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1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docx

云南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

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检测卷

(一)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20分)

题号

总分

阅卷人

得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狭隘(ài) 河蚌(bànɡ) 岑寂(cén) 媚上欺下(mèi)

B.婀娜(ē)气氛(fēn)勾当(ɡōu)恍然大悟(huǎnɡ)

C.给予(jǐ)恪守(kè)烙印(luò)见风使舵(duò)

D.模样(mó)溺爱(nì)怄气(òu)前仆后继(p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2分)

A.曙光    书塾    两全其美    云云众生

B.端祥    底蕴    步步为营    怡然自得

C.湛蓝    清晰    世外桃园    格物致知

D.推崇    孪生    变本加厉    各行其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2分)

A.天边突然飞来一大片乌云,一场大雨骤然而作,戛然而止,来得如此粗犷,去得如此利索,天气也似乎随着这场雨变得凉爽起来。

B.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C.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用她轻盈的舞姿将高贵的孔雀演绎得惟妙惟肖。

D.个人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团结合作,必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2分)

A.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区市场监管局召开紧急会议,全面开展并部署问题疫苗专项整治工作。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⑤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出师表》的“表”,《陋室铭》的“铭”,《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

D.《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7.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2)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3)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4)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陋室铭》中,色彩鲜明,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时间易逝、珍惜时间的句子。

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

(5分)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

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

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

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8.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3分)

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心情看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去脸上流出的血;雅科夫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沉痛地说:

“该死的,这帮野种,清醒清醒吧!

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她喊叫:

“老妖婆,看你生的这群野兽!

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到角落里,颤抖着,号啕着:

“圣母啊,求求您让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

外祖父侧着身子站在她面前,望着桌子。

上面的东西全给碰翻了,流了一桌子水。

他低声说:

“老婆子,你看着他们一点儿,不然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的,说不定……”

10.原著中写到两个舅舅吵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三)汉字书写。

(2分)

11.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三、阅读(12~26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

(4分)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2.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10分)

我们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

韩 硕

①“今年当你听到自己的名字,先别着急,等一分钟再上来!

”在第九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开场主持人以去年误颁最佳影片的乌龙事件为引子,既活跃了气氛,也巧妙地对会务工作做了提醒,引得现场观众掌声连连。

②谁都不会拒绝一个有趣的人,“学会了幽默,全世界都会欢迎你”。

一位白人记者曾向南非总统曼德拉发问,南非局势那么乱,黑人参政到底有没有希望?

他回答,“小伙子,我的年龄比你大得多,但我比你乐观得多,你为何如此悲观呢?

”有朋友的孩子看见爱因斯坦就号啕大哭,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说:

“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

”可以说,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不仅让自己变得思维敏锐、胸襟豁达,也给他人带来欢乐,为人际交往增光添彩。

③法国作家埃斯卡皮,曾在著作《论幽默》中,将幽默比作是真理大家族的一员,是机智和快乐的孩子,这道出了幽默的本质。

表面上看,幽默是一种引人发笑的手段,似乎人人都能轻松掌握。

但让人快乐并非如想象得那么简单,是否具备洞察生活的能力,温和宽容的心态等,都是决定幽默能否戳中笑点的重要因素。

从国外的《今夜秀》《艾伦秀》等脱口秀,到国内的《欢乐喜剧人》等喜剧类节目,这些文化产品能够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广泛欢迎,主要就在于对受众需要快乐、希望发笑的精准把握。

如一位观察者所言:

让人笑,是一件值得人尊重的事。

④作为智慧的标志,幽默不分国界,但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比如,大不列颠的幽默有不少反讽、奚落、荒诞和双关,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幽默则较为含蓄,需要读出字面意思背后的内涵。

如果对当地文化不够了解,理解其幽默自然也会“差点意思”。

换句话说,幽默中包含了一个民族的鲜明个性,抓住笑点,读懂幽默,其实是在体味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

