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55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docx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作文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

作文题

全国1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

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

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

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

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

19日14时28分举报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在高考前,大家对汶川地震的期望度很高,应该说大部分考生都能如愿以偿押中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作为全国卷,紧扣当前热点,还是有些出乎笔者意料。

根据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可以知道,这个作文题目可能是命题人的临时更改。

  这个作文题目很好地体现了命题人的情感指向,责任感、使命感,毕竟汶川地震不仅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影响,这个体现了出题人的人文关怀,大眼界,大视角。

  这个作文题目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因为亲情、友谊、互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使对汶川地震不是太了解,也一样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

考生要抓住最后的一句话:

“关爱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全国2卷

  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评】这个题目也属于“新材料作文”,属于一个寓言故事,也属于有关系性作文,这个故事的含义比较浅显:

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

即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比如教育问题,父母教育孩子可以出于好心,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顾及到个人的需要和想法,没有顾及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有位诗人曾对这种情况有一句精彩的描述:

世界上最大的伤害往往是以爱的名义。

所以人做事,不能光靠爱心,考一腔热情,还要顾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要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

  立意原则:

遵照事物发展规律,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如缘木求鱼杀鸡取卵,相对于时代材料是赈灾的科技,而不能蛮干硬干。

北京卷

  材料作文。

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

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

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

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评】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鉴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作文。

  具体对此道材料作文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

这则师生简短对话材料看是简单,其实是极富生活哲理。

初看材料,若是不细心的考生会极易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意,但这个显然有点偏题,显然不可取。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这个题目审题一定要新、深、准,立意好之后,在装入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文章得高分自然也不难了。

天津卷《人之常情》

  【评】这个作文题目看似平庸,其实非常细腻,而且也大有写头。

这个作文题目沿袭了2007年高考作文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

也是属于关系型作文,“人之常情”就是对人与人之间交情的肯定性看法。

肯定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作文题目外延宽泛,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小的角度才能写得生动,写出文采。

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

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评】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他们”,不存在审题难度,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命题者的意图是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基本作文能力,考查作为高三毕业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在审题上没有设置障碍。

要写好这篇作文,我认为关键是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作为考生,写这篇作文,首先要给“他们”定位。

“他们”是谁?

“他们”应该是某一个群体,是某一类人,“他们”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种共同的鲜明特征。

考生本人一定要把“他们”具体化,要非常明确,这一点是写好本文的前提。

  第二、确定文体。

虽然是除了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但是作为考生个体,必须选择某一种文体来写,因为文体不同,写法就不一样,写作的内容就有差别。

比如写记叙文,就应该通过典型事例,重点表现你所确定的“他们”的典型性格,表现“他们”的独特情感,通过写“他们”的故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

如果写议论文,就应该通过你所看到的、观察到的、了解到的“他们”的表现、“他们”的情操、“他们”的行事风格,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什么样的借鉴,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对我们个人、社会、国家有什么意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通过恰当的方式写出来,就是符合要求的。

  第三、具体写什么内容,这道作文题给考生的空间是很大的,属于开放型的作文题。

考生可以根据平时的积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比较关注的、有过一定思考的“他们”来写,比如可以写西部落后地区同龄人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表现他们的勤奋、坚强、同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从而告戒自己,要珍惜我们的优越条件,要热爱生活,要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也可以写农民工、写残疾人这些群体,都可以。

尽管高考作文题一般不提倡直接表现社会热点,但是这道作文题,也可以写热点,比如年初南方罕见暴风雪、四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中的特殊群体,可以写灾民、可以写人民子弟兵、可以写志愿者,只要恰切,都是符合作文要求的。

  第四,今年的作文题,应该说也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关注“我们”,也更需要关注我们之外的值得关注的“他们”。

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也需要培育,命题者之所以出这样的作文题,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

1、自然界。

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今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

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

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

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

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注意】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评】从命题意图来看,在话题作文式微,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采用命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应对心理。

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又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

在时下,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是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中所表现的“道”是需要及时传承的。

因此,考生不妨结合近期的这两件大事立意作文。

  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解题。

题目“带着感动出发”和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一样是带有诗意的表述,尽管文题已经说明“文体不限”,但这个题目显然不适合写议论文,而更适合写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或者干脆写诗歌。

  还要注意文题的语言表达:

带着感动出发。

在作文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1.带着什么出发?

感动。

2.带着感动去干吗?

出发。

既然有出发,那就有,出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福建卷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

一个人说,我喜欢喝果汁,味道是甜的;另一个人说,我喜欢喝咖啡,苦中带甜;还有一个人说,我喜欢矿泉水,味道是淡的。

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评】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命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蛮有创意而且非常开放,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个性加以发挥。

无限度开放的命题不好把握,像《面孔》;不够开放的命题也不适合高考。

像2008年有些省份以“抗震救灾”、“坚强”为题,虽然切合了时下的热点,但也容易被猜题套题。

  情景作文,包含三个层面:

甜的、苦中带甜、淡的。

比去年要复杂一些,写作难度上比较有挑战性。

  考生要将这三个层面,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可以联系生活、国家、国际关系等比较大的方面,并且要照顾到三方面的需求。

例如:

人的个性不同、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等等。

高水平的考生,会将这个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复杂的话题,统一在一个精粹的表述中。

