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61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巴彦淖尔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月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

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B.丝绸之路对内密切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则密切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关系。

C.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是建立在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基础之上的。

D.丝绸之路联结着不同类型的文明,又联结着不同民族的人们,是重要的沟通交流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一条横贯欧亚的草原丝路,可见他们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

B.唐朝时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宫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

C.中原、巴蜀名茶输入西方、西域,西域、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密切了民族与国家间的关系。

D.早期月氏、乌孙、匈奴,后来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与丝绸之路的联系,表明民族融合的延绵不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卑、吐蕃等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可见其在丝绸之路开拓上占据主体地位。

B.汉、唐、元、明各朝代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建立州县等,是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

C.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个重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舞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D.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未来的“一带一路”也将活跃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促进东西方交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丢失的钥匙

宝马风驰电掣,驶向福利院。

父亲中风偏瘫,病愈后走路得拄拐,为了减轻儿女负担,父亲主动提出到福利院。

儿子停下车,一手提着车钥匙,一手推开了福利院的大门。

父亲早就笑眯眯地候在门口了,密密匝匝的皱纹笑得拥挤不堪。

儿子一手搀扶着父亲,一手在接电话。

父亲在儿子的搀扶下,慢悠悠地走着。

拐杖拄在地板上,发出的“笃笃”声,格外清脆响亮,就像父亲此时的心情。

进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儿子终于打完了电话。

他长长地喘口气说,爸爸,您看,我太忙了,公司里事情多,抽不开身,都半年没来看您了。

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

父亲说,不怪你,你忙,我能理解。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暖的。

父亲还是打开了空调。

他对儿子说,你在空调屋里待惯了,别冻感冒了。

父子俩坐着聊天。

父亲询问儿子的生意,儿媳的工作,孙儿的学业,还有家里那只猫。

片刻,儿子感觉热,便将衣服脱下。

父亲赶紧颤巍巍地接过,蹒跚着走到衣架前,仔细地替儿子挂好。

那是一件名贵的皮衣。

父亲拍拍,扯扯,再拍拍,连一点点皱褶都不放过。

爸爸,别管那衣服,过几天,我让洗衣店打理就是了。

儿子说。

父亲说,记得吗,你妈妈去得早,小时候你们的衣服都是爸爸亲自熨烫。

那次,边烧饭边熨衣服,忙忘了,将你那件蓝色上衣烫坏了。

你那个伤心呀,号啕大哭,满地打滚。

我就安慰说,马上去给你买件新的。

你立即破涕为笑,一骨碌爬起来,眼泪也没擦,拉着我就上街。

你弟弟妹妹却不干了,个个哭号着要新衣服,我只好给你们每人买一件。

我怎么不记得?

儿子打断父亲的话说,那些年,爸爸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还总穿补丁衣服呢。

父亲笑了,说,那个年代讲求艰苦朴素,补丁算什么?

记得你妹妹……

儿子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父亲的回忆。

儿子一边摆手示意父亲别作声,一边走出屋外接电话。

儿子那个电话打得无比漫长。

父亲望着儿子的背影,边听着他打电话,边继续为儿子打理衣服。

儿子打完电话,着急地说,爸爸,不好意思,公司有事,我得走了。

等忙过了这阵子,我一定来看您!

没等父亲说话,儿子已急匆匆走到门口。

父亲眼巴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

片刻,儿子又急匆匆地跑回来说,爸爸,我钥匙不见了!

什么钥匙?

父亲问。

车钥匙。

快帮我找找吧。

我刚才进来时仿佛还在手上,后来不知放哪里了。

不着急,好好找一下!

父亲弯腰看看凳子底下,看看床底下,都没有。

儿子焦急地对父亲说,只好让司机先给我送备用钥匙。

父亲说,多久才能来?

至少一个小时。

儿子闷闷不乐。

父亲高兴地说,那进屋吧,咱俩再聊会儿。

聊什么呀?

您不知道,就刚才那单生意,我不能按时赶回去,将损失几百万!

儿子满脸懊恼。

有那么严重吗?

父亲吃惊地张大嘴巴。

怎么没有?

