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71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二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2)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较为懒惰,生活没有目标,更没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常常只是一时的兴起和冲动过后又变得麻木了起来,不能持之以恒。

对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公式掌握较模糊,基础不牢,作业马虎应付,导致一些简易的题型也无法做对。

因此本学期我将重点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理解,训练他们掌握物理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我仍然有一定信心将他们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

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四、目标任务:

1、切实抓好本科教学工作,从工作基础环节入手,从大面积的差生入手,从科学的方法入手,扎实工作,力争使九年级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显著的提高。

2、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作为物理任课教师的我义不容辞,定能和各班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舒适的班级育人环境。

3、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方法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态度,学会自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同时借用物理学科中涉及的一些现象或原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方法措施:

1、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处处为学生差想,特别是为差生着想,树立他们的信心,帮他们找准人生的坐标和目标并能之奋斗,让物理教学不仅仅是授业和解惑,更能起到传道的作用。

2、重视对实验的教学,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演示和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更有实效。

3、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加强对各知识点的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熟记于心并能快速地有效运用。

4、充分利用各班物理晚自习及课后时间加强对学生辅导,并加强各知识点的练习,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内容

备注

第一周

11.1怎样才叫“做功”;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第二周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及讲解;

第三周

12.1认识内能;12.2热量与热值;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四周

12.4热机与社会发展;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测试及讲解;

第五周

第一次月考及试卷讲解;13.1从闪电谈起;

月考

第六周

13.2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式;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13.3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13.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第八周

13.5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13.6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第九周

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测试及讲解;

第十周

14.1怎样认识电阻;14.2探究欧姆定律;14.3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一周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及讲解复习、期中考试及讲解;

重点难点

第十二周

15.1电能与电功;15.2认识电功率;

第十三周

15.3怎样使用用电器正常工作;15.4探究焦耳定律;

第十四周

第十五章电能与电功率测试与讲解;

第十五周

16.1从永磁铁谈起;16.2奥斯特的发现;16.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第十六周

16.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单元测试及讲解;17.1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第十七周

17.2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17.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测试与讲解;

第十八周

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

期末总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_日期________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11.1怎样才叫做功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

“工”和“功”的例子。

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

W=FS

(2)功的单位:

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

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

 

(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五、教学后记:

11.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

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

3、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4、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

2、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

1、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它的定义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从下列问题引入新课: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

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

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

P=W/t

4.功率的单位:

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

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

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

(学生阅读)

8、比一比,谁的功率大

(a)需要测量哪些量?

(b)怎样测量?

(c)设计表格

(d)比较做功快慢

(e)讨论不同运动员功率不同的原因

9、例题,用分析法分析,

板书。

P=W/t而W=Gh、G=mg、m=ρv

10.介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小结及测试。

(五).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三、教具准备:

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功的原理?

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

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

(二).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教材(图14-6)

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

 

(1)有用功:

我们所需要的功

(2)额外功:

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

G(N)

h(m)

W阻(J)

F(N)

S(m)

W动(J)

η

1.96

0.05

0.098

1.2

0.1

0.12

比较W动和W阻发现W动>W阻为什么呢?

引入机械效率。

3.有用功的定义:

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W有=Gh

4.额外功: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W额=W总-W有

5.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FS

6.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计算本实验η。

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

9.例题(略)关于η的计算。

(三).小结及测试。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测滑轮组的η。

2、理解S与h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二).启发实验

1.阅读教材

2.讨论:

A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B要测出机械效率,需要知道W有用W总,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应如何测。

3.教师示范演示测η的全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重点部分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学生分组实验,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1.按图把滑轮组装好,并记下钩码和弹簧称的位置;

2.匀速拉动弹簧称,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称读出拉力F的大小,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称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格。

3.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入表中

4.组装另一组滑轮组,重做1,2,3

(四).教师巡查指导。

(五).小结及测试

五、教学后记: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三、教具准备: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沙,小木桩、铁架台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能源,体能方面引入能量复习知识;功和能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能量

演示:

A玩具小车拉木块;B举高的钩码拉木块(通过铁架台和滑轮)C伸长的橡皮筋拉木块。

问:

三个物体是否对木块做功?

(学生回答:

做了功)

归纳:

(1)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

(1)怎样判断物体是否有能量?

看它能否做功。

2、动能

(1)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决定动能大小因素

演示实验:

图1-1

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做的功越多,动能越大。

结论: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

 

3.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

①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②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演示实验:

如右图

结论:

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

高度和质量有关。

(2)弹性势能

①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②弹性势能大小决定的因素:

形变的大小

4.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它的单位是:

焦耳

5.练习、小结

6.作业:

五、教学后记: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三、教具准备:

滚摆、小球、木板、斜面。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

(二).引入新课:

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

(三).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

(2).演示滚摆实验。

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

下降:

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降:

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演示实验:

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

B.归纳:

弹簧压缩:

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簧恢复:

小车速度↑,弹簧形变↓,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演示实验:

分析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弹的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

分析:

乒乓球从手中下落到刚接触地面是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到最大形变是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从恢复形变到离开地面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动,从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3.学生讨论。

4.练习

5.小结。

教学后记:

 

12.1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

2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

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二)、内能

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

(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

教材图14-3所示两幅图片展示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

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图下文字,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

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布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可能会想出许多办法,如用热水烫、用酒精灯烧、来回弯折铁丝的某一部位、用锤子敲打铁丝的某一部位、把铁丝在砂布上来回摩擦等。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展示时,对各种不同方法,要引导学生梳理归类,使学生明确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途径:

做功和热传递。

例题:

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 ()

A.机械能一样大

B.乙的机械能大

C.内能一样大

D.乙的内能大

答案:

选项B、C

(五)、小结

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作业 

五、教学后记:

 

12.2热量和热值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热量的概念。

2、知道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

3、了解热值的概念,会根据热值来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4、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燃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热量的概念。

2、探究水的吸热与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热量是为了描述和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而引入的,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

一个物体的温度即使很高,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多;反之,物体的温度低,也不能说它含有的热量少。

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即它的内能没有改变,就谈不上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二).燃料的热值

方法1、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值表示,并给出定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

例题:

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

(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分析:

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可以算出将水烧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题时应注意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即水烧开时的温度为100℃,再利用燃料的燃烧值求干木柴的质量.

解答:

Q吸=Cm(t-t0)=4.2×103J/(kg·℃)×5kg×(100℃-40℃)=1.26×106J

因为Q吸=Q放=1.26×106J

所以干木柴质量

(三).有效利用燃料

教师分析实际取暖的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燃料很难完全燃烧,而且放出的内能不能被完全利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把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理想情况下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称为炉子的效率,可以画出比例图,学生分析并理解炉子的效率是哪些部分之比.

对于提高炉子的效率和燃料的利用率可以由学生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得出.提高燃料利用率也是由学生阅读资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的课外资料,主题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小节

(五)、作业 

五、教学后记: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教学目的: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具准备:

电加热器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

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

“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

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

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

(提问)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

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三)、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

12.4热机与社会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2、提高读图视图能力。

三、教具准备:

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进行新课

内燃机: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功能)

冲程:

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

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

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

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

(三).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