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01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x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第八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

例如乘法运算定律,安排3课时,其中乘法分配律就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就有分配混乱或不完全分配等现象,虽然例题以现实的情境为背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14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律的运用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初步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初步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1.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初步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连减的简便运算1.初步掌握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通过简便算法的教学,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1

  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1.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在探索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连除的简便运算1.初步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初步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乘除计算的灵活应用1.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乘除计算的实践问题。

1

  乘加计算的灵活应用1.能正确进行乘、加混合的简便计算。

  在探索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2

  合计14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

  +36=75-29= 21×3= 52÷6=)88÷4=

  0+70=150-90=4000÷5=3000+140=60×8×0=

  【解答题】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

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创设情境,引入例1。

  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56+40=96问:

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

得数怎样?

○里填什么符号?

  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问: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

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小结】加法交换律:

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创设情境,引入例2。

  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

  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8+147=369+

  +56=23+

  54+=+□

  课本31页第4题。

  课本28页做一做。

  课本3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课本31页第3题。

  连一连。

  3+31564+

  7+42+58315+83

  +3787+

  +78+4478+

  【拓展练习】

  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5+204+335+9678+53+47+2236+18+64

  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

去军营114人,去儿童福利院76人,去敬老院86人,去社区服务站124人。

  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

  活动地点

  人数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

  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

  全课总结

  加法交换律:

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学效果评价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2+568803+2755147+723

  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

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第2节《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初步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

2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

  ×5+40=100÷4×8=÷4=

  ×4-56=48-24÷6=55×=

  0-10÷1=72÷6×2=120÷=

  【解答题】商店有一批毛巾,一月份卖出187条,二月份卖出169条,还剩213条。

商店原来一共有毛巾多少条?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小结】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下面等式符合哪些运算定律。

  +a+=a+18

  a++56=258+355+236+145=+□

  【提高练习】

  巧算下面各题。

  2+39+58;

  4+135+326+265。

  请用2种以上的方法巧算986+238。

  课本30页做一做。

  课本32页第7题。

  【拓展练习】

  巧算71+73+69+74+68+70+69。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1+2+3+……+50的和?

  明光小学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

172厘米、165厘米、153厘米、158厘米、167厘米。

请问:

  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全课总结: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通常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我们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选择方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如:

42+39+58;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如986+238;:

如果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也可以用“基准数”巧妙的进行计算,如71+73+69+74+68+70+69。

  教学效果评价

  课本32页第5题。

  课本32页第6题。

  第3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步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

  6÷6-7=90+30÷3=90÷=

  4÷7+8=84+7-89=18+=

  【解答题】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1、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25=100

  ×4=100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

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

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

  =125×2=10×25

  =250=250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c=a×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课本37页第2题。

  算一算,比一比。

  ×25+16×25×4

  ×25×16×25×4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运算定律?

  ×5=2×10a+b=b+a1×2+3=1×3+2

  a×b×c=a×c×ba+b+c=b+a+c1+2×3=1+3×2

  课本35页第1题。

  【提高练习】

  请在○里填上>、<或=。

  ×15×4○6×208×11×99○208×15×99

  课本35页第2题。

  课本37页第3题。

  课本37页第4题。

  【拓展练习】

  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3○7=10014○2○5=□

  0.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a×=a○b○c=a○c○b

  全课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c=a×

  教学效果评价

  用简便算法计算下列各题。

  ×4×5125×6×825×24

  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150本,25个书架一共放多少本?

  第4节《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初步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三、预计教学时间:

2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

  3×3=48÷2=600÷3=54÷3=78÷2-10=

  ×42÷3=÷4=56-48÷3=5×=42+5×6=

  【解答题】一袋核桃的重量是一袋红枣的2倍。

这袋核桃重8千克,这袋核桃重多

  少千克?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导入谈话:

  教师:

同学们,通过探索活动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如乘法结合律等解决问题。

这一

  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呈现课文插图

  教师:

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你怎么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反馈交流情况。

  由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A:

6×9+4×9

  =54+36

  =90

  学生B:

×9

  =10×9

  =90

  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说明算式的意义。

  指导学生结合观察算式的特点。

  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

×25和40×25+4×25

  2×64+42×36和42×

  讨论交流:

  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还有什么发现?

