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635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docx

人教版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doc

化学必修1方程式汇总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1

JBLyfU

2.碳还原氧化铜:

2CuO+CM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

4.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02Na2O2

5.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T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02: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4-02

占燃

8.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_△

9.铁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Fe3O4+4H2

10.铁与盐酸反应:

Fe+2HC1=FeCl2+H2t

1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12.铝与盐酸反应:

2A1+6HC1=2A1C13+3H2f

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1+2NaOH+2H2O=2NaA102+3H2?

14.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1=2NaCl+H2O+CO2t

15.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NaHCO3+HC1=NaCl+H2O+CO2T

16.碳酸知钠与筑氧化钠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17.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4-H2O+CO2T

18.碳酸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

Na2CO3+H2O+CO2=2NaHCO3

19.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12O3+6HC1=2A1C13+3H2O

20.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12O3+2NaOH=2NaA102+H2O

21.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1(OH)3+3HCI=A1C13+3H2O

22.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浴液反应:

A1(OH)3+NaOH=NaA102+2H2O

23.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A12(SO4)3+6NH3*H2O=2A1(OH)31+3(NH4)2SO4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2A1(OH)3^=A12O3+3H2O

25.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FeO+2HCl=FeCl2+H2O

26.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Fe2O3+6HC1=2FeCl3+3H2O

27.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硫氤化钾溶液:

FcCh+3KSCN=Fc(SCN)3+3KCl

28.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Cb+3NaOH=3NaCl+Fe(0H)3l

29.硫酸亚铁与筑氧化钠溶液反应:

FeSO4+2NaOH=Na2SO4+Fe(OH)2;

30.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4Fc(OH)2+2足0+O?

=4Fc(OH)3

31.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Fe(OH)3^=3H2O+Fe2O3

32.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2FeCl3+Fe=3FeCl2

3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cC12+Cl2=2FcCI3

34.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

35.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

+2H2O

36.二氧化硅与氧化钙反应:

SiO2+CaO=^=^=CaSiO3

37.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38.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SiO3+2HC1=2NaCl4-H2SiO3l

39.水玻璃露置于空气中:

H2O+CO2+Na2SiO3=Na2CO3+H2SiO3i

40.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MnCl24-C12T+2H2O

占燃

41.氯气与铁反应:

2Fc+3C122FcC13

占燃

42.氯气与铜反应:

Cu+Cl2CuCl2

占燃

43.氯气与钠反应:

2Na+Cl22NaCl

点燃

44.氯气与氢气反应:

H2+C12^^2HCI(或光照)

45.氯气与水反应:

C12+H2O=HCI+HC1O

•W•昭

46.次氯酸光照分解:

2HC1O2HC1+02?

4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4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

2Ch+2Ca(OH)2=CaCl2+Ca(ClO)2+2H2O

49.漂白粉R期置露在空气中生成次氯酸:

Ca(C10)2+H2O+CO2=CaCO3|+2HC1O

点燃

50.硫的燃烧:

S+O2^^SO2

5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_催化剂、

52.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2SO2+O2支云三2SO3

53.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SO3+H2O=H2SO4

54.三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SO3+CaO=CaSO4

55.三氧化硫与团氧化钙溶液反应:

S03+Ca(OH)2=CaSO4+H2O

放电

56.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N2+O2或高温2N0

57.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2NO+02=2NO2

58.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催化剂、

59.工业合成氨反应:

卬+3民奉亏至铲2NH3

(nJ血1(njZK

60.氨气溶于水:

NH3+H2O^^NH3*H2O

61.氨水受热分解:

NH3*H2O^=NH3T+H2O

6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NH3+HC1=NH4C1

-△

63.氯化铉受热分解:

NH4C1NH3f+HClf

64.碳酸氢铉受热分解:

NH4HCO3^=NH3t4-H2O+CO2T

65.硝酸铉与冬,氧化钠反应:

NH4NO3+NaOHNH3T+NaNO3+H2O

66.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

67.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2NH4C1+Ca(OH)2CaCl2+2H2O+2NH3T

一、△

68.硫酸铉与氢氧化钠反应:

(N&)2SO4+2NaOH2NH3t+Na2SO4+2H2O

69.浓硫酸与铜反应:

Cu+2H2SCU(浓)^=CuSO4+2H2O+SO2T

70.浓硫酸与木炭反应:

C+2H2SO4(浓)CO2T+2SO2T+2H2O

71.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H2O+2NO"

72.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f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

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T

现象: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啜n兹响声;⑤滴有酚酰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T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A==Na2CO3+H2O+CO2T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I2+2NaOH=NaCI+NaCI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2Fe+3CI2点燃===2FeCI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I2+2Ca(OH)2=CaCI2+Ca(CIO)

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

CI2+H2O=HCIO+HCI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NaCIO+CO2+H2O=NaHCO3+HCI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

