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06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docx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58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倘彼交出奴或女奴以为债权,则塔木卡可以继续将[他或她]转让,可以将[他或她]收回。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

“你非吾之主人。

”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请回答:

(1)这些条文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

(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

(3)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4)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2)汉谟拉比

(3)为了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巴比伦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统治而制定的法典。

(4)是世界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详解】

(1)依据材料“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8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代表人物

学派

代表人物

道家

老子、庄子

儒家

孔子、孟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材料二自古书契(文书)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绢类的丝织物)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的),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题表中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什么局面?

请从材料一题表中任选一个学派,简述其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蔡伦采用哪些原材料造纸并简述“蔡侯纸”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的哪部著作的评价?

该著作具有什么重要的史学地位?

(4)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都呼吁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

(1)局面:

百家争鸣。

思想主张:

儒家:

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道家:

主张“顺应自然”,“对立转化”,“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法家:

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等。

(2)树皮、麻头、敝布(破布)、旧鱼网;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详解】

(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表中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二小问,结合儒墨道法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阐述作答即可。

儒家,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主张实行“礼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要保持独立精神和人格。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等。

(2)本题考查造纸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根据材料二“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破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采用树皮、麻头、敝布(破布)、鱼网等原材料造纸;根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逆向思考可知,“蔡侯纸”制作的优点原料易得,制作成本低。

(3)本题考查《史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根据材料三“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和所学知识可知,“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的《史记》的评价,司马迁编写《史记》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综合分析归纳。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8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政治篇: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

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探究二)思想篇:

中国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从2004年至今,先后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460多所孔子学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海外开办汉语学院以孔子名字命名的理由。

(探究三)科技篇: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对改变世界面貌影响重大。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3)请举一个史实证明探究三划线部分的观点。

(4)综合上述探究你获得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答案】

(1)制度:

科举制;特点:

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者北宋开始火药应用于战争,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北宋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中国是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详解】

(1)第一问:

根据“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

第二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是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一些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

在教育上,他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培养了大量人才;主张“有教无类”,突破了对受教育者的限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孔子的思想影响到世界,因此海外汉语学院以孔子命名。

(3)“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对改变世界面貌影响重大”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宋朝时期科技发展的成就以及外传到欧洲带来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进行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宋元时期火药得到了广泛应用,传播到欧洲后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打败了使用冷兵器的旧贵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者任选其一即可)

(4)根据“(科举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460多所孔子学院”、“(宋代科技)对改变世界面貌影响重大”概括可知,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发明等多领域领先世界并影响促进世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应对这些文化遗存进行有选择的继承与发展。

84.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

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制度。

并指出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所提的建议。

并指出此举对儒家学说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目的相同,请加以说明。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答案】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加强了思想专制,巩固了统一。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

(1)分析材料一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在政治上: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故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2)分析材料二的“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维护君主的权利,巩固国家统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故秦始皇、汉武帝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睛:

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悉秦始皇、汉武帝的措施,还需具备一定的识图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识他们对待儒学态度相反,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维护君主的权利,巩固国家统一。

85.为巩固国家统一,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对这一主题内容感兴趣的小强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西周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影响?

(4)从古代统治者巩固国家统一的行为中,说说你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1)分封制;

(2)郡县制;

(3)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遏制了人的思想;

(4)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围绕巩固西周国家统一的措施来答,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到各地做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所以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分封制。

(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识到西周的分封制不仅没有巩固西周的统治,反而引起了诸侯混战,西周也灭亡了,所以废除了分封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和县的官吏都有皇帝任名和考核,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中。

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对立,所以郡县制对中央权力的巩固与加强起到了很大作用。

(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

暗中又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活埋。

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另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4)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巩固国家统一能使国家富强,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来答,只要符合题意都可以。

考点:

人教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灭亡。

人教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86.阅读下列材料: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

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周是在哪一场战役灭商的?

领导灭商的周王是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能起到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答案】

(1)牧野之战周武王

(2)分封制

(3)巩固西周的统治

(4)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西周政权的建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商的纣王统治荒淫无道。

失去民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

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叫做西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中的“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是分封制的体现。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供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析材料的“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以看出当时实行分封制能起到巩固西周的统治的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供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8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

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

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

就硬度来说,青铜比纯铜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供使用的器物。

熔化的青铜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孔不入,在冷凝时体积略有增大,凝时满范,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

而且,青铜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生锈。

材料二:

如下图:

众多的青铜器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相比,有哪些优点?

(2)查找资料,看看上面图片中是什么青铜器物,它们都有何作用?

