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59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Word文件下载.docx

北极冰盖,海平面比现在高出75厘米。

寒冷期:

欧洲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

3、近现代气温呈趋势。

四、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的变化。

如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变化,并改变了_______、________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_________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加剧了;

如北半球中高纬地区_________发生频率增加,亚洲和非洲一些地区_________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3、导致原有的的改变。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气候变化对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气候变化通过天气和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造成危害。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2、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

A.地形、气候B.人口、资源C.工农业发展水平D.科学技术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之间相隔3亿-4亿年

B.中生代的冰期出现在侏罗纪,那时恐龙繁盛

C.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D.踞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4、下列乡村地区,以散居最为方便的是

A.美国中部大平原B.中国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农耕区

C.法国巴黎盆地D.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旱地农耕区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5-7题。

5、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

6、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

7、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

8、我国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相差很大,影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资源D.地形

9、有关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是()

A.气温一致呈上升趋势B.北半球极地冰盖曾经消失过

C.15世纪经来以温暖期为主D.气温一致呈下降趋势

10.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海降水量持续增加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达标检测】: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完成1~3题。

1、我国北方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格局类型多呈(  )

A.分散型    B.条带状    C.团聚型     D.放射状

2、我国南方有一些村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口也较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传统文化 

D.风俗习惯

3、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不受环境的影响 ④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对聚落的外部形态有深刻影响的是(  )

A.当地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要素

B.居住在其中的人群种族

C.当地的风土民情

D.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欣赏水平

5、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

D.城市的规模较大,人口数量少,密度高

6、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大多呈( 

A、规则的多边形 

B、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C、条带状 

  

D、正方形

7、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其形成原因中,不属于自然条件的是( 

A、地形较平坦 

B、土壤较肥沃 

C、水源条件好 

D、农牧业较发达

8、下列各自然条件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植被

9、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10、由于人类活动而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臭氧增多B.地中海沿岸夏季干燥

C.上海地面下沉D.导致全球变暖

1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①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增加②森林遭到破坏,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总量减少③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④火山喷发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下图是“图瓦卢地理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12—14题

12、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的盛

行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3、目前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是引起图瓦卢成为环境难民的原因之一

B.地面下沉是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重要原因

C.海浪侵蚀致使海岛逐渐缩小

D.海啸使海水不断上升,淹没岛屿

14、为避免第二个图瓦卢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

15、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和建设时,要尽量做到()

A.选择有利的地形,少占农田B.碰到居民点和小村庄时绕道而建

C.山谷中的道路避开陡坡和缓坡D.道路呈“之”字形分布

二、综合题:

16.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均变化”图,分析:

(1)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______。

(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17、判断a、b两地的乡村聚落形态,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a地乡村聚落呈_________形或不规则的_________形。

该种聚落主要分布于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地乡村聚落呈_________状,村落没_________伸展。

该种聚落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上面分析可知,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形态与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⑷a、b两地的乡村多分别出现我国的_________方和_________方。

第二课时(第三节、第四节)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2。

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4.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和的总称。

2.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自然资源按自然自然属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自然资源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为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两大类。

4.今后能源的发展方向:

从传统的以为主,转向以(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能源的利用阶段。

5.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前煤炭时期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时间

18世纪中期以前

20世纪60年代初期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生产力

水平

生产力不发达

以___________为标志的产业革命

内燃机的使用

主体

能源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以___________为主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能源结构多样化

能源时代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石油时代

6.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长远来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___________能源为主,转向以___________能源为主(___________能、水能、风能、___________能等)。

7.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___________。

在工业社会阶段,对工业布局起决定性影响的是___________资源,以大庆、克拉玛依为表___________工业城市,以鞍山、攀枝花为代表的___________工业城市,以金昌、个旧为代表的___________工业城市迅速发展。

在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逐渐___________。

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

2.自然灾害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为、、___________、海洋灾害等。

3.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等。

4.自然灾害的危害表现为:

阻碍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和持续发展,直接带来损失和人员伤亡。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为和。

5.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是降水强度;

地面坡度;

土壤含水量;

植被覆盖率;

水系支流;

河道;

