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13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1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Word格式.docx

此外,这一宗教相信,“有气息的灵魂”不死,但不会带有它所寓居过的人所具有的记忆和特质。

奥林匹亚山神虽然和人一样,有种种缺点,但通常是遵守秩序的、相对具有理性、并有智慧的。

这一宗教为希腊的上层人士所信仰。

这一宗教是以泰勒士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哲学的先驱。

狄奥尼索斯——奥菲克宗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的轮回转世:

灵魂由于犯错而被迫寓居于尘世的监狱,直到洗净罪恶。

灵魂在赎罪的过程中,先寓居于植物体内,然后到动物体内,再回到人体内,如此循环往复。

灵魂希望在转世轮回的过程中,能挣脱尘世监狱,回到和神一样的神圣、纯洁和超脱的生活之中。

这一派有许多用于将灵魂从肉体中解放出来和种种仪式:

如斋戒、吃特殊的食物、戏剧化的仪式、禁忌。

这一宗教具有神秘主义色彩,通常为古希腊下层民众所信仰。

这一宗教对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很大。

三、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公元前625——前480年)

前480年,是孔子逝世的前一年。

希腊的早期哲学有东西两大支,东派以泰勒士的米利都学派为代表,生于小亚细亚这米利都或厄费萨斯,故称米利教学派或爱奥尼亚学派;

西派,生于意大利南部之的爱利亚城,故称爱利亚学派。

有学者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一直存在着科学的与神秘的两种趋势的冲突与交流。

科学的趋势起自泰勒士,盛于希腊的黄金时代,中世纪沉寂,自文艺复兴运动至今;

神秘的趋势由西派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至新柏拉图主义到基督教哲学。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主要探讨宇宙的起源、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是希腊哲学的宇宙论时期。

它们开始以自然的解释取代超自然的解释,这标志着人类思维的里程碑式的飞跃,由此哲学诞生了。

古希腊早期东派的哲学

东派哲学家有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尼斯(此三人都属于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

(一)泰勒士(Thales)(公元前625——前545)

古代第一个哲学家,第一个几何学家(解释过如何用几何学原理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当手杖的影子与手杖相等时,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等于金字塔的高度)、第一个天文学家(曾准确预测过日蚀)、第一个物理学家。

他用自然的解释取代超自然的解释。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发源于水,没有水,就没有创造,也没有消灭,一切生灭存废,都是水的变化。

他因此否定了神是人和万物创造者的观念,以自然解释自然。

泰勒士开创了西方哲学批判的传统,他以思辨的方式提出共思想,同时欢迎批评。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0年——前540年)。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士的学生,他以抽象的物质为万物的本原,认为“无限”或“无极”是万物的本原。

无限充塞于宇宙之间,既没有一定的性质,也没有一定界限,世上一切有形事物,都是由这无定形的物质本身发出冷和热,分化而成的。

从这冷热的交互作用中,最初形成水,水的凝固而引导火、气、土的出现。

一切有形之万物,都出生于无限,复归于无限。

(阿氏的“无限”类似于“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阿那克西曼德又是西方第一个进化论者:

人是由水中的鱼慢慢变化而成的。

热水和土混合产生鱼类,第一批人类的婴儿诞生于鱼腹,第一批人在鱼腹内发育到青春期才出来。

由此人类出现。

劝告人们不要吃鱼。

(三)阿那克西曼尼斯(Anaximenes,前588——528)

阿那克西曼尼斯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不象其师那样以抽象的物质为万物的本原,而重新以具体的物质为万物的本原。

他认为,空气是万物的本原。

人依靠呼吸而生存,宇宙也凭空气维持其运行。

空气热的变成火,冷的变成风、云、水、土、石。

万物因空气的冷热变化而生。

以上三人为米利都学派之成员。

(四)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

1、“万物皆流变”。

变赫拉克利特认为,万事万物皆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变化无始无终。

“濯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严译)或译“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宇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所谓固定、静止和实在,只是幻觉而已。

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但是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2、“火”为万物之本原。

万物皆由火而生成,万物皆因火而变成其他事物。

3、任何事物都含有内在矛盾。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矛盾,矛盾着的方面不断进行斗争。

