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456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4.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0页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0页
亲,该文档总共1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1.2项目拟建地点

xx省xx市xx市xx镇、xx镇、xx镇。

1.1.3项目建设单位

xx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1.4项目性质

新建项目

1.1.5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3年,从xx年1月开始,到xx年12月结束。

1.1.6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拟对xx市xx河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思路为:

首先对位于xx河源头xx镇的历史遗留青山硫铁矿重金属废渣进行治理,然后对位于xx河上游已经关停的xx煤矿的地下涌水进行治理,再对xx河流经的xx镇、xx镇、xx镇三个乡镇分别布置河道截污管网并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最后对已被污染的河道底泥进行治理、生态护坡,并恢复河道水生态环境。

该项目包含4个子项目,如下:

1、xx市xx镇青山硫铁矿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对xx河源头历史遗留的30.25万m3青山硫铁矿重金属废渣进行综合治理,建设II类固体废弃物填埋场1座,设计库容35万m3。

2、xx市xx镇xx煤矿废弃矿坑地下涌水治理工程

对位于xx镇已经停产关闭的xxxx煤矿进行综合整治,防止其地下涌水污染xx河,铺设3km涌水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处理站1座,设计处理量1500m3/d。

3、xx市xx河河道截污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在xx河流域沿线的xx镇、xx镇、xx镇铺设DN300~DN1000截污管道16.72km、15.45km、21.45km,分别在xx镇、xx镇、xx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处理规模分别为0.65万m3/d、0.55万m3/d、0.9万m3/d,集中处理截污管道收集的生活污水;并对沿河而居的13320户居民设置污水分散处理装置,处理其产生的生活污水。

4、xx市xx河河道污染底泥综合治理工程

对xx河41.5km河道的污染底泥进行综合治理,将49.8万m3污染底泥挖掘清除后,经脱水、稳定化后,运至青山硫铁矿填埋场填埋处置;然后对河道沿岸进行生态护坡,并恢复河道水生态环境。

1.1.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99157.1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2094.20万元,占总投资的82.79%;工程其他费用3814.58万元,占总投资的3.85%;预备费用6872.70万元,占总投资的6.93%;建设贷款利息为6375.65万元,占总投资的6.43%。

资金筹措方式为:

企业自筹资金22157.14万元,银行贷款77000.00万元。

1.1.7财务评价

项目建成投产后,总投资收益率为3.83%,税后指标如下: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98%,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3%,投资回收期为16.59年(含建设期3年),财务净现值(Ic=3%)为22933.54万元。

由此可知,项目具备经济可行性。

1.1.8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

工程建成后,可彻底消除xx河源头的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污染和煤矿地下涌水污染,而截污管网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当地生活污水直排对xx河的污染,河道污染底泥的治理和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可有效根治河道的污染,对改善区域水环境及生活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提高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对改善下游河流以及城区内的水环境质量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带来的环境效益是明显的。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可改善xx镇、xx镇、xx镇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3、经济效益

参照有关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经验,污水厂通过收取排污费,使本工程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xx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其间接的经济效益显著。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9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87号)

(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年颁布)

(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颁布)

(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6)《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6〕47号)

(8)《xx市xx镇排水专项规划(2013—2030)》

(9)《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2.2主要规范及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

(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268-1997)

(1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

(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5)《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

2002)

(2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019-2003)

(23)《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

1.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本项目的技术、经济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可知,该项目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可行。

项目建成后,可以显著改善xx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潜在经济效益显著,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尽快组织实施。

第二章建设条件

2.1区域概况

2.1.1地理位置

xx地处我国东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北进川黔,南下粤桂,东连xx“一线两点”经济重点建设地带,西接xx西线开发的丘岗山地试验区,是xx省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

同时,xx市地处xx省几何中心,紧邻xx省“长株潭”经济发展极核,是湘东经济区向湘西经济开发区辐射的跳板,是承东启西的重要据点。

xx镇地处三市(xx、xx、xx)四县(xx、xx、xx、xx)的交界处,是xx市西北部的边垂古镇,古有梅山茶马古道连接东西,现有国道207线贯通南北,在建的二广高速有互通连接镇城区,明年正式通车,正在规划修建的长韶娄高速和安张衡铁路也从xx镇附近通过。