Ca(CIO)2+CO2+H2O=CaCO31+2HCI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A/(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1丁达尔现象

%1聚沉

%1电泳

%1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

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①条件: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

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

化合物。

2.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1拆:

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

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03-等。

%1删:

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1查:

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1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

如Ba2+与SO42-;Ag+与CI■等

%1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

如H+与CO32・、HC03-、SO32・、S2-等;0H■与NH4+等。

%1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

MnO4■与l・;H+、N03-与Fe2+等

七、氧化还原反应

1.(某元素)降价一9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1Fe2+的检验:

(浅绿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1Fe3+的检验:

(黄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与盐酸的反应:

Fe+2HCI=FeCI2+H2T

%1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1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

3FeCI2+CI2=2FeCI3

%1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4Fe(OH)2+O2+2H2O=4Fe(OH)3

%1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I3+Fe=3FeCI2

%1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

2FeCI3+Cu=2FeCI2+CuCI2

%1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

Zn+2FeCI3=2FeCI2+ZnCI2

%1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

3Zn+2FeCI3=2Fe+3ZnCI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1N2+O2放电===2N0

%12NO+O2=2NO2

(3)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

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NH4CI+Ca(OH)2A=2NH3f+CaCI2+2H2O

%1装置:

与制02相同

%1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1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曰,有大量白烟产生。

NH3+HCMNH4CI

@干燥方法:

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3.H2ONH4++0H-

5.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铉受热分解:

NH4HCO3NH3f+H2O+CO2f

7.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Cu(N03)2+2NO2f+2H2O

8.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3Cu(N03)2+2NOf+4H2O

9.碳与浓硝酸反应:

C+4HNO3=CO2f+4NO2f+2H2O

10.氯化铉受热分解:

NH4CINH3T+HC"

十、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

Fe+SA==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

2Cu+SA==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

S+2H2SO4(浓)△=3SO2f+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

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Zi=CuSO4+SO2f+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

SO2+CI2+2H2O=H2SO4+2HCI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

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

2Mg+CO2点燃===2MgO+C

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

Mg+CI2点燃===MgCI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1贝壳燃烧制取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TCaO+H2O=Ca(OH)2

%1产生氧氧化镁沉淀:

Mg2++2OH-=Mg(OH)2;

%1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

Mg(OH)2+2HCI=MgCI2+2H2O

%1电解熔融氯化镁:

MgCI2通电===Mg+CI2$

十二、Cl-、Br・、1・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I-;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l・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l-o

十三、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

Na2CO3;②小苏打:

NaHCO3;③熟石灰:

Ca(OH)2;④生石灰:

CaO;⑤绿矶:

FeSO4*7H2O;⑥硫磺:

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⑧胆矶:

CuSO4・5H2O;⑨石膏:

CaSO4・2H2O;⑩明矶:

KAI

(SO4)2・12H2O

十四、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

2AI+6HCI=2AICI3+3H2T

2.铝与强碱的反应:

2AI+2NaOH+6H2O=2Na[AI(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

4AI+3O2==2AI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

AI2O3+6HCI=2AICI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AI2O3+2NaOH+3H2O=2Na[AI(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

Al(OH)3+3HCI=AICI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I(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AI3++3NH3・H2O=Al(OH)3J+3NH4+

十五、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T

2.硅与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H2T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Q2+4HF=SiF4f+2H2O

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

SiO2+CaCO3高温===CaSiO3+CO2T

Si02+Na2C03高温===Na2Si03+C02t

1.新切的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发喑;方程式:

4Na+O2=2Na2O;该产物不稳定。

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方程式:

2Na+O2点燃====Na2O2。

锂燃烧方程式:

4Li+O2点燃====2Li2O;钾燃烧方程式:

K+02点燃====KO2o

2.钠与氧气在不点火时平稳反应,硫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将钠粒与硫粉混合时爆炸,方程式:

2Na+S=Na2S

3.钠与水剧烈反应后滴有酚猷的水变成红色,方程式:

2Na+2H2O=2NaOH+H2T;钾与水反应更剧烈,甚至爆炸,为了安全,常在小烧杯上盖一块小玻璃片。

4.过氧化钠粉末用脱脂棉包住,①滴几滴水,脱脂棉燃烧;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t;②用玻璃管吹气,脱脂棉也燃烧;有关的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f;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使脱脂棉达到着火点。

在过氧化钠与水或C02反应生成02的两个反应中,为生成1mol02,需要的Na2O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同时需要的H20或C02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5.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它不带结晶水,又俗名苏打。

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

10H2O,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失去结晶水,风化,最后的产物是粉末状,叫无水碳酸钠。

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在空气中露置的最后产物都是无水碳酸钠。

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物质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有关离了方程式分别为:

CO32—+2H+=H2O+CO2f;HC03—+H+=H2O+CO2f;其中,以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度更快;如果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相同,当它们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以碳酸钠为多。

