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53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6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docx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理科综合及答案

2020届高三阶段性测试理综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DNA分子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场所

B.衰老细胞内色素的积累会妨碍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C.线粒体不是人体肌肉细胞内产生CO2的唯一场所

D.动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2.人被“恶犬”咬伤后易感染狂犬病病毒,该病毒内含有单链-RNA,在宿主细胞通过RNA聚合酶形成+RNA后编码的G蛋白和N蛋白是两种主要抗原。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恶犬”伤人时,消耗的能量由糖类直接提供

B.利用DNA酶能破坏狂犬病毒的遗传物质

C.-RNA形成+RNA需要宿主细胞的原料,是逆转录过程

D.狂犬病毒的G蛋白和N蛋白含有C、H、O、N等元素

3.据最新研究,蛋白laminA在维持细胞核中DNA结构的稳定性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这种蛋白能让染色质内部形成“交联”,在细胞核中限制DNA的行动。

这种结构保护了染色质的完整性,同时允许DNA正常复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分子的复制,储存在DNA中的遗传信息实现稳定表达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为DNA的复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C.去除蛋白laminA后,染色质的运动高度分散而且不能复制

D.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可保证DNA分子复制准确无误

4.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可下降到35℃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率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产热总量低于散热总量会导致体温下降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C.低体温症患者垂体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D.可通过隔离保温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

5.图1、图2为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d为受体,激素与受体d—结合,激素b即被灭活

B.胰高血糖素的调节方式如图1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C.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信息交流的功能

D.性激素的调节方式如图2所示,其受体位于细胞内部

6.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可导致合子死亡(aa、XAXA、XaY、XAYA等均为纯合子)。

现将两植株杂交得到F1,F1中雌株有121株,雄株有247株,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纯合致死

B.该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纯合致死

C.F2群体中所有A和a基因中A基因所占的比例为5/7

D.F2的性别比例为雌(♀)∶雄(♂)=3∶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则蔗糖未水解

B.尼龙绳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植物油氢化过程是发生了取代反应

8.有一澄清透明溶液,只可能大量含有Fe3+、Fe2+、H+、AlO2—、Al3+、CO32—、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mol/L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才有沉淀。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能含有AlO2—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3+、Al3+

C.溶液中一定不含Fe2+和Fe3+

D.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一定不含Fe2+

9.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b>d

B.沸点:

a与d形成的化合物>a与c形成的化合物

C.a与b、c、d、e均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D.e的含氧酸可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0.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反应:

2SO2(g)+O2(g)

2SO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①可知:

该反应的△H<0

B.在图②中的t1时充入少量氩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右移

C.图③所示条件下,平衡常数为2

D.图④中的y可以表示平衡常数或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11.在25℃时,浓度都是1mol·L-1的四种正盐溶液:

AX、BX、AY、BY;AX的溶液pH=7,且溶液中c(X-)=1mol·L-1,BX的溶液pH=4,BY的溶液pH=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平衡常数K(BOH)小于K(HY)

B.AY溶液的pH小于BY溶液的pH

C.稀释相同倍数,溶液pH变化BX等于BY

D.将浓度均为1mol·L-1的HX和HY溶液分别稀释10倍后,HX溶液的pH大于HY

12.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0.1mol·L-1MgCl2溶液和0.5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

②取少量①中浊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③将①中浊液过滤,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0.1mol·L-1FeCl3溶液,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④另取少量白色沉淀,滴加饱和NH4Cl溶液,沉淀溶解

A.将①中所得浊液过滤,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

B.①中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s)

Mg2+(aq)+2OH-(aq)

C.实验②和③均能说明Fe(OH)3比Mg(OH)2难溶

D.NH4Cl溶液中的NH

可能是④中沉淀溶解的原因

13.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小球从水平地面上方无初速释放,与地面发生碰撞后反弹至速度为零,假设小球与地面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运动时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小球动量改变量等于该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冲量

B.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地面对小球的冲量为零

C.下落过程中小球动能的改变量等于该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D.从释放到反弹至速度为零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

15.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斜劈C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细线绕过滑轮O1和O2连接在竖直墙O处,连接A物体的细线与斜劈平行,滑轮O固定在斜劈上,动滑轮O2跨在细线上,其下端悬挂B物体。

A与C物体始终静止,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逐渐增大B物体质量,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逐渐变大

B.逐渐减小B物体质量,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小

C.将悬点O下移少许,细线与竖直墙而夹角变大

D.将悬点O上移少许,滑轮O1受到细线的弹力变小

16.如图,虚线I、Ⅱ、Ⅲ分别表示地球卫星的三条轨道,其中轨道I为与第一宇宙速度7.9km/s对应的近地环绕圆轨道,轨道Ⅱ为椭圆轨道,轨道Ⅲ为与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对应的脱离轨道,a、b、c三点分别位于三条轨道上,b点为轨道Ⅱ的远地点,b、c点与地心的距离均为轨道I半径的2倍,则()

