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266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联考模拟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本题以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的各种能力。

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人类”和主旨“神”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其余选项可以逐项排除。

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

03.(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下期初联考文综历史试卷)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从中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B.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答案】B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

特点

04.(2016届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

“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的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所以备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苏格拉底的特征,A是普罗他格拉的思想;

C项与“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不符;

D项与苏格拉底思想无关。

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名师点睛】苏格拉底:

⑴探究课题:

人类及其环境,便更重视对人的伦理道德研究。

⑵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提倡善良的道德,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

⑶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⑷优秀个人的素养: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考点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0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

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考点定位】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

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波提切利、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

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威廉·

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以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

廷得尔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推理的能力。

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皇的权威,但不主张信仰自由,更不主张废除天主教。

这一知识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我们要讲明白、讲透彻。

03.(2016届天津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下毕业班联考

(二)文综历史卷)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坏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D.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04.(2016届江苏泰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世俗王权的演变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教会势力的演变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答案】A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强大,王权削弱,15至17世纪,宗教改革,王权增强,17、18世纪启蒙运动,王权削弱,故A项正确。

资产阶级在8世纪未产生,故B项错误。

教会势力在8世纪到15世纪是上升的,故C项排除。

市民阶层力量在8世纪不可能很大,故D项排除。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影响

05.(2016届江苏溧水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有学者认为,15世纪欧洲的绘画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反对中世纪的象征主义,为近代科学创造了一个理论前提。

该观点()

A.描绘了艺术与科学的必然关系

B.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

C.否定了神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D.诠释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条件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绘画艺术特征

【名师点睛】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06.(2016届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试卷)“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

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底层群众

D.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按照材料“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一关键信息,体现了马丁·

路德对世俗生活的认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按照材料所述,马丁·

路德把信仰从精神领域扩展至世俗领域,其目的在于发动底层群众,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马丁·

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

路德的思想

【名师点睛】“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的理解:

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考点三:

启蒙运动

0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狄德罗C.卢梭D.孟德斯鸠

【考点定位】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思想家

【名师点睛】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代表人物有四位:

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

我们印象中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往往都是他的“三权分立”理论,但是他在法律与自由的态度上也有着精辟的论断。

他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意志,法律应该体现出理性。

这也是他作为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一种理解和歌颂,是启蒙运动的主力之一。

02.(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8)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

《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8分)

【答案】

(2)思想: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孟德斯鸠与卢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

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就是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属于比较简单的考题,仅仅考查了记忆,这就要求高考复习中不能忽视基础史实的背诵问题;

第二问中西结合,分析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结合甲午战后中国的时代背景不难分析出答案。

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后的复习要注意重大历史时间的背景、原因等的分析,要把中外历史联系起来复习,注意中外历史事件的关联性。

03.(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5)某学者认为:

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AB两项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中的信息“理性”不符,故排除;

题目中的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的表述正确;

D项中的“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目中的信息“他们......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西方人文精神也是高考必考重要章节,在高考复习中,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

1条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三个重点:

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

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

04.(2016届青海平安县一中学高三4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康德这样定义启蒙: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就是

A.社会契约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D.人身的自由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康德的理性主义

05.(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

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

②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

②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考点定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1787年宪法;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卢梭

【名师点睛】本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论述能力。

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就已经圈定了回答的范围和内容,而且在历年高考的考查中都要求学生引用相关史实,史论结合。

所以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

比如本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拟题目,但就回答难度来讲,最简单的还是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角度入手,这就要求学生对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熟练的掌握。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其次要尽量的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

06.(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39)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公元前5世圮,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

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迷道: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

“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

“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

“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

”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

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

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

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

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树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

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

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6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在自然法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

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

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反对封建王权;

“人民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3)侧重①:

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

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

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

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

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思想主张

【名师点晴】本题以中外平等思想为史料背景,命制本题的意图在于学生能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以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难度不大,主要依据史料,就可以获取正确答案。

(2)问,需要学生能够把所学与史料综合起来解答,难度一般;

第(3)问,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说,有难度,首先要选择,其次要能精准的调用已学知识。

这道试题,比较容易得分,一是需要学生明确解题要求,二是需要学生能够巧用已学知识,三是需要学生的分析归纳,试题体现了时代性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