“战争为万有之父,战争为万有之王”。

同时这矛盾斗争存在于统一体内。

这矛盾斗争是万物(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源。

4、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合乎规律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合乎规律的,具有必然性。

赫拉克里特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称为逻各斯(Logos),宇宙人生都具有逻各斯。

而且人有能力认识逻各斯,这是了不起的观念。

故赫拉克里特的哲学为西方认识论的开端。

5、对心身关系的解释

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最热烈的部分。

灵魂受潮就会睡着或失去知觉,灵魂全部受潮就,人就会死亡;

灵魂越干燥就越有智慧。

古希腊早期西派的哲学

西派的代表有爱理亚学派(EleaticSchool)和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anSchool)。

在米利都学派兴起之后,哲学便产生了种种分化和对立。

引起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变”与“不变”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观点,由此分成三个不同理论体系:

一派主张“变”,变才是万物的本来面目,这一派包括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里特;

主张“不变”才是万物的本来面目的是爱里亚学派;

主张“变”与“不变”是事物的两面的是“原子论”体系。

爱里亚学派认为,常在的实体“存在(being)”是一切,变化只是表面现象;

赫拉克里特认为,万物不断在变化,所谓“实体”或永久存在之物不过是幻觉而已;

原子论者认为,“永久存在说”与“变化”说都有依据,实体是永久的,但实质间的关系是变化的。

(一)色诺芬尼(Xenophanes,前570或580年——前480年)。

是爱理亚学派的奠基人,他生于米利都附近的Colophon,后迁到意大利南部,流浪各地,最后定居于意大利南部的爱理亚。

他对希腊哲学的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宗教一元论的形式把米利都学派的一元论传递给希腊人;

2.将这种学说从希腊东部(小亚细亚)带到希腊西部。

3.他是米利都学派和爱理亚学派之间的桥梁。

色诺芬尼反对多神论,反对神人同形论,主张一神论(Monotheism),宇宙的本质是神,神是一,而不是多。

神是物质的东西,有如球形,神是不变的,不动的,没有始终的,神思想上不存在矛盾,且无所不知。

总之,神是无限的存在。

宇宙观:

神是宇宙种种变化的原始本质,宇宙的原始本质是不变的,是一个无限的存在(Oneinfinitebeing)。

色诺芬尼开创爱理亚学派思想的先河。

(二)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40年——470年)

本体论:

巴门尼德受色诺芬尼一神论的影响,认为宇宙的本质是存在(being),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变的、不动的、持续的和不可分割的。

巴门尼德用逻辑来论证其观点:

“存在”是可以被思考的,不存在是不可以被思考的。

“无”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宇宙没有“不存在”。

既然没有“不存在”,“变”也是不可能的。

认识论:

认识就是要认识这不变的、绝对的存在,这不变的绝对的存在只能靠理性来认识,感官看到的变化和运动只是幻觉。

以同知同的感觉学说:

感觉是以同知同,人以体内与外物相同的元素感知体外那个物体,如以体内的温感觉体外的温,以体内的冷感体外的冷。

(三)爱理亚的芝诺(ZenoofElea,公元前)

 

芝诺是巴门尼德的门生和义子,以为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辩护而闻名,是辩证法和诡辩术之鼻祖。

他力图证明“存在是唯一不变的”观点。

1.论证存在是唯一的。

(略)

2.论证存在是不变的。

芝诺悖论:

一个事物要从A点到B点,首先必须穿过两点之间一半的距离,然后再穿过剩下距离的一半,依次类推。

由于这一过程可以发生无数次,因此,芝诺认为,从逻辑上讲,这一事物永远到达不到B点。

芝诺用逻辑的论据表明感官所觉察到的运动只是一种幻觉。

在认识唯一不变有存在,理性才是可靠的认识的来源。

(四)麦里梭(Melissos,盛年约公元前440年左右)。

麦里梭以更严密的方式论证巴门尼德的观点,认为存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唯一的、不变的,而且是不动的;

多样与运动只是感官的幻觉。

(五)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盛年约公元前532年)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派哲学的又一个重要代表。

