这里“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A.拿破仑加冕称帝

B.拿破仑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进步思想

D.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中&国#教^育@*出版网]

5.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兴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发展(亚洲革命风暴一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独立运动的发展)、特殊阶段(三四十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胜利(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斗争)四个阶段。

下列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分别属于发展、胜利两个阶段的是[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859年)中主张: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7.“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www&.z%zstep~*.c@om]

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承认土地私人所有

C。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8.《西方文明史》认为:

“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现象开始于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来&源:

#中教^%网~]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9.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

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独立宣言》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②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③启蒙思想由美洲传到了欧洲 ④启蒙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

这里“伟大的人”指的是

A.莎士比亚 B.牛顿 C.伏尔泰 D.马克思

11.      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

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这_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横线处应该填入

A.《论法的精神》 B.《共产党宣言》

C.《物种起源》 D.《相对论和空间问题》

12.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这里的“新秩序”是指[来源:

zz#step^.%&~com]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美苏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13.“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根据乔治·泰勒的这一“裙边理论”,美国最有可能流行长裙的时期是[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A.二十世纪初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4.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一一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

"这里“行动”主要是指

A.鼓励扩大农业生产 B.恢复银行信用

C.兴建公共工程 D.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

15.为避免右图的悲剧重演,战后正式成立了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出这一决定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巴黎和会

16.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

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B.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教&育出^版网*]

C.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17.在1950年6月日本的丰田卡车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

而朝鲜战争的头一个月,他们就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军事订单,这直接使丰田公司起死回生。

这份订单最有可能来自于

A.美国 B.中国 C.朝鲜 D.苏联[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18.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威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1946—1947年酷寒的冬天,由于德国有许多家庭没有供暖,数百人被冻死。

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

因此,美国提出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欧洲煤钢共同体

19.“这种‘两个世界夕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两个世界”对抗的影响不包括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0.受到战争创伤的他,在很多作品中暴露出了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以及反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他的其中一部作品后来成为了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荒诞派作品,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这部作品是

A.《哈姆雷特》 B.《美国的悲剧》 C.《等待戈多》 D.《战争与和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1)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从图一和图三中所显示的遗址或文物中,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的文字各是什么?

(4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2)文物和遗址是我们认知过去的最真实的途径。

除了文字外,上面三幅图片所显示的遗址和文物还可以使我们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至少选择两幅,4分)

[中国%^教*育@出~版网]

(3)人类文明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请你举出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形式,并结合三幅图片所对应文明之间交往的史实分别进行说明。

(4分)

22.(10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髟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来#&@源:

~中*教网]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1)“西印度群岛”的发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有利影响?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奴隶贸易方面后来居上的国际和国内原因。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英国废除奴隶制的原因。

(2分)[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2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不久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一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中%^@国教育&出~版网]

材料二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70到1913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英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仍高于德国的因素是什么?

(8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2)材料二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

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

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6分)

[中^国&%教#育出版网*]

(3)材料一中的矛盾与材料二造成的结果有何联系?

(2分)

24.(10分)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

近代以来,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

下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对俄国大国之路的跌宕起伏产生了重要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最近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方面比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比重下降。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逐步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化、小型化的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人工合成材料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迅猛发展,钢铁、采矿、纺织等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下降。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哪幅图片反映出了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4分)

(2)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这次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

(4分)[中~国&^教育出%版网@]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概括总结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4分)

第7页共7页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测试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D

C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D

C

D

A

B

D

C

[来%@#源:

&~中教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60分)

21.(12分)

(1)象形文字(2分)甲骨文。

(2分)[来源:

z@*#zstep%.c^om]

(2)图一: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图二:

古罗马建筑多采用圆柱和拱顶。

图三:

商朝甲骨文多用来占卜(写出任意两个即可给4分)

(3)和平交流:

东罗马曾经派使者到东汉洛阳;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非常受欢迎;丝绸之路可以达到古罗马等(2分)[w%~ww@.zzstep*.^com]

(4)暴力冲突:

罗马帝国扩张曾占领古埃及部分领土(2分)[来源%@:

中#教&^网]

22.(10分)

(1)新航路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分)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分)

(2)国际条件:

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或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2分)

国内条件: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分)

(3)工业革命使英国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自由劳动力(2分)

23.(16分)

(1)原因:

德国统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集中力量投资新兴产业。

(写出三条即可)(6分)

英国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德国殖民地相对较少(2分)

(2)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2分)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

(2分)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分)

(3)材料一中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矛盾是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分)

24.(10分)评分参考:

四个人物事迹和影响占8分,语句通顺2分。

25.(12分)

(1)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图二。

(2分)

(2)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4分)

(3)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2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