入海口。

人为原因有植被、。

6.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雨带分布

4、5月份

华南

6、7月份

江淮地区形成__________天气

7、8月份

北方夏季暴雨和西南地区受__________的影响引起的暴雨

8、9月份

东南沿海受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暴雨

我国暴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一、选择题

1、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包括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农业灾害   ④林业灾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现象体现群发性的是

A.全球变暖――沙尘暴――地震  B.火山――台风――干旱

C.寒潮――酸雨――南极臭氧空洞 D.台风――洪涝――水土流失

3、关于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有时也会带来洪水和洪灾

B.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洪水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4、从全球范围来看,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首位的自然灾害是

A.地质灾害  B.滨海地区的风暴潮 C.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D.气象灾害

5、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

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台风的影响所致

6、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是说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7、下列属于防治洪灾的非工程措施的是

A.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B.兴修水库,退耕还湖

C.开挖分洪道      D.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

8、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__地区的__现象,其发生的时间是____中旬,长达一个月之久。

A.长江中下游 梅雨  6月       B.黄河中下游 锋面雨  7月

C.东北地区  锋面雨 8月       D.东南沿海  台风雨  5月

8、关于暴雨和洪涝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是全球每年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B.我国的各个地区都会有暴雨的出现

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      D.短时间的大暴雨不会产生洪涝灾害

9、下列情况能导致洪灾的是

①地表径流不能为河道容纳       ②冰凌阻塞河道 

③冰雪融化江河水位陡涨以致河堤决口  ④反气旋天气长期影响

A.①②  B.①  C.①②③  D.①④

10、将长江三峡工程的防洪定为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主要是因为

①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带,降水丰富,大雨成灾,小雨也成灾

②长江流域沿岸人口城市密度大,常受洪水侵袭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长江流域能源供应尚未牌紧迫局势

④长江流域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弱,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效果不明显,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

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这一事实说明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多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12、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

据此回答15—16题。

13、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B.森林资源C.太阳能资源D.矿产资源

14、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A.木柴时代B.煤炭时代C.石油时代D.核能时代

15、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1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植被D.河道

1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

18、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A.肥沃的土壤,丰沛的水源B.暖湿的气候,密集的人口

C.丰富的矿产,先进的技术D.平坦的地形,便捷的交通

19、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产业布局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因素是()

A.市场B.原料C.信息通讯网络D.劳动力素质

20、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和干旱C.洪涝和干旱D.台风和寒潮

二、综合题

21、分析下表资料,回答问题.

百年来洞庭湖淤积情况

年份

1825年

1949年

1985年

面积

6000km2

4800km2

2690km2

容积

360亿km3

293亿km3

274km3

缩减量

1200km2/(124年)

2110km2/(36年)

缩减速度

9.7Km2年

58Km2年

(1) 

洞庭湖的上述变化对长江防洪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决上述问题要“山江湖”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是:

上游____________;

湖区_____________。

(4) 

防治洞庭湖洪灾的非工程措施你认为还有哪些?

试举四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无规律可循B.水热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矿产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3.按照可持续民展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适度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

B.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C.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和保护相统一

D.高度保护非可再生资源,不能开采利用

4.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①范围会越来越广②方式会越来越多③依赖性会越来越强④利用率会越来越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A.冬春多,北部少B.夏秋多,南部少

C.冬春少,西部少D.夏秋少,东部少

6.我国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

A.东北地区B.青藏地区C.华南地区D.华北地区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约有33万立方米,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有4万亿立方米。

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我国正在实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根据材料分析回答7—10题。

7.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再生资源B.属于生物资源

C.属于不可再生资源D.属于气候资源

8.根据材料,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

A.具有区域差异性B.具有数量的有限性

C.具有利用的发展性D.具有资源的联系性

9.天然气的分布,其主要制约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质作用

10.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天然气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

A.目前我国天然气资源数量太少

B.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C.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D.天然气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1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我国的热带将北移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C.一月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移动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

12.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下列自然灾害加剧的有             

  ①地震 ②火山活动 ③暴雨 ④干旱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3.下列属于充分挖掘利用气候资源的是                  

A.河套平原引黄灌溉        B.城郊建筑塑料大棚

C.长江干流水力发电        D.红土丘陵区建层层梯田

14.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15.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