(3)青铜器对促进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4)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硬度高、熔点低、便于铸造,外观美丽。

(2)图一是青铜镜,古人使用的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图二是钺,一种兵器;图三是编钟,一种打击乐器(或礼器);图四是盘,一种盛水的器皿;图五是爵,一种酒器;图六是鼎,既是一种食器,又是一种礼器。

(3)青铜工具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铜器,而成为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变革。

青铜生产工具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4)生产工具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就硬度来说,青铜比纯铜高”“熔点较纯铜低”“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供使用的器物”“凝时满范,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信息可知,青铜器具有硬度高、熔点低、便于铸造,外观美丽的优点。

(2)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青铜镜;图二是钺,一种兵器;图三是编钟,一种打击乐器;图四是盘,一种盛水的器皿;图五是爵,一种酒器;图六是鼎,既是一种食器,又是一种礼器。

(3)依据所学可知,相较于石器、木器、骨器和铜器,青铜器可作为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推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变革。

(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

生产工具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88.周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加深对周朝历史的理解。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1)这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管理国家?

(2)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结合下面的地图分析这种制度存在怎样的弊端。

材料二

图一春秋时期形势图

图二战国时期形势图

(5)图二中A、B、C是战国七雄中哪三个国家?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6)春秋与战国时期,都是战争不断。

从目的上看,两个时期的战争有什么不同?

(7)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量,有什么变化?

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

(1)分封制

(2)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3)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依课本上答案也可)

(4)当周王室衰落后,便会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国家便会陷入分裂。

(5)A齐B楚C秦

(6)春秋时期的战争其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

(或争霸兼并)

(7)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从分裂走向统一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姬姓宗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来拱卫中央王室。

在武王、文王时两次大规模的分封,对象有同姓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诸侯,平时替周天子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

(2)周灭商以后,周从一个西部小邦变成了一个大国。

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周初实行了分封制。

史书云“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分封制的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及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4)弊端:

第一,后期的政令不行。

随着各个诸侯卿大夫和周天子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他们对周天子的感情基本上已经很淡漠了,再加上距离较远,不会很听命于天子。

这个在西周的后期已经有所显现。

再加上末年的犬戎攻破镐京,迫使平王迁都。

使得周天子颜面扫地的同时也丧失了对固有王畿的占有。

从此之后的周王室基本上先后成了郑、齐等国的旗号而已。

没有实权。

可以说这都是分封制造成的恶果。

因为分封制决定了地方诸侯的权利过大,比如诸侯所拥有的治民权、司法权、军权。

第二,从另一个角度讲,后来的分封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原因在于分封制决定了土地名义上的被周天子所有,实际被诸侯卿大夫们占有。

而这些个贵族不参与生产,通过耕于其上的农奴们得劳动获得劳役地租。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奴们的产量增高,却始终没有自己的土地。

于是劳动积极性下降,于是大量的逃亡现象也出现了(逃到没人管的地方自己弄片土地)。

可以说,分封制从一定程度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5)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的识记。

齐国主要在山东北部,都临淄,经济实力最强;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大部,以及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一部分,最强盛的时候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的一部分;秦国军事实力最强,后来统一中国,主要关中地区,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代.都城在咸阳,在陕西西安附近。

(6)春秋时期以“征服”为主,战争主要是让对方屈服,战争的时间不长,规模不是特别大。

战国时期是以“兼并”为主,目的是吞并对方,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在不断“刷新”记录,大国都在不断吞并周围的小国,所以战国时期诸侯国迅速减少,像陈、蔡、郑等小国都被大国吞并。

(7)本题考查学生总结结合归纳的能力。

总体上看诸侯国数目减少,但大国数目增加。

晋国分为赵、魏、韩三个国家,齐国田氏取代原来的姜氏,由此形成了战国七雄。

这种变化凸显了当时中国逐步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的兴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89.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3)在这些等级中,哪些人属于贵族/统治阶级?

(4)周天子有权力分封诸侯,那哪些人可能成为诸侯?

(5)诸侯要履行什么义务?

(6)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答案】

(1)分封制(2分)

(2)为了巩固统治(2分)

(3)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2分)

(4)亲属、功臣(2分)

(5)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4分)

(6)诸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问回答时要对分封制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分析图片,由上而下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区分尊卑等级,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2)此问考查分封制的目的。

结合所学,在夏商西周时期,由于交通、通讯手段还很落后,大的聚落相隔遥远,中间还活跃着众多的部落,夏朝和商朝通过本部族对周边部族建立臣属关系,号令天下,但其最后都由周边部族强大起来而威胁甚至推翻其统治。

到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

(3)此问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构成。

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周王自称天子,由嫡长子继承世袭,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

(4)此问考查的是分封的对象。

西周分封的依据是血缘的亲疏,并由嫡长子继承。

但西周分封时除了同姓和婚姻关系外,周初还分封了一些功臣和舜、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团结了很多部族,对稳定全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5)此问考查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分封的诸侯不但拥有一定的特权,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

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6)结合所学,分封制实行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周边的统治,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但也造成了诸侯实力逐渐膨胀,威胁周王室的统治。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