爸爸,现在生意不好做,竞争激烈。

本来,我今天是顺道来看您,只准备留半个小时,跟人家签合同的时间都约好了,谁知道车钥匙不见了。

那——要不我们再找找。

去哪里找啊?

都找遍了!

我再去找找看!

父亲拄着拐去了花园。

片刻,父亲在楼下兴奋地喊道,儿子,找到了,在这里呢。

准是你刚才一边打电话,一边揣钥匙,不小心揣掉了。

幸亏找到了!

父亲举着那车钥匙对儿子说。

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

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走了,找时间再来看您!

父亲无言,朝儿子挥挥手,眼里噙满泪水。

儿子默默走出门,在门外打了个电话。

电话里,儿子平静地拒绝了那个到手的合同。

片刻,儿子又回来了,他对父亲说,爸爸,那合同改期了,明天签。

今天我就不走了,留下来陪您聊天。

父亲悲喜交加,哽咽地说,真的?

顿了顿,又说,你还是走吧,别耽误了生意。

爸爸只是半年没见,想你了,刚才……

别说了,我知道。

走吧,您看太阳多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步。

儿子小心地搀扶着父亲,漫步在冬日的暖阳里。

父亲的笑容绽放着,如冬日的蜡梅般芳香。

第二天清晨,儿子临别拉着父亲的手,笑着说,爸爸,以后我每周都会来看您,那样,我的车钥匙就不会再丢了!

父亲搔搔后脑勺,红着脸,孩子似的笑了。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到中风偏瘫病愈后的父亲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主动到福利院生活,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写出了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令人感动。

B.“父亲始终微笑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仿佛永远看不够”,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到来倍感高兴、幸福;也说明儿子很久没来看望父亲了,父亲一直都在期盼中等待。

C.找车钥匙过程中儿子很紧张,害怕合同签不了,造成损失,对父亲大加指责,父亲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不加反驳,帮忙寻找车钥匙。

D.“儿子接过车钥匙,狐疑地看看父亲,终于笑了”,写出了找到车钥匙后,儿子才明白了车钥匙为何而丢,从紧张、害怕合同丢失中明白过来,还有比合同更加重要的东西。

说明儿子对父亲的在乎。

5.“父亲说,记得吗……”这一段介绍了小时候父亲为儿女们买衣服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6.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你怎样评价儿子后来的做法?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C.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

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

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

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

寻找。

扬:

选拔、举荐。

侧:

同“仄”。

侧陋:

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

②庸:

古同“佣”,雇佣,任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

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

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

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

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

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

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

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

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5分)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南海(文天祥①)

朅来②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③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

②朅来:

指离开。

③飙:

暴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B.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C.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D.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声暂歇后,深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却油然而生,效果更胜过演奏时的名句是“,”。

⑵杜甫望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也不禁感慨:

“,。

⑶杜牧《赤壁》一诗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感的诗句是“,

”。

⑷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

⑸李商隐的《无题》中,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

,。

第二部分表达题(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它几项不一致的是(3分)

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C.满怀黄菊篱边折,两朵茱萸镜里开。

D.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李娟与张红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娟说:

“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B.请放心,我会准时光临宴会,送上我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的祝福。

C.初次参与高端的班主任论坛,鄙人才疏学浅,幸蒙贤兄抛砖引玉,让我得以从容。

D.这是我编写的拙作《学霸笔记·语文》,感觉文辞微浅,冒昧打搅先生,请您雅正。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

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

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也会②。

因此,③,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都有鱼鳔,但是唯独鲨鱼没有鱼鳔。

没有鱼鳔的鲨鱼照理说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为它行动极为不便,很容易沉到水底,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有可能丧生。

为了生存,鲨鱼不得不一刻不停地在海洋里游来游去,并因此拥有了强健的体魄,它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各项身体素质都是其他鱼类望尘莫及的。

所以,鲨鱼能够在四亿年的生存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巴彦淖尔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月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学生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2.B3.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4.(3分)C

5.(4分)

(1)插叙小时候父亲为儿女们买新衣服自己却穿补丁的衣服这一件事,交代了人物的家庭情况,使小说的内容更加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