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8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 学生版.docx

2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训练卷一学生版

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史

(一)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英国伟大的科学倡导者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是借用远航探险作比喻。

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中的哥伦布。

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岩(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这说明,哥伦布等航海家对西方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激发了西方人科学探索的热情            B.激发了西方人的冒险精神

C.促进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D.促进西方人求新知于世界

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

B.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

C.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D.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3.“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

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

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材料旨在说明

A.新航路开辟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        B.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矛盾

C.美洲与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D.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4.下图为著名历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绘制的一幅全球贸易路线图。

据上图可知,该图描绘的是

A.1200—1400年的贸易状况                    B.1400—1800年的贸易状况

C.1800—1900年的贸易状况                    D.1900—2000年的贸易状况

5.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6.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土地转让现象。

英国在16世纪后半期,三分之一的封建庄主都换了主人,有些地方变动率甚至达到40%;在法国,80%的封建贵族负债累累。

据此推论,当时西欧

A.阶级关系出现变动                                B.经济结构发生转变

C.农业经济趋向衰退                                D.封建贵族丧失权力

7.17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其安特卫普港口更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

据此可知,当时荷兰

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B.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重视发展手工业经济                            D.在商业贸易中占据优势

8.从17世纪中叶起,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黑奴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仅17世纪下半叶,荷兰就从西非海岸运出至少10万黑奴。

黑奴贸易

A.弥补了美洲劳动力的短缺                    B.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导致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D.阻碍了美洲社会经济发展

9.下面是1500-1850年全球人口迁移情况表,其中人口迁移主流方向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

概况

1500—1850年

欧洲、非洲

美洲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A.欧洲大举进行殖民扩张                        B.美洲人大量对外移民

C.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D.工业革命向美洲传播

10.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

美洲人口的锐减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11.1688年政变后,英国依靠强大的政权、优越的海上力量和发达的国内工商业,更加疯狂的进行殖民扩张,英国的行动

A.旨在颠覆西班牙霸主地位                    B.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C.为工业革命开展做了奠基                    D.使其成为了世界工厂

12.图1是近代形成的某一贸易路线图,该贸易的进行 

A.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B.使美洲丧失了大量人口

C.弥补了非洲劳动力的不足                    D.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13.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弗·李斯特说:

“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

亚当·斯密学说的秘密,英国执政者世界分工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

”弗·李斯特意在强调

A.自由主义理论违背了历史潮流            B.自由贸易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C.落后国家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D.工业革命促进国际分工的变化

14.19世纪,英国政府在各工业城市建立城市学院,推行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

这些城市学院紧扣当地人民生活,教授有助于他们工作的知识。

不少的城市学院在20世纪发展为完全大学。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产业革命扩大了教育需求                    B.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优势

C.政府极力调节劳资矛盾                        D.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

15.下表是美国城市人口在不同时段的统计

年代

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

总人口(单位:

百万人)

城市人口比例(%)

1690

4

0.21

8.3

1790

24

3.9

5.1

1820

61

9.6

7.2

1860

392

31.4

8

1880

939

50.2

2

由此推知,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

16.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

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A.海外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代议制的确立

17.1851年,英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

当时英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

促使英国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海外扩张的影响                                    B.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农业发展环境不断恶化

18.如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单位:

千枚)这表明该时期 

1834年

1852年

1861年

1867年

英国

10000

18000

31000

34000

美国

1000

5500

11500

8000

法国

2500

4500

5500

6800

德国

625

900

2235

2000

瑞士

580

900

1350

1000

A.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B.英国工业生产分布不均

C.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                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

19.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

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

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A.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                B.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

C.凸显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革新

20.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顿)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

A.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1.1880年,美国95%的石油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

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工厂制度的形成                                    B.自由竞争的加剧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跨国公司的盛行

22.恩格斯指出:

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3.1876年爱迪生创办了第一个工业实验室。

1889年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

1900年通用电气公司工业实验室成立。

1902年杜邦工业实验室成立……这些工业实验室将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生产后勤、资金拥有者密切结合起来。

这些工业实验室的成立

A.催生了各类垄断组织                            B.推动了科学理论创新

C.导致了“新经济”的兴起                    D.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24.“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使技术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意在强调

A.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            B.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

C.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推广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52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引起了西方对中国及远东的向往和关注,“诱起”了哥伦布决心漫游东方以至发现美洲,并由这种地理大发现进而导致了新的世界格局之确立。

马可·波罗之后,大批意大利籍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将“天主福音”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一并传入中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胡适认为:

“重点并不是向后,即重回古典发现传统,而是向前,即推动启蒙运动和建设民族国家。

——据周宪《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整理

材料二隆庆帝即位后,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史称“隆庆开关”。

这直接影响了之后世界白银的流向。

至此围绕着西方对丝织品瓷器与茶叶的渴望,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意大利交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隆庆开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原因。

(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

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一体化网络体系。

通过铁路与水路运输,同口岸城市及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结起来。

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英国)乡村毛纺业的深入发展促进英国国内市场体系的尽快形成,加速和拓展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和幅面。

伦敦作为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基地,作为多种手工业品的综合产地,常常又有不少商品向全国各地发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体系,是以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为脉络而生成的。