7.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差的是碳酸氢钠,其加热时发生分解,方程式是:

2NaHCO3=Na2CO3+H2O+CO2f。

在这个分解反应中,每42gNaHC03发生分解就生成标准状况下C02气体5.6L。

在这个分解反应中,-•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

(1)高镐酸钾分解:

2KMnO4A====K2MnO4+MnO2+O2f

(2)碳酸铉或碳酸氢铉分解:

(NH4)2CO3A====2NH3f+H2O+CO2f

8.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溶液的方法是:

通入足量C02气体:

Na2CO3+CO2+H2O=2NaHCO3。

9.从NaOH溶液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的方法是把NaOH溶液分为二等份,一份通入足量C02使之全部成为NaHC03;然后把另份NaOH溶液加入到此溶液中,摇匀即可。

两个方程式分别为:

NaOH+CO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10.往稀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儿滴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03-0

1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Ca2+=CaCO3[;

HCO3-+Ca2++OH-=CaCO3;+H2O。

两溶液中只有Na2CO3可以使CaCI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CO32—Ca2+=CaCO3]。

二、卤素:

12.氟气是浅黄绿色;氯气是黄绿色;液漠是深红棕色;固态碘是紫黑色。

常用的有机萃取剂四氯化碳无色,密度比水大;苯也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

液漠常用水封存,液漠层是在最下层。

13.闻未知气体气味,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小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14.铜丝红热后伸进氯气瓶中:

铜丝剧烈燃烧,发红发热,同时生成棕色烟;加少量水,溶液蓝绿色,方程式:

Cu+CI2点燃====CuCI2o铁丝红热后也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方程式:

2Fe+3CI2点燃====2FeCI3o高压干燥的大量氯气用钢瓶保存,因为常温下干燥氯气不与铁反应。

15.氢气与氯气混合后见强光爆炸,但H2也可以在CI2中安静燃烧,在集气瓶口出现大量酸雾,火焰是苍白色,方程式:

H2+CI2点燃====2HCIO

16.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

MnO2+4HCI(浓)△====MnCI2+CI2f+

2H2O;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常温常压)是1:

2;氯气溶于水后大部分仍以氯分子的形式存在,小部分与水反应:

CI2+H2O=HCI+HCIO;生成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

2HCI0见光====2HCI+O2T;所以,久置的氯水其实就是稀盐酸。

17.实验室常用新制的氯水代替氯气发生很多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有下列三种CI2、HCIO、H20;含有的离子主要有下列三种H+、Cl—、CIO—,另外还有0H—。

18.氯水显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氯分子的缘故;氯水可以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如把碘离子、亚铁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和铁离子,这是由于其中含有CI2的缘故。

氯水可以表现出漂白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CIO的缘故。

氯水显酸性,是由于其中含有H+的缘故。

往氯水中投入一勺镁粉,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Mg+2HCI=MgCI2+H2[;Mg+CI2=MgCI2。

19.多余氯气常用NaOH溶液吸收。

工业上也常用含水1%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取漂白粉:

2Ca(OH)2+2CI2=CaCI2+Ca(CIO)2+2H2O;所以,漂白粉的主要成份是CaCI2、Ca(CIO)2,有效成分是Ca(CIO)2;漂白粉直接投入水溶液中即可发生漂白作用:

Ca(CIO)2+H2O+CO2=CaCO3l+2HCIO°

20.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H2O蒸气、HCI气体杂质,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常把氯气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两个洗气瓶。

21.指纹实验有二个方案。

(1)用手(要是油腻不够,可以在头发上再磨擦几下)指在白纸上撼按一下,然后将白纸条放在较稀的碘蒸气中1分钟,取出后可以清楚看到白纸上出现指纹。

这是因为碘蒸气溶解于指纹里的油脂中的缘故。

此实验可以证明碘单质易溶于油脂中。

(2)在手指掘按过的白纸上喷撒少量AgNO3溶液(此时现象不明显),然后再把白纸条放在光线下,可以看到黑色的指纹。

此中的二个方程式:

Ag++CI—=AgCI[;

2AgCI见光==2Ag+CI2f。

22.氟气与氢气在冷暗处混合即爆炸;溟蒸气加热到500°C时也可以与氢气反应。

碘要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可以与氧气反应,同时,生成的碘化氢发生分解,这是一个可逆反应,其方程式:

H2+I22HL

23.卤族元素,按非金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可排列为F>CI>Br>l;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F2>CI2>Br2>l2;

(1)把氯水分别滴入到浪化钠、碘化钠溶液中,现象是分别出现漠水的橙色和碘水的黄色;有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I2+2Br—=2CI—+Br2;

CI2+2I—=2CI—+12;

(2)把漠水滴入到碘化钠溶液中,出现碘水的黄色,加入四氯化碳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