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06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附件一《课堂魔方》中国教师报对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专题报道文档格式.docx

时红霞,是即墨28中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这位说起话来还时不时脸红的女教师,从被誉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始人那天起,便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即墨28中是时红霞的母校,当她带着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回到母校工作时发现,教学方法与当年上学时没有什么两样,学生苦,教师累,而这样的苦和累并没有换来满意的效果。

“以前的课堂我们很累,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因为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讲了很多遍的题,考试时总有不少学生不会做,让人很挫败。

”时红霞说。

“雷锋精神”是即墨28中的核心精神,时红霞还是做学生时就是学校学雷锋小组的组长,时常关心帮助自己的帮教对象。

从学生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她忽然联想到了互助学习,一下子,时红霞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能把课外学雷锋中的互帮互助运用到课堂上来呢?

“我当时在想,如果让学生也来讲会怎么样呢?

于是,一个朴素的想法诞生了:

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帮扶其他学生,让学会的学生教会不会的学生。

2004年3月,时红霞开始在自己的班里进行实验:

把学生一分为二,自然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是“小师傅”,另一部分是“小徒弟”,每次她讲完后,让同桌相互讲一遍,这样下来,学会的学生比原来增加了很多。

从此,在时红霞的数学课上,以前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学数学、说数学。

时红霞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一次考试,一道数学题难度系数很大,此前她并没有给学生讲过,但试卷收上来却“惊”了很多人,时红霞班上答对的学生有30多个,比讲过这道题的班答对的学生多出20多人。

这一现象了引起了数学组全体老师的注意。

此后,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到她的课堂上听课。

让同学科老师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时红霞负责的两个班学生基础并不好,第一学期成绩平平,而到了第二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班的成绩却包揽年级前两名。

有老师跟踪调查发现,在时红霞的班级里,学生的课下作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

这就是时红霞后来实施的解放优秀学生计划。

在她的班上,优秀“师傅”可以申请不做作业,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作业减少了,但课堂教学效果却大幅度提高了。

就这样,原来一个老师教60个学生的“拖车课堂”,变成了30个老师教30个学生的“动车组课堂”。

时红霞告诉记者,现在她更大限度地放权于学生,本学期她把两章相对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来讲,让学生和她一起备课,然后让学生上课。

“我还尝试让学友出题检测“师傅”,每堂课都让学生出题,能出题就一定能解题,出题要求的能力层级远远高于解题的能力层级。

如今,在时红霞的班里,越是喜欢帮扶徒弟的学生成绩越好,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这位“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也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学校的XX贴吧里,常常会有不少学生留言,谈到时红霞的“好”。

一位学生在留言中说:

“时老师,近3年没见,不知您是否还在学校里教书,我很想念您,感谢您当年对我们的教育,虽然当年我们挨了您不少批评,但我们现在都很感激您,祝您一生平安。

发现“时红霞现象”

时红霞悄悄进行的实验被校长发现,源于一封来自家长的投诉信。

校长李志钢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9月22日,他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有一封家长来信,信的内容是反映数学教师时红霞上课时基本上不讲,而是让学生教学生,家长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当天,李志钢便召集相关领导去听课。

在时红霞的课堂上,刚上课,一名学生就走上讲台,拿着教材,大大方方,有板有眼地向同学们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

学生的表现俨然一位成熟教师,表述清晰,讲解到位。

整节课,老师总共讲了不到10分钟,而学生们却学得热火朝天,同桌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课后成绩测试出人意料的好。

一节课,别的老师费尽口舌才能讲完的内容,而时红霞却在寥寥数语中高效地完成了,这不能不让人惊讶。

“时红霞的课让我眼前一亮。

”李志钢说,“但是,这样的课算不算是一节好课呢?

如果站在教师教的层面来评价,这的确算不上一节精彩无比的好课。

然而,学生学的效果却很好。

一时间,这样的争论在学校领导层一直持续着。

为了进一步求证时红霞课堂教学探索的价值,新学年开学,学校有意将一个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班交由时红霞负责,结果,期末考试,在年级24个平行班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竟然上升到了第六名。

这在全校引起了轰动,不少老师开始到时红霞的班上“偷师学艺”。

这一成绩进一步验证了时红霞探索的价值。

李志钢开始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进行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提炼总结。

跟踪研究发现,在时红霞的课堂上,教师并不是在偷懒,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组织教学,还要对“师傅”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傅,教师不仅要使“师傅”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学会讲解题的思路,把众多同类型题目和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

在“师傅”和“徒弟”都遇到困难时,教师则要相机给予指导和点拨;

当“师傅”在“教学”上有精彩表现和“徒弟”成绩有明显提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表扬。

为了让其他学科老师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可行性,2006年,学校开始把这一教学改革从实验室搬进了试验田,选择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历时半年多,学校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

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徒弟”代之以“学友”,“师友互助”的教学模式由此确立。

2007年,学校开始在全校推广。

其实这样总结推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在讨论会上,一些领导主张让,时红霞要改回来。

在他们看来,让学生自己学,萝卜炖萝卜永远是萝卜。

李志钢至今记得当初推行实验的时候,他给全校老师说的话:

“‘和谐互助’是咱们学校长出的一棵幼苗,盼望大家勇于参加实验研究,有的老师不愿意参与,沉默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千万不要狂踩一脚。

我们不争论,不议论,干出结果自有公论!