  对于有些考生以苦中带甜的咖啡为主题,与“抗震救灾”的素材相联系,这是一种讨巧省事的写法。

但我觉得,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要把三种结合起来,从三件事的关系上、从丰富复杂的取向上去考虑了解分析问题。

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评】①该命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

中国近期对待“藏独”“台独”“汶川大地震外来援助”都不是轻易说“不”。

(强调“接触”“沟通”“理解”都和此命题关联)

  ②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

此命题对“说‘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行文就要在分寸上拿捏到位。

  ③该命题切合选拔考试实际。

学生在考场可以有话可写,但要符合题意也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

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

  ④其实“不要轻易说不”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就是永不放弃的意思,另外一个就是不要轻易的去否定别人。

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

海南、宁夏卷

根据阅读材料写作文。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

“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评】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

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

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

题目虽故事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

慈善行为有待改善?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

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

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

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

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

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

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

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评】湖北卷今年的命题作文材料简洁,启发性强,重在引导考生进行内心反省。

与2008年上海春季以“细微深处”为题的作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平实温和而又出奇制胜,能切实引导考生去感悟自然,思考人生,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这个作文题,就是考学生的“积累”(包括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等各个方面),有所积累,有所思考,人格修养有所历练,才能把话说好。

  同学们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变成半命题作文,然后再补充完整,范围和立意就可以确定了。

比如“透过举手投足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等。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到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细微之处;不仅是观察,更要思考,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涵的精神内涵,要朝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要叙述,更要会议论,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

作文中的三个“如何对待”给我们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启示。

  要想写好这篇文章,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放大”细节,把它们组织的文章中来。

  这道作文题也让我想起了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上那些不文明现象,或许不能药到病除……

  但是,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

  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

  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

  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

  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

  有时,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

  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

  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就好象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

  也能够汇聚所有人的热情,我相信你,相信屏幕前的你,更多地来发现,来释放自己文明的热情……

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愈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

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

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

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

连影儿也不见。

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

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评】从命题模式上看,本题延续了以往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理念:

让考生有话说,有东西写,而且继续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

如果说,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察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则有点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

它巧妙回避了考前各种专家讲座、预测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生命、环保、感恩等话题,无疑具有很深刻的艺术性。

  从文体上看,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好写,不象2007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基本上已经限定为记叙性抒情文体。

人人都有好奇心,这就避免了选材的雷同或行文的撞车。

而且,针对近几年套写文化类散文(如“李白向我走来”之类)的不良文风,这实在是有力举措。

当然,本题目也适合写幻想、童话、小说、戏剧等体裁,从而在最大意义上拓展考生的写作空间,多角度展示考生的写作才能。

  从考生审题的角度考虑,命题指向明确,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是记叙类文体的最佳切入角度;而“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这句话则暗示了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展开论证,这是写作议论类文体的最佳角度。

同时,合起来看,则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在“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词语的关系上做文章,实现了之前考试研究专家的“降低审题难度,不为难考生”的预测。

通过考后调查多名不同层次的考生得知,普遍反映容易迅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这就不会出现像2007年全国卷

(一)那样因审题失误而造成的作文低分,从而确保所有考生都在比较齐平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当然,此题在貌似容易的背后,又隐含着一些选拔性考试必备的深度和难度。

比如,考生在写作中不能泛泛而谈,像流水账般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好奇心,应该侧重于“好奇心”对人的重要影响来写;又如,可能有的考生在写议论文中,陷入盲目探讨哲学理论的误区,大谈特谈“好奇心”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中心涣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对考生字数的要求有了微调,以往都是全国一样的铁规定:

不少于800字,今年调整为“800字左右”,这无疑是一种人文性的进步。

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60分)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

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带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

  1、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

2、题目自拟。

3、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套作。

  【评】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

  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这是学生自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触的一种作文格式;二则因为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令学生感到温和”。

格式熟悉,又无审题立意之难;大家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情感上来说,这也让学生感到高考语文的“人性化”。

  最后说说它的“别致”。

它“别致”有三:

  1、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

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学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江西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则要求学生应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

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今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2、注重作文体例的“创意”。

2005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是以“脸”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6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也是一篇以“雨燕减肥”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则是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而今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却为之一变,是一篇既有图片又有材料的自命题书信体作文,富有创意。

  3、注重写法的“综合性”。

学生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总之,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确实是一道不错的题目,“旧瓶装新酒”,平稳之中又有创新。

辽宁卷

  最近有一则材料调查青年人的价值观:

调查在车上让座的行为有26%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于在公共场合上大声喧哗的事情有28%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对于随地吐痰的问题有25%青年人不发表看法,对于闯红灯的行为有19%的青年人表示难以评定。

对此,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现在价值观模糊甚至错误,有的人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还很健康很阳光,有的人认为青年人之所以不发表评价是因为他们思想多元化,个性化。

  请围绕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评】辽宁08年是命题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反应关于现在青年人个人价值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取向不明的文章,命题材料作文,关键是理清材料,一篇好作文它这个材料跟观点之间的这种结合点,就是你拿那个材料怎么说明观点,关键是这个。

材料作文有限制,不能说拿一个题你们爱怎么写怎么写,这个不太可能,必须围绕提供的材料来说明观点。

只有按照他那个要求来写,在审题上,审题立意上,在材料的使用上,在构思的技巧上,在语言的运用上,这几个方面都做好了高考作文自然就好了。

  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