它通过影响柏拉图对整个西方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1.数是万物的本原。

宇宙中的实体有二,一是数字,二是无限的空间。

数是存在的有限的方面,空间是存在的无限的方面。

真的“存在”是两方面的结合,缺一不可。

数字是自然事物的范型,它预备了“模型”,无限的空间提供原料,两者结合万象生。

因此,数字是宇宙万物的原动力,事物是数的摹本。

宇宙万物皆归于数。

因此,宇宙万物都可以用数字及数字关系中找到解释。

数字世界独立于经验世界,经验世界只是数字世界的摹本。

数字世界要比经验的世界完美。

数字世界是抽象的、永恒的、只有通过纯粹的理性才能认识到;

而经验的世界则是变化的、能通过感官认识到。

感官的经验会妨碍对数字世界的认识,因此主张禁绝肉体的快乐(禁吃肉、禁吃豆,禁止朝太阳小便)。

——这一观点影响到柏拉图的理念说。

2、数字世界是和谐的。

身体健康与身体要素的和谐组合有关,疾病与这种和谐关系(即平衡)被打破有关。

音乐之美在也在于数的和谐。

竖琴之所以能发出美妙和声音,就是因为琴弦之间有一定比例关系。

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古巴比伦人已知)。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此派致力于研究万物之间的数字关系。

但又有很多神秘主义和迷信的成份。

3、身心二元论的“灵魂轮回”学说

灵魂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肉体,灵魂外在于肉体的。

灵魂不死,可以轮回,灵魂依照命运的规定从一个生物体转到另一个生物体,因此万物皆有亲缘。

灵魂可分理性、智慧和情欲三个部分,理性和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

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而动物的灵魂只有智慧和情欲而没有理性。

古希腊早期多元论(Pluralism)哲学

自泰勒斯以来,不论是东派哲学,还是西派哲学,对宇宙的构成都持一元论,只是能宇宙本质上是“变的”还是“不变的”有不同看法。

东派主“动”,西派认为“动”是不合逻辑的假象。

于是就有多元论者来调和两者的矛盾。

多元论者认为,宇宙有变的一面,但变化不是变形(transformation),而是换位(transposition),是大块中各小分子的换位,生、存、毁都不过是位置的变易而已。

一切创造只是分子新的结合,一切破坏不过是原来分子的分散而已。

这是多元论者吸取、改造了东派的思想。

同时,多元论者认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不能变,元素自身是不能动的,宇宙间事物的运动,必须依赖自身以外的动力。

这是机械论的滥觞。

多元论分两派,一派主张构成宇宙万物的单位有性质上的不同,如恩多培克勒、阿那克萨哥拉;

一派认为构成宇宙的单位只有数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这一派就是原子派(theschoolofatomism),为留基伯(Leucippus)所首创,还有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

(一)恩多培克勒(Empedocles,约前490年——430年)

1.“四根说”

宇宙万物由四个元素构成,即土、水、气、火,这四者不能相互转化,但可以相互组合,万物皆由这四者不同的组合而成。

促使这些元素结合的动力是“爱”,而使这些元素相互分离的动力是“恨”。

恩氏主张“相似者吸引”,认为宇宙的运动是循环的进化,“爱”将相似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接着“恨”又将相似的元素分开。

2.心身关系

人类也由土、水、气、火这四种元素组成,也具有“爱”的力量和“恨”的力量。

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水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

火根部分离开身体而血液变冷一些,人就进入睡眠。

火根全部离开身体,血液全冷,人就死了。

人死之后,四根分散,各根与体外同类的根聚合。

人死之后,生命和思维就都没有了。

所以,没有不死的灵魂。

(但恩氏又相信灵魂轮回,认为自己是神降生于人体,故其学说有自相矛盾之处)。

恩氏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于身体的特殊构造,各人心理不同就在于身体中四根的比例各不相同。

演说家的四根是舌头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

此为后气质和神经类型学说的萌芽。

3.“以同知同”的感觉学说

人身上一种根,感知外物的一种根。

他说:

“我们以土见土,以水见水,以空气见光明的空气,以火见毁灭的火”。

恩培多克勒对感觉过程的解释:

