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0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罗山高中学年高二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海水提镁过程中向海水中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均为复分解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考查海水的综合利用。

5.某课外研究性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受热温度不同,该气体成分也不同,气体成分可能含

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得气体成分只有一种,则气体为

B.所得气体成分有两种,则气体为

C.所得气体成分有三种,则气体为

D.若发现气体成分中有

,则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6.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gB.3.6gC.7.2gD.不可求

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CO2和再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CO+O2

2CO2、2CO2+2Na2O2=2Na2CO3+O2,总方程式为:

CO+Na2O2=Na2CO3,可知过氧化钠增重为CO的质量;

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H2O,H2O再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2H2O+2Na2O2=4NaOH+O2,总反应方程式为:

H2+Na2O2=2NaOH,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2.1gCO和H2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CO和H2的质量,即固体增重为2.1g,故选A.

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7.对以下描述的解释或结论中,正确的是

【答案】C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当再加入HNO3时,由于HNO3有强氧化性,会将有还原性的微粒BaSO3氧化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因此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错误;

B.在Cl2+H2O

HCl+HClO中Cl2既作氧化剂,也作还原剂,HCl是还原产物,HClO是氧化产物,错误;

C.pH=1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H+、Fe2+、MnO4-会发生离子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Fe2++MnO4-+8H+=Mn2++5Fe3++4H2O,正确;

D.SO2有漂白性,可以是品红溶液褪色,SO2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硫酸,是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色,错误。

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结论的关系正误判断的知识。

8.NaHCO3和Na2O2按1∶1的个数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然后趁热排出气体物质,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是

A.Na2O2和NaHCO3B.NaHCO3和Na2CO3

C.NaOH和Na2CO3D.只有Na2CO3

NaHCO3和Na2O2按1∶1的个数之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NaHCO3分解生成CO2和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CO2和H2O与Na2O2恰好反应,所以容器内残留物的成分为NaOH和Na2CO3,故C项正确。

本题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产物。

9.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此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B.由图乙可知,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C.图丙表示25℃时,用0.1mol/L盐酸滴定20mL0.1mol/L氨水,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

D.图丁表示向Al2(SO4)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Al(OH)3沉淀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

A、乙酸是弱酸,与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的导电性增强,A不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pH等于4时氢氧化铁已经沉淀完全,而此时铜离子不沉淀,因此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B正确;

C、氨水是弱碱,则0.1mol/L的氨水溶液的pH小于13,C不正确;

D、根据反应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可知,生成氢氧化铝与溶解氢氧化铝消耗的氢氧化钠是3:

1,图像不符合,D不正确,答案选B。

考查电解质电离、溶解平衡、溶液导电性以及氢氧化铝的有关计算

10.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的物质的是

A.硅B.硫C.氯D.钠

A、硅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A不正确;

B、硫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的物质,B正确;

C、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C不正确;

D、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D不正确,答案选B。

考查元素的存在形态

11.2.8gFe全部溶于一定浓度、200mL的HNO3溶液中,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为1。

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c(NO3-)=0.85mol/L

B.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4gFe

C.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可能以Fe2+形式存在

D.1.12L气体不可能是NO、NO2的混合气体

【答案】AD

根据反应后溶液pH为1,知反应硝酸剩余c(HNO3)=0.1mol/L,产物中铁的价态为+3价,n(Fe)=2.8÷

56=0.05moln(气体)=1.12÷

22.4=0.05mol,溶液中n(NO3-)=3n(Fe)+n(HNO3)=0.05×

3+0.1×

0.2=0.17molc(NO3-)=0.17÷

0.2=0.85mol/L;

根据电子守恒n(Fe)×

3=n(气体)×

xx=3即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下降3个单位,生成NO;

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n(NO3-)+n(气体)=0.17+0.05=0.22mol,根据反应

3Fe+8HNO3=3Fe(NO3)2+2NO↑+4H2O,最多消耗铁的质量为m(Fe)=3/8n(HNO3)×

56=4.62g,已经溶解了2.8g还能溶解4.62-2.8=1.42g。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有关问题。

12.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能用铝制容器贮存

B.浓硝酸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浓硫酸则不需要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A、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都能使铝发生钝化,所以都能用铝制容器贮存,故A正确;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浓硫酸则不需要,故B正确;

C、常温下,浓硝酸与铜可以较快地反应,但是浓硫酸与铜需要加热才能反应,故C不正确;

D、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会降低;

浓硫酸易吸水,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也会降低,故D正确。

考查浓硝酸、浓硫酸的性质

本题考查了浓硝酸、浓硫酸的性质,难度不大。

解题时应注意两种算的共同点不同点。

13.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mol/LKOH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g。

