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445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舟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核舟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核舟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核舟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核舟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舟记.docx

《核舟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舟记.docx

核舟记

4.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

“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嘻!

技亦灵怪矣哉!

练习检测盖大苏泛赤壁云和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比较盖大苏泛赤壁云和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区别第一个表示推测,翻译为应当,大概,第二个翻译为原来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佛印绝类弥勒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珠可历历数也高可二黍许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敞胸露怀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苏、黄共阅一手卷。

一同观赏

 ④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⑤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B.高可二黍许(上下)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D.若听茶声然(好像)

4.“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黄鲁直”,“佛印”,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我的理解:

5.《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

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

“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

为什么?

我的理解:

6.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

我的比较:

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

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7、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逼真,表情丰富。

  

1.①靠近;②极像;③满;④挑选。

(1)大约

(2)类似(3)同“屈”,弯曲(4)分明可数的样子大约

2.①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②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③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④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⑤(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C考查点:

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题思路:

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里去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C项解释错误,应解释为“像”。

4.峨冠而多髯;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是为了突出雕刻者的技艺之高超。

5.相同。

两文的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6.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

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7、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5.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练习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⑻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⑼不独子其子子:

⑽矜、寡、孤、独孤: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4.下列加粗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④男有分,女有归。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⑥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①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鳏寡孤独、夜不闭户8.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10.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照应此句的是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1.C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⑻和睦⑼以……为子⑽幼而无父的人⑾指害人 

3.D4.B

5.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译成“因此人们不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

)②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③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④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⑤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⑥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6.(按点给分,每点1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8.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