一切外物都有流出物(物体微小的摹本),一切感官都有孔道。

外物的流出物只有与感官的孔道大小合适才能进入体内。

太大了则进不去,太小了碰不到孔道的边际,因此不会被感觉到。

各种感官之所以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如眼睛能看到颜色,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各感官孔道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能进入的外物的流出物也不同。

思想也是“以同知同”,与感觉一样;

但是思想是经过批评与综合的认识,而感觉没有经过这样的加工。

(二)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428年)

1、宇宙观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宇宙中的万物不止有4种元素,而是由无数种元素,事物的成毁生灭都是这无数种元素聚散的结果。

这无数种元素,阿氏称之为种子。

每种元素都含有一切相反的性质,如“冷”与“热”、“干”与“湿”、“明”与“暗”等。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所有的元素或种子,但以占优势的元素命名事物,例如“火”也有“冷”的元素,但“火”的元素占优势,故称之为“火”。

2、“以异知同”说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物是根本不变的,一种事物之所以变成其他事物,是由于不同种的元素会变多或变少,元素本身不会动,元素的变多变少,是由外力推动的,是由“努斯”(Nous,心)最初推动的。

努斯是极精细的物质,遍布于宇宙。

努斯只是给予最初的动力;

此后的变化仍可用水、土、空气等之间的机械作用来解释。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开辟了道路。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活物有努斯,无生物没有努斯。

感觉是努斯的功能。

感觉是两个相反东西的相互作用。

人的身体含有所有种子(元素),所以它有与任何外物相反的种子,这样人能感觉外物。

例如,人之所以能看清外物的颜色是由于眼睛含有与外物相反的颜色。

同理,皮肤是以温觉感冷,以冷觉感温。

一切的感觉都会产生痛觉,这是由于感觉是相反的东西的相互作用,互相冲击。

这种痛,一般不会觉察到,但如果感觉过程持续时间太长或强度太高,就会觉察到。

如眼睛看太亮的光或耳朵听太强的声音,都会觉得痛。

(三)留基伯(Leucippus,公元前500年——前430年)

留基伯是原子论之鼻祖,德谟克利特之师。

宇宙中的万物是由无数不可分的原子(atom,希腊文atomon,即不可分的意思)构成,原子是必然运动的,万物由此构成。

事物的成毁生灭在于原子的聚散。

事物之间的差异在于原子数量的多少。

(四)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年——前370年)

1、“原子——虚空说”与宇宙生成说

宇宙有两个部分:

一是性质相同的原子;

二是虚空的空间,原子在其中运动。

原子性质相同,数量无限,原子为肉眼所不能见。

原子在空间运动,相似的原子相互吸引,就成为无数的宇宙,有时小宇宙被吸入大宇宙;

有时大宇宙因冲突而被分散,所以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事物之间的差异在于它们在原子的数量、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不同。

德谟克利特否定生机论,认为物质本身就是运动的(这一点不同于巴门尼德),不依赖外力。

物质本来就是永远运动的,自始至终,任何现象都可以解释为原子的机械运动。

事物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是德谟克利特学说的要义。

这一学说接近于近代唯物论。

2.灵魂学说

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具体而言,灵魂是由火原子构成的。

火原子不同于其他原子,它光滑(是球形的)、精细、能动,是最完美的原子。

火原子分布整个宇宙之中,那里有火原子,那里就有生命。

动植物中都有火原子,人的火原子最多,因此人类优于其他动植物。

3、感知觉理论

原子(注意:

是原子,而不是物体的微小摹本,这与恩培多克勒不同)从物体表面流出,由感官的孔道进入机体,并传递至脑,使身体内的火原子运动,从而产生感觉。

4、幸福观

人人都有灵魂,人人都希望灵魂获得安宁,要使灵魂获得安宁,必须克制欲望,节制享乐,淡泊名利,如果贪心不足,嫉妒他人,就会使灵魂不得安宁,就会带来烦恼。

只有品质高尚、灵魂安宁的人才可能获得幸福。

这一幸福观有禁欲主义倾向。

5.对德谟克利特的评价

德谟克利特创立的原子论哲学,形式上是朴素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科学的,是历史上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列宁),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