A.卫星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为轨道I的2倍

B.卫星经过a点的速率为经过b点的

C.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在c点的3倍

D.质量相同的卫星在b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

 

17.如图,为排球场示意图,场地长为MN,网AB高为H。

某次训练时,从网左侧P点正上方的O处,将质量为m的球沿垂直于网的方向水平击出,球恰好通过网的上沿落到右侧底线N处,从击球到球落地用时为t。

已知MA=NA,AP=MA/2,取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击球点的高度与网高度之比为4:

3

B.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

2

C.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mgH/2

D.球过网时与落到右侧底线时动能之比为1:

9

18.高铁已成为重要的“中国名片”,领跑世界。

一辆由8节车厢编组的列车,从车头开始的第2、3、6、7节为动力车厢,其余为非动力车厢。

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启动时,若每节动力车厢牵引力大小为F,每节车厢质量都为m,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车厢重力的k倍。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启动时车厢对乘客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整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第2节车厢对第1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D.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大小为

19.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半径为R且内壁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左侧靠墙角,右侧靠一质量为M2的物块。

今让一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h高处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水平动量守恒

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半圆槽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若小球能从C点离开半圆槽,则其一定会做竖直上抛运动

D.若小球刚好到达C点,则

20.如图所示,悬挂于O点的轻质弹簧,劲度系数k=100N/m,其下端拴一质量m=1kg的小物体A,紧挨物体A有一质量M=2kg的物体B,现对B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38N的力F,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突然改变力F的大小,使物体A、B以加速度a=2m/s2匀加速下降,直到A、B两物体分离,取g=10m/s2,则()

A.两物体刚开始匀加速下降时,力F大小为8N

B.两物体分离时,弹簧刚好恢复原长

C.改变力F的大小后经0.4sA、B两物体分离

D.从改变力F到两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系统克服力F做的功为3.84J

2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木板B,木板上表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

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从左端以速度v冲上木板。

当v=v0时,小物块A历时t0恰好运动到木板右端与木板共速,此过程中A、B系统生热Q,则()

A.若v=v0/2,A、B相对运动时间为t0/2

B.若v=v0/2,A、B系统生热Q/2

C.若v=2v0,A经历t0/4到达木板右端

D.若v=2v0,A、B系统生热Q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2.(6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在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沙桶相连,沙桶和里面的细沙总质量为m;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处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d表示遮光片的宽度,L表示遮光片右侧初位置至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

 

(1)该同学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遮光片的宽度,如图所示,遮光片宽度的测量值d=__________cm;

(2)让沙桶内盛上适量细沙,测出沙桶和细沙的总质量m,调整导轨倾角,让滑块恰好在A处静止。

剪断细绳后,滑块开始加速下滑,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遮光片右侧初位置至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沙桶内细沙的质量和导轨倾角,重复以上步骤,通过每次实验记录的m和t,描点作出了一个线性关系的图象,从而更直观地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tm图象B.t2mC.t2

图象D.

m2

(3)为了减小上述实验中的误差,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沙桶和细沙的总质量m远小于滑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遮光片的宽度要适当小些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23.(9分)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分别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

(1)先用调好的欧姆表“×1k”挡粗测电压表V1的内阻,测量时欧姆表的黑表笔与电压表的_______(填“+”或“—”)接线柱接触,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粗测电压表V1的内阻为___________k

(2)为了精确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小王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调到最__________(填“大”或“小”),闭合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使两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都较大,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电阻箱的示数为R0,则被测电压表V1的内阻

__________。

(3)小李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并将单刀双掷开关S2打到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V2的指针偏转角度较大,并记录电压表V2的示数为U,再将单刀双掷开关S2打到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V2的示数仍然为U,此时电阻箱接入电阻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被测电压表V1的内阻

__________

.

24.(14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5m和m的P、Q两球通过两根长度均为l的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整个装置处于风洞实验室中,风对两个球产生大小相等、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系统静止时,两根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风对细线的作用力.

(1)求每个小球所受风力的大小;

(2)用一外力将P球缓慢拉到最低点P′,求该力所做的功;

(3)在

(2)中,P球位于P′处时剪断下方细线并同时撤去外力,求P球此时的加速度及此后的最大动能.

 

25.(18分)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上有一质量M=4kg的木板A,在A的上端有一质量m=2kg的物块B(可视作质点),物块B与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斜面底端有一挡板P,木板或者物块与挡板P碰撞后都会等速率反弹。

现将木板与物块同时由静止释放,释放时木板前端与挡板相距s=

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木板A第1次碰挡板P时的速度多大?

(2)木板碰挡板后多长时间速度减为零?