当我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这样一项源于草根教师的课改,在即墨28中的历史上,无疑是一次意味深远的变革。

被放大的“对学”课堂

“和谐互助”这个名称来源于对学校文化精神的提炼。

李志钢说,“和谐”是指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助”是指师友在相互启发帮助中提升自身素质;

“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

具体地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双赢。

当然,谁是“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甲诚介绍说:

“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进行大致划分归类。

”(下转2版)

同时,“师傅”和“学友”不是固定不变的。

经过一段时间,“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教师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比较大而升为“师傅”。

每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友”做一些微调。

“师友”横向座位编排是:

学—师,师—学,学—师,师—学。

这样更利于他们之间的群学。

“师友”搭配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组合,而且还不仅局限于学习上,还包括纪律、生活等方面,“师友”组合坚持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互补,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成了最大的学习资源。

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胆大包天”,变得异常自信。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志。

一是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有真正的互动,是否有真正的交流和帮扶。

二是看思维状态,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了倾听,是否能发现问题,是否分享见解,是否通过互助解决了问题,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

三是看学习的达成状态,看是否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技能是否得以提高,是否达到了堂堂清。

时红霞说,这样的学习小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学习中的旁观者,多人一组容易有学习死角,而这种“一帮一”学习形式针对性更强,学生更喜欢问同学,同学之间的话语系统是一致的。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不是学会知识本身。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语文教师王卫说,以前的课堂上是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后进生几乎是没有机会的,现在的课堂实现了展示机会的均等。

以前是一个教师要盯全班的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是“师傅”和“学友”相互监督,实现“人盯人”。

副校长周娟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师傅”周末经常给“学友”的家长打电话,要家长督促同学做好预习。

“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家长也因此成为要好的朋友。

学生江嘉成是“学友”,他说,在小学时,老师讲完往往会问他们还有哪些不会的,然后再重复讲几遍,现在是课堂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就不讲。

学生李柏震更重新诠释了同桌的含义:

“以前的同桌只是坐在一起的人,现在的同桌是真正合作学习的人。

“看到的是‘师傅’帮‘学友’,看不到的是‘学友’帮‘师傅’。

”副校长孙仁松补充说。

建立课堂规则

在即墨28中的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

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

“对学”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

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

规则之二是倾听。

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规则之三是“师友”之间捆绑发展。

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师傅”的一言堂。

这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

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

李志钢介绍说,来学校听课的兄弟学校教师常常会问:

你们学校的学生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

其实,这是“师友”长期互助的结果。

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师傅”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

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

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

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

一部分优秀的“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学友”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

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

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

在鼓励“学友”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师傅”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师傅”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师傅”的发言质量和“学友”的发言机会。

●有效提问十诫

一戒:

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

专问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戒:

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

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

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

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

不置可否,不给评价;

八戒:

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

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诫:

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

规则之七是保证有效讨论。

避免剥夺别人思考权利的行为,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

另外避免学生讨论交流深度不够,思维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强行打断,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类似这样的课堂规则还有很多,比如动静协调规则,“三讲三不讲”规则,“四动四不动”规则等。

正是这样的规则保障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有序进行。

简单易学的教学模式

2008年,李志钢带领教师对13门学科建立起了新授、复习、讲评、实验4类课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每节课设“五步十环节”,其中“五步”是固定的,而“十环节”则可随需求而变化。

所谓“五步”是大框架,“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

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

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

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如复习课的环节是:

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检测。

新授课的环节是:

自学交流——质疑交流——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

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是:

自主学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互助提高——总结提高。

学校教师不仅从各大环节上进行研究,还针对各环节的操作提出操作性强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实施的效果。

如“激励点评,能力提升”环节的要求是:

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语言自然大方;

点评时注重对题目思路方法的分析,点明注意事项,并提示如果“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然后“师傅”点拨、纠正、补充;

如果“学友”不会的,让“师傅”先讲;

如果“师友”都不会的,由“师傅”独自或带着“学友”向其他“师傅”请教,直到“学友”懂了为止。

“让学生张开口,教师闭上嘴”,总结方法与规律,其他同学要求高度专注,积极质疑、追问、解答。

即墨28中把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研究完善到今天,用事实引发了江苏省如东县校长们的评价:

简洁高效,来听一节的感到惊奇震撼;

易懂易学,来学一天就能娴熟应用。

这就是即墨28中课堂的巨大魅力。

有专家对这一教学策略的优势作了如下分析:

一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学习30分钟,真正做到了“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索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还给学生。

二是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课内与课外、教师集体讲解与学生一对一讲解,能极大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

三是学生“师友”教学相长。

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主动思维,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高了。

五是更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

六是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

七是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拒绝学生死记硬背,不题海战术,不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孩子健康、牺牲孩子全面发展的做法。

数学教师江朝霞说,一个知识点,“师傅”教“学友”两遍,基本上就不用再练习了,这本身就是巩固,优秀学生的成绩更优秀了。

以前的课堂上,易错点教师无法全部预设,现在“学友”能梳理出更多的易错点,这本身就是更高效的学习。

她还举例补充说,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时,往届学生最多有3种方法,而这届学生却探索出了6种方法,而且其中有的方法是她从教10多年来从未遇到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学生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即墨28中学生群体成绩的不断攀升,特别是两极分化日渐缩小,优秀生不断增加,并且更加优秀。

”李志钢说。

谁是“名师”

在即墨28中,讲课的权利不仅属于教师,同样也属于学生。

由此衍生出的“名师”这一荣誉不仅属于教师,也同样属于学生。

即墨28中每半学期集中在学生中评选出一批“名师”。

评选出的“名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分享“名师”成长的经验,分享“名师”靠什么吸引和帮扶“学友”。

“名师”是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主要是由“学友”民主评选的。

首先是让“学友”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学友”进步大的“师傅”自然成了“学友”眼中的“名师”。

学校还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友”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学友”。

各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评选,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学期末评选出学校的“和谐互助之星”,整个评选活动历时近3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

七年级9班江安君说:

“我被评为七年级首批名师后,决心再接再厉,创新帮助方法。

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便帮助我的‘学友’制订了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细化,每周结束后,我们都会对照计划进行自查,这样效果非常明显。

“当了一年半的‘师傅’,我深知一成不变的帮助方法是短命的,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认真进行总结,最终汇总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如语文学习聊天法,同读一本书后,聊课文包括课外阅读内容,聊感受,聊优美语言;

数学学习动手法,动手图解公式,动手演示数学模具,动手同解习题;

英语学习口语法,上课前用口语对话,用口语讲解,用口语互相沟通,用口演示课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们思维的开发,使我们的学习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简单!

”八年级25班张琳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九年级20班的张承林说:

“看着我初中前一半时间的成绩,父母经常说我不可救药,因为我上课时总是犯迷糊,不用心,可到了初二下学期,我摊上了一位好‘师傅’常登科,他认真负责,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时我认真听‘师傅’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成绩提高很快,我对前途充满希望!

”七年级17班王坤曾经是首批优秀“学友”之一,在“师傅”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晋级为一名“师傅”。

面对自己的“学友”,除了沿袭“师傅”的帮扶方法之外,他还同“学友”坚持每周写学习总结,互相比对,总结成绩,列出不足,“学友”进步迅速。

“师傅”成为“名师”有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有教师的专题培训作用。

首先是通过课堂的常态培训,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

然后是课后的专题培训。

教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

有效的培训使“师傅”对“学友”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学友”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

学做“懒”教师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重新定义了好教师的标准。

在即墨28中的标准中,好教师首先是一位“懒”教师。

学做“懒”教师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

“懒”教师之“懒”首先体现在课堂对学生的放手上,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

“懒”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选择。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表面上教师从一线退居二线,实际上课堂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满堂课上的“哑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李志钢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蝴蝶脱茧”的故事。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

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李志钢解读说,蝴蝶要想飞起来,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

如果省去了这一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不能看着学生遇到了困难,出了错误,就去干涉性地帮扶,这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

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

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

现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讲解文化开始下移。

以前是“师傅”讲给“学友”听,现在是倡导让“学友”讲给“师傅”听,让“师傅”进行评价补充。

“学友”讲的机会多了,练习说与做的机会倍增。

教育家威廉·

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

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

有专家调研后评价,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说的,半句是教师说的,这就是教师的点拨作用。

以前的课堂是对教师的嗓子要求高,现在是对教师的“脑袋”要求高。

“活”雷锋的精神特区

一所学校从建校至今始终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每天在课间和中午时间播放学雷锋歌曲,这是让人心生敬意的。

更具创造性的是,他们把“雷锋”搬进了课堂,让课堂产生了最大的“学雷锋”的场效应,让“活”雷锋不仅在课外还在课内,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

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感恩社会的积极因素适时引入课堂,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德育和教学有机地完美结合。

28中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德育智育“一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