目前,全镇道路总里程317公里,6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上了水泥路,84%的村通上了客运班车。

距离xx、xx和xx城区均在45公里左右,是周边7个乡镇30多万人生产生活物资的主要集散中心。

xx镇地处湘中腹地的xx市西北部,面积138平方公里;东与古镇xx、xx街接壤,南与龙塘、安平毗邻,西与古塘相接,北与xx为邻。

xx镇地处xx北部,东邻龙塘,南界石马山,西连渡头塘,北抵xx街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距市区31公里,距xx市区25公里。

xx市的地理位置图如图2-1,xx镇、xx镇、xx镇与xx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2-2。

图2-1xx市地理位置图

图2-2xx镇、xx镇、xx镇与xx河地理位置示意图

2.1.2行政区划

xx市南北最长65km,东西最宽40km,总面积1912km2,全市下辖1个经济开发区、1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2个乡、907个行政村、4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15.6万。

xx镇总面积182.7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2万,城区常住人口2.3万,有耕地3.6万亩、林地11万亩。

xx镇分为3个管理区,辖4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5万余人。

xx镇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为xx市特大乡镇之一,耕地55090.20亩,其中水田31831.6亩,旱土23258.60亩,城区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1万人,非农业人口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现辖84个村、3个居委会。

2.1.3社会经济

xx地处xx几何中心,是沟通xx东西经济走廊的战略要地,是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业上已形成了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产品生产八大体系。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资源有煤炭、铁、锰、锑、铜、铅锌、石膏等40余种,石膏、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以及林木等建材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素称“煤海”、“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曾经是xx省重要的能源及原材料基地、世界最大的触煤生产基地。

目前,xx市是全国知名的煤机生产基地和锻造铸造之乡,是全国茶叶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也是全国蔬菜、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xx市旅游资源丰富,北有“三湘独秀”的xx风景区,南有风景如画的国家级龙山森林公园。

xx市文化底蕴深厚,属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5年,xx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5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4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

45.9:

33.6,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

47.1:

45.8。

完成财政总收入11339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447万元。

2.2建设厂址

1、青山硫铁矿历史遗留废渣填埋场场址选择

(1)选址原则与要求

依据国家有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法律、标准、规范和要求等进行场址选择,同时综合考虑处置设施的服务半径、防护距离、运输距离、交通、土地利用状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基础设施状况、公众意见等因素,做到在环境、社会及经济上充分可行。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相关规定,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场的选址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b: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

c:

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d:

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e: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f: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g:

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h:

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

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2)厂址选择

根据上述选址原则,再参照如下条件,本可研选定柏树村金竹仑附近建设废渣填埋场,选址示意图见图2-3。

1)运输条件:

拟选场址附近有采矿场用的简易道路,经简单水泥硬化处理后可作为施工便道。

废渣和原料运输方便。

2)场址用地现状:

场址需清理原地树木及低矮灌木。

3)运距情况:

废渣运输距离五公里,可减少运输费用及降低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

4)拆迀工程量:

场址无拆迀。

图2-3青山硫铁矿废渣填埋场选址示意图

2、xx煤矿废弃矿坑地下涌水处理站站址

xx煤矿废弃矿坑地下涌水是xx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污染源,因此,对其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现场踏勘和地质条件分析,综合污水处理站的选址原则,本可研选定砂坪煤矿下游五百米大家湾村作为本次污水处理站的选址,具体选址见下图。

图2-4xx煤矿污水处理站选址

图2-5xx煤矿污水处理站拟选址区域航拍图

3、三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厂址

(1)xx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赤星村厂址位于xx镇和xx河的下游,有利于整个污水的重力收集。

地形较为平坦,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外部供水、供电条件都较好。

可接入污水量较大,管道铺设费用较低;同时厂址附近居民较少,有较远的安全防护距离,且拆迁量比较小,同时此处也属于xx镇污水处理厂规划中选址。

考虑城市长期发展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按照xx镇总体规划及实地考察,本可研推荐赤星村厂址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厂址,如下图所示(具体选址原则见6.1.2.4节)。