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

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相对质量:

Mg:

24Al:

27O:

16H:

1)

A.c=1000b/11.2VB.p=m+Vc/125C.n=m+17VcD.5m/3<p<17m/9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MgSO4+2KOH=Mg(OH)2↓+K2SO4;

Al2(SO4)3+6KOH=2Al(OH)3↓+3K2SO4;

Mg(OH)2

MgO+H2O;

2Al(OH)3

Al2O3+3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

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定量关系,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即b=22.4L/mol×

v/1000/2,整理得c=1000b/11.2v,所以A项正确;

B.选项中p为生成的氧化物的质量,1molMg可结合1molO,2molAl结合3molO,因此生成沉淀的物质的质量等于镁和铝的质量之和加氧元素的质量,而结合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即p=c×

v/1000/2×

16+m=m+vc/125,所以B项正确;

C.得到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质量等于镁铝的质量和与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之和,即n=m+c×

v/1000×

17=m+cv/1000×

17,选项中忽略了体积的单位,故C错误;

D.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质量可以按照极值方法计算,若mg全是镁,得到的氧化物为氧化镁,根据元素守恒,则质量为P=m/24×

40=5/3m;

若mg全是铝,得到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根据元素守恒,则质量为p=m/27×

102×

1/2=17/9m;

质量介于二者之间,故D错误。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4.亚硝酸(HNO2)在反应中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当它做还原剂时,其氧化产物可能是

A.NH3B.N2C.NO2D.NO

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分析选项中只有C符合。

氧化还原反应。

15.(2015•衡水模拟)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铝D.镁

【解析】产生11.2LH2需要锌32.5g,铁28g,铝9g,镁12g,根据平均值思想,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需要量应分别小于和大于10g,而小于混合物10g的只有铝,故一定有铝,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平均值法的利用.

16.等质量的两种金属粉末A、B分别与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氯化物,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1)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

______

两种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是_____>

(2)将两种金属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各取500mL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加入该种混合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甲乙丙

混合粉末质量(g)6.218.624.8

生成气体气体(mL)224056005600

①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量”)

②上述所用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混合粉末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

【答案】

(1)B>

AB>

A;

(2)①不足量②162g/mol

(1)从图可知,B与盐酸的速率比A大,所以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B>A,等质量的A、B与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A放出的氢气多,所以A的摩尔质量要小,所以两种金属氯化物的摩尔质量是B>

A;

(2)①甲组实验,随着金属的量增加,放出的气体增加,故甲组是盐酸过量,乙组实验中,金属质量是甲组的3倍,如果金属全都反应完,产生的气体应该是甲组的3倍,而给出的数据是小于3倍,乙组中的盐酸已经不足;

②最终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6/22.4=0.25mol,根据H原子守恒n(HCl)=0.25×

2=0.5mol,所以c(HCl)=0.5/0.5=1mol/L;

甲组实验中金属完全反应,金属都为+2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金属物质的量等于氢气物质的量,此时生成氢气为2.24/22.4=0.1mol,故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6.2g÷

0.1mol=62g/mol,

考查金属性强弱判断及据图表判断、计算

17.如图装置中,容器甲内充入0.1mol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由D向左移动,当移至C处时容器体积缩小至最小,为原体积的9/10,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

(不考虑活塞的摩擦)

已知:

2Na2O2+2CO2→2Na2CO3+O2

(1)已知当活塞移至C处时,干燥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24g。

①此时,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为L。

②容器甲中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是。

③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amolCO2,此时活塞恰好回至D处.则a值必0.01(填大于、小于、等于),其理由是。

(2)若改变干燥管中Na2O2的量,要通过调节甲容器的温度及通入的量CO2,使活塞发生从D到C,又从C到D的移动,则Na2O2的质量最小值应大于g。

(1)①1.792L②25%③小于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Na2O2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

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2)1.56g

(1)①设通入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x,产生氧气的体积为y,则:

2Na2O2+2CO2=2Na2CO3+O2质量装置△m

22.4L22.4L56g

xy2.24g

所以56g:

2.24g=2×

22.4L:

x

解得x=1.792L

56g:

2.24g=22.4L:

y

解得y=0.896L

②由①计算可知,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n(O2)=0.896L÷

22.4L/mol=0.04mol

2NO+O2=2NO2

212

0.08mol0.04mol0.08mol

0.1mol>0.08mol,所以NO过量,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所以2NO2

N2O4物质的量减少△n

211

0.02mol0.1mol×

(1-9/10)=0.01mol

所以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为

×

100%=25%

③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过氧化钠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