  字母表示。

  教师: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教师板书。

  ×c=a×c+b×c

  提示课题。

  教师在未完成的板书中添上:

乘法分配律。

  【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课本36页做一做。

  算一算,比一比。

  ×49+49×51×25×5

  ×99+4946×2568+32×5

  课本38页第5题。

  课本38页第6题。

  【提高练习】

  课本38页第7题。

  课本38页第8题。

  算一算,想一想。

  34+2341+3412+41235678+6785+7856+8567

  你发现什么规律?

自己编几道练一练.

  【拓展练习】

  你会简算吗?

  ×137×69-137×65×25125×859×123-859×125×115

  怎样算得快?

  ÷

  0.课本38页第9题。

  全课总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我们把乘法运算

  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教学效果评价

  用乘法分配率计算下面各题。

  02×440×5532×305103×15

  .一件上衣64元,一条裤子34元,买5套衣服要花多少钱?

  第5节《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通过简便算法的教学,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教学难点:

通过简便算法的教学,初步培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

  30×90=800×6= 460+300=43×2=5400÷9=

  00×3=370-80=27÷4= 5000÷5=360÷9=

  【解答题】小小图书室有图书85本,其中,有连环画25本,画报有15本,剩下的

  是故事书。

故事书有多少本?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的李叔叔吗?

这个问题又是李叔叔带给我们的。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景图

  独立列式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是怎么想的?

  板书:

234-66-34234-234-34-66

  生1:

总页数先去掉昨天的66页,再去掉今天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2:

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面去掉看过的页数。

  生3:

先去掉今天看的34页,再去掉昨天的66页。

  师: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这三种列式都能求出什么?

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

好,拿出草练本,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喜欢的进行计算。

  交流优化算法。

  师:

都算完了吗?

你用那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连减的算法,来进行简便的计算。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课本41页第1题。

  课本39页第1题。

  课本39页第2题。

  课本4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课本41页第3题。

  课本41页第4题。

  下列各题,计算正确的请在里打“√”,错误的请在横线上改正。

  8-78-20697+198

  =898-=697+200-2

  =898-58=897-2

  =840=877

  【拓展练习】

  用简便算法计算。

  +4+6+……+20-1-3-5-……-19

  从+、-、×、÷和中选出合适的符号,填入下列算式的五个数字之间,使算式成立。

  3333=133333=5

  0.刘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本作业的数字被墨水弄脏了,题目变成了3827-564-○=2436。

  你能帮助刘老师算一算这个数到底是多少吗?

  全课总结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巧

  妙的解决实际问题,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效果评价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25-36-641500-329-71495-698-75-498

  某修路队修一段路,周修了254米,第二周修了268米,第三周修了250米,第四周修了246

  米,第五周修了232米。

修路队平均每周修路多少米?

  第6节《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在探索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

2节

  四、教学活动

  基础训练

  【口算】

  40÷2=560-80=390÷3=720÷9=110×4=

  ÷6=1000÷5=280+600=3200÷8=600×7=

  【解答题】食堂一月份吃大米45袋,二月份比一月份少吃3袋,三月份比二月份少

  吃2袋。

三月份吃大米多少袋?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一、创设情境:

  引入谈话。

  获取信息,出示问题。

  问: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将图中的几本书的价钱放大,出现老师和妈妈的问题:

  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我付100元买这两套书,找回多少钱?

  二、讨论问题,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方法一:

每三本价钱相加方法二:

先算四本总价,再减一本价钱

  +31+24=80+31=11156+31+19+24=50+80=130

  +31+19=56+50=106130-19=111

  +19+24=80+19=99130-24=106

  +19+24=50+24=74130-31=99

  30-56=74

  以上四种情况,相比较而言,106元和99元都在100元左右,而其它2种则不符合。

  比较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

  00-48-47=100-

  00-48-47=-48-47=+

  学生会比较容易想到前一种解法。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第2种解法,教师加以引导,出示2张50元的人民币,然后加以启发,如果付出

  的100元是两张50元的,买48、47元的两本书,可以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

这时,我们要加以整理,然后进

  行比较,找到适合于我们自己的解题方法以及简便方法,最后,运用恰当的算法进行计算,做到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下列各题,计算正确的请在里打“√”,错误的请在横线上改正。

  36-143-43338-55+45

  =436-=338-

  =436-100=338-100

  =336=238

  列式计算。

  6减去34的差与56的和。

  68减去346与54的和,差是多少?

  在下面的○、□里填上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字。

  36-36-64=436○

  072-28-272=□-

  课本42页第5题。

  【提高练习】

  课本42页第6题。

  课本42页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