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575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1 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docx

专题01地球运动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备战高考精品系列之地理解析版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高考精品系列

专题1地球运动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自转

公转

轨道与绕转中心

①轨道为赤道;②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

①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②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恒星日:

自转360°,23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

太阳日:

自转360°59′,24小时,是昼夜更替周期

恒星年:

真正的周期

回归年:

日常所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均为15°/小时

线速度:

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极点为0

近日点(1月初)附近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慢

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④使地球形成一个旋转椭球体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四季更替;④五带的划分;⑤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形成黄道平面,地球自转形成赤道平面,两者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自转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图示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示意图)。

3、把握地球运动的三个关系

(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

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

4、认准三条线

(1)晨昏线

①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②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2)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为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见图)。

(3)0时经线:

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不断变化的,0时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5、掌握三种计算

(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①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差150,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

②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减少1个小时,在时区计算上,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普遍通用的标准时是120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0时区)的区时,即0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

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是:

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2)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了昼长和夜长,弧长150为1小时;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如果知道该纬线的昼长,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由此可见如果根据某一正午太阳高度求该地的地理纬度,一般是两个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以直射点对称分布的。

6、运用四个点

(1)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

①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②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图中∠2);③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3);④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⑤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

(3)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

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0。

(4)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

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7、光照图判读的技能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

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过极点(或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则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然后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隔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区差,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纬度间隔)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8.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

(2)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

理论含义:

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

计算方法:

(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

规律:

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

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记忆。

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

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时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都不变。

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0-|900-直射点纬度|,h=直射点纬度,可知:

极点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直射点纬度。

在图甲中,反映的是某一极点地区在其极昼期中某日的太阳高度变化,当时太阳直射在h0N或h0S,可以确定出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的大小范围为【解析】00,23026/。

(2)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在其夏半年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内太阳高度都大于或等于零度。

在图乙中,反映的是某地刚刚出现极昼,则该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和为900,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极夜时,为00;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

图丙所示的地点也出现了极昼,根据其24小时内太阳高度始终大于00,所以该点位于极圈到极点之间,根据直射点纬度、该地的地理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

(3)赤道上的太阳高度变化

赤道上各点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各地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图丁就反映赤道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运用公式:

h=900一直射点纬度,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0,大小范围在【解析】66034/,900。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乙)。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10.太阳运行轨迹图判读

下图是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根据此图可得到如下信息:

(1)全年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北方的天空,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2)①为6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北升、西北落;②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正东升、正西落;③为12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南升、西南落;(3)设②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为α,则该地的纬度为南纬(90°-α)。

11、地球光照图的判读

(1)常见光照图的类型,如下图。

①极地俯视图

②侧视图

③展开图(圆柱投影图)

④立体图

(2)光照图的判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判断所属半球:

侧视图一般上北下南,极地投影图一般看自转方向或根据经度数值的变化来判断。

②判断日期:

根据晨昏线的特点及极昼极夜情况来确定。

③判断区时或地方时:

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为18时。

以上时刻可以作为已知条件来判断其他地点的时刻。

④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

00出发,左侧靠窗B.8:

00出发,右侧靠窗

C.10:

00出发,左侧靠窗D.12:

00出发,右侧靠窗

【答案】10.B

【解析】

精准分析:

【试题点评】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点出发,才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第6题。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答案】6.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试题点评】区时的计算方法

1.确定时区:

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数)

2.确定时差:

同减异加计算时差(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3.计算时间:

东加西减时差(即向东加时差,向西减去时差)

(2018·天津卷)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

00—7:

00

B.8:

00—10:

00

C.12:

00—14:

00

D.15.00—17:

00

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答案】8.B9.C

【解析】

精准分析:

9.结合塔影比塔身短,且塔影约200米,设此时太阳高度为α,则tanα=415÷200≈2,而tan60°=1.732,根据上题结论,此时为上午时间,上午太阳高度大于60°,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肯定大于60°,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40°N)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1月15日到2月15日、10月1日到10月30日,这两个时间段太阳都直射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于50°,3月1日到3月30日太阳直射在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为50附近,也小于60°。

所以C答案正确。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时差计算等。

【试题点评】该题的推理性较强,需要考生仔细观察图示所给信息进行推理。

除了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还要学会通过非正午太阳高度来推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2018·海南卷)图3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读图3,完成12~13题。

12.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A.等于1/2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D.多于2/3

13.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白昼更长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D.正午时刻更早

【答案】12.D13.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具体考查时间计算能力及对日界线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018·江苏卷)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4.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琼B.新C.苏D.赣

【答案】3.D4.B

【解析】

精准分析:

4.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

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

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

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

1.太阳直射北半球:

全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地区日出正北。

2.太阳直射南半球:

全球各地除极昼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地区日出正南。

3.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Ⅱ卷)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4.A5.B

【解析】

考点:

区域不同时期的天气状况、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日出方位。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最佳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回归线移动,后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程中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方位的变化,进而可以顺利获取正确答案。

(2017•新课标Ⅲ卷)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

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

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

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

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

11.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

C.9月2日D.11月2日

【答案】10.B11.D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规律。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根据丁地“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可以判断丁地位于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该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然后在以丁地的纬度为参照,依此判断其他三地的纬度位置。

(2017•海南卷)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

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

A.21︒8'N,175︒12'EB.42︒10'N,170︒22'W

C.21︒8′S,175︒12'WD.42︒10'S,170︒22'E

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A.1:

00B.6:

00C.11:

00D.20:

00

14.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

A.1月B.2月C.7月D.8月

【答案】12.C13.A14.B

【解析】

12.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结合选项可知该国首都的经度为175︒12'E或175︒22'E,A、D符合条件,又根据该地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可知该国首都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可能遭遇飓风,则该国首都位于南半球,即南太平洋地区,即其纬度为21︒8'S,即选C。

13.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即日出时,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距较小,日出的区时约为6时,该国为12区,即北京时间(东8区)的时间为2时,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A。

14.根据上题结论,该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受海洋影响大,所以该国首都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为与海洋最高月份一致为2月份。

考点:

经纬度和区时计算、气温判断。

【点睛】本题以某岛国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区域地理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区时的计算公式是:

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中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其中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

(2017•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5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

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

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

7.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

【答案】6.C7.A

【解析】

7.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

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