此过程中,物块B与木板A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设物块B未滑离木板)

(3)若将木板换成质量不计、长L=2m的轻质板,其他条件不变,则碰挡板后物块B返回到达的最大高度?

 

26.(14分)Ⅰ.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用的装置:

在由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40ml空气,给装有铜粉的玻璃管加热,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3)小明测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15mL

10mL

由此数据可推算出他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21%(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推动注射器活塞速度太快②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③加入铜粉量太少

Ⅱ.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4)根据上图,将不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情况补充完整:

图甲表明,,H2O2分解速率越快;

图乙表明,,H2O2分解速率越快。

27.(15分)工业上可以从电解铜的阳极泥中提取很多重要物质,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阳极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成分

CuAgAuSeTe

百分含量/%

23.412.10.96.73.1

②温度和硫酸浓度对阳极泥中各组分浸出率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固定浸出温度

固定H2SO4浓度

H2SO4浓度

/mol·L-1

浸出率/%

浸出温度/℃

浸出率/%

CuAgAuSeTe

CuAgAuSeTe

4

95.14.67<0.20.838.93

30

87.14.58<0.20.086.83

3

94.54.65<0.20.286.90

40

94.54.65<0.20.286.90

2

78.12.65<0.20.052.85

50

96.15.90<0.20.648.73

(1)步骤I的主要目的为浸出铜,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表2数据,可知步骤I最适合的条件为。

(2)步骤II中,加入Cu粉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含碲的离子,加入NaCl的目的为。

(3)步骤III的操作方法为。

(4)步骤IV中,反应温度为75℃。

加入H2O2溶液作用为;此过程中H2O2溶液的添加量要远远高于理论值,原因为。

(5)步骤VI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步骤VII中,碱性环境下电解Na2TeO3溶液可得Te实现,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8.(14分)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被称作解救世界粮食危机的化学天才。

现将lmolN2和3molH2投入1L的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如下反应模拟哈伯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

N2(g)+3H2(g)

2NH3(g)△H<0

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NH3的体积分数ψ(NH3)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1)已知:

①NH3(l)

NH3(g)ΔH1②N2(g)+3H2(g)

2NH3(l)ΔH2

则反应N2(g)+3H2(g)

2NH3(g)的△H=(用含△H1、△H2的代数式表示)。

(2)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填“大”或“小”),Y轴表示(填“温度”或“压强”)。

(3)将1molN2和3molH2分别投入起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条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放出热量:

Ql

I>III

C.平衡常数:

II>ID.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

I>II

(4)平衡时,M点NH3的体积分数为10%。

若同温同容下,再充入0.2molN2,0.6molH2和1.6mol

NH3,重新达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________10%(填“>”、“<”、“=”或“无法确定”)。

(5)某科研小组探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合成NH3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中T2和T1表示温度,n表示起始时H2的物质的量)

①图象中T2和T1的关系是:

T2      T1(填“>”、“<”、“=”或“无法确定”)。

②比较在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大的是      (填字母)。

 

29.(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O2浓度对烟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温度下,分别用相同强度的白光、红光和黄光照射烟草叶片,一段时间内测定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

(1)烟草叶片吸收红光的色素主要是,分布在上。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3)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

(4)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c点时烟草叶片放氧速率为负值的原因:

30.(9分)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两端的保护结构(如图甲),是染色体的一部份,具有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的作用,DNA分子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

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一种使端粒复制或延长的酶,赋予细胞增殖的永生性,作用机理如图乙所示。

(1)端粒的物质组成是。

(2)由图乙可知端粒酶是一种酶,正常人体细胞中的基因能阻止端粒酶基因的表达,细胞中通常检测不到端粒酶,但在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中可以检测到端粒酶,下列属于该类细胞的是(填序号)。

①造血干细胞 ②成纤维细胞 ③精原细胞 ④癌细胞 ⑤肝细胞

(3)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会逐渐缩短,当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受到损伤时,会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可导致细胞衰老,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特点是。

31.(8分)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

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内。

(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填“增加”或“减少”);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的释放量。

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奖赏”效应增强。

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32.(12分)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但其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

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两个抗寒苜蓿新品种(Ⅰ号和Ⅱ号)。

下面是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的杂交实验以及实验结果:

(1)上述选育新品种Ⅰ号和Ⅱ号的方法是,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

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关系。

 

(2)实验一的F1植株可产生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F2的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抗寒苜蓿占比例为 。

 

(3)新品种Ⅱ号的基因型为(基因用A、a和B、b表示),实验二的F2抗寒植株含有种基因型。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

研究者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F1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请你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① 。

 

② 。

 

33.【物理一选修3-3】(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质点N位于x轴上x=2.0m处。

图甲中的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

关于该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为0分)

A.质点N的振幅是零

B.该波的波速为0.5m/s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