⑤泰国人常说,“遇见苦难,我们用幽默活下来”。

由此想到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中的一个片段。

在恐怖的纳粹集中营里,在残酷的战争和死亡面前,乐观、睿智的父亲基度,将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改编”为一出“有趣的游戏”,只为保护年幼的孩子免遭伤害。

幽默是他作为父亲,送给儿子最珍贵的礼物,也体现了最深沉、伟大的父爱。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将幽默当作“对付痛苦的最好武器”,即便有了裂痕,也会因此而沐浴到生活的阳光。

⑥幽默是“最好的良药”,无论何时,人类都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

而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不管是缓解压力,还是融洽气氛,幽默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国外调查显示,无论择偶还是身处职场,幽默感都是为很多人所看重的一项个人素质。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为生活多添加点意趣,人生才能更立体、更丰润。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4日,有删改)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怎样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将幽默当作“对付痛苦的最好武器”,即便有了裂痕,也会因此而沐浴到生活的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

(14分)

苍山洱海忆乡愁

王灿鑫

①悄然之间,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又渐渐临近。

此时无论乡友同事,遇上了都会彼此问一句:

回家过节吗?

回答当然说是。

因为回家的滋味实在意味绵长,不仅包含了亲友的牵挂,更是父母家人的殷殷嘱托。

②于是,白族火把节,就成了万千游子的“第二个年”。

每每节日临近,苍山洱海之间自然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人口大迁徒,从大大小小城市回归的人流,绝不亚于年终岁尾的春运。

③白族人的火把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白洁夫人。

这个边地女性如同中原“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故事中的主角一样,其故事千百年来在苍山洱海间流传。

相传初唐时期,苍洱之间部落纷争,群雄逐鹿。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舍诏实力逐日强大。

诏主皮逻阁遂起吞并其他五诏之心,便假意邀请五诏诏主前往蒙舍祭祖,结果在祭祖当夜火烧松明楼,将五个诏主在宴桌上尽数烧死。

噩耗传来,邓赕诏主夫人白洁星夜赶往蒙舍,凭借一支铁钏,从废墟中赤手挖出面目全非的丈夫尸骨。

皮逻阁见其聪颖明慧、坚贞不渝,便欲强娶,白洁以死相胁,方得虎口脱险,带丈夫尸骨回到邓赕。

随即招兵买马,与蒙舍大军相持一年之久。

最终兵败城破,却不甘屈辱,纵身跃入西洱河沉江而亡。

④为纪念她,后人在洱海之源的邓赕诏遗址德源山建有白洁圣妃庙,并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彝族火把节后一天)共度“火把节”。

节庆来临,人们竖火把、染指甲、赛龙舟、赶莲池会,呼儿唤女回家团聚。

⑤岁月流转,今天的火把节早已演变成一个绝对喜庆的节日。

村里所有增添人口的(如婚娶、入赘以及生小孩),都要聚在一起,在村中集资树一棵高大的火把,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于是一到农历六月,节日的气息就早早到来了,此时正值年中,农忙结束,秋收尚远,天高气爽。

于是不论州府下关,还是各个县城、集镇,早在十天半月之前,山里的乡民便把一堆堆做好的小火把树一排一排地摆到人流密集的菜场,有如安营扎寨一般,极为壮观。

⑥似乎就在第一个火把摊摆好后,不胫而走的风声便悄然告诉大人小孩:

节日来了!