国内工业和海外贸易,内部经济运动和外向经济交往,互为转化,互相促进,形成一股良性互动的态势,近代早期英国的一体化经济秩序,就在如此往复之中不断成长和巩固。

到17世纪末,近代早期英国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

——整理自刘景华《经济一体化:

近代英国经济“起飞”的最优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京津冀一体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其特点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较之于“京津冀一体化”,指出英国“经济一体化”呈现的不同,并简析其对英国的影响。

(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单元训练卷

历史

(一)答案

第Ⅰ卷

1.【解析】由材料“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中的哥伦布。

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岩(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可知哥伦布的航行给了科学家探索的信心与勇气,激发了他们科学探索的热情,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探索而非冒险,排除B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于14、15世纪,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获取新知,而获取知识不一定走向世界,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通读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故选D项;A选项内容只是材料中提及的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丝绸在全世界范围的贸易,使其在国际贸易中不再是稀有物品,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欧洲商人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但并未提及其殖民活动,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通过题干中“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说明到18世纪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侵略与掠夺,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故选D项;题干没有提及新航路的开辟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甚至对于“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在题干中述及的是“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新航路开辟之后,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对于美洲而言,在题干中述及的是“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即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题干述及了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与欧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联系,但这仅是题干的一部分内容,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由材料可知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白银从欧洲流向亚洲,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状况,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前美洲处于孤立状态,排除A项;1800—1900年间由于鸦片贸易、侵略战争使得亚洲白银大量流失,排除C项;1900—2000年世界经济的联系性加强,资本投资加速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D项。

【答案】B

5.【解析】“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与材料中“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描述的经济现象相符,故选B项;亚非拉地区处于前资本主义经济,与材料中“15、16世纪”不符,排除A项;“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伴随着殖民战争,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确立,与材料中“15、16世纪”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6.【解析】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了农业领域的土地转让现象,无法判断经济结构发生转变,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农业领域的土地转让现象,没有涉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只封建贵族负债累累,没有说明其权力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A

7.【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荷兰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造船业,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17世纪势力达到鼎盛时期,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即其在世界商业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故选D项;在17世纪,荷兰的着重点在于发展商业贸易,不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排除A项;重商主义强调的是通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来增加财富,而在题干中所述及的是“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说明荷兰政府并没有推行重商主义,排除B项;在17世纪,荷兰重点发展商业贸易,而不是大力发展手工业经济,排除C项。

【答案】D

8.【解析】根据材料“从17世纪中叶起,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黑奴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仅17世纪下半叶,荷兰就从西非海岸运出至少10万黑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被从非洲掠走,贩卖到美洲,给美洲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弥补了美洲劳动力的短缺,故选A项;黑奴贸易是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不是美洲,排除B项;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使美洲劳动力短缺,导致黑奴贸易出现,排除C项;黑奴贸易给美洲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答案】A

9.【解析】据图表可知1500—1850年欧洲、非洲大量人口迁入美洲,欧洲人到美洲是殖民扩张,非洲黑奴被贩运到美洲也是因为殖民扩张,故选A项;美洲人口锐减的原因不是大量对外移民,而是欧洲“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才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没有加速发展,排除C项;美洲这一时期大多还是欧洲的殖民地,人口迁入美洲是殖民扩张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A

10.【解析】16世纪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疾病导致当地人口锐减,原住民的抵抗减弱,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排除B项;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商业战争、贩卖奴隶等,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并且美洲人口的锐减与东方从属于西方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11.【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势力达到巅峰,其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这样就为工业革命做了奠基,故选C项;在17世纪的时候,西班牙的霸主地位已经消失,排除A项;英荷战争发生于17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项。

【答案】C

12.【解析】通过图片内容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大西洋三角贸易,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三角贸易使美洲丧失了大量的土著居民,但这只是其内容之一,不全面,排除B项;三角贸易使得非洲丧失了大量人口,不是弥补了其劳动力的不足,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排除D项。

【答案】A

13.【解析】据材料“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结合所学可知,“梯子”指贸易保护主义,英国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实行自由主义,目的在于加快其商品输出,因此,“弗·李斯特意在强调”国家应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故选C项;依所学,自由主义促进了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趋势,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非自由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未涉及到国际分工,排除D项。

【答案】C

14.【解析】从材料中城市学院建立在工业城市和主要内容是进行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可知城市学院的建立适应了工业革命之后,国家对教育程度、多种人才需求增多的要求,故选A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与材料中城市学院教育的发展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学院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工人和资本家的劳资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学院教育领域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出劳动力不足,排除D项。

【答案】A

15.【解析】材料体现了1690—1880年之间美国城市数目、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这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排除A项;至1880年不能够说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对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知是否已位居世界首位,排除D项。

【答案】C

16.【解析】根据所学,英国的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故选C项;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国际市场的扩展,排除A项;手工工场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排除B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排除D项。

【答案】C

17.【解析】由材料“1851年,英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得出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广泛建立使得城市人口增加,故选C项;16、17世纪英国进行海外扩张,排除A项;材料强调英国城市化形成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B项;工业发展使环境不断恶化,排除D项。

【答案】C

18.【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英国居于首位,反映英国棉纺织业工业化程度较高以及19世纪中期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排除A项;材料只看到英国棉纺织业的情况,没体现其它行业,排除B项;材料是各主要国家的棉纺锭总量,不能看出各国的经济联系,排除D项。

【答案】C

19.【解析】材料“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注重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突出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故选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