是古希腊最后一位“物理学家”,即最后一位研究宇宙起源、过程的哲学家。

因为这时,古希腊人的兴趣已逐渐由外向内,从关注自然,转移到与人本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与道德的问题。

德谟克利特本身也体现了古希腊人兴趣的这种转变,他提出来一个具有享乐主义色彩的伦理学说。

对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总结

古希腊早期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初步形成了“存在”与“形成”,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萌芽。

这启发后来哲学家们的思想。

四、古希腊古典时期(公元前480年——前322年)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古典时期(公元前480年——前322年),也是古希腊的繁荣时期,也是雅典民主制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有几个条件促进了希腊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一)希腊取得希波战争(前490年——480年)的胜利,雅典由于在战争中起了主要作用,成为希腊各邦的盟主,大批俘虏成为奴隶,这促进了希腊经济的发展,使许多人能够有闲暇从事精神活动。

(二)伯里克里当政(前467年——前428年),此人是个开明的政治家,实施改革,奴隶制民主得到很大的发展,平民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这极大地促进了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伯里克里执政时期,人才辈出,俊彦云集。

大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索福克勒斯、大雕塑家菲狄亚斯、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大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等人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有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是从重传承到重批判,乃至于怀疑。

希波战争之前,希腊的哲学重传承,希波战争之后,希腊的哲学重怀疑和批判,这是由于民主的发展,个人的觉醒的缘故。

最重要的是对法律和道德,原先以为都是天命的,现在个人可以对法律和道德加以评判。

人为的法则是否和自然律一样是否也具有普遍适用的本质呢?

——这一趋向逐渐发展成人本主义运动。

由批评进一步发展到怀疑的是智者(sophist)由怀疑而入于肯定的则是苏格拉底(Socrates)。

二是从重自然到重人事。

此前的哲学,主要是自然哲学,探讨宇宙的起源和过程;

而这一时期,哲学除了继续关注自然以外,更多地关注社会、国家、人生的目的等多个方面;

不但讨论宇宙论的问题,而且开始重点研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问题。

一、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前481年——411年)

普罗泰戈拉是第一位智者,也是位怀疑论者和相对论者。

他是最早关注人事的哲学家之一。

1、“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存在时,事物存在;

他不存在时,事物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具体的个人,而非抽象的人。

这就是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样子;

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样子。

更进一步说,每一个人的感知都是一样确实的。

例如,一阵风吹来,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冷,而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对感觉冷的人来说,它就是冷的;

对感觉热的人来说,它就是热的。

因此,真理没有一定的标准,是主观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的是“神是万物的尺度”观念。

这一观念也适用于一切法律、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它们的好坏善恶都要看它们是否符合人的需要。

因此,这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

但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具有过于主观,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2、人性观

人不是生来就好或生来就坏,但人人都有道德的倾向,可以教育成好公民。

这一思想,类似于孟子的观念,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善端。

明确提出政治和伦理上的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普罗泰戈拉是第一个。

怀疑自然哲学,认为对人没有用。

二、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399年)

(一)生平

苏格拉底生于雅典,其父是雕刻师,母亲是接生婆(产婆)。

他极富人格魅力,他面貌奇丑,而心灵奇美,生活极俭朴,有苦行倾向,待人和谐,谈笑从容,喜欢与青年为友,自称为“青年恋人”。

他的妻子极为凶悍,常为河东狮吼,但苏格拉底心胸开阔,肚量极大。

有一天,被他妻子大骂一顿之后,出门时又被一泼一盆水,苏格拉底就说:

“我知道打雷之后必然下雨。

和其他智者一样,苏格拉底怀疑旧有的学说,同时因全民民主的弊端而反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因此遭到执政者的嫉恨,被控破坏宗教、败坏青年的道德,通过民主表决被判有罪,被处死刑。

其实,他有数次免死的机会(一次他人帮助出钱赎罪免死,一次可以有机会逃走),但都出于捍卫法律的尊严而拒绝。

临刑之前,仍然谈笑自若,与人谈论哲理,并嘱弟子替他向药神还一只鸡之愿。

最后饮鸩而死。

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那么从容、那么慈祥、宁静,真是一个万世垂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