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2)实现从D→C的移动,只能通过降温使反应2NO2

N2O4的平衡向右移动(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即降温时

2NO2

(1-9/10)

即容器中至少应有0.02mol的NO2

根据转化关系式可知:

2Na2O2→O2→2NO→2NO2,至少需要Na2O20.02mol,所以其质量最小值为0.02mol×

78g/mol=1.56g。

考查NO、CO2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有关计算与判断

18.Fe元素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金属中含量仅次于铝,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3O4+4CO

高温

=

3Fe+4CO2,若有1molFe3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2)与明矾相似,硫酸铁也可用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并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外活动小组将下图所示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在实验室里制取一定量的FeCl3(所通气体过量并充分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填写装置代号)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开始后,B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________;

可以检验生成物中含有Fe3+的试剂是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1)8

(2)因酸性废液中,H+将会抑制Fe3+的水解,无法得到Fe(OH)3胶体,故不能够吸附悬浮物

(3)①E C B ②干燥Cl2,防止FeCl3的水解而产生Fe2O3杂质 ③产生棕(红)色的烟 硫氰化钾

(1)1molFe3O4参加反应消耗4molCO,1molCO转变为CO2失去2mol电子,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8mol。

(2)Fe3+的水解受到H+的抑制作用,故得不到Fe(OH)3胶体。

(3)根据2Fe+3Cl2

2FeCl3可知,要考虑到氯气的纯度、Fe3+的水解等因素,需要对氯气除杂,尾气需要处理。

19.某校化学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是否生成SO2,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在取用浓硫酸的过程中,不慎在皮肤上沾少量浓硫酸,处理的方法是。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

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

二是。

(3)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4)小组讨论后认为:

由于常用的铁丝是铁碳合金,生成的气体中还可能含有CO2。

写出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1)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2分)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2分)

(2)停止加热时,防止倒吸或平衡压强(1分)

(3)检验是否生成SO2(1分)

(4)C+2H2SO4

CO2↑+2SO2↑+2H2O(2分)

铁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故少量的浓硫酸不慎滴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若是大量的浓硫酸,应先用干布拭擦,再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导气管e作用:

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停止加热时,防止倒吸或平衡压强。

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二氧化硫可以用品红溶液来检查产物是否生成二氧化硫。

铁丝是铁碳合金,含有碳,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考查浓硫酸与铁反应的相关知识点。

20.(16分)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某同学采用向溶液中先加HNO3,再加AgNO3,溶液的实验方案,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Cl-。

对此结论,有人提出了质疑,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实验。

实验一:

向Na2SO4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编号

Na2SO4溶液

AgNO3溶液

现象

体积/mL

浓度/(mol·

L-1)

体积/滴

1

l

3

2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0.5

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0.1

有些许浑浊

0.0l

无明显变化

(1)实验一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学生设计了如下表格,对实验一内容进行理论计算,请帮他完成表格。

(表中不要留空格)。

25℃时Ksp(Ag2SO4)=1.2×

10-5,Ksp(AgCl)=1.8×

10-10]

AgNO3浓度/(mol·

稀释后Ag+浓度/(mol·

混合液中SO42-的最小理论检出浓度/(mol·

0.2

0.0003

0.0048

0.12

0.001

若向lmL某溶液中加入3滴0.1mol/LAgNO3溶液,分析上面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混合液中c(SO42-)=0.1mol/L时不会产生Ag2SO4沉淀

B.混合液中c(SO42-)=1mol/L时不会产生Ag2SO4沉淀

C.无论SO42-浓度大小都会产生Ag2SO4沉淀

D.若使用0.01mol/LAgNO3溶液,可基本排除SO42-对Cl-检验构成的干扰

(3)将实验一中编号③中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现象对照,发现理论上大部分Ag+应该形成沉淀,这与“有些许浑浊”的现象相矛盾。

为探究真相,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二:

向沉淀中滴加硝酸后的现象

滴加稀硝酸,沉淀大量溶解;

改加浓硝酸,沉淀较快消失

滴加稀硝酸,沉淀基本消失

对于Ag2SO4溶于硝酸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完成假设一。

(已知:

H2SO4===H++HSO4-、

HSO4-

H++SO42-;

假设二可能的原因是NO3-与Ag+形成配位化合物)

假设一:

假设二:

NO3-对Ag2SO4溶解起作用。

(4)从下列限选试剂中选择适当试剂并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假设一和假设二是否成立。

请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限选试剂:

Ag2SO4固体、浓HNO3、NaNO3饱和溶液、CaSO4固体)。

(5)通过(4)的实验,若证实假设一成立,请用平衡理论解释Ag2SO4溶解的原因。

(16分)

(1)2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