从此,人们开始竞相购买火把树,一桩一桩抬回家里;还有松香,大包小包,都藏在干燥的地方。

有的大人为孩子扎好更容易燃烧的火把,麦秸的、篾心的、松明辨子的,还在松香里添加燃烧更持久的干鸽粪。

从此,那些顽皮的孩子,开始一天天期盼火把节的到来。

⑦节日终于到了。

似乎太阳刚落,全家人就在一起谢过门神、祖先,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团圆家宴。

吃罢晚饭,正好夜幕降临,此时出门,城市里、广场上、公园里、小河畔、村中央,一树树火把的熊熊烈焰烧得半空通明。

火把树下,村人自办的舞台荟萃了各种才艺,热闹非凡。

一街街声势浩大的火把阵营,与响彻天际的礼花遥相呼应。

⑧火把、礼花再好看,终究还是单调。

而往火把树下看,此时节目正演到酣处。

白族素以包容和接纳著称,通过舞台便可见一斑:

白族调、民家腔、彝族舞、藏族锅庄,还有彝族唢呐、白族姑娘的霸王鞭、小伙子的八角舞……浓浓的喜庆将节日推向彻夜狂欢。

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接下来就是十几天的县城集会,而今早已变成地方的“物质交流大会”:

卖花木、茶叶、药材、吃食、骡马牲口、农具嫁妆,南腔北调混杂一片,让节日的喜庆持续不断。

⑩白族火把节,苍山洱海之间的“第二个年”。

不论身居何处,游子都会被故园的乡愁点亮,那是永远割不断的根。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2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似乎就在第一个火把摊摆好后,不胫而走的风声便悄然告诉大人小孩:

节日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论身居何处,游子都会被故园的乡愁点亮,那是永远割不断的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

一街街声势浩大的火把阵营,与响彻天际的礼花遥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③段写白洁夫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在全文中这段属于哪种记叙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中说“白族火把节,苍山洱海之间的‘第二个年’”。

“第二个年”是什么意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简要谈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7.请以“跨上那一个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

1.A 【解析】B.勾—ɡòu;C.烙—lào;D.模—mú。

2.D 【解析】A.云云众生—芸芸众生;B.端祥—端详;C.世外桃园—世外桃源。

3.A 【解析】“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中止。

4.B 【解析】A.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

5.B 【解析】通读五个句子可知,此语段是按照空间顺序展开的。

首先是③,先写沿着马路行走。

然后是①,走到了马路的尽头,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接着是⑤,写雨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紧接着是④,写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上的诗歌墙。

最后是②,表明诗歌墙的象征意义,它就像是一行诗。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①⑤④②。

6.B 【解析】《社戏》是小说,选自《呐喊》。

7.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匹夫不可夺志也

(3)造化钟神秀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6)示例: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一)

8.【材料一】汉字既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材料二】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9.示例:

汉字书写乾坤大,书法文化尽包括。

(二)

10.争夺家产 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三)

11.略。

三、阅读

(一)

12.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13.表达了词人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二)

14.

(1)踩踏

(2)停止,放弃

15.

(1)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

(2)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1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7.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三)

18.我们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

(或:

无论何时,人类都需要“制造快乐的能力”。

19.人生都会遇到不如意或痛苦的事情,只要乐观地对待,即使遇到不如意或痛苦的事情,也会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20.举例论证。

具体地论证了具备洞察生活的能力,温和宽容的心态等,都是决定幽默戳中笑点的重要因素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21.作者首先提出“作为智慧的标志,幽默不分国界,但会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质”的观点,接着列举大不列颠的幽默与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幽默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得出“幽默中包含了一个民族的鲜明个性,抓住笑点,读懂幽默,其实是在体味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的结论。

(四)

22.

(1)“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文中指火把节来了的信息迅速传播开来了。

(2)“点亮”,引起文中指游子因火把节引发的思乡之情。

2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把节时,街上的火把与空中燃放的礼花互相映衬的热闹场面,表现了火把节时街上的热烈氛围。

24.第③段中写白洁夫人的故事是为了说明白族火把节的来历。

 属于插叙的写作手法。

25.“第二个年”说明了白族火把节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热度,同时也说明了白族火把节在白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高,过白族火把节与“过年”一样,表明了白族火把节在白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程度。

26.示例:

过节就应该回家,与家人一道热热闹闹地在一起,既与亲人相见,也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节日一到就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就会想回家,节日是引发乡愁的触发点。

(或:

常回家看看,节日更应回家。

四、作文

27.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