图2-6xx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xx市xx镇污水处理厂拟建厂址位于xx市xx镇镇中心xx河下游赤星村。

厂址自然地坪标高为193.9~196.5m,厂区南邻xx河,东靠乡镇道路。

该处距环南路约300m,厂址用地现为农田(非基本农田),周边无居民和集群建筑物。

(2)xx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桐木田厂址位于xx镇的下游,有利于整个污水的重力收集。

地形较为平坦,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外部供水、供电条件都较好。

可接入污水量较大,管道铺设费用较低;同时厂址附近居民较少,有较远的安全防护距离,且拆迁量比较小,同时此处也属于xx镇污水处理厂规划中选址。

考虑城市长期发展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按照xx镇总体规划及实地考察,本可研推荐桐木田厂址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厂址,如下图所示。

图2-7xx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3)xx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乌龟塘厂址位于xx镇的下游,有利于整个污水的重力收集。

地形较为平坦,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外部供水、供电条件都较好。

可接入污水量较大,管道铺设存在部分跨河费用,但相对较低;同时厂址附近居民较少,有较远的安全防护距离,且拆迁量比较小,同时此处也属于xx镇污水处理厂规划中选址。

考虑城市长期发展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按照xx镇的总体规划及实地考察,本可研推荐乌龟塘厂址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厂址,如下图所示。

图2-8xx镇污水处理厂选址

各厂址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2-9。

图2-9建设厂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2.3建设条件

2.3.1地形地貌

xx地形起伏多样。

西南边陲在龙山山脉,主要山峰有岳平峰、谢家山、陕西寨、万人寨等;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脉,其最高峰寨子山海拔1071米,为xx与xx的天然界山;中部雷峰山脉呈屋脊状隆起,近似东西走向,将全市分割成南北两大盆地走廊。

南、北、西三面群山环绕,中部低山与丘陵突起,东部低平,呈“E”形。

各种地形的比例为:

山地占37.78%,丘陵占26.95%,岗地占25.10%,平地占10.17%。

境内地形最高点在龙山主峰岳平峰,海拔1513.6米,最低点在渡头塘乡桥溪村江东湾,海拔103.5米,最大高差1410米。

2.3.2气候

xx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

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xx省的重要古迹。

另外还有xx寨、xx、红水岭等风景名胜。

北部xx风景秀丽,堪称三湘一秀;南部龙山被称为“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天然氧吧”;白马湖风光秀丽,被誉为“湘中明珠”。

2.3.3水文

xx市的主要河流有涟水、孙水和xx。

xx在渡头塘乡铜铃桥汇入涟水(上游又称蓝田水),涟水东流至xx市娄星区犁头嘴(原属xx),与孙水汇合,形成涟水干流。

2.3.4地质

根据国家地震局出版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xx市的地震烈度为六度抗震,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第三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需要

目前,我国国际环保压力持续加大。

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国际规约来约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我国现已签署30多项国际环境公约,履约任务十分繁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定为预期性指标,而将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中的8项指标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并作为考核政府政绩的硬性指标。

减排指标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此纲要不仅显示出党中央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折射出环境保护对优化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保护公共环境更是成为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需要。

3.2保护xx河流域水质的需要

xx河为涟水的一级支流,xx河水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生产、生活,而且由于xx位于涟水的上游,xx河水质的好坏还会影响着涟水下游xx市、湘乡市等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

xx镇、xx镇、xx镇目前不仅排水体系不健全,而且管网覆盖率低,镇区污水主要靠道路自然坡度及自然边沟散排。

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xx河,造成水体污染,影响区域水环境。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保护xx河水质的需要,更是保障xx市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需要。

3.3保障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需要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的产业形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源泉与内容。

从物质基础看,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源泉与内容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创造一个质量更高的环境。

因此,建设本工程是保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需要。

3.4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最大化。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

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保护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逐步深化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xx镇、xx镇、xx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水及垃圾,给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本项目是以处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目的,满足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章xx河流域污染调查

4.1污染成因

1、xx镇青山硫铁矿历史遗留废渣污染成因

青山硫铁矿位于xx市xx镇xx村,属全民所有制小型化工企业,原主管部门是xx省石化厅。

青山硫铁矿于1978年动工兴建,于1979年元月投产,主要采掘褐铁矿石和硫铁矿石,年产10万t左右。

1996年又开办立德粉厂,年产立德粉0.5万t左右。

该矿生产期间的主要产品是硫精矿和立德粉,产量为硫精矿6万t/a、立德粉0.3万t/a。

精硫矿采用浮选的办法,主要有毒有害原料为氧化锌1000t/a、硫酸1000t/a,年产工业废水60万t左右,尾矿6.5万t。

由于当时环保意识缺失和环保设施落后,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了xx河的支流—归水河,产生的尾矿直接露天堆放,下雨时尾矿中的Hg、As、Cd、Pb等重金属随着地表径流进入了归水河,然后进入xx河,严重污染了归水河、xx河的水质,并造成了xx河的底泥也受到了污染。

2、xx镇xx煤矿地下涌水污染成因

xx煤矿区是由几十口煤矿组成,1986年开采,2008年停产,整个xx煤矿区历史产量约180万吨。

由于煤矿关停时,技术、设施落后,雨季时,含硫、铁等污染因子的煤矿中的地下涌水通过排水口直接排入了xx河。

排水口位于xx煤矿区最大的矿区—xx煤矿范围内,排水主要包括矿区废水和地表水,目前这两股水集中从该排水口排出,直接流入归水河(xx河)。

根据煤炭局提供数据,排水口的涌水量最大为1320m3/d,一般为1100m3/d。

3、生活污水污染成因

由于xx河沿线的xx镇、xx镇、xx镇建镇年代久远,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缺失,也没有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且很多居民都是沿河而居,居民的生活废水大多直接排入了xx河,严重污染了xx河的水体。

4.2污染现状

1、青山硫铁矿废渣成分分析

通过对青山硫铁矿废渣进行取样分析,并对尾砂中的Hg、As、Cd、Pb、Sb、Cr含量进行了分析,分区数据见下表:

表4-1尾砂监测数据分析表

项目

PH

Hg

Cd

Cr

As

Pb

Sb

青山硫铁矿尾砂

6.41

3.42

6.75

20.50

33.60

224.53

694.4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值

/

1.5

1.0

400

40

500

/

由上表可知:

青山硫铁矿尾砂中的Hg、Cd的含量分别超标1.28、5.75倍。

通过对尾砂中的重金属进行毒性浸出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4-2尾砂毒性浸出试验分析表

项目

PH

Hg

Cd

Cr

As

Pb

Sb

浸出液

5.8

0.08016

0.235

0.03L

0.006

3.96

0.005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0.05

0.1

1.5

0.5

1

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

0.1

1

15

5

5

/

由上表可知:

尾砂浸出液中的各项指标均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限值,但尾砂浸出液中的Hg、Cd、Pb超出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限值,因此,青山硫铁矿尾砂属于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地表水污染调查分析

通过xx河流域地表水污染调查分析:

(1)xx河上游(见图4-1)由于受青山硫铁矿选矿废水和尾砂的污染,上游河面及底泥呈现黑色和乳青色。

(2)xx河xx镇段(见图4-2)由于受xx煤矿地下涌水的污染,河面成红褐色,xx镇下游1.5km(见图4-3)处颜色稍浅,但污染依然存在,河里鱼虾已基本绝迹。

(3)xx河xx段(见图4-4)水体呈现蓝绿色,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现象,且有臭味。

图4-1归水上游河面图

图4-2xx镇xx河河面图

图4-3xx镇下游1.5km湄塘河汇入处

图4-4xx镇xx河河面图

为了定性定量分析xx河流域地表水的污染情况,对地表水进行了取样分析,取样点见图4-5,取样分析结果见表4-3。

图4-5取样布点图

根据《xx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xx镇柏树村至渡头塘乡铜玲的xx河流域为III类区渔业用水区,执行III类标准。

通过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可知:

(1)所有取样点的总氮均超标,超标倍数介于0.4~0.5倍之间;

(2)1#xx河上游和2#xx镇政府取样点由于受青山硫铁矿历史遗留尾砂的污染,两个点位的的Mn、